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历年关,眼瞅将至。在全球有华人居住的地方,我想,所有中国人都会同时在年关里对爸妈产生浓浓温情与无限美好的回忆。发出无比善良真切的感慨,讲出无数动人的故事。仔细想来,中华民族的年味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无论是祭祀、年饭、春联,无论是以什么方式团圆相聚,爸妈都是年关里的暖意。意味着华夏文明关乎孝道文化的无穷福祉――家和万事兴。爸妈才是游子出行的归属灵魂温暖的寻根。那是一种根深蒂固植入民族血液的文化情愫。甚至可以这样思考,爸妈是我们心中最最温软的乡愁,也是我们一种非物质力量的避风港。包括赶在年前所有灵魂不畏劳苦,即便穿越千山万水,也要回到心灵的家园。以爸妈团聚的名义,认真总结和计划来年,同样也是在爸妈的年关里享受暖暖的爱,并微笑的给予爱在年关的气氛里,营造并充分享受团圆的一切暖意。
我的家乡地处燕山深处,我视她为生命的原点。山清水秀物华丰宝。童年最美的记忆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恐怕就是年关穿一件属于自己量身定做的新衣的愿望。好像一年到头儿,最渴望的就是暖。相对物质匮乏的年代对于年关尽享美食之余,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令人翘首企盼――报团取暖,团圆和谐的氛围。那就是过年的气象,那是一种特殊意义的暖。经千年华夏文明的积淀传承下来的和谐之美。进腊月开始,爸妈对于孩子的想法就多了,先提出要求尽快完成寒假作业、沾糖瓜、写春联添新衣。我们掰着手指头数日子,数着数着就到年关了,想想那些愿望欢欣鼓舞。爸妈张罗井井有条,过年气氛越来越浓。
山里人把暖的文化意义延伸到孝心、爱心、互访、唱大戏、耍会和贴春联等等。记忆中农历二十一,趁着天不亮,星光还不知疲倦地眨着眼睛,唱这歌的驮柴马队敲醒我的梦,妈妈说那是口外(罗文峪长城关口以外,我们叫口外)卖柴的。爸妈也要早早动身,挑选一身虽然平时舍不得穿,但略带糙旧红布褂,照进穿衣镜干净整洁,格外神采奕奕。爸爸搬出家里仅有的印有金色凤凰的28式大梁自行车,绕车一周面带笑意嘱咐好我们姐妹,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开门。瘦高个子的爸爸骑在车上,双脚可劲蹬下,随着惯性爸爸迅速地掌握平衡,车子调皮的左右摇摆两下,瞬间乖乖的往前走。爸爸有意放慢速度,回头唤妈妈,上车!只见矮小的妈妈纵身一跃,两条粗大的麻花辫飞起即刻落在她轻佻高翘的胸前。妈妈偏坐着脸贴在爸爸温暖的后背,就这样载着一家人的新年新气象出发了。那时候集市在城里,爸妈告诉我叫“进城”。我问,“进城”得多远,在哪?爸妈会告诉我,在招待所对面(现在北街人民广场文化馆前边)当时唯一可以交易的大市场。服装鞋帽、日杂百货、干鲜果品、对联字帖和烟花爆竹琳琅满目。售货员迎面一个微笑足以融化腊月寒冷,令人心生暖意。爸妈以最快的速度挑选计划好的几张红彤彤纸,一大块红布还有过年改善伙食的食材等年货。载着暖暖的阳光回家。
爱写毛笔字的爸爸,兴奋的横竖比量大红纸和废旧报纸,果断裁剪尺寸,摆好笔墨纸砚。这架势要写对子,红彤彤日子红火火的过,寓意来年。即刻吩咐我研墨,提起毛笔,恭恭敬敬地悬肘微微蘸下墨,催我快点研磨!墨汁充分浸入毫端,轻点两下,试墨色,爸爸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屏住呼吸,静气凝神约么半分钟,轻巧移动身子到事先准备好的废报纸前,粗糙厚茧的手掌,按在报纸左上端,我小手右上边配合。转念,抬头看我,我读懂爸爸眼神里的那句话,暖。内容要写吉祥喜庆意。春暖人间万象更新。墨水走过的痕迹,好看。浓淡相宜,那些红彤彤的情意有了新的生机,墨香渗透纸背,散入如诗熨烫的日子里。正式书写福字和春联。贴春联,搬凳子挂灯笼,最让人兴奋。姐姐手巧,叠出各种花式灯笼。红红的格外喜庆暖心。那些红彤彤的情意,不仅造就了中国春联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且也提升了文字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暖,温暖的暖,暖心的暖。暖衣饱食的暖,同样的大山,同样的日子,我们曾经历过新三年旧三年的光景。一年到头,甚至添件新衣服也要爸妈挤出过日子的零用钱。同样的大山,同样的日子,不一样的物质享受,在近些年发生巨变。母亲的那台印着牡丹花的缝纫机也随着嘀嗒嘀嗒的时钟退居二线。但暖心的灯下缝合的身影实在让我眷恋,深深写进我的灵魂。我常想,对于任何一个爸妈来说,能力大小不可阻挡付出真爱。即使一件新衣爸妈也会竭尽全力给予。一块布头裹住的不是焚风刺骨的极寒,而是身心与灵魂的暖意。
这种在年关里对于温暖的表达方式,完全可以延伸思考,当我们的城市文明进程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时,我们千万不能忽视,等待回还永远都是某些灵魂深处那双不会变焦的视线。还有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很多缺衣少食的骨肉同胞无从温暖。因此,我们应该提升更浓情的爱意,给那些灵魂必有担当和付出。这样,才不会有饥寒,迎来年关里的圆满。小家是家,大家亦是家。总有一种牵念,甘心情愿倾其所有站成风景,等你回还……
如今,爸爸已经离开了我第八个春节,您书写对联的暖意永远定格在我含泪的目光里。爸爸,请您放心,妈妈过年的新衣我早已小心备好,您的毛笔,我紧握在手,将温暖传递下去。爸妈永远是年关里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