跑忙与跑腿意思相近。我这里要写的,是八十年代初期,里下河农村地区,我的家乡兴化边城,结婚时帮助主家跑腿办事的人,俗称:跑忙的。挑选结婚来写,是因为其在红白喜事当中具有代表性。
结婚“正日”的前两天就开始忙了,跑忙的基本要到位。第一天叫做“杀猪”。结婚所用的猪肉量很大,要用作蹄膀,做各种礼盒,还有几天下来饭桌上的菜用,需要杀一头猪。这个时候本庄的亲戚、本家,有空的就过来帮忙了,严格来说,他们不叫跑忙的。另外再缺人手,请邻居或朋友过来帮忙,才算得上是跑忙的。这个一般早就提前约好。通常是早上就请吃早饭,每人发一包香烟。
然后开始分工。几个人开挂桨船上街买菜、采购置办物品;有几个挑水、着炭炉子、烧开水等候烫猪。杀猪的当然已经请过来了,需安排几个人配合杀猪。那时房屋、天井一般较小,主家早就左邻右舍借好了地方。有几个开始到别家搬凳子、扛方桌。扛方桌需要力气大点的,还得有技巧。一人钻到方桌底下,弓着腰,慢慢把方桌扛起身。方桌长宽1米,堂屋门宽敞可以直接进出,大门一般宽80公分左右,相对较窄,需要把方桌倾斜,两条腿先出门,慢慢转动直至出去;然后走至自家门口,同样的倾斜往内转,慢慢扛进;通常这个时候会有人在一旁指挥,一个人不易完成。
碗筷、汤匙、碟子、盘子、茶杯、酒杯等等,一户人家通常只够两、三桌之用。依然是跟左邻右舍借。因为经常互相借用,各家盘碟碗基本做了记号,在碗底轻鑽一个字,如:大、太、红之类,以便区分。那个时候碗盘很宝贵,娃儿不小心打碎一只碗,就是犯很大的错了,所受惩罚,远甚于现在摔坏一只手机。而且像结婚这样的大喜日子不能打坏碗,否则被视为不吉利。盘、碟、杯、筷借来后洗净,分门别类堆放在长桶里,备用。这些活通常由妇女来做。
开始考虑约客事宜。主家会把需要请客的人写在红纸上,写明是请全家还是具体几个,分配给跑忙的去负责,通常男人来完成。那时没有电话跟手机,跑忙的必须上门约客,告知请客的时间、地点,所请人数。结婚大多避开农忙放在腊月和正月,乘着农闲,人也齐。但这个时候走亲访友的多,四处打牌的也多。上门约客不一定遇到人,有时候得跑两三趟,甚或找至某个打牌场所具体通知本人。通常是通知第二天到主家吃夜饭(晚饭)。一个跑忙的负责10至20个人家,跟其他任务穿插进行,工作量也不小,忙得奔奔的。
第二天是“待媒”,也称“铺房”,简言之就是款待媒人铺设婚房。一大早,仍然是一批人去买菜、置办物品。等菜品到家,妇女即开始忙碌。鸡鸭鹅开膛破肚,剁成块;洗菜淘米,全部在河边码头进行。厨房里除了自家锅灶,另外还要临时垒一个大的土灶用于煮饭,再安排人烧火。
有人开始用塑料布在天井搭建帐篷,以防大风、雨雪,同时保护菜品不被上空的杂物灰尘侵扰。帐篷还得拉上电线灯头用于照明。那个时候农村经常跳闸、或整晚停电,需准备若干蜡烛、罩灯(煤油灯),但是光亮不够。电瓶还未普及,只得想法借来一两只汽油灯以防不备。汽油灯使用煤油或汽油,用石棉做灯泡,充气后点火使用,光亮如昼,远甚于200瓦的白炽灯。
远处的亲戚陆续到来,携家带口拎着或挑着篮子,篮子里放着礼肉、面、炮仗之类,另外还有亮匾;我们称作:到亲。这时会有专人接待,收下礼品,登记礼金。厨房里及时送上小碗泡好的炒米或京果粉,一人一份,给远道而来的亲戚聊作充饥,类似我们现在的下午茶。
这时候福嗲(爷)、福奶奶已经请来了。福嗲、福奶奶由本庄德高望众、子孙满堂、多福多寿的老人担任。他们年长,传承了老一辈婚礼的规矩,负责整个婚礼的礼仪过程,顾问到具体的步骤细节。他们是高级跑忙者,是要收红封的。要说媒人是总导演的话,福嗲、福奶奶就是艺术总监。那么主家就是制片人,新郎、新娘是主演,亲戚是配角,而跑忙的则是群众演员,跑龙套的。
午饭后安排铺房,从亲戚本家中挑几个年富力强的,要搬家具、被子等陪嫁物品。水乡河网密布,无船不成行,照例是开挂桨船。来去炮仗迎送。除了婚床,其他基本是女方置办搬运过来。家具、被子、铜盆、铜炉、灯具、马桶等等物品较多,跑忙的要一一协助搬运、摆放。这时候夜饭也接近开席,开始上门请客,一家一家的跑,有的要上门请两到三次。
桌上开始摆放酒杯、筷子、汤匙;冷菜也一一上桌。客人陆续到齐,放炮仗开席。厨房开始忙起来,洗菜、切菜、炒菜、烧菜、拿空碗空盘子舀菜。负责上菜的则手托捧盘(方形木质托盘),将菜放入,一边高喊“得罪!油到!”(提醒菜到了不要乱动,注意油占身)”通常席口喝酒的人会腾出手来接菜上桌,同时把空盘空碗放至捧盘带回。
亲朋本家,一桌桌吃得兴高彩烈,喝得歪歪扭扭离席。跑忙的赶紧收拾碗筷,抹擦桌面,开始下一席。下席就由厨房师傅、跑忙的及尚未吃喝的家人。下席菜品没有那么正式,少几个菜也无关紧要。他们不能象亲戚那样烂喝酒,小酌几杯即止,因为晚上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吃完赶紧收碗抹桌,集中洗刷。
要紧的是准备第二天的带亲(接亲)事项。必须确定好带亲人员名单,跟开船的约好出发时间。所需开门封及礼金、礼盒基本是媒人已跟两家沟通说定了。烟若干条,酒若干箱;蹄髈放一个捧盘,花鱼放一个捧盘;礼肉、卷面放一个捧盘;米糕、米团各放一个捧盘,每个捧盘米团数66个(便于对方收下后回礼6个,双方均有6 )。捧盘如不够用,可用篮子代替。烟酒及捧盘均需放置小片红纸。福嗲福奶奶会挨个核对礼盒,尤其要把米团的数量重数一遍,不能错。然后准备拜堂用品。
这时亲戚已各自组合找好对象,玩纸牌的,打争上游的,推牌九的,围观者众多,惊呼、惋叹声时而有之。开始安排人挂亮匾。亮匾是玻璃的,似现今电脑显示器大小,上有双喜等各种吉祥图案;红纸贴上题款,注明是某某人祝贺。跑忙的在堂屋四周墙壁钉上钉子,上一下二,以便悬挂。亮匾要挂得齐整,一旁不时有人看着提醒纠正。匾的位置也有讲究,不能挂错了。很费工夫。
晚上10来点钟后,厨房留一人值班,看守茶水,准备夜宵,有几桌打牌是通宵的,打到带亲的队伍出发。这时跑忙的基本可以家去了。亲戚分散借宿在本庄亲朋好友家中,常常是几个人挤一张床。实在安排不了的,拖几捆稻草摊地铺解决。
第三天“正日”。凌晨出发带亲,通常很早,视两家距离而定,基本4点之前就得出发。跑忙的必须提前备好早茶,让带亲的人弄口热的暖暖身子。然后放炮仗开船。到新娘家,关门要开门封,闹烟的,要耽搁一段时间。等到吃过早茶,等女方收点礼金、礼品,跟媒人一一对接,然后准备好回礼,就可以放炮仗,带新娘上船。
时间是估算好了的,要保证天亮之前把新娘接到家。到家后放炮仗拜堂。然后就开始喊客吃早饭。桌上摆放金果薄脆,咸生姜等,端上大煮干丝、米团、包子等。新娘顺利到家,大事已谐,亲朋好友放开吃喝。早饭吃好,开始忙“还红”事宜,还红就是新郎新娘回门,带一支队伍到新娘家里跟亲戚朋友吃个饭再返回。照样的是准备各种礼盒物品,由还红的队伍搬至船上,放炮仗出发。
亲戚们打牌的打牌,哒寡的哒寡(聊天),孩子们是各种玩。厨房师傅及本家、跑忙的照样是码头上鸡鸭鹅破肚剁块,淘米洗菜,各负其责,为晚上的席口准备。中午并不开席,仅弄点汤饭、米团之类临时充饥。等新娘还红回来,开始关房门、闹新娘,热闹之极。晚上才是主餐,是客人最全、菜品最好,最热闹的大聚会。也是跑忙的最忙碌的时候。
第四天是“散亲”,午饭后亲朋好友各自散去。这时主家要准备回礼,回几个米团和几块糖放入篮子,不让亲戚空手而回。跑忙的洗刷锅碗,拆卸帐篷,把借的东西原路送回,包括扛方桌。送东西的时候,会抓几块糖放在所借物品之上,以示感谢。
几天下来,亲戚、本家、跑忙的之间,一起忙活吃喝,交集很多,相互很快熟悉,亲情浓浓,其乐融融。跑忙的仅仅是帮忙,管个嘴,并不付费。轮到另一家有事情的时候,你自己也成了跑忙的了。变换着身份,大家互相之间跑忙。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农村形成了专业的家宴帮厨队伍,他们自带锅碗瓢盆、碳炉,自带帐篷、桌凳,自带人员,上门为你服务,且态度友好。自此,亲戚本家基本无需动手。仅仅约客请客事宜需要不断的电话或微信发信息。亲戚酒足饭饱之后基本也不留宿,轻松、方便、自在多了。然而热闹的氛围与融融亲情已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