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妻结婚后,生下两个女儿,这样就有了一个小家庭。
小家庭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雨,总算是风平浪静。面对生活上的困难,我们都能共同忍受,女儿乖巧,是我们的掌上明珠。
在大女儿只有三、四岁的时候,小女儿已有二、三岁了。由于她怕陌生人,当别人抱她时,总爱哭。
在栽早稻秧时,妻子在娘家帮忙,我在村里小学教书。红色木制摇篮放在我的寝室里。上课了,大女儿坐在旁边很听话地摇着比自己小一岁的妹妹。时间一长,小女儿在摇篮里没有了睡意,她想从里面出来看看书声琅琅的校园,于是显得不安而大哭,大女儿来到教室叫我去。我只好一手抱着小女儿,一手拿着课本讲课。
这年冬天,妻子在娘家照看小女儿,大女儿随我在学校里玩。由于我们白手建家,女儿们穿的衣服几乎都是拣人家的旧或是改做的,因为妻子学过缝纫手艺。旧衣服,不暖和,两个女儿都穿得较多,如果她们一不小心跌倒在地就很难爬起来。大女儿头戴一顶有帽沿棉制的红色帽子,上衣外套是改做的草绿色拉链服,棉袄显得太长,妻子说可以多穿几年,只好用索线将卷起的后摆系在背后,穿的裤子是酱红色的,脚上穿着一双她爷爷买的黄皮鞋。当我上课时,她总是躲在教室墙后或歪着头从门边看着上课的学生们,她有时站累了就会张开双手喊:“爸爸,抱起!”。她可爱的样子,我会马上将她抱起,她此时就会露出幸福、甜美的笑容。
当我们在农田里劳作时,就会看见大女儿引着小女儿在沟埂上向我们跑来,光着脚,在田里踩水窝窝,有时不小心而跌坐在地,衣服泥泞一片。惹得我们真想发怒,但一看见她们可爱的样子,怒气全消。
在大女儿上学前班时,我在她的作业本上画了一条“腾飞的龙”后,她拿给其他同学看时的那个自豪的神情就不用说了。
小女儿几乎是吃米糊长大的,里面放有白糖和鸡蛋。她每次吮吸得满脸汗珠,吃完不哭不闹,能安静睡觉,身体也长得胖胖的。可能由于缺少吃奶的缘故,有时不能入睡,只要在她嘴里放上奶瓶盖,她也会这样吸一会而安静地睡去。
女儿们读四、五年级时,只要我们在农田里很忙,她们会自己炒饭吃,并且也帮我们做饭。无论做得是糊了还是夹生饭,我们吃着时感觉都是香甜的,因为这是她们的劳动成果。
每当夜里,一家人在房间说说唱唱或看书讲故事或一起看电视,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充满着整个小家庭。
对待女儿是这样,我和妻子之间也是和睦相处,家庭琐事一同去做。我在学校,一放学就匆忙回家,妻子也在家里注目盼我归来,早分离,晚相聚。一天又一天,家中乐融融。
2002年,我被迫下岗了,这完全在妻子的意料之中。我们也并没有因此而失意,我也不能和女儿们一起在校上课了,每当放学的时候,我会在家门口等待放学归来的女儿们:小女儿穿着草绿色的衣服,背着书包,手提黑色胶袋,里面装着饭盒。星期五念中学的大女儿骑着自行车,穿着粉红色的外套,在门前沟渠对面匆忙奔向家来,锅里冒着热气的饭菜正等待着她们的归来。
直到这年的11月底,我到中学看了大女儿,给了饭票和十元钱,我最后叮嘱她几件事并说明天就要外出打工了,当时一种分离留恋的情怀令我语言哽塞,眼泪几乎要掉下来。我想,女儿内心也是难过的,但表现很轻松。
回到家,晚上,我们把写有分别的言辞和记事本交给小女儿,她也很懂事地点点头,让我们远行。
第二天,我们向体弱的父母作了交待,他们为我们准备好煮熟的蛋和鸡,帮着我们提行李,送我们第一次远行、上路。母亲的眼中似乎还噙着泪水,说了一句:不要牵挂家里,孩子我们会照顾好的。
这样,女儿可爱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脑海中,记忆的内心深处。挥手告别熟悉的故乡与亲人。来到南国他乡已多年,我与亲人天各一方,温馨的家庭少了浪漫的情调。只有日日盼,夜夜望,等待相聚团圆美好的一天。
如今,我和妻子在异地相依为命,命运之索把我们连在一起,女儿是我们的希望,我们是女儿的盼望。只有各自平安、团聚,让家庭的温馨归于从前,才是我内心深处的祝福祈祷!
愿温馨之家永远温馨,浪漫,永驻!
2009年3月1日 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