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和朋友谈起小时候的美食,想到了莙荙菜。去年夏天,回老家的时候,不期然看到村南自家菜畦里,栽着绿油油的莙荙菜,本想返程时顺便带一些回来,结果却因匆忙忘记了,错过一次回味“儿时菜”的机会。
我的老家在农村,多年来对莙荙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倒不单是因为小时候母亲常以此做菜,或凉拌、或烹炒。就连“莙荙”菜名,也颇有诗意,一如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所言:“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莙荙菜,也叫叶甜菜、君达菜,南方农村也称猪乸菜、猪婆菜,在我老家,乡亲们都称它为“根达菜”。莙荙为藜科菾菜属的叶用变种,原产于欧洲南部,在魏晋时期沿着丝绸之路,从阿拉伯传入中国。“莙荙”一听就是音译名,如同“朱丽叶”“爱丽丝”一样,到中国后更名为“甜菜”“菾菜”,越到后来,名字越显乡土气:牛皮菜、厚皮菜、猪婆菜。因其生长迅速、产量极高,有一股明显的青涩味,加之黏液重,老叶筋柴,影响食用,经常沦为猪饲料,“猪乸菜”“猪婆菜”的名字,估计由此而来。
莙荙菜按叶柄颜色,可分为白梗、青梗和红梗,以青梗栽培较为普遍。青梗莙荙,叶大而厚实,表面光滑略有光泽,颜色呈浅绿、绿色或紫红色,叶柄发达,且有宽窄之分。莙荙菜外形与菠菜相似,但比菠菜的叶柄粗壮,叶片也较为厚实,所以也有菠叶甜菜、洋菠菜、假菠菜之称。食用部分是其较嫩的叶柄和叶片,质地柔滑,口感介于菠菜和木耳菜之间。但是,莙荙菜毕竟属于粗菜,宴席上很难见到它的身影,多为百姓家常食用,炒食、凉拌、煲汤,或用作煮汤面的配料。
莙荙菜在我国农村普遍栽植,适应性强,既耐寒又耐热,栽培容易,可以多次剥叶采收。国人食用藜的历史,非常悠久。唐代诗人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有“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的诗句。而实际上,在《庄子·让王》中,就有“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的记载。“藜羹不糁”,说的是藜籽藜叶做的羹中没有粟米。后人多以此来形容处境艰难、生活困窘。
莙荙菜还是一味中药,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行瘀止血的作用,主治麻疹透发不快、热毒下痢、闭经淋浊、痈肿伤折等症。《嘉祐本草》载:“补中下气,理脾气,去头风,利五脏”;《唐本草》又载:“夏月以其菜研作粥,解热,又止热毒痢;捣敷灸疮,止痛。”莙荙菜不仅被凡夫俗子种植,就连“神仙”也都青睐。《西游记》在写到五庄观的菜园时,有“布种四时蔬菜,菠芹莙荙姜苔”的描述,可见“神仙”对莙荙菜也是颇为喜爱的。莙荙的块茎可以制糖,镇元大仙是道家,中国古代高明的道家都是化学家,提取糖分对于他来说不成问题。吴承恩老先生在小说中安排“莙荙”,也许就是这样想的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母亲善做凉拌莙荙。把莙荙柄和菜叶分开,再拿细白线绾成个小线圈,用拇指和食指撑开线圈后,将莙荙的叶柄用线绳从中间劈开。接着将处理好的莙荙菜洗净,把劈开的细柄切段、菜叶切大片后,分别焯水。过一下凉水后,倒入容器,放少量细盐、味精、香醋,倒入捣好的白蒜泥,再点几滴香油,拿筷子搅拌均匀,即可盛盘。也可根据口味,淋入现炸好的干香椿叶油,直接凉拌吃,也可浇在凉面上,别有一番滋味。
青青莙荙,菜若其名,清新雅致,鲜活而生动。迎着朝阳,莙荙菜挂着晶莹的露珠,透着芬芳清香,沾着草木气息,带着遥远的古风诗意,盈盈走进寻常百姓家。小酌一口老枣酒,浓浓的故乡味道,令人难以忘怀。
2023年2月25日
(2023年8月23日《石家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