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谢友华的头像

谢友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29
分享

灵岩山游记

四月份我去苏州,曾独自游玩山塘古街,逛严家花园,拜谒明月寺,行色匆匆,附近的灵岩山却未能成行。九月底,再到苏州,有了机会,尽管细雨濛濛,美娟还是下决心带我们过去一游。

灵岩山位于木渎古镇西首,东西两面均有路可进,车子一直开到山门附近才停下,两边可见各种香烛小卖部、小吃部,更有不少看相求签的招牌。我们五人下车,打着伞,沿着青砖石砌蜿蜒而上。因为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登临,所有上山的道路,被称为御道。雨湿砖滑,游客不多,小心前行。行不多远,路中一亭,廊檐翘角,端庄典雅,当中一联:平地上灵崖,过此关头自有天梯登绝顶;劳尘修净土,认清蹉路岂无宝筏渡迷津。两侧联曰:大路一条,到此齐心向上;好山四面,归来另眼相看。亭曰:继庐亭。一代名僧印光法师住持灵岩寺,别号继庐,亭因此得名。

苏州的上方山,山上多猴,不惧人;西园寺则多鸽,多肥猫,亦不惧人。灵岩山多松鼠,在头顶树干上敏捷穿梭,逗闹嬉戏,引得游客驻足;猫却偏瘦,偶见游客喂食、拍照。我们继续向上,看到路左侧又一小亭,檩木小瓦,石柱石凳,石柱上一联:松似高亭迎客笑,山经兴复满亭春。是为迎笑亭,据说建于宋代,苏东坡曾在此笑迎师友。折而向上,一路林木葱郁,翠竹参天,迎面一块平地,当中又一亭,名曰“落红亭”,亦有一联:观大海者难为水,悟自心时不见山。灵岩山也叫象山,旧有“象王回顾落花红”之句,这里是观赏日落之佳处。落红亭西有西施洞,相传越王勾践与范蠡献西施给吴王夫差曾于此等候。

落红亭左折而上三百步,人称“百步阶”,是乾隆登灵岩时所筑的御道,山势陡峭。道旁当先一个巨石,黝黑深沉,写有“卧牛眠象”四字,真个如牛似象,卧眠于此。一路走来,四周这样黝黑的石头,大小不一,到处多是。细看物象宛然,状态各异,有昂首攀游状的石蛇,敲打有声的石鼓,状若发团的石髫,伸首隆背的石龟,两耳直竖的石兔,形影不离的鸳鸯石,还有石鼠、石猫、石马、石蛤蟆、石醉僧,不一而足。山顶一石龟尤为奇妙,引颈昂首,远眺太湖,故有“乌龟望太湖”之说。石背镌有“望佛来”三字,石上依稀脚印,传说西施常站于此眺望故乡。

灵岩寺坐落山顶,四周古木荫蔽,规模宏大。门票仅一元,据说是因寺庙长老坚持,沿袭了数十年来的规矩。可见寺院淡泊名利,惠法于民,风清气正。我们扫码五元进去,进天王殿,过石桥,见两侧挂满了祈福的红绸带。大雄宝殿高大雄伟,佛像庄严慈悲。右转过去便是灵岩山寺庙最悠久的灵岩寺塔,塔为砖身木檐七级八面楼阁式,始建于梁代,多次毁于兵燹,又多次重建。灵岩寺塔后改叫多宝佛塔,塔名源于开山祖师智积菩萨。据《法华经·提婆达多品》所载,智积菩萨由下方多宝佛之国土,来娑婆世界,于法华会上,与文殊菩萨议论女人成佛一事。我们沿着佛塔顺时针绕塔三周,许愿祈福,虔诚礼拜。

关于智积菩萨,有个传说。据《灵岩山志》记载:唐朝宰相陆象先,弟弟大病,遍访名医,始终不见好转,全家焦急万分。一天,门外来一行脚僧,称能医治,家人大喜,连忙请进。行脚僧要来一碗水,持咒含在口中,喷到病人身上,病人只觉全身清凉,病一下子就好了。为答谢再造之恩,陆家拿出金银,可对方一样都不接受。最后求问师父上下,他只说:“我叫智积,你日后到苏州,可上灵岩山见我。”陆象先官拜尚书郎,一次因公南下,途经苏州,特到灵岩山,到处打听,都说从没听说过叫智积的和尚,心中不禁惆怅失落。后在瞻礼殿堂时,猛然发现墙上画着的,正是之前在北京奇遇的恩师!不禁高兴地连连叩头,于是出资兴建智积殿,以答谢菩萨救命之恩,寺院也因此再度中兴。

灵岩山寺原为吴王馆娃宫旧址,吴人呼美女作娃,馆是住的意思,宫殿名为“馆娃宫”,意即美女居住的地方。寺院向西,有一座山顶花园。园内浣花池相传西施于此泛舟采莲,内中见大小乌龟若干,悠闲嬉水。池西有石城,山巅围墙,相传为吴王阖闾所筑。玩月池曾供西施玩月。吴王井呈圆形,相传曾供西施照容。智积井为八角形,因是梁代智积和尚修浚得名。井北砌有假山,上有“长寿亭”,传为西施梳妆之所。

山间多银杏,有游客携袋捡拾。我们看到路边有野栗,二姐跟我捡拾了一些,回去美娟烧煮,味苦不可食,同笑。寺庙有素面馆,据说味道不错,可惜不是用餐时间。老袁进去买了几个素包子,回来我们分食了,滋味也一般。老袁说:“你有没注意到墙上?冲着‘包有灵气’ 四个字,我们也要买回来尝尝。”我方忆起墙上确有此四字,一语双关,词简意深,耐人寻味。

下山时候,二姐看到路边几束花,指着说道:“看,那是阴阳花。这种花,有叶子的时候不开花,开花的时候就见不到叶子,如同阴阳相隔。”我们走近观看,果然光秃秃的枝上开着红艳的花,不见一片叶子。二姐又接着说:“这种花,一般人家不放在家里,不吉利。”我突然想起,植物可以有阴阳,动物其实也有,比如蝉脱壳而飞,比如毛虫蜕变成蜻蜓,生前生后是截然不同,互不搭嘎,互不相知的。假使真的有灵魂一说,我们人类与灵魂是否也是如此?

雨早停歇,我们改伞为杖,快步下来,原路返回。半天的游玩,也只能浮光掠影乱转一通罢了。不由感叹:一座灵岩山,处处是历史,处处有故事,处处是美景,处处有灵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