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熊道正的头像

熊道正

网站用户

小说
201811/01
分享

浅谈典故入诗

典故”———即在诗词或文章等作品中引用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汇。与一般的成语有着明显的区别是,每个“典故”都有一个或多个出处,文学作者常常引用为作品中的典范。其精于哲理,富于内函,言简意赅,能够起到加深涵义、突出主题、烘托气氛,画龙点睛的作用。

李商隐一生困顿潦倒,忧郁不得志,诗虽写得缠绵悱恻,低迷隐晦,但善于用典。如《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诗共用了四个典故,颌联上句是庄生梦蝶的故事;下句是《华阳国志》中杜鹃啼血的故事。颈联上句源自南北朝干宝的《搜神记》;下句是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小女儿紫玉爱韩重,郁闷而死。

李商隐本是情种。相传他年轻时曾追求一个女道士,但了无结果;婚后他与发妻感情甚笃,奈何妻子又英年早逝。因为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中的爱而不能和既得复失的悲哀,使他百般纠结,背上感伤和抑郁的包袱。本就对佛虔诚的李商隐在阴影中与沙门结缘更深。长期被阴霾覆盖而固化了悲哀伤感,低沉阴冷的感情彻底毁了他的风流倜傥,使其逐渐形成典丽精工、迷惘虚幻、抽象朦胧、禅悟自适的诗风。《锦瑟》的四个典故就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而且循序渐进一个比一个悲哀。把惘然的情绪描写到入化的境界,把内心的抑郁和失落表达得极致,使人回味无穷,是成功用典的范例。

用“典”首先要熟悉“典”,起码是要知道它的出处、意义,切忌一知半解,甚至褒贬不分。我读过这样一首七绝:“喜读夕阳小草吟,甘言蜜语动真情。慕兄妙写诗词赋,二竖堂中不老春。”意思是慕兄的“夕阳小草”诗集,也动了真情,本想写首诗予以鼓励,却误用“二竖”一词。“二竖”《词海》中的意思是病在“肓之上,膏之下,”后多以“二竖”称病魔。一个典用得好是锦上添花,用不好就弄巧成拙,把原本互相酬唱的一首颂诗,因不熟悉“典”而贬义褒用。

 有的先生认为无“典”不成诗,好诗必用“典”。我认为诗从心出,重在意境。不破格律之规矩,不越声韵之方圆,取生活之素材,不断提炼升华。设巧句用妙词,虚实相承,明暗互扣。致于“典”我认为能用则用,用必严丝合缝浑然天成。纵观唐诗宋词,用典的作品并不多,许多佳句名篇虽未用典,同样经千百年而不衰。脍炙人口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碧玉般的柳,丝绦般的条,剪刀般的风,把早春二月的柳跃然纸上。贺知章没有用“典”,而比拟的手法照样写出千古绝唱。读得人东风拂面,春意融融。这样不用典的妙句佳词在古今诗坛上比比皆是。

不论什么题裁的诗词歌赋,都要顺从客观规律,切忌刻意追求引经据典,矫揉造作任意堆砌,更忌有意卖弄掉书袋子。格律诗一定要严格遵守格律,边创作边咏颂、联想、感悟、赏析;用典要恰当、求正、权衡、究源;对用典的作品要论证、推敲、揉捏、组合,为出精品劣实基础。愿祖国的诗词瑰宝绚丽夺目,绽放异彩。

注:词海记载:二竖        《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竖,小孩。后因以“二竖”称病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