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熊墨金的头像

熊墨金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3/15
分享

诠释坚强

这是个星期天,杨琦蕙骑着一辆半新不旧的自行车,心情愉悦地来到了镇上的汽车站。她把车子停放在汽车站内一处僻静的围墙脚下,让一棵一人多高的玉兰树荫遮挡着阳光,轻捷而径直地往汽车站外的街道走去。

今天上镇上来,她是专程来接姑姑杨厚俪的。昨天姑姑打电话来告诉她,要来给她过十四岁的生日,并看望爷爷奶奶。这让她这个既无父爱又缺少母爱,只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孤苦伶仃的人分外高兴,欣喜不已。但她有些纳闷,姑姑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给她过十四岁的生日呢?这并不是个逢五逢十的整数呀,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纪念的意义呀,而且姑姑从前并不是每逢生日都要来给她祝贺的呀。但姑姑怀着这样亲柔的细心和关爱,百忙之中抽时间来给她过生日,她也不想那么多了,只是怀着无比激动和感恩的心情对待此事。因而也带着感激和期盼的心情早早地赶到了汽车站。因姑姑坐的那趟班车还要过一段时间才来,她就走出了有些嘈杂喧哗的汽车站,想到空旷空气清新些的街上去逛一逛。

这个集镇不算大,但也不算小,居住着约四五千人。虽然说不上像城市一样的高楼林立商贸繁华,但建筑物也是高高低低鳞次栉比,不算宽阔的主街道上,依然商铺林立,酒肆无数,人来人往,不乏朴素的热闹气象。这条街道她熟悉得闭着眼睛也能走过长长一截,因为读书天天要从其间经过。但那些店铺、超市她却极少踏进其内,那些地方对她来说就像一道花团锦簇走不进去的布景,是一道摆设,是陌生之地。

她在街道旁的人行道上踟蹰着,感觉一股闷热一阵阵袭来,将她笼罩着令她难受。初夏的太阳还是有些厉害的,明晃晃地从天空无遮无挡的俯冲下来,肆无忌惮地洒下火辣辣的气浪,照得人身上热气腾腾的,纵使走路也汗水细泉一样地冒出来,使人顿感浑身滑腻腻地不舒服。她走到一处没有建筑物遮挡的空缺处停下了脚步,向人行道里边一道矮墙走过去。这道围墙将街道与外界隔开着。围墙不高,只有一米二左右,像镇子的一个豁口,放眼望去围墙外举目千里,视野无比广阔,能将镇子外一望无际的景象尽收眼底。初夏的风也从这块空缺处悠悠地吹到街上来。她心悦神怡地站在豁口,明显感到一股清凉的风轻云一样迎面扑来,拂拭她热气腾腾的脸面和身子,又从领口袖子处调皮地钻进她的体内,一下子就吹散了她身上的燥热和微汗,使她不再感到身上汗腻腻粘乎乎的难受,舒爽多了。那是大湖上吹过来的风。这座镇子就挨在全国最大的淡水湖的边上,深得湖水之滋润,大湖之眷顾,因此景色旖旎,物产丰富,被称为鱼米之乡。悠悠不绝的风,穿过浩浩荡荡的大湖,轻盈地飘过远处一座座低矮的山岗和一片广阔的果园,又悠然地在一片长满绿色庄稼的田畴中徜徉后,直径地扑向了小镇,像一只硕大无比的清凉大扇,将燥热不安的镇子扇得温柔安详,又像只轻柔之手,抚摸得小镇像一只温顺的小猫慵懒乖觉地伏在地上,舒适得不愿动弹。她迎风站在那段空缺处,感受了一阵从大湖上吹来的微风,让身子凉爽舒畅后,就漫无目的地继续慢吞吞地往前徜徉。她走到一个打着“清凉一夏”广告牌的店铺前,店子伸出的遮阳凉棚,将行人道挡住了一大半,她就停驻了脚步,不想继续往前走了。棚里的顾客寥寥无几,一个衣着华丽的三十多岁的母亲,带着一个女孩子在品咂冷饮。小女孩坐在一个红色塑料靠椅上,安静斯文地在啜饮着滑润凉爽的黑色凉粉,嘴唇上也沾也一圈,像长了薄薄的一层黑胡子。她不时抬起头来,四下张望着,透溢出的幸福笑靥淌过脸颊,滑过眉梢,弥散在那张稚嫩好看的圆脸上。杨琦蕙看到这一幕,仿佛触到了心中某根弦索,倏地升起了怅惘和一种不可名状的凄怆。她长这么大,还没有谁郑重其事地带她上街享受过什么美食,哪怕是这种不贵的冷饮都没有。记得只有姑姑在她过十周岁的那年,带她从这街上经过时,给她卖过些东西。但是姑姑也常常是来去匆匆,手头又紧,对她的关爱是鞭长莫及力不从心,不能像父母一样无时无刻团团围着她转。姑姑生活在另一座县城,不是经常有时间来他们家的,就是她过生也不是每次都来的。所以每每看到年龄与自己差不多的小孩享受着温暖的父爱母爱,她心中就触景生情地涌起孤苦的怅痛和悠悠地怀想。好在这种能勾起她心底痛楚记忆的情景触碰不多,她早已经习惯了眼前的生活,纵使这种人间亲情和温暖一时触动了内心某个角落的痛处,但早已懂事能正视自己身世的她,就淡然地忽视这些,不会产生更多的联想和惆怅。她觉得现在自己长大了,懂得了世事,懂得了艰难苦楚,感觉到了肩上压着的沉甸甸的担子了,不是去羡慕别的孩子在父母呵护下娇滴滴生活的时候了,而是要思考如何帮助爷爷奶奶减轻负担撑起贫困交加的家庭时光和年纪了。所以她现在不歆羡一些同龄人的甘之如饴的生活,不羡慕他们能躺在父母的温怀里恣意撒娇,而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尽到自己的责任。姑姑今天来给她过生日,不知是否有一层给她举行成年礼的意思,并暗示和鼓励她要更加自立自强……噢,即使不用外人的提示,她也完全会警策自己自我加压自强自立,越大越要自觉地往自己肩上加担子,用自己的双手来改变生活改变人生的。老师不是经常说,幸福的生活是靠自己创造的吗?不是说过只有享受自己亲手创造的劳动果实,才心安理得幸福安逸的吗?“我虽然不能与那些同龄人一样有着深厚温暖的父爱母爱,但仍有爷爷奶奶的关爱,也备享了别样的温暖,应该知足了。”杨琦蕙触景生情后,最终这样自劝自解自我安慰了一番,心中顿时豁亮了许多。太阳越升越高了,她抬起手腕看了眼那块黑色塑料电子表,料定姑姑快要来了,就折转身向着汽车站走去。

来到汽车站,姑姑坐的那趟班车还未到来。她就在候车室里一个偏僻角落的铁椅子上坐下来等候。五分钟不到的光景,外面“嘀嘀嘀”地响起了清晰的汽车喇叭声。她断定那是姑姑坐的那趟班车来了,就连忙起身出了候车室,欢天喜地地向班车迎了过去。班车“嗞嗞”地像走累的人喟叹一样放了几声气,便稳稳地停在了车位上,乘客鱼贯而出。她一眼就看到了朴实瘦削的姑姑,激动地高声叫起了“姑姑,姑姑!”。姑姑循声望去,看到了俨然像个大姑娘的侄女站在离她不远的地方朝她招手朝她奔来。她衣着朴素,一件月白色的衬衣和一件半旧的深灰色的长裤衬出她窈窕的身体;齐耳的短发,齐眉的刘海更让她显出青春焕发的学生模样。见到了姑姑她是那样的欢欣鼓舞,情绪激动,脸上漾出甜蜜中带着喜悦的微笑,那微笑从两腮浅浅的小酒窝里溢出,漾过面颊,淌过眉梢,洋溢在整个白嫩的脸庞上。姑姑快步走到侄女身旁,怜爱地问她道:“等了很久吗?小蕙。”小蕙是她的乳名,姑姑和家里人都一直这样亲昵地称呼她。

“听说姑姑要来,我就格外激动高兴,提前了些时间来了,班车未到,我在街上走了二十来分钟。”杨琦蕙接过姑姑手中的一个提包,回姑姑道。

“几个月不见,你又长高了不少。就是瘦了点。”姑姑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侄女,轻柔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说。

“今年,我觉得自己的食欲特别的好,饭量也大多了,肚子里就像安了一个消化器一样,饭一下肚立即就消化了,老不觉得饱。这样我怕自己会长胖呢。”

“你正在生长发育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大很正常。千万不要为了苗条有节食的想法,女孩子不能太消瘦,像豆角精一样风也吹得起,就显得弱不禁风。将来你一家还得靠你呢。”

“我知道,不会为了好看而刻意节食的,您放心就是。”

姑侄俩亲切交谈着,不觉走到了自行车旁。杨琦蕙从树荫下推出车子,以一个优美的动作,熟练轻巧地就跨上了车。“姑姑上来吧,我现在技术很熟练了,您放心坐就是。”姑姑扶着侄女的肩胛踮了踮脚,稳稳地坐上了自行车的后架,将头靠在侄女的背后,自行车“叮咛咛”响起了几声清脆悦耳的铃声,就稳稳当当地驶出了汽车站。

姑姑强令车子在“清凉一夏”的冷饮店前停下。聪颖敏锐的她猜到姑姑让她停下的意图,便对姑姑说道:“我们还是早点回家吧,我不想吃什么。”

“时间还早,我们就在这店里休息会儿,我看你热得够呛。再说我们能清闲地坐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多。”

杨琦蕙只好听从姑姑的安排,把自行车放好,随着姑姑走进了冷饮店内。姑姑点了两碗凉粉和两根冰淇淋,就和侄女相对而坐,慢慢地边饮边关心地询问她读书的事。两人慢咽细嚼地将东西吃完,姑姑又强行带着侄女走进了离冷饮店不远的一家超市。超市里的货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让人应接不暇。购物的人熙熙攘攘,在店内不同的地方悠然地左挑右选。姑姑在卖衣服的区域停住了脚步,一双眼睛在挂着五颜六色的衣服上逡巡,企图给侄女买点衣服作为生日礼物。杨琦蕙却用劲拉着姑姑的手示意她离开。

“孩子,今天是你十四岁的生日,就让姑姑给你卖件新衣服吧。平时姑姑对你关心也少,没尽到什么心和责任。”姑姑挣脱侄女的手,眼光落在一件时髦看好的衣服上,不无愧疚地说。

“您的家庭也不宽裕,不要为我花什么钱了,我穿的衣服也不缺什么。”杨琦蕙真诚地诉说着,还是用劲拉着姑姑的手要她离开。她知道姑姑的日子过也是紧巴巴的,真心地不想让她为她花钱。姑姑和姑爷都没有正式工作,在私人的服装厂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上有公婆,下养育了一双儿女,大儿子正在念大学,家中用钱常是捉襟见肘,懂事的她一直很体恤姑姑。

姑姑没有理会侄女,执拗地给侄女选了件浅米色的裙子,还有一件灰白色的漂亮衬衣,拉拽着侄女到试衣室去试一下。拗不过姑姑的侄女只好顺从她的意思,去试了试衣服。看着穿上了新衣的侄女走出试衣间光彩照人焕然一新的样子,姑姑高兴地说:“又合身又漂亮,就选这一套。花钱也不多,你看多好。”姑姑笑得一双眼睛都快眯拢了,走近侄女,前后端详,又抻了抻衣服,露出了满意的神情。衣服买好后,姑姑又到食品区买了些荤菜,这样才与侄女复又赶路。

集镇离杨琦蕙的村子有几里路的距离,虽说杨琦蕙的骑车技术娴熟,但带着一个百来斤的人,加上太阳又厉害,骑到家时,还是累得气喘吁吁,脸上因热和累已是像一只炕熟的虾子,连脖子上都是红的。姑姑见她脸红脖子赤,连忙给她打开电扇,让她在电扇下歇息凉快下,叮嘱中午的饭就不用她帮忙了。随后转身就钻到厨房帮着母亲弄饭去了。

说是给杨琦蕙过生日,其实菜肴很简单,无非是些肉和鱼之类很普通的菜肴,且都是姑姑买来的。但就是这样的菜品,杨琦蕙觉得格外的丰盛美味,格外的香醇诱人。那份浓厚的香气在电扇的吹拂下,使得满屋子都弥散着引人垂涎的浓郁香味。杨琦蕙上了桌虽被香气诱得味口大开,但还是一个劲地给爷爷奶奶搛菜。她觉得他们平时太清苦太可怜了,在如今物资极其丰富的时代,他们家却“春风不度玉门关”,因为贫穷窘迫享受不到殷实的生活,就是平时想吃点荤菜都成为一种奢想。因此两位老人因缺少营养而面有菜色,身子瘦削。每遇到能改善伙食的时候,她总是尽量让他们多增加点油水。杨厚俪看着侄女这样的有孝心,在感到十分欣慰的同时,心中就涌起无限酸楚,觉得她实在是太可怜了日子太苦涩了,生长在这样老弱贫困的家庭经受的苦难实在太多了。可她也知道,正是这样短吃少穿的环境,促使杨琦蕙更早地懂事了,懂得为人的艰难和人情世故,懂得孝敬老人,懂得发奋图强……想到这些她眼睛就情不自禁地潮润了,那些不堪回首记忆犹新的往事就如烟雾般浮现在眼前。

杨琦蕙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都十分痛爱她,把她视为掌上明珠般珍贵。但这样的时光极为短暂,随着父亲因车祸死于非命,这份幸福宛如一轮朝阳下的露水,挥发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她的父亲杨厚辉像大多数农村青年一样,高中毕业后未考上大学,就到外地打工去了,闯荡了几年后,到了结婚的年龄,他就回家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婚后他不想再到外面去到处颠簸,为了不守着点田地过恬淡无为的生活,就用结婚用乘下的一点钱另外再借点债,买了辆小四轮跑起运输来养家糊口。从此他就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地忙碌着。虽然赚不到大钱,但因用心经营,手脚勤快,服务周到,营业收入维持一家的生计还是绰绰有余。他在外跑运输忙忙碌碌,妻子缪玉婷就勤劳地在家帮助公公侍弄几亩田地,一家子人日子过得也算无忧无虑。一年后,女儿杨琦蕙呱呱坠地来到人世,杨厚辉是无比欢喜。添了一个千金,家里开销增大了,他更是寒来暑往披星戴月地不停地开着个车了在外到处挣钱,保证一个五口之家生活无虞。

小琦蕙长到三岁半的那年,杨厚辉驾驶小四轮维生也有四年多了,一千多天的手不离方向盘的驾驶,使他技术娴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了老练的司机。本是驾车目无全牛的他,开着个体量不算大的车子更是游刃有余。但世间的事往往是骑者善堕难以意料的。

一天,一位顾客找上门来请他到县城去拉点家具。因家具不多,主顾觉得请一辆小四轮更划算。那是很轻松的活儿,杨厚辉为了驱赶旅途的寂寞就把爱不释手的宝贝女儿带在身边不时逗乐,放在副驾驶室的位置上。车子一路风驰电掣地在通往县城的乡村公路上行驶着。谁知行驶到接近县城一段路的拐弯处,前面一个庞然大物的货车挡着了他的视线,为了超越慢速的货车,他只好往左打方向。由于大货车遮挡住了视野,他未注意到迎面追风逐电般开来了一辆大货车,就在他迅速地拐上左道上未顾及到车前时,那辆也未发现前面有车的大汽车迎面奔来,两辆车子刹那间猛烈相撞了,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好在大车司机反应快,在发现小四轮后,瞬间踩了紧急刹车,小四轮才没被撞得不堪入目。但杨厚辉被撞了个正中,方向盘紧紧地压着他的胸部,头部也被撞碎的玻璃砸得鲜血直流,人也因巨大的撞击震荡和腹内受伤,当场就昏死过去了,不省了人事。在副驾驶位上丝毫未受伤的女儿,被这迅雷不及掩耳的飞来之祸吓得惊恐万状脸上失色。幼小的她不知道是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只见爸爸脸上到处都在流血,人也像是死了一般,惊吓得哇哇大哭,一边哭一边爬向爸爸,用短小而稚嫩的手抚摸着爸爸的伤处。

杨厚辉被紧急送往省城医院抢救。

因伤势太重,又伤到了五脏六腑,在急救室抢救了二天三夜后,一直处在昏迷中的杨厚辉还是不幸与世长辞,家里因抢救他是落得个人财两空,负了一身债。

丈夫的遽然离世使缪玉婷就像被一个猝不及防的霹雳击中了一样,人整个地崩溃了,精神也完全萎靡了,她无法接受这个遽然而来的弥天大祸。最初的一段时间,她常常魂不守舍地抱着女儿痴痴地思念着丈夫,想着想着吧嗒吧嗒的泪水就滴落在女儿茫然无知的稚脸上,小琦蕙感知妈妈心中难过,就伸出小手帮着她揩去挂在脸颊上和长长睫毛上的泪水。她幼小的心灵,不知道安慰母亲,只晓得一次一次用稚嫩的小手给母亲揩泪抚模她的面颊。但那份稚嫩的抚摸还是抚慰着悲痛的母亲,让她感受到了温馨的无言安慰,只是内心深沉的悲痛依然难去,思念无尽。这样的忧伤尽管随着时光的推移,表面有所淡化,但深埋在骨髓的忧悒却无法排遣。不仅如此,随着丈夫离世,家里因失去了一个主要赚钱的劳力,生活是每况愈下,一日不如一日。还抢救丈夫借的债务和维持生计的两副重担沉沉地压在了她柔弱的肩头上,使她不堪重负,深陷在度日如年的困境中。丈夫离世一年多后,好心的人见她太年轻了,声言去给她物色一个合适的男人,试探着劝她再嫁。她开始只是默不作声,一副不置可否的忧伤神情。但又过了三个多月,那媒人再提此事,她抚着女儿的头无奈地点了点头表示默认了。不出几日,媒人说已物色到了合适的人选。宣称给她介绍的那个男人还是未结过婚的,为人老实,勤劳能干,她便开了口:“只要男人身体好,为人善良勤快就可以,别无他求。”她停了会儿又喃喃地说,“此事真的让我左右为难。若再嫁,怎放心得下女儿,带去不带去都是极为难的事。我不知是哪世造了这样大的孽啊。”

做媒的中年妇女不无同情,柔声地劝道:“你太年轻了,才28岁,不可能长期守寡,改嫁是必须的,也是天经地仪的事。你也为丈夫守志一年多,尽到了夫妻情份,另找一个男人也正正当当。你若真想把女儿带在身边,我再去说说,那人忠厚,也许会接受。”

“这不是我想不想的事,带走的可能性是极小的。公婆就这么一个孙女,他们定不肯放,孙女就是他们的心头肉哇。若不带着她,丢下这么一个乖巧的孩了,那不是用刀在割我的肉吗?”缪玉婷对女儿的去留感到进退为难。

“不过也是。丢下女儿,起初确是会千思万想的。你们夫妻曾是那样的恩爱,女儿又是那样的乖巧懂事,怎能丢得下?不过,到那边生了小孩,想念就不会那么强烈了,天长日久就会淡下来。女儿留在公婆身边你也应该放心,料定他们会比父母更疼爱她的,绝对不会让她吃太多苦受太多累的,也断然不会让她感到孤独的。你应该放心。”

“唉,看来要想再嫁,也只有这样……”

媒人在做通了缪玉婷的思想工作后,将男女双方引到一起见了面。一方是30多岁急着想成家的身强体健的男人,一方是结过婚生过小孩失去了丈夫一年多也想再嫁的寡妇,两个人都没有过高的要求,见过面矜持地交谈一了阵,相互都看不出对方大的瘕疵,都羞怯地轻轻地点头同意了。缪玉婷的公婆也是通情达理之人,对媳妇再嫁不持丝毫反对意见,媳妇这么年轻不可能叫她一辈子守寡呀。但他们对媳妇提出了那意料中的要求——小琦蕙不能带走,这是他们这家的独苗苗,他们再千辛万苦也把孙女养大成人。因早有了这方面的思想准备,媳妇满口答应了。

母女就要分别了,要离开的那一刻,两人就像是生离死别一样抱在一起哭成了泪人,场面令人唏嘘。缪玉婷撕心裂胆的哭声,就像丈夫当年罹难呼天抢地的悲切痛哭一样,看得在场的公婆和部分送行的村邻不禁泪眼婆娑,为这幕骨肉分离而动情。

“妈妈,您不能走,您不能丢下我一个人走,您要带我一同走呀。”小琦蕙双手紧搂着妈妈的脖子,不肯放开十指相交的双手,用悲切切情痴痴的稚嫩的声音央求着,那凄怆稚嫩的绝望哀求催人泪下,更是让妈妈心胆俱裂。

“乖孩子,不是妈妈不带你走,是爷爷奶奶更需要你,我不能带你走啊!你只要听爷爷奶奶的话,生活在他们身边,得到的温暖比跟着妈妈要更多些。这个你现在不会懂的,将来长大了就会明白。妈妈走后还会经常抽时间来看望你的。”

母女俩边哭边说了好一阵,最后才被旁人劝开。缪玉婷把事先准备好的一身新罩衣给女儿穿上。两天前她知道自己要离女儿和这个家庭而去,把公婆床上和身上的衣服都脱下洗了,把女儿睡的穿的也都洗得干干净净,还给女儿洗了澡,接着到街上去给她买了这身价格不菲的新衣,是质地上好的料子。她从来没有给女儿买过这么贵的衣服,觉得狠心丢下女儿对不住她,好像多花点钱在女儿身上,心里才好受些。

女儿穿着新衣就像一只花孔雀一样好看,但此刻她丝毫没有欣喜之感,两行热泪扑簌簌地从黑葡萄一样的眸子里流淌下来,落在新衣服上,濡湿了胸襟。

缪玉婷擦拭着自己红红的眼睛,隐忍着内心的悲痛酸楚,肝肠俱裂地说:“孩子别难过,妈妈离开了,一定会抽时间来看你。你看,你穿了这身新衣服多漂亮,从今以后你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幸福的。妈妈离开后,你一定要听爷爷奶奶的话,不能淘气。读了书,一定要一心扑在书本上,把书读好,确记这是妈妈对你最大的寄托和希望。”母亲见女儿听了她的忠告懂事地点了点头,也停止了抽泣,就深情而凝神地打量了她一阵,才犹犹豫豫地转过身去,迈步走向了屋外。女儿急速地跟着,呼喊着妈妈,但被追上来的奶奶抱住搂在了怀中。她看着妈妈向停在村外的汽车走去,步子是那样的迟疑迟缓蹒跚,走到车旁,拉开门时,远远地望了她一阵,便钻进车随车而去了。

失去了母爱的小琦蕙,爷爷奶奶加倍疼爱她了,把两辈人的爱一古脑儿地倾注在她的身上,试图驱散她失去了父爱母爱的孤独悲苦。但这份爱尽管无微不至,体贴入微,一时还是无法代替父母之爱。母亲刚离开的那段时间,不到五岁的小琦蕙常常一个人走到母亲离去的村口路上,向远处痴痴张望,幼小的心灵企盼能看到母亲的身影!但她每每都大失所望,无限失落惆怅。她不知道母亲嫁到了百里之外的天遥地远的地方去了,已组成了自己新的家庭,要进行新的生活,不可能像她离开时说的那样,常常来看她。

肃杀的冬天到了,北雁南飞了,她知道那雁行飞去的方向,正母亲远去的地方,就在路上跟着雁行走出很远很远,对着有白云衬托的悠悠飞行的清晰雁行轻声呼唤妈妈,声音凄怆。孤苦伶仃的她,就像一只茫茫雪原上寒冷无助的小兔,瑟瑟颤抖着。思念妈妈之痛无情地噬咬着她幼小的心灵。

一次,那是小琦蕙快六岁的时候。这个渴望母爱,难以忘记妈妈形象的情感丰富的小女孩,背着爷爷奶奶独自不声不响地沿着村旁的大路去找妈妈,她无所顾惮地沿着高低不平的路一直往前走,走出了很远很远,太阳落山了也不知回头。淡黄色的月亮从斑驳的东方寂静地升了起来,照耀着她孤独单薄的身子。她背对着月亮,走到了一座高架铁路桥的底下,累得疲惫不堪了,身子也有了寒冷的感觉,就倚靠着巨大的桥墩在一块干燥的平地上坐了下来,想休息会儿恢复体力。此时,月亮由淡黄色变成了皎洁的银光色彩,越升越高,越来越清亮了,把寂静无垠的大地照得如同白昼。荒郊野外之路,没有行人也没有车辆,只有一种恐怖的冷寂,但她心中因为想着妈妈,一点也不知道害怕。她被月亮朗照着,不时地看着那轮像老人一样慈祥的月光,恍惚间,觉得它多像妈妈的眼睛呀,那么深情地望着她,似乎在与她默默地述说心绪,在关心地叮嘱她什么一样。她记起了母亲带着她曾在凄凉的夜晚痴痴地看皓月的情景。那是父亲去世不久,有月的夜晚母亲在悲伤时就无声无息地望着那轮银盘般的明月呆若木鸡,眼角挂着晶莹的泪珠。那情景尽管悲戚、悒郁、沉寂,但与妈妈在一起,被妈妈搂在怀中,她还是感到温暖和踏实。可现在……小小的她正这样悠悠怀想着与母亲在一块的温馨情景,突然一阵急促地呼唤声由远而近循着大路而来。原来爷爷奶奶见孙女这么晚都未回家,就惊慌失措地到处寻找,沿路一直呼喊而来。听到了急促地叫唤声,小琦蕙才意识到夜深了,自己离家久了走远了,走到了荒凉的野外,就迅速起身,撒开小腿向着寻找的声音跑去……

小琦蕙在母亲离去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漫长地思念母亲寻找母亲中度过的。后来在爷爷奶奶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下,这种思念才渐渐淡化了些,不那么刻骨铭心地难以忍受了。大了些,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时间长了,得到了无比深厚的慈爱,便体味到爷爷奶奶的爱中其实包含着父母之爱,甚至比父母还要视她为掌上明珠,从此她思念母亲的心绪渐次地消减了,习惯了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日子,愿楚楚可怜地绕在他们的膝下,营造一家子人的融融暖意。再大了些她晓得爷爷奶奶为了养活一家人不易,就格外同情孝敬他们,还手脚勤快极懂事地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杨厚俪从往事中回过神来,瞅着侄女如今仅十四岁就出落得像个大姑娘一样,而且心灵中早丢掉了昔日的那份念想悲伤,懂得孝敬爷爷奶奶,懂得把学习和家庭事务不可偏废地放在心上,就感到前所未有的高兴、欣慰和放心,她相信过了这个生日,她会更加成熟懂世事。

虽然过生日的时间短暂,也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缺少一种仪式和隆重感,但杨琦蕙感觉到这个生日与以往的生日真的有不同寻常之处,那种蕴含的深意仿佛真的是给自己举行成人礼一般。就在那一天过后,她仿佛觉得自已真的成了个大姑娘了,明显地有了成人的感觉。不错的,她已像一棵树一样在凄风苦雨中渐渐长大了,枝叶都蓬蓬勃勃散开了,有了丰茂高大的形象。前几天,她与奶奶相比,惊讶地对奶奶说:“看,奶奶我都超过您了。”

杨琦蕙自过了十四周岁的生日,无形中似乎得到了更深的智慧和力量的灌注,比之以前更加慧悟、坚毅、勤劳了,更加如饥似渴地注重学习,更加无微不至地体量爷爷奶奶了。

不几日,奶奶孙玉茵身体又欠佳,显出病怏怏的样子,杨琦蕙就把一些家务揽来自己做以减轻奶奶的负累。她早已锻炼得能够井井有条地处理一切家庭事务了。奶奶不忍心耽搁孙女的学习时间,歉意而心痛地说:“孩子,家里的事我慢慢做,不能耽搁你读书的时间。读书是大事。”奶奶知道孙女有着与众不同的志向,也有着超人的坚毅和坚韧,所以把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犹如熬夜的人盼望黎明的曙光一样。

“奶奶,我为家里做点事不会耽搁读书的事情的。我会合理安排将两者都兼顾到的。您放心就是。”

“孩子,心无二用,人不能分身,顾了这头,就无精力顾另一头了。”

孙女用调皮的声调安慰奶奶,轻俏地说:“奶奶,我是孙悟空哩,会七十二变,能顾得来多头的。我能保证帮了您和爷爷,还拖不了学习的后腿。”

奶奶似有些信服又有些心痛,没再吱声,默默地离开了她。每每看到面容疲惫,但总是乐乐陶陶的孙女,她心中就禁不住泛起永远磨灭不去的暗藏于心的隐痛。尽管孙女长大了长高了,总是懂事地表现出朝气蓬勃的样子慰藉温暖着两位老人的心,但她仍是豆蔻年华的少年,这样十三四的年龄,若是父母在身边,仍然是在父母的温怀里撒娇享福的时候,可她却因为生长在贫寒的家庭,压根儿也没享受过那种快乐、轻松和幸福。不仅如些,贫困积弱的家庭竟催逼她过早地成熟了,让她过早地懂得人情世故,自觉扛起了家庭的重任。

这一点也不错,杨琦蕙自过了十岁以后,在爷爷奶奶面前似从未透露过悲观沮丧过的神情,表现的都是乐天知命的坦然,从不坐享其成。她除了专心致志地把书读好,其余的时间都是不遗余力地帮助爷爷奶奶忙这忙那。她清楚地知道爷爷奶奶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太不容易了。他们都是奔古稀的老人,但为了维持一家生计仍然要长年累月胼手胝足地负重劳作,用庄户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默默无闻勉为其难地支撑着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使一家人食能果腹,有衣御寒,氤氲着淡淡的温暖。她清楚地明白,这都是爷爷奶奶用艰辛的汗水换来的。

他们家除了农业上的收入,其他方面极少有什么经济来源。在村里的关怀下,得到了一个低保指标,但每月只一百多元,这对于一个到处要用钱的家庭无异于杯水车薪,解决不了衣食住行等大的问题。爷爷杨禄隆一直种着5.2亩水田和3亩多旱地,老人家如牛负重,但一直任劳任怨默默耕种;为了增加些收入这几年他还承包了6亩水塘养鱼。为了这些种养业他是栉风沐雨,用流不尽的汗水换回些收入维持一家的运转。因此在日复一日的劳作和生活的重压下,日见苍老了,两鬓过早地爬满了华发,额头的上的皱纹像沟壑一样也越来越深了,原来挺直的腰板这几年也变得佝偻了不少。这些杨琦蕙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经常性对爷爷生出深切的怜悯和恻隐。随着她一年年地长大,便自觉地一年年往自己身上压担子,以减轻两位老人劳心劳神的负担。有时帮着爷爷做事时,就俏皮对他说:“爷爷,我现在长大了,力量好像比您大了,可以更多地减轻您的负担了。”爷爷听了孙女的话心里感到宽慰的同时也升起一缕酸楚,但仍是朗然地呵呵笑着,摸着泛白的薄薄胡须说:“你还得以读书为主。你的任务不是为我减轻负担是读好书。家里的事情无须你操心。”

过完十四岁生日后的一个多月时间,小琦蕙就放了暑假。她从老师手中拿到成绩单,看着门门功课都是优秀以上的成绩,心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掠过一阵不易察觉的兴奋和喜悦,不失自豪默默地对自己说:“只要用心肯吃苦,还是有好的回报的。”

班主任芳妍菁老师在递给她成绩单时,赞许地殷殷嘱托她说:“你的成绩保持了班上第一,较上学期还有了进步,挺不错的。希望下学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全年级排位再往前移。”

“老师,我会努力按您的要求去做的,决不辜负您的期望。”杨琦蕙满怀信心地向老师保证道。

“这个暑期学校安排了一次学生‘夏令营’活动,说是自愿报名参加,但你是班长,照说是理所当然要参与的,但我闻知你的家庭情况特殊,还是先征求你的意见,不知是否有时间去?”芳老师征询地问她。她当杨琦蕙的班主任时间不是很长,只知道她家困难窘迫,外出要花些钱,可能多少给她的家庭带来些压力,所以用征询的口吻征求她的意见,但心中很是希望这个得意门生能参与这次别开生面的活动的。

杨琦蕙脸上一时显出了为难情绪,迟疑了片刻,羞赧地把头勾了下去沉思。一则外出自己要出钱,也许二三百是最少的花费,这对他们家来说,也不是个小数字;二则她放了暑假预计没有几天空余的时间,要帮助爷爷做些田间地头的活,还要帮助奶奶做些家务,哪能像别的同学那样优游自得地外出一段时间。她思忖过后抬起头来,脸上现出了尴尬愧疚的神色,像做了错事一样,仍是许久无语,沉默了几分钟,才显出不好意思的神情对老师解释道:“芳老师,暑假期间我要帮助爷爷干农活,爷爷种了不少田地,因年事已高一个人做得力不从心,我打算利用暑期的时间帮帮他,可能去不了,请老师谅解我吧。”

老师沉吟了片刻,同情地说:“你也不容易,家庭困难情况特殊我略知一二,不能去就不勉强你了。”老师怜爱之心油然而生。她原先只知道她家困难,却不知道小小年纪的她,放暑假还要像个农夫一样劳形苦心地要替大人干农活。

杨琦蕙回到家中吃午饭时,欣喜地向爷爷奶奶报告了她的成绩,两位老人听后自是喜不自禁,尽管这是自孙女读书以来一惯的成绩,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在这样艰苦的家庭孙女能始终如一地保持优异的成绩,也确是难能可贵的事,故听后仍感到异常欣喜,不过只是赞许表扬一番,不能有别的什么奖励。

放了假,不用去学校没有了整天整天的学习任务,杨琦蕙还是体会到了一份难得的轻松。现在她只需要劳动之余挤时间早晚看看书做做暑假作业就可以了。但接踵而来的是劳筋苦骨的农业劳动,不过她对此已习以为常了,从不畏惧,早把这些视为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应尽的义务,再苦再累也甘愿去做。

她先是腾也时间帮奶奶洗濯一番。将奶奶来不及洗的衣服呀被子呀,棉鞋单鞋拖鞋呀等全部找出来清洗,放到太阳下晒干后,再井井有条地放回到原来的位置。帮助奶奶做完了家里的琐事,第三天她就马不停蹄地走到田头去看禾苗的长势。田畴间,青碧娇嫩的禾苗正吸吮着天地间的甘露在茁壮成长,已冒出几寸高长出了几片嫩生生的叶子,铺开了翡翠般的一片青碧。但他们家的禾田里不少地方却像报纸开了“天窗”一样,东一块西一块地空白着未生长禾苗,像一个癞痢头似的花花搭搭。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她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帮助爷爷抛洒秧苗,由于初学此事不老道,只是下田之时爷爷教习了几次,现学现做手法不准要领没撑握好,谷种洒得不均匀所致,其次才是鸟雀喙食的结果,现在得急着补栽。她仔细察看了别人家的禾苗,那些不多的空缺处早就补栽完毕,就剩下他们家的还像屋面穿了洞,到处透着光,十分难看,对此她心里十分着急。若在两年前,她就不会也不知道为这种农田的事着急。仅短短两年的时间,情况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时光的荏苒和对家庭责任性的增强,以及对农事进一步谙熟,现在她懂得关心农事的重要性和不寻常的意义了。也就在这两年时间里,爷爷看着变老了,力气明显不如以前了。这种自然规律的变化,力量的此消彼长,也促使她自觉地义不容辞地扛起家庭的重担,事事都亲自动手过问了。

中午吃饭时,她把看到的情况对爷爷作了汇报,焦急地申说禾苗如不及时移栽,时间就来不赢了,就会错过生长的季节而影响产量。爷爷只是侧面瞅了她一眼,不经意地哦了一声,表示知道了这件事,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她丢下饭碗,利索地换上一身旧衣服,戴着顶旧草帽,就准备动身到田间去移栽禾苗。她性子急,不等爷爷发话,就自作主张雷厉风行去做当紧的事。

爷爷见孙女要顶着中午的毒烈日头去田间移栽禾苗,连忙阻止道:“这是正午,是一天当中最炎热的时候,就是专门种田的也在家歇着,你一个没经受过炎热的学生,没有长年累月在农村锻炼惯的人,强顶着烈日干活定会中暑的。不要去了!”

“爷爷,田间缺蔸的地方太多了,再不及时补上,就会耽误季节。禾苗扎了根还要等着打药,这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农事,有时间性的,延误不得。”杨琦蕙打小时候起就经常跟着爷爷到田间地头看他干活,稍大了几岁还帮助着爷爷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近两年更是事必躬亲,所以对农作物的生长了如指掌,像老农一样谙熟,什么季节种植什么作物收什么作物她都一清二楚。这样的情形在此描述出来,可能不少人会将信将疑:现在哪家农村的十三四岁的女孩子,能谙熟农业上的活,还懂得什么季节生长什么农作物呢?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稼穑?但这是千真万确的。她不仅谙熟季节,晓得什么时候务弄什么庄稼,而且许多农活做得有模有样有板有眼。这是严酷的环境逼迫出来的现象,也缘于她接受能力特别强,一教就懂一看就会,甚至无师自通的超人悟性。

爷爷冷着脸着急地劝阻孙女。接着说:“这个我自然知道。我自己会去做的,用不着你一个读书的女孩子家为这事着急,还冒着中午酷热孤清地像秧鸡一样地勾在田间劳动。”

“我吃得了这个苦,您放心就是。其实在水里也没那么热的,水会吸热呢。真的太热了,我就到田边的树荫下歇下凉,放心中不了暑的。我多做点,您不就少劳累些?”孙女体恤爷爷道,话音刚落,像只轻捷的燕子一样,倏地就离开了家。爷爷看着孙女枵薄的背影,只好无奈地摇摇头。他自知自己的劝说是无济于事起不了作用的,他完全了解孙女坚韧、顽强、执着的性格,只要是她认为必须做的事谁也别想劝住她,纵是十头牛也拉不回。现在长到了十几岁了,更懂事了也更倔强执着了,只要是她觉得能为减轻他的负担为家庭生计而必做的事情,就会竭尽全力去完成。

他记得还在她刚十岁才过几个月,稍懂得了家里艰难苦楚的她,就尽心竭力为奶奶减轻负担。那时奶奶还不上70岁,但身体不太好,家里的烧茶煮饭,缝补浆洗,养鸡莳菜几乎都压在她的肩上,劳劳碌碌没得清闲的。她看着奶奶辛苦,做些重一点的事时间稍长就气喘吁吁,要休息会儿再接着做,于是做完了家庭作业,就一刻不停手脚麻利地帮助奶奶做这做那。她家门前靠东边位置有口水井,因为在家门口,为了安全起见,用一块笨重的足有七八十斤重的青石板严严地盖着,每次用水就是大人移开也要费些力气,但小琦蕙就经常背着奶奶一个人费尽吃奶的劲嚓嚓嚓地一点一点地将井盖移开,直累得张口喘气,缓过气来,就用一个小提桶叮叮咚咚从井中汲水,或是把厨房的水缸装满,或是把大大小小的脚盆装满,让奶奶洗衣洗菜。奶奶见此,总是心痛而担心地阻止道:“孩子,你太小了,这不是你做的事。再说小小年纪从井中打水也不安全,今后你不许做这事了。”

“奶奶,您放心就是,我会小心翼翼地把握好的,绝不会出现什么差错的。老师常教育我们说,小学生也要学会做家务,要从小锻炼自己,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这样长大了才不会依赖别人,也经得住风雨磨砺。我是按老师的要求做事。”

从那时起,尽管爷爷奶奶都觉得她小,都不忍心让她做些耗费力气的事,但她好像刚过十岁,就具有了大人的思维,放了学或是放了寒暑假,凡是能帮得上忙插得上手的事不分巨细,都奋勇当先里里外外不辞半点辛劳忙碌,谁也阻止不了劝说不住,帮奶奶洗衣洗菜,烧火做饭,养鸡锄园等等,样样都做,而且做得有条不紊。更有项吃苦费力的事是上山砍柴,她过了十一周岁就几乎替代了爷爷。这时农村经济条件好的农户,几乎都不烧柴火灶了。时代进步了,农村人也与时俱进赶上了时代的节奏,学会了在轻闲和省事中过着日子,都极少上山砍柴了,用上了省事快当的煤气烧茶煮饭。但他们家困难,为了节省钱,一直都是烧柴火。山上的柴火虽然因少有人问津,长得密不透风漫山遍野都是,只要上山一会儿就能砍上几大捆,但这毕竟是种费力吃苦的劳动,特别是热天砍柴更是辛苦,还潜伏着被野蜂蛰的危险。但为省钱,她无视这种劳动的艰苦和危险,只要星期天稍得清闲,就换上一身破旧衣裳,拿着把褐色的弯弯柴刀到离家大半里地的青山上砍上一两天,尔后像蚂蚁啃骨头一样一点点把砍下的柴火往家里挑。太重的实在担不动的,就声言一声,让爷爷抽空去帮着挑回家。然后就帮着爷爷把柴火在挨着厨房不远处堆成小山似的柴垛。过了十一岁,家里烧的柴火就基本没要爷爷问过……

爷爷忆想着这些,凝神地看着孙女渐行渐远的背影,感到孙女有的时候是固执得不可思议,总是让他在背后心生痛楚悲悯。

快进入小暑了,骄阳泛着白光,像火一样从天空流泻下来,村庄上东一棵西一棵的大小碧树,原本青翠欲滴的叶子,在七月似火的烈日下再也不那么水汁饱满,生气盎然了,都被流金铄石的阳光炙烤得微微卷了边,成了干焦萎靡的形状;那些躲伏在树的荫凉处仍忍受不了燠热的大小蝉儿,一个劲地抗议似地在树上鸣叫,诅咒着天气的毒热,发泄着心中的怨气;村庄上一片空寂,中午消暑的农人都在午休着呢,极少瞅得见走动的人影。

杨琦蕙穿过寂静的村子,越过一片不大的树林,踏过一截光秃的弯曲的阡陌就来到了田头。举目望去,一望无际的旷野里果真像爷爷意料的静寂无人,更不要说有人在劳作。广袤的大地因一拨拨烈日无所不在地肆虐着,似在燃烧一样。她对此视而不见,在田边的一棵小樟树下站了会儿,感受了一阵凉风的吹拂后,就无所畏惧地径直往自家的水田走去。她利索地脱去凉鞋,卷起裤管,露出白白嫩嫩的腿肚,毫不犹豫地下到了水田中。“啊,水真的烫人呀,像开水一样!”她下田将脚浸入水中的那一瞬,还是不由自主地抽回了先触水的脚,尖细地叫了一声。但她只轻轻叫了那么一声,就不显半点畏惧和犹豫,鼓起勇气像一个冲锋陷阵的勇士,双脚踩入了水田,向开着“天窗”的地方叽咕叽咕地趔趄而去。

她在一处需要移栽禾苗的地方站定,随后勾下头哈着腰,将手伸向那禾苗密集的地方,顿觉那些有一柞多长的青碧碧的禾苗再也不像前段时间看到的是羞怯娇弱的姿容,而是挺拨坚毅的样子,又像一条条多姿多彩的翡翠,在烈日下呈现出勃勃生机和养眼的苍绿,完全不像树叶在骄阳下显出蔫头耷脑的颓然之状。她对莳禾苗的活并不生疏,熟练敏捷地将禾苗一棵棵拔出,让密集处的禾苗显出疏密合适不显拥挤,利于生长,然后将拔出的禾苗一棵棵移栽到空缺处。她就这样任由烈日在背上炙烤,一任热水浸泡着双脚双手而全然不顾,集精会神周而复始地扯着栽着,不一会儿功夫,脸上的汗水就大豆一样冒了出来,先是在面颊上蠕虫一样爬动,悄然地汇聚到一起后,一滴滴落在禾苗上和水田中,背上的衣服随着劳动时间的增长,渐渐被汗水浸湿了,完全贴在了身上,胸前也像是有团烈火在烤着。但跟着爷爷已历练了几年的她,各种苦累经历过,这似乎算不了什么。然而当午的太阳真的是太厉害太毒辣了!火一样在空中和大地上滚动,也“嗞嗞嗞”地在她身边燃烧起炙手可热的烈焰,着实烤得她这个嫩稚稚白生生的学生,一阵阵胸闷气短,头晕脑胀,好像有点支持不住了。实在憋闷不过,她只是站直身子感受会儿空中微弱的凉爽后,就继续顽强地劳动。为鼓励自己,她执着地想,不就是一分炙烤人的炎热吗?不就是太阳温度比平时高些吗?比起那些在书上看到的用生命去夺取胜利的战士面对的生死拼搏,这算一码子什么事?简直不值一提!她就这样让那些用生命书写人生的人的意志激励着自己,在热焰中用登峰造极的耐力坚持着,把严酷的炎热和受罪般的感觉一次次击退。腰酸痛得受不了了,她就到田边的树下直挺挺地站一会儿,吸纳那从鄱阳湖上吹过来的似有还无的风。休息了会儿,胸口不闷得慌了,又接着弓着腰继续补插禾苗。

下午三半过后,爷爷也赶往田头来了。这本是他做的事,乖巧谙熟农事的孙女却抢着去做了。劝不住孙女那会儿,他也想陪着她一起下田劳动,但考虑到这个年龄确实扛不住当午的炎热,尚若坚持着陪孙女,要是热得中暑了,不就反而给家里添乱了?甚至会出现不可设想的后果。所以他还是按着自己的劳作时间午休了,避过当午最强盛的炎热才下田。他做农活绝对是个好把式,农业上的活计不仅安排得有条不紊,而且各项农活都做得当行出色。他种的农作物不论是水稻花生还是棉花油菜芝麻红薯,单产在村里都是首屈一指的。但现在年事高了,很多事想得到却由于力气不足,做什么事都是力不从心,就像一头老态龙钟的耕牛,无力负重了,稼穑自然也稍逊色于别人。他只有好汉不提当年勇地叹息岁月不饶人。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力气一年年地在消减,懂事的孙女却在一年年地长大,事事都一马当先地帮衬着他,让他这个无外出劳动务工的家庭,仅靠农业上的一点收成仍维持了基本生活,保证子温饱。但事事深谋远虑的他,觉得不能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呀,孙女读书的成绩这样好,过几年是要读高中考大学的,不给她积攒点读书的钱怎么行呢……他站在田头,看到孙女把一块田一大片开“天窗”的空缺都补上了禾苗,就断定她中途连站着歇凉都是极少的,不禁心中一阵酸楚。

他绾起裤管下到了田间,对孙女说:“孩子,你到田边的樟树下去歇下凉吧。看你热成什么样子了。”爷爷见孙女的脸上热得就像涂了一层胭脂,人也累得疲惫不堪了,就心痛地催促着她上岸休息会儿,话毕就弓着腰慢悠悠地补起禾苗来。

“还好,我总感觉不是很热。”孙女故意显出轻松地说。顿了下,又接着说,“爷爷,这移栽禾苗的事就包给我算了,你可以去做些其他的事。你看,做这种手脚活,我的速度比你快得多,年轻的人手脚就是要麻利些,做这种事更合适。”她看爷爷速度慢悠悠的还显吃力,就真切地劝爷爷离开,不想让70多岁的爷爷还弯腰弓背地在大太阳下吃这样的苦。心想若是父亲在世的话,爷爷根本就不用如此劳累辛苦了。

“做这手脚活我虽慢了些,不能同你相比,但也可以给你做个伴,免得你一个人在大田里跟个秧鸡一样的孤零零无伴。”爷爷发自内心地对孙女说。每当孙女体贴他,抢着做应属于他干的农活时,心里就泛起一种无可名状的愧疚和难过,觉得孙女生长在这样的家庭过早地备尝了人间的凄苦于心不忍。但他又老之将至,实在是无能为力让孙女生活在轻松悠闲之中,能做的只是尽其所能让她少受累少吃苦,让她得到一份祖辈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我感受到不孤寂。您看太阳偏西了些,村子上的劳力都出来了,满田满畈都是做事的人,哪会孤独冷寂。我只想早点把禾苗移栽完,过几天就可以打药了。人家比我们晚下田的禾苗都在打药哩。”孙女朝远处打药的农人指了指,让爷爷看。

“打药的事,你就不要操心了,让我来。”爷爷见孙女又关心起打药的事来,急忙强调此事不用她关心。

“我帮一把,您总要轻松点,今年我就学会这活儿吧。我觉得学起来应该不难的。”

爷爷沉默着,没有吱声,只有手在水中运动发出“叮咚,叮咚”的细微响声弥漫在水田里。他预料孙妇开了口瞅准的事,又是难以阻止的。

只二天多的时间,5亩多田的禾苗补栽工作就要收尾了。但仅两天的时间,一个白皙稚嫩的学生,就被热日晒得脸上转了酱色,爷爷奶奶看得是心痛不已。那天剩下最后一些还未补插完,孙女坚持不让爷爷去,因为那用不了她一个下午的功夫。爷爷也就依从了她。谁知最后的收官劳动,天公却不作美,非要让她经受一场暴雨的洗礼,给她留下一些风狂雨骤下劳动的深刻记忆才罢休。

那天中午两点多的光景,她一如往常地在水田中移栽着禾苗,眼看就要结束。不料远处传来了隐隐约约的闷雷声,随着西边天空就涌起了浅黑色的云朵,浓烟一样汹涌扑向金光闪闪的太阳,很快势不可挡的太阳烈焰被骤起的浓云遮蔽了,光芒随之隐去了,天空急遽地暗淡了下来。一场风暴雨就要来临。但她眼前的活不用一刻钟的时间就要完成了,就想抢在暴雨到来之前抢栽完毕免得留点尾巴。但浓云是越来越厚,刹那间变得风起云涌,隆隆的雷声也越来越响越来越近了,在天穹如车轮一样滚动。太阳已完全深藏在乌云里了,浓厚的乌云布满了大半个天空。那乌云像浓烟一样在涌起,又像激荡的海水那样猛烈地翻滚,其中一股高升突出的犹如一条硕大无朋的乌龙,迅速地向天顶滚来,那翻动的样子就像巨龙被天神之箭击中了一样,无比痛苦地在天空打滚挣扎扭动。紧接着先前还有的点光亮的天顶瞬间像拉上了一块硕大无朋的黑幕,变得昏天黑地的一片。随之一声跟着一声的霹雳在头顶中怒吼、咆哮,震撼得大地颤颤抖动,人心恐惧,接着一道道强劲的闪电,把天空黑沉沉的乌云照得无比清晰恐怖,也清楚地照出了地面道路上的迷蒙的飞沙走砾。路面上的灰尘像黄烟一样地高高扬起,那些被吹起的纸片呀枯叶呀草屑呀,就像受惊的蝴蝶在半空中乱舞乱飞。开路先锋般的大风刚过,豆大的雨点接踵而来,先是稀疏的大雨点强劲地打下。那是暴雨的前奏。落在草帽上啪啪脆响,打得背上有些生痛。但性子倔犟的杨琦蕙对此却视而不见无所畏惧,像是有意要与老天对着干,心中激起一股子固执倔强的拗劲,非得把眼前的一点事做完不可。无情的暴雨瓢泼般地倾盆而下,大地顿时像起了一层烟雾,朦胧一片。她眼睛被暴雨打得睁不开了,草帽衣服须臾间淋得精湿。但此时的她仍然双手不停安如泰山般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任由自己像茫茫原野上的一只孤独的羊羔,在暴雨中淋洗,硬是固执地在电闪雷鸣,大雨滂沱中补完了最后一蔸禾苗。这时村路上爷爷打着雨伞在急呼着她,她这才撒腿向爷爷跑去,但已像只落汤鸡一样狼狈。

禾苗移栽完成了,没几天功夫就扎了根,焕发出生机勃勃的碧绿色彩。要给禾苗打药了。爷爷想背着孙女做这件事。但杨琦蕙看见了坚持要去。爷爷又只好妥协地听由着她。一路上她风趣地与爷爷说笑着:“爷爷,我听说过去大上海下放的知青,到了农村,什么都不会做,农作物也分辨为清,有的还将小麦当成了韭菜,是有这样的事吗?”

“这不假。我们这里那时就安插过上海的下放知青,接受农村的劳动锻炼。刚来时,他们什么也不会做还五谷不分,后来经过锻炼,有的人农活还做得像模像样。”爷爷怀旧思远地回答着孙女。

“所以,人要学习锻炼,否则,就像我们老师说的那样,就会变成为一个四体不勤,不辨菽麦的人。我是生长在农村的人,不能成为那样的人。自觉地锻炼自己才对。”

爷爷知道,鬼精鬼精的孙女是在为了帮衬他为家里挑担而转弯抹角地找理由呢。她还饶有兴趣地找些典故为自己作支撑,让他无理由反对她的帮忙。

说话间,爷孙俩来到了田头。爷爷把一个长筒形的绿色喷雾器放在较宽的水沟边。杨琦蕙见水沟清泠泠的水欢快地向下游流去,发出埙音般的细小声音,心间像流进了甘露一样甜润爽快起来,屈膝蹲在田埂上,将手伸入沟水中,立即感受到了一种沁人心脾的凉爽流遍全身。那清澈的流动的水完全不同于禾田中的水滚烫发热,而是透着泉水般的清凉清爽,于是干脆挽起裤管双脚下到水中,尽情地享受那份沁人肺腑的凉爽。

爷爷对这种清澈清凉的水却熟视无睹,拿着一个棕褐色的小塑料药瓶子,握在手上,伸得远远地瞅着,但瞅了半天,还是没把说明看清楚。孙女走前一步接过药瓶,柔声地说:“爷爷,还是让我来吧。”她把药瓶放在眼前扫了几眼,怎么用药,一亩用药量多少便全记住了。

“还是年轻人眼尖,我老眼昏花地看了半天,也没看清楚写些什么。你到手就一目了然了。”爷爷感慨地叹息。他也是一个有初中文化的人,十多年前,还抽时间看看书报,但现在老了,眼也老花了,加上家庭的变故压力,就及少有兴趣和精力看东西了。

“我说了吧,年轻人反应快,眼睛尖,力气也足,很多事做起来与老年人相比是事半功倍。以后,您今后就不要劝阻我做农事了。”她把喷雾器在田埂上放稳,放入适当的药水,然后从水沟里舀满清水搅拌匀称,旋上盖子。当她双手拉起背带准备背上喷雾器的当儿,爷爷忙阻止说:“还是我来吧。你从来未打过水田的药,烂泥里面行走阻力大,不好用劲,你单薄的身子做不了这事。”

“我行的。我有这个把握。您就让我先试一试吧。”话音刚落,执着的她推开了爷爷阻止的手,背好喷雾器就摇摇晃晃下到了水田中。爷爷只好在岸上指导她如何喷药。水田里烂泥深,杨琦蕙果真感到有些吃力,背着个几十斤重的药水筒,在烂泥中挪动原来真的不容易,脚就像被磁力极强的磁石吸引着一样,每挪动一步都很费劲,都要摇摇晃晃地趔趄几下。但她咬紧牙关一声不吭,按着爷爷的指点的要领喷撒药水,任由脸上豆大的汗珠雨点一样滴落到水田中,一任早被汗水湿透的衣服粘乎乎地紧贴在身上,在爷爷眼前装出一副伸展自如轻松轻快的神情,左右扬动着喷雾杆,还不时沉稳地问爷爷喷得怎样。在得到爷爷的赞许后,又艰难地咧嘴笑一笑,继续她的劳动。

做完了水田的活,农业上有个短暂的轻闲空档。地里的花生还未成熟,还得过十来天时间收获,菜园里需要管理的蔬菜也不多,鱼塘有爷爷差三隔五地管理着就足够了,无需她去插手。她就安排这个不算太忙的空挡上山砍柴,把柴火准备充足些,到时开学上课了,就不用分心管这方面的事情了,便可一心一意扑在学习上。砍柴火不是抢季的节活,她可以避开正中午最炎热的时候,选在一天中相对凉快的早上和下午太阳稍偏西时候上山。因此,她将一天的时间作了合理的安排:早晨起床看书背书,然后洗一家人的衣服,吃过早饭天还不是很热时就钻到柴密树高的山中砍柴火,中午休息一段时间养精蓄锐,下午太阳的威力减弱后再接着去砍一段时间,晚间就赶写作业。她可是个惜时如金的人,觉得时间是十分宝贵的东西,浪费不起,因此自从懂事起,都是这样寸阴是惜地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劳动。

她自上了学后,就强制自己养成不看电视的习惯。未上小学前她还看些稚气活泼的小儿动画片,上了学就发挥特强的自律性,不学别的孩子那样一有时间就目不转睛地守在电视机旁了,而是强制自己一有空就端着一本书手不释卷地看,或是伏在饭桌上写作业。具有这种自觉性,可能是刻骨铭心地记住了妈妈离开时叮嘱的“一定要用心把书读好”那句话,抑或是牢记着在她第一天上学时姑姑千叮万咛的“你的任务就是读好书,从今天踏进学校门起就要认认真真把书读好。”交代,所以从上一年级起就始终如一潜心读书,不曾有半点改变。

她人生第一次踏进学校门的那天是姑姑特意赶来送她的。姑姑可怜她无父无母,记住了她报名的时间,专程赶来送她去上学,不让她心灵留下孤凄的缺憾。姑姑像母亲一样,一路絮絮叨叨地给她讲读书对人生的重要性,讲古时候哪个哪个废寝忘食的读书,后来有了出息的典故。聪颖的她把姑姑的话都铭记在心,这么多年来都永志不忘。她从上学伊始直到现今,学习上的事爷爷奶奶未催促过半句,都是自觉地专心致志地把精力放在学业上。她家简陋,而且简陋得有些寒酸。房子近十几年一直未改建,还是她父亲在世时做起来结婚的砖木结构的平房,正房三间,另外正房后面接了两间小房间,用做厨房和放些杂物。这样盖瓦的砖木结构的平房,在四周都是钢筋水泥建筑的楼房映衬下,就像一个侏儒站在巨人身旁,显得低矮难看,无比寒碜。家里使用的木沙发,桌子,椅子,茶几,木床之类的家具也都是不入时的陈旧家具,无一不是父母结婚时留下的。一个20英寸的老式彩电放在客厅里,供一家人看,其实主要是爷爷奶奶打发晚间的时间。但她从来没嫌弃过家里贫穷,甚至没有好的写作业的环境也没嘀咕过半句。这能埋怨谁呢?没有像样的写作业的地方,这并不妨碍学习嘛。为了节省电,她常常一个人伏在客厅的饭桌上看书写字,只要心静下来,潜心于书本,思想全在文字上了。幼小的她有着超乎常人难以想象的自律和自觉性,读书肇始就用囊莹映雪的精神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因此,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从小学一年级一直保持到了初中,而且到了初中成绩还在进步,也因此,她一直深得教她的老师的喜爱和器重。从二年级之后,她都担任班长一职,尽心尽责地协助班主任管事。长大了几岁之后,她更懂事了,除了认真读书之外,便是自觉地帮助做家中的事,分担爷爷奶奶的劳累。为了早上能早点起床,既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早读,又能帮助做些家务,她特地到街上买来了一只闹钟,视如珍宝地放在床头,让到时“叮铃铃”清脆的响声清早准时无误地把她唤醒。自从有了那只闹钟,年纪不大的她几乎每天与爷爷奶奶同时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书本上镌刻下的至理名言震颤在清晨的空气中。

奶奶见此不无担心地对她说:“孩子,小孩一定要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若睡眠不充足,会影响白天的精力的。”

“奶奶,这个我知道,我是算好了时间安排的,保证了我这个年纪起码的睡眠时间的,不会因为少睡而影响到白天的精力和读书。”

爷爷奶奶见孙女乖巧好学,有些事情比他们都似要懂些,对一些琐碎的事情也就不絮絮叨叨了,对读书之事更是如此。

杨琦蕙不仅是学习有自觉性,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小小年纪就晓得自励自强,让一种奋发图强的精神永不磨灭地激励鼓舞自己。为了让这种精神源源不竭地从自己身上像泉水一样地流淌出来,滋养她的灵魂,激励她的人生,鼓励她的上进,十二周岁刚过半年,就在头脑里谋划着弄到一幅起床就能看得见,时时能激发她发奋的画贴在房间。生出这样的想法,不啻是她执着性格的使然,更是她对自己心灵中已树立起的人生信条的坚信和崇拜。找一幅怎样的画,她想了许久,终于默到了神话中的精卫,她挺喜欢精卫填海的故事,在众多看过听过的故事人物中,特别崇拜精卫,认为她的精神是最顽强最值得仿效的,具有这种精神和毅力的人还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和险恶?她几度到集镇的书店里去找这幅理想的图画,却空手而归。一次,到姑姑家去做客,她破天荒第一次央求姑姑,要她同她一道到县图书馆去寻找。

县城毕竟比乡镇物阜繁华,货物齐全,但她对那些繁华热闹的地方是无心去遛达的。吃过午饭,她就向姑姑袒露了想到图书馆去买一张画的意愿。姑姑二话没说,怜爱地拉着她的手,向县图书馆走去。穿过一段热闹的正街,再拐上一条冷清的岔街,门前有些清静的图书馆就呈现在眼前。杨琦蕙踏进了藏书之地,就像千寻万觅寻宝之人,找到了一个藏宝的洞窟,欣喜万分。她在令人目不交接五颜六色的画摊前驻足良久,才在花样繁多五彩缤纷的图画中找了“精卫填海”的图画,不禁喜上眉梢。那是她梦寐以求的一幅画呀。画面上,海洋掀起的巨大波涛,咆哮在风大浪急的水面上,一只凤凰般的巨鸟伸展着硕大无比的双翅,口衔土石填入深不可测的大海中……这是一种何等矢志不移的精神和意志啊!她就中意那画的意境和所表达的勇气执着和坚韧,以及给予人的不尽启迪。但当她掏尽自己衣服上的几个荷包时,尴尬地没摸到一个子儿,脸瞬时憋红了。原来她忘记了带钱出来。她感到了窘迫,但很快沉静下来,觉得在姑姑面前也没有什么难为情的,最多让姑姑先垫付钱。她第一次直言不讳请姑姑帮着买东西。不过还是带着嗫嚅的口气请求:“姑姑,我忘记了带钱来,请您先垫帮我买下那幅‘精卫填海’的画吧。”

姑姑听侄女出乎意料向自己提出要她帮忙买东西,还是感到了吃惊,惊讶中有着欣慰和酸楚。欣慰的是,侄女长这么大不仅从未主动开口向她要过什么东西,就是她有时主动要为她花钱购买点什么,她都是一再阻止,体恤她家庭的困难,现在侄女主动提出要她帮着买幅画,尽管钱不多,能花点钱在这个孤苦伶仃的孩子身上,就觉得心里要好受一些;酸楚的是,侄女都这么大的人了,身上总是囊空如洗的,这种赤贫令她心痛。于是又责备自己对她没有尽到多少责任和关心。姑姑顺着侄女手指的方向,看到了那幅意境深刻的图画,心里倏地漾升起一阵高兴,因为侄女选的这幅画让她看出了她的非凡的志向,更是让她触摸到了一份沉甸甸的希望。

“只要这一幅?还要别的吗?”姑姑和蔼可亲地询问侄女。

侄女轻声说:“只要这一幅。到是帖到床头。”

“不用贴。我到装璜店请人裱一下,挂在床头更庄重更好看。”

“不要花那冤枉钱,贴到床头就可以了,又简单又放便,一样可以天天看得到。”

“孩子啊,能多花上几个钱呢?就让姑姑帮你裱一下吧,这样我心里也好受些,减小些对你的负疚感。说实在的,我们家里手头上也不宽裕,不然,对你这样的处境,就是花钱像养自己的孩子一样,也是应该的。给你裱幅画,算得了什么呢?”

杨琦蕙知道姑姑对爷爷奶奶是有孝心的,对她也是疼爱有加的,无奈家里经济拮据,实在是爱莫能助,这点她心里完全清楚。

“姑姑,不要自责,有您这份心对我对我们家就足够了,我总感激不尽。我已经不小了,可以用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老师曾说过,人不能总在别人的关怀关照中成长,那样就会像温室里的花卉,练不出坚强和韧性,也练不出生存的真本领。”她总是怀着这样的想法:人多经历些生活压力,不一定是坏事,而是对人生大有裨益的锻炼。

姑姑听了侄女满含志向和智慧的话语,更是欣慰。她们买下了那幅画,没再买别的什么东西,就走出了图书馆。

姑姑没过几天就把那幅裱得熨熨贴贴的图画特意给侄女送了过来,按侄女指定的地方,帮她挂在了她床头的正上方,让她每天睡前和起床时都能清楚地看见。

那幅画还真的起到了催人奋进的作用,杨琦蕙每每睹画思意,想着精卫这个人化的飞鸟能锲而不舍地衔泥石填海,朝着目标奋进,为什么自己就不能用毅力克服人生中的困难和不顺,笃定前行?为什么就不能用好点滴时间刻苦读书保持优异的成绩呢?为什么就不能用自己的汗水帮助爷爷奶奶减轻负担,增加收入,把家庭的生活水平提高呢?她觉得自己尽管克勤克俭地吃了些苦,其实比起那些一生砥力前行的历史人物来,仍是微不足道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激荡在心间的坚韧不拔精神的砥砺下,她就像那只上满了发条的钟,永不停歇地嘀哒嘀哒行走着,坚毅地把时光用在苦读和勤奋劳作中。

这不,她在这暑假期间家中稍微清闲的时候,又想到了要备足每天必烧的缺少不了的柴火,以减轻两位老人的担心和劳累。她觉得人在做些有价值和维持生计的劳动中,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其实并不那么劳累辛苦。

杨琦蕙利用十多天的时间陆陆续地砍下的柴火堆成了一个大垛,就像是一座小山似的。爷爷看着说:“孩子,也休息下吧,农村的事是做不完的。这样多柴火足够烧到明年春上天了。”

“我筹划着利用放假的一点空闲多准备些柴火,免得平时打乱时间来做这事,也免得您和奶奶为烧柴火担心。现在集中时间把这项工作完成,也可一心一意做其他的事情。”孙女一板一眼地说,话语间充满着对爷爷奶奶的体恤。她知道爷爷已是残年余力,到山上砍柴都力不从心了,她这样提前把柴砍够备足,爷爷就不用辛苦做这件事了,自己平时也会少操这方面的心。

深谙农事并会精心筹划的杨琦蕙,工作安排得是一环紧扣一环。柴火刚砍完堆好,花生就到了收获的时候。爷爷今年把近3亩旱地几乎都种上了花生,长势非常茂盛,现在到了收获的时候,就要不失时节地把花生收获上来。花生这物种若到了时间不及时收获上来,见了雨水就会在地里发芽生根,减少产量和收成。这天早饭时,她提示爷爷要扯花生了:“我算了下,第一块地下种的时候是4月15日,今天是8月14了,花生种下去120天就完全成熟了。该扯了。”

“不错,是到了季节。我正考虑近几天慢慢动手去扯。”

“这事仍要以我为主。天气太热,老年人经不住热,在旱地里做事比不得在水田中,会更加炎热,不免会中暑的。我年轻,能耐热,做手脚活现在比你还快,若不帮您,您一个人就是十天半月也完不成这项任务的。”

“孩了,你是一个读书的学生,不是长年累月做农事的人,为家里的一些农事耽搁了你读书的事,就得不偿失。你只要把书读好了,我和奶奶就是苦一点累一些,心里也是高兴的。”

“现在放暑假了,我只是将别的孩子用来玩的时间用在了帮助家里干农活上,耽搁不了看书做作业的大事,您放心就是。忙里偷闲地帮带做点事,决不会影响到我的成绩的。”

“但也不能完全像个种田的人一样没完没了地辛劳。何况你还是个未成年人,不能做得太苦了。”

类似这样劝说孙女的话,爷爷近年来不知反反复得说了多少遍,尽管是老生常谈,起不到什么作用,但他还是改不了唠叨的习惯要申述上几句。可每次都被孙女那张能说会道的嘴找理由给驳了回去,依然我行我素。这不,爷爷放下碗准备工具动身去扯花生,她就迅速换上了身旧衣服,戴顶破草帽,走在了爷爷的前头。

爷爷种田真不愧是位行家里手,土地在他的精耕细作下,长出的庄稼就是比别人的丰茂高产。来到地头,杨琦蕙看到自家地里的花生秆儿不仅比相邻人家的高出一截,而且密密集集地长得如矮小的灌木丛,风都吹不进,只是在烈日下绿油油的叶子都焦干了,失去了雨水丰沛时节的碧绿葱茏。她随手扯起一棵,数了数,哇,竟然有二十多粒,饱饱满满,煞是喜人。

收获花生,尽管是立秋之后的劳动,但南方的初秋的燥热似乎比夏天还要厉害几成。旱地里劳动不比水田,能把空气中的热量吸收一部分,在其间劳作还不至于炎热不堪。可人若弓着腰在三伏天一样的旱地做事,在天空流泻下来的如火的烈焰和地里上升的热浪共同夹击,身上就像炽热的火在燃烧一样,比过火焰山还更难忍受,冒出的汗水再也不是细泉般慢慢渗出,而是汹涌喷出,将整个人给裹住了,有种窒息的感觉。这是一种练狱般煎熬的劳作,是挑战人极限的劳作。但杨琦蕙咬着牙,一声不响地风卷残云般拉拔着那叶子早被太阳炙烤得焦干的一棵棵花生。不到半个小时,汩汩冒出的汗水使她成了个像被汗水浆过的人,衣服像是在水里浸泡过一样,能拧出水来;草帽下露出的一绺头发,也像是水里浸洗了一样湿漉漉地紧紧地贴在她的额头上。但她咬着牙一声不吭,只顾嚓嚓嚓地闷着头使劲拉扯。若实在热得心中闷得慌,感到喘气都困难几乎要窒息了,就伸直腰让自己歇口气,感受一下空气中的一丝凉意。这时,她看了看落在后面的爷爷,仍在坚持着。他身上也同样湿透了,只不过他像一头长年累月负重的老牛,练就了一副耐力,在火烧火燎中能坚持得长久些。爷爷做这样的手脚活显得慢慢腾腾的,根本没有她快捷,同样的一畦地,他已经落在后面好一截了。看着爷爷那有些慢悠而吃力的动作,她心中顿时漾生出无比的同情:“爷爷老了,做农村的重体力活真的是力不能支了。”她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目睹年逾古稀的他还这么劬劳,泪水禁不住流了出来。可他还要强撑着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一个人做,不肯要她帮忙,老牛舐犊的关爱之情又是多么的深厚啊深。杨琦蕙想到这里,愈加觉得肩上有种沉甸甸的感觉。她离开花生地走到路边的板车旁拿来水壶,走到爷爷身边递给他,孝顺地说:“爷爷,您看您太累了,喝点水休息一阵吧!还是让我多扯点。”

爷爷直起腰来,因突然改变了一下姿势,腰间就像是刀捅了般痛,忍不住“唉哟”一声呻唤了出来,一只手本能地扶到了左腰部。孙女见状连忙伸手帮爷爷在腰间按摩着,柔声地说:“我说了,老年人体力就是差些,不能硬着头皮坚持。”

“不要紧的老病,站一下就会好的。”爷爷故意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宽孙女心说。他见孙女汗渍斑斑的脸上又泛起了一层淡红纸一样的颜色,新出的汗水还泉水一样往外冒,便心痛起她来,觉得孙女也热得不行了,就将水壶推回到她手上,关爱地说:“还是你先喝吧,你汗流得比我多。我们到树荫底下去歇下凉,不然真的要中暑的。”爷孙俩朝着地头的一棵枝茂叶浓的苦楝树走去。

他们来到树下,就感到了一股宜人的凉爽漫悠在身上,人一下子就舒展了不少。祖孙俩挑了一块稍高的平坦有草的地方坐下,解了渴。在浓荫的树下吹了一会儿似有还无的微风,身上的热气和疲惫散去了一半,杨琦蕙明显感到身上舒服多了,体内的力气也似一点一点在回归,脸上的气色看着好转,再也不像刚才疲惫不堪的神情,可她瞥了一眼爷爷,他仍是那样疲惫无力的样子,脸上因为劳累和酷热变成的土灰色依然浮在那里。“老人的体力就是差,劳累了就一时难以恢复,真是做不得太累的事情了。”她心里仍是这样想着,察觉这个曾经种田的好把式,因岁月的消蚀,已英雄迟暮,业已失去了昔日的矫健。

“爷爷,您多在这儿休息会儿,我手脚比您快,力气比您饱满,让我去多扯些吧。”已消失了萎靡状恢复了体力的孙女关照爷爷,那乐观的笑意又在那对小酒窝里泛了起来,试图用轻松快乐驱除劬劳带来的沉闷气氛。

“不要急,不用你一个人扯。我们多歇息一下,太阳越来越毒辣了。这几亩花生与原来面积多时相比算不了什么,任务量并不大。”爷爷拉住了要动身的孙女。

“您还不想要我帮您,若您一个人这样慢悠悠的扯,不知道要做多少天。”孙女嗔怪中带着诙谐说。

“我虽然手脚不如你麻利,但耐力还可以。做农村的事就要不舍昼夜,这样就是慢一些,事也是做得出来的。”

“人老了力气自然而然就会消减,做事效率也低,看来您不能种这么多的田地了。我读完初中后,您就将家里的田地丢掉些,只留现在的一半就行,那样您就不会这样劳累。剩下的田地里的农活,我寒暑假也可以帮助您。”

“那哪行呢?你读书要钱用呀。”

“钱到时再想法子,天无绝人之路的。千万不要为我读书想积几个钱把您和奶奶的身体累坏拖垮了,那样我更是承受不起,甚至书都读不下去的。”

爷爷见孙女这样点拨的话不无道理,沉默了。最后还是喃喃地说:“到时候再看呗。”

“不是看,一定要那样做。”孙女坚持自己的意见。

“听说读高中花的钱更多。”

“高中也花不了多少钱,我算计过,节省点,还是能读得下去的。这部分钱,我这几年赶早摸黑忙里偷闲地帮您做些,积攒下来,估算没有大的问题。我若上了大学,那时您和奶奶又老了几岁,田地就全部丢光算了,只留点口粮田和菜园就可以了。读大学的钱,我自己想办法能解决的。国家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有助学贷款,我就办助学贷款。听说成绩好的还能得到奖学金,我一定争取,两项加在一起平时再节俭点,也是能维持下去的。我参加了工作再把贷的款还上,这样不就把我读大学的问题解决了。”孙女像展示自己的人生蓝图一样向爷爷述说着她的谋划,眼里透射出憧憬的光芒,听得爷爷也是眉开眼笑,觉得孙女虽小但安排家庭事情,以及规划自己的人生未来,却是那样的周到细致无懈可击,甚至比自己胜了几分。杨琦蕙遐想一阵,又将眼光投向远方,像一个举目千里的志士,带着向往和宣誓的意味说,“我一定刻苦读书,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将来多赚些钱,让您和奶奶能享上点福。”

爷孙俩在苦楝树下边休憩边谈。过了近半个小时,恢复了体力的她,想早点把眼前的一块地扯完,还是叮嘱爷爷歇着,自己又走入了烈日当中。可爷爷怎么也不肯一个人歇息,也随即起身,走向花生地。爷孙俩又投入了练狱一般的劳动。

近3亩的花生,在爷孙俩顶着如火烈日挥汗成雨的劳作中终于用两天多的时间扯完了,用板车一车车拉回了家中。杨琦蕙是个顶爱整洁的人,花生拉回了家,一丝不乱地在屋檐下码得整整齐齐,像砌的墙面一样平整。那不计其数像恒河沙粒般的麻壳子花生果露在外面,泛着一片浅白甚是好看。屋檐下码不完的,她就码在水泥坪上,同样是整整齐齐,两边同样如砌得平整的一面墙,一丝不乱,上面还覆盖上了塑料布以防下雨。

接下来的几天,她就和爷爷奶奶坐在水井旁那棵大樟树下将花生果摘下来,铺在水泥场坪上曝晒。虽说在家摘花生果比在地头扯花生要轻松舒服得多,但劳作起来也是劳心费力汗如泉涌。三亩地一千多斤花生果用手工摘脱,没有几天时间就完不成。为了抢时间让花生果早日摘下晒干,她是起早摸黑地做。好在是在家门口做事,摸黑到深夜也不害怕。晚夜做些手脚活,她总让爷爷奶奶不要陪着她到深夜,劝他们早点去睡。爷爷奶奶离开了,她就一个人像个孤独的灵魂在昏黄的电灯下披着满天星斗,感受清凉的夜露,任劳任怨摘脱花生果。水泥场坪上到了夜晚,虽然褪去了白天的热气,弥散着夜露的清凉,人不感到热了而有了分凉快的舒适,但该死的蚊子却嗡嗡作响从四面八方悄悄飞来,像田间饿疯了的小绿头苍蝇一样,一拔拔地扑到她身上找准地方就悄然下口。她只有一边摘,一边腾出手来左右开弓,往往一巴掌下去,就是几块小小的血印,被那蚊了叮过的地方就是一阵难忍的奇痒,但一心一意做事的她根本顾不了这么多。她晓得农村要想抢季节收获果实,都得精疲力尽千辛万苦地付出,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若不手足胼胝的付出,就别想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然而村子里像她这样年龄的女孩子,哪个也没有像她这样的苦,受过她这样的煎熬,小小年纪不仅要经受着生活的磨难,还要大计小谋地为家庭而筹划,这是何等的人生揉磨。但她从不抱怨这些,从不怨天尤人,而是苦中求乐,自我安慰。她觉得苦和乐两个字,在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诠释和理解,认为通过亲手劳动能换来衣食无忧的生活纵使有些苦,其实也蕴含着一种平淡朴实的快乐在里面。所以她再苦再累都能忍受,从不抱怨谁责怪谁,所以她在静夜中一个人默默地劳作也不感到厌烦、辛苦和孤寂。天上没有月亮,但明亮的星斗和银河每晚都给她作伴,静默地陪伴她,还洒下一缕缕清光温情静穆的抚慰她。特别是那条天河,夜深人静时就像一绺白雾带横卧在深邃的天幕上,缓慢地向西边移动,神秘移动中提示着时间的变化。银河偏西了,她实在熬不住了瞌睡,才清洗一番上床。

经过几天日以继夜的劳作,以她为主,花生果全部脱离出来了。她将那些花生桔杆捆绑好码到柴火垛一起,再把屋檐和场坪周围落下的尘土草屑打扫得干干净净,最终整个水泥坪上只有晒着的厚厚的浅白的花生果了。爷爷看着孙女这么能干,已锻炼得能井井有条干脆利落地处理农村的稼穑和家庭的一应事物,欣慰地觉得她已锻炼得不同凡响了。

“孩了呀,今年的花生不是你帮着收呀摘呀,光靠爷爷奶奶老牛拉破车慢悠悠地扯和摘,不知要拖多少时日。”爷爷看着眼前满坪厚厚的花生果又由衷地称赞起孙女来。

“老人做事都缺少力气,自然会事倍功半。往后我帮助做点什么,您就不要怜惜我说七说八了,年轻的力气用尽了很快就会恢复的。而且做事又快当。”

“唉,看来人老了真的是不中用了。好在你一天天在长大,又心灵手巧,我也不着急忧愁什么了。”爷爷嘴里叼着烟,一边同孙女说着话,一边沉静地绕着场坪外走。看着满坪的花生果,他苍老的脸上浮满笑意,透溢出无比喜悦,那额头上几条深深的皱纹也被拉平了许多。沉吟了会儿,他喜不自胜地对孙女说,“今年花生单产看样子又要创新高了,3亩地不到,估摸着不会少于1300斤,历年来还从未有过这样高的好收成。”

杨琦蕙听了爷爷的估产后,心里也是喜滋滋的,关心地问:“不知道今年的价格怎样?”

“去年卖到了快两块,今年也应该差不到哪去。”

“那样除掉吃的和留下做种的,还可以卖二千多元?”

“应该差不多。但与外出打工的劳力相比,我们付出的劳动,收益还是少之又少。如果我们以这样同等的付出在外打工,收入应比这几倍还多。也难怪现在农民都不愿种田了。剩下的都是老弱残兵守候在农村。”爷爷对现今种田日渐衰微深有感触,嘘叹不止。

“我们家不是老的就是少的,我又在读书,是赚不到打工那份钱的。但只要我们在农村里勤勤恳恳地劳作,总是有些收益的,仍是能维持最起码的生活的。”

“也是的。人生在勤,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不能到外面赚大钱,就赚点汗水换来的辛苦钱。粒米成箩,滴水成河嘛。日子节俭着过,也是能活得上前的。”爷爷像个哲人在启发着孙女。

花生晒上了几个烈日,很快就干透了,风干扬净,被囤积在了家中后面的小间里,只等着贩子上门来收购。一个星期过后,一伙贩子上门,一秤调走,果真卖了二千三百一十元。

就在杨琦蕙帮着爷爷奶奶把家中的农事忙得有了头绪,又稍微轻闲了些时,又有新的事找上了门。一天,她去村子上比她高一年级的女同学家去还一本书,同学告诉她,这段时间学校的老师都在家访,说她的班主任芳老师也很快会家访到这一片来。杨琦蕙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略略有些激动和不安。芳老师是上任时间不久的班主任,还没来过她家呢。想着自己家这么寒酸,房屋简陋,家徒四壁,老师看了一定会感到吃惊的。她虽然不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女孩,但也是一个自尊心强爱面子的倔强女子,对老师来看自己这样的家境,心中多少有些别扭和不自在,甚至有点自卑。奶奶看出了孙女的心思后,安慰她道:“我们家里贫穷是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的事,不是能藏着掖着得了的。我们不是好吃懒做落得如此境况,是事出有因情有可原的贫困,是因家里老弱无劳动力才落得如此困窘的,这不是什么丑事,也不用紧张自卑。说不准老师家访后,了解了我们家的情况,对我们家多少还有些照顾也说不准。你这几天把家里清扫洗濯一下就可以了。人穷水不穷嘛。老师来了,看到我们家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东西也摆放得有条不紊心里不也舒服吗?”

奶奶的安排与她不谋而合,她觉得惟有那样去做。

家里因前段时间收获花生,到处落满的灰尘还未彻底打扫干净。她先是里里外外先扫了一遍。屋外堆着的东西本来就不显零乱,她进一步收拾堆码了一番,并打扫了一次,没有一丝乱草甚至是飘落的枯叶;屋里的家具她也是抹了又抹,使之纤尘不染,有的还呈现出古朴的清亮;窗户玻璃上粘上了拂扫不去的污垢,她就从水井里打来清水,用抹布把污垢一点点擦去。那抹过的窗玻璃就变得无比明亮了,和新的没有区别。两间卧室的窗户上挂了好多年的印有鲜艳梅花的窗帘也被她卸了下来,丢在脚盆里泡着准备浣洗了再挂上去。整个屋子内外,经她打扫抹擦,用水清洗,就像一个灰头土脸的人,进行了一番打扮,变得清新明亮,面貌焕然一新了。杨琦蕙对自己精心绘制的“杰作”基本满意了。

芳老师是在一个下午太阳偏西时风尘仆仆赶来家访的。杨琦蕙正在菜园里侍弄菜地。奶奶先礼貌接待安顿了她,就快步流星地赶到菜园叫孙女。

芳老师独自在窗明几净的学生家坐了会儿,就踱到房外,到学生家门前来回走动,四顾这陌生村庄的自然清新的景象。村子上一些孩子和老年人却偷偷地在看这个有些花枝招展的老师的倩影。她上穿着一件水红色的衬衣,下穿一件浅紫的皱褶裙,窈窕的身材,娇美的面容,透着清新婉丽的姿容,站在村子中间,犹如夜空满天繁星中最耀眼的一颗,又像那端庄清丽的百合花,让乡村人感受到一种典雅之美,不禁暗自羡叹。

杨琦蕙听奶奶告知老师来家访了,不免有些兴奋和激动。她收起农具扛上肩就往家赶。转过一户人家的屋角,老远就看到了站在自家场坪上像百合一样婷婷玉立的芳老师,一种亲切感就涌上了心头。她甜润而热情地大声叫了声老师,就加快了步伐。芳老师听见叫声,看到了自己一个多月未见的学生,心中泛起一缕欣喜亲切感,便热情地向着学生迎了上去。

“琦蕙,你看,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不见,你晒得又黑又瘦了,像变了个人一样。”老师走到学生身边仔细端详着她,抚摩着她的肩头,脸上露出同情的神情。

“不瞒老师说,放假以来,我就寸步不离地帮助爷爷奶奶做着农事和家务,大多数时间都被毒辣的太阳照着,还能不黑吗?我爷爷奶奶都是70多岁的老人了,为了维持生计和供我读书,日复一日力不从心地劳作着,怪可怜的,所以我放了假尽力帮衬着他们。也正为此,我才不能与同学们外出体验别有意趣的‘夏令营’活动。”

听完学生的一番解释,芳老师沉默了,禁闭着嘴没说什么。她这次家访这么多的学生,有街上的,也有农村的,还没有见过一个像她这样陀螺般不停地劳动的学子,也没有一个累得这么消瘦的,她不曾想到班上一个成绩最拔尖的优等生,放暑假期间却不得消歇,还要如此含辛茹苦地劳作,这是她不来家访无法知道的事。

沉默了半晌,老师才愧疚中带着自责地检讨:“琦蕙,你真辛苦,生活对你来说太不容易了,不是到你家来家访,我根本就不知道你家的详细情况。原来,我只听说你家困难,但没想到难到这种地步;过去我听说你在家勤快,但不知道你是备受劳累,要无休无止地劳作。我家访来晚了,没有尽到一个班主任应尽的责任。”

“您当我们班的班主任时间不长,这哪能怪老师?我土生土长在农村,对农事耳濡目染得多也自然熟了,加上从小就事事学着慢慢做了,觉得做点农事并不是什么太劳筋苦骨的事。尽管有时是累一点,在太阳下劳动都要汗流浃背,但也觉得充实有意义,同时也觉得是在锻炼自己。您不是谆谆教导过,人要学会磨练自己的意志,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吗?我生长在这样贫困的家庭正好给了我磨练的机会和环境,也许是好事哩。所以我不逃避现实,也不去怨天尤人,自觉地迎难而上,不失时机地磨砺自己。也许磨练和吃苦的积累,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哩,我这样也是在积累财富。”伶牙俐齿的杨琦蕙一路与老师娓娓而谈,阐释着她对吃苦的理解和看法。这一刻她们像是调换了角色,老师像听讲课的学生一样,频频点头,不时惊讶而刮目地看看自己的学生。

说话间,她们到了家,奶奶这时也气喘地赶来了,热情地将刚才给芳老师沏的一杯茶添加了开水再递到她的手中。芳老师与学生就坐在那张笨重的八仙桌旁,仔细地询问琦蕙暑期的一些活动,不停地记在了笔记本上,随后给她讲述了“夏令营”活动的大致情况,接着就在学生的陪同下走进她的房间。

这是一间约有15平米左右的卧室。同客厅一样,虽然摆设简单,家具陈旧,但抹擦得干干净净,各种物件摆在应在的位置上,整整齐齐,丝毫不乱。整个房间给人的印象简洁明快窗明几净,一看就让人产生舒适感。芳老师走到一张小而旧的写字桌旁,上面拥挤地放着一个闹钟,一个台历,以及一叠书;台历日期翻到2010年8月21日;闹钟旁是一个日记本。叠着的书籍她翻看了一下,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一本是《鲁宾逊漂流记》,还一本是《雷锋的故事》。从这些书籍中老师加深了对学生的了解,进一步洞悉了她的向往和志向。

“假期家庭事情这么多,你还有时间看书,写日记?”老师有些疑惑地问。

“时间是挤出来的。我除完成暑期作业外,几乎坚持每天看一定时间的课外书。早上醒不来,这只闹钟会定时唤醒我。”她指了指桌上的闹钟,继续说,“这样我就能准时起床。除了特别忙的几天外,我都坚持早读背书。爷爷说,早晨的记性最好,看的东西记得最牢,我就一直坚持这个习惯。爷爷奶奶虽然文化不高,但一直叮嘱我要把书读好。”

“真亏了你。如果我们班的学生有一半能做到你这样,就会成为全校首屈一指的学习强班。”说完老师转过身,一眼看到了贴在床头的那幅栩栩如生的《精卫填海》的图画。她没有问学生贴这幅画的用意,因为无需赘问,她就明白学生的非凡用意了。

她们再次来到客厅。这时爷爷得到了孙女老师来家访的信息,也急三火四地从鱼池边赶了回来。动身前,他到鱼塘里捞了两条大边鱼,准备留老师吃晚饭。老师看出了老人家的意思,说她很忙,与他们座谈一阵就要走的,没有时间久留。

“您们只要与我在一起座谈下,讲下您家的细致情况,讲讲杨琦蕙的暑期活动情况就可以了。”老师柔声细语彬彬有礼地对正襟危坐在一旁的爷爷奶奶开宗明义。

杨禄隆见老师如此平易近人,看得起一个农村贫困家庭,很快由拘谨变得松弛。他丢掉了叼在嘴上还未完全吸完的香烟,坐在桌边孙女侧旁,敬重地与老师侃侃而谈起来,将家里情况和孙女今年暑假顶着烈日劳动的情景,以及她每天坚持看书做作业的勤学都一一讲述给了老师听,同时将家里的贫困不堪也透露给了老师。老师一边听不时一边记。听完杨禄隆的述说,听到学生在练狱般的环境中劳动不辍,听到学生在暑期这样繁重的劳动中仍然坚持刻苦学习,老师心里涌起了深深的难过和敬佩,眼睛都禁不住湿润了。她觉得今天的家访自己不是作为老师来了解学生家里情况和学生的暑期活动详情的,而是来接受一种教育——一种有深刻意义的能催人奋进的教育。这是她这段时间家访以来,感受触动最大最深的一次,灵魂强烈地受到了震撼,深深同情敬佩一个不凡的灵魂。但感动钦佩中又觉得自己对学生的处境是那样爱莫能助。她能帮她纾难解困吗?她边听边记边在思考。

芳老师叫坐得离她远一些的奶奶也坐到她身旁来,让两位老人坐在一起。她思忖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两位老人说:“爷爷、奶奶,”她跟着杨琦蕙这样称呼着两位老人,“我今天到你们家来家访感触最深,过去在学校我只知道琦蕙学习成绩好,家里比较贫困,却不知道她在家里肩上的担子这么重,要如此操劳,这是我始料不及的。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一个年纪尚小的学生殚精竭虑,如牛负重,真的少见。我只感到家访来晚了,深感愧疚。通过对你们家庭的了解,并根据琦蕙面对的现实,我想提点不成熟的建设议:琦蕙是一个成绩突出的学生,成绩不仅是在班上名列前茅,而且在整个年级也是屈指可数的,很有潜力。她眼前的任务就是把时间全部用在学习上读好书,将来考上好大学。家里的劳动尽量让她少做些,以免影响她的学习。你们家的困难,学校那方面我回去后尽力想些办法,减轻点你们家的负担。”

老师的一番肺腑之言听得两位老人连连点头。杨禄隆很赞同地说:“我们也不想让孙女做太多太苦的事,可她在家就不听我们劝说。”

芳老师望了望学生,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今后在家,你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只能适度做些事,主要精力要用在读书上。我相信孰轻孰重,你应把握得准。”

杨琦蕙不置可否似地“哦”了声,避开了老师锐利的目光,默然地把头低垂了下去。

芳老师结束家访时,太阳快要落山了。她走出杨琦蕙的家,看见橙色的残阳轻纱般铺在高高低低的屋舍上,铺在散落在村庄大大小小的碧树上,显出梦一般的静穆;一些房屋的窗玻璃上返射的晚霞,映衬着村庄,生出画一般的绮丽,把一种农村的恬淡淋漓地呈现在她的眼前。从村庄楼房的空隙中往开处望去,田畴和远山就像蒙上了一层粉红的轻雾,散发着一种恬静美妙的景象,呈现出田园中的诗情画意,这些让她无比酣畅惬意。她在学生的陪同下推着电动车缓步朝村外走去,一路走一路微言大义地叮嘱学生,不要因为劳动而误了学习,家庭重要但学业更重要,杨琦蕙听得不住地点头。夕阳挨着了西边的山头,乡村显得更加神秘恬谧,芳老师感到身上的燠热在缓缓散去,漫上了一阵轻松舒适。她呼吸了一阵新鲜清纯的空气,感到刚才沉重的心情一下散失了许多。她骑上车时,不忘再次叮咛护送她走出村子很远的学生几句重视学习的话,然后才扬尘而去了。

漫长的暑假结束了,同学们都鸟雀归巢般回到了学校。有的站在久违的教室走廊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兴高采烈地交谈着暑假的收获和所见所闻;有的蜜蜂一样在操场上畅快地玩耍着,脸上无不洋溢着憧憬未来的幸福笑容。杨琦蕙与几个要好的女生坐在教室内娓娓交谈,交流着暑期的感受收获,但很快被芳老师隔着窗户玻璃叫走了。她是班长,可能有些事,开学前老师要与她商量哩。她这样想。同学们用歆羡的眼光望着她离去的背影。

她跟着芳老师来到她的办公室。坐定后,老师用亲切而带着几分痛心地眼神看了几眼她那晒得黑黝黝的脸膛,感慨地说:“全班这么多的学生,只有你在暑期吃的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看你晒得多黑累得多瘦。”老师眼光里流露出同情和痛心。她顿了顿,继续说,“你的包括你家庭的情况,我已经向校长报告了。他表示对学校的特困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优异的,一定要想办法挤出资金给予救助,坦言如果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影响了学习,发挥不出潜力,就是对人才的漠不关心和浪费。他当场作出决定,对你这样一个家庭贫困而又品学兼优的学生,从这个学期起免去你所有费用,并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给予你一定的资助,免得你把本该用于学习的时间投入到农村劳动中去。今天我是特意把这件事告知你的,让你放下家庭上的一些压力和操心,更加集中精力一心一意扑在读书上。”

听了这个关怀照顾的信息,杨琦蕙有好一阵没有开腔,心中顿时泛起了复杂的情感,勾着个头,像在深入思考着什么难解的问题。她知道学校做出这样怜孤惜贫的决定,是老师到她家家访后,知悉了她家的实际情况向校方报告过后,领导拿出的举措,是校方和芳老师对她以及她的家庭的特殊照顾。可倔强而自尊心极强极要面子的她,却不想增加经济不算宽裕学校的负担,更不想接受这种只施于弱者的照顾。她认为只有懦弱的人才企盼别人的救济,增加别人的负担。思忖了片刻,她抬起头来,眼光里有了些坚定的味道,同时也满含感激感恩的意味,诚恳地对老师说:“老师,感谢您和校长对我和我的家庭的关心,但我不想学校免收我应交的费用,因我家里还不是穷得一无所有,还交得起学杂费。这样,我就没有什么理由不交应交的钱,无病呻吟地要学校照顾,我觉得这样反而显得自己的懦弱和低下。”

老师惊谔地问:“你家确实困难嘛,为什么不要合理的关照?”

“困难是事实。但接受他人的同情,并要别人无故为自己花钱,我觉得那是懦弱的表现。”

“这是帮你度过难关,任何人都会遇到困难的。为何要强撑面子?”

“如果那样,我会觉得全班同学都会在背后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我,让我感到难为情的,还会生出比别人差的自卑感。我好手好脚的,到了自食其力的年龄,农村的活都能做,能靠双手创造一份收入,无缘无故地接受救济觉得过意不去。”

老师听了学生的话,眉头还是紧蹙着,觉得她想得太复杂太深远了。但她想了一会儿,还是理解地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你有这样深的想法,我尊重你的意见。但还是劝你一句,对一些理所当然的事不要想得过于繁复。学校怜孤惜困,关怀照顾困难学生是很正常的做法。对你这样一个品学兼优,在全校都算得上优秀的学生,怕你因家庭的事情投入过多精力,而影响到你的学习成绩,甚至葬送一个有很有潜力的学生,而给予适当的关照救助是天经地义的,完全合情合理。”

杨琦蕙怕老师还不理解,继续解释说:“老师,我家最困难的时候其实过去了,已生活在温保线之上,无需学校的特别关照。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落入了贫困的窘境中,若不思进取,一味地只等别人的施舍帮助,靠救济过日子会丧失奋进的力量。人若落入那种境地,就会彻头彻尾的沦为懒汉和懦夫,永远也不会有出头之日。我不想沦为那种人,也骨子里鄙夷那种人。所以我不想在自己好手好脚能自食其力的情况下伸手要救济照顾。这些话是我的肺腑心声,不是一种作秀,还请老师理解我。”说到这里,这个要强的学生还是现出了矜持和拘谨,用希望得到理解的眼光,倏地瞟了老师一眼,就把头低垂了下去,慢悠悠地在把玩着手头的一支钢笔,若有所思地在思索着什么。

老师忽然感到眼前的学生思想不是一般的深遂,小小年纪却超越了凡俗和低级趣味。她感慨道:“今天,我进一步看到了你的坚强和不凡的意志,以及高尚的人格操守。你确实是好样的。我遵从你的意愿。但还是希望你在家少做农业劳动,避免因此影响到学习,我有责任保护一棵好的苗子茁壮成长。”

她豁朗地说:“老师,我可以向你保证,回家参加一些农村劳动一定不会影响我的学习成绩,拖我学习的后腿。劳动会促进学习进步呢。”是的,她早就体会到了适当的劳动不仅拖累不了学习,反而会磨练人的意志和耐力,让人懂得什么是苦,什么是甜,懂得该珍惜什么,该舍弃什么。她一直酷爱劳动,不仅仅是为了家庭生计,而是想让劳动与学习能并驾齐驱的事实来证明劳动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老师点了点头,赞成地说:“有志者事竟成。”

是的,若说吃苦,还真的没有多少与杨琦蕙年龄相仿的人吃过她那么多的苦,有的甚至是别的人想象不到的,但正是这种吃苦激励着她认真读书,想通过发奋改变现状。

老师不再说什么了。她感觉眼前这个学生的思想已超凡脱俗,平凡中孕含着非凡,甚至她当老师想不到的事她都能洞达其理。面对对为人处世的道理已能洞若观火的学生,面对一种高尚的品格她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无容赘述。杨琦蕙离开芳老师办公室时,老师立起身敬佩地目送着学生。看着她瘦弱但是透溢着倔强的背影,一种前所未有的欣慰和莫大的希望在她心中漾升。

只过了二天,学校开始正式上课。那天,芳老师讲解了一篇新课文后,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暑假印象最深的一天》。下课时,她把杨琦蕙叫到一旁,特地关照她要选暑期炼狱般的劳动场景来写,把异常的艰辛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她想对全班学生来一次活生生的教育,让他们感受到在如今大家都泡在甜如蜜汁的日子里,还有一个近在眼前的同学,在暑假里在烈日似火的野外苦不堪言在默默劳作,在这样的劳作中还坚持用透壁借光的精神认真学习,并保持着优秀的成绩。她觉得这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活生生的教材,学习起来唾手可及榜样就在眼前。她相信,树立一个这样的榜样,定能激发起全班学生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情。她深信杨琦蕙这个平时作文写得妙笔生花的学生定能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得细腻感人令人身临其境的,也定能触动别的同学的灵魂的。老师有如此良苦用心,杨琦蕙听后心领神会地深深地点了点头,表示尽力根据老师的要求把这篇作文写好写生动写出富有感染力。

不几日,全班的作文都交到了芳老师那儿。她用晚上的时间,逐篇逐篇地看,尽管写得良莠不齐,有的还文不对题,但她还是以老师应有的有教无类的良好师德,每篇都作了认真地批改。杨琦蕙写的那篇在她的意料之中,没有辜负她的期望,文字生动,描写细腻,场面真实感人,毫无疑问是一篇范文。老师将这篇作文打印了出来,全班人手一篇。到了她的课,她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对作文作了详细讲解,并将她到杨琦蕙家家访了解到的情况详细叙述了一遍,号召全班同学要向她学习。最后,老师点了全班一个朗读能力最好的女生,让她将这篇作文诵读一遍。那女生声情并茂地读道:

《暑假印象最深的一天》:我的家在农村,是靠农业上的收入维持生活的家庭。我家没有强壮劳动力,家里长年累月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只有爷爷,可他今天71岁了,到了残年暮景,身上没有多少力气,但为了养活一家人,他还得胼手胝足风雨无阻地劳作着。家里种了5亩多水田,3亩多旱地,还有一方鱼塘。这样已是少年的我,在家里就不能不知世事地过着坐享其成的日子了,感到肩头有沉甸甸的压力,晓得要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地帮助爷爷奶奶干活,帮助他们减轻负担。

今年暑假我就用自己的辛勤的汗水履行了这份责任,用自己的劳动为爷爷奶奶减轻负累,也深刻体味了农村稼穑的无比艰辛。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秋后帮助爷爷扯花生那一次。

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秋日,“秋老虎”比伏天都要厉害几分。但农人稼穑不能因为天气炎热而有所畏惧避开暑热呀!不少农作物就是在这种炎热的天气里抢收抢种的。

我和爷爷顶着烈日来到地头,地里像有烈焰在熊熊燃烧一样炕人。我们不顾这些,就弓着身子弯下腰默默地拉扯花生。太阳越升越高了,大地也越来越炎热了,整个花生地里仿佛变成了腾腾燃烧的火焰山,烈焰一拨拨升起炙烤着我和爷爷。我身上很快湿透了,脸上的汗水也如雨滴般大颗大颗地落入地里,人几乎热得要窒息要晕厥。然而为了生存,就不能顾及这些而有所畏惧,得像一个上了战场的战士面对强敌那样,越是枪林弹雨,越要舍生忘死地战斗。我不顾一切地扯,任由天空和地上的火焰燃烧着我。当我实在闷热不过,站着歇口气的当儿,看着爷爷这么大的年龄顶着烈焰,仍在默默无声挥汗成雨的一个劲地嚓嚓嚓地扯着,更是受到了鼓励和激发,接着就蹲下身子,动作更加敏捷地拉扯着,把扯好的花生放成一小堆一小堆的整整齐齐。一块原来长满茂密花生的地块,不到二个小时,就裸露出了一大片浅褐色的焦干土地。这时,我身的衣服已完全湿透了,像在水中浸泡过水淋淋的,紧紧粘在了身上,心因为累和热也加快了跳速,“嘭、嘭、嘭”地在胸腔内使劲地撞击着胸壁,使人几乎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但让人庆幸的是那浸透了汗水的衣服贴在身上,多少有些凉气,也带去了人身上散发的热量,使人感受到了一点凉爽,才不至于让人窒息昏倒过去,还可以继续在炎热中劳动。

实在坚持不住了,我和爷爷就走到地旁的树荫下短暂地休息会儿。这时候,爷爷就不失时机地就地取材教导我说:“你看这种劳动多苦。孩子呀,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学好知识和本领,将来才不会吃这样的苦,不会像爷爷这样一生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在这种艰辛的劳动中度过。”

这样超负荷透支体力劳作下来,人完全变得精疲力尽了,无精打采得就像只病恹恹的小鸡,走起路来都是七歪八倒地,回家饭也不想吃了,只想喝水或吃些冷饮之类的东西消释身上的疲乏。但中午休息了一个多时辰体力恢复后,又得走向地头重复同样的劳动……这天劳动让我备受苦累,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农民劳作的无比辛苦和生存的不易。

一天炼狱般的劳动下来,人疲软得就像身上的骨头全部散了架一样难受。这种现象是我从未体会过的,但我自始至终坚持着,没有因炼狱般的劳动而退却。这样的劳动虽然是无以复加的苦累,但我悟觉到年轻人受些劳累吃些苦是个难得的锻炼,有利于人生成长。试想,能吃得下这样的苦,经受得住这种登峰造极的劳累的人,还有什么苦吃不了呢?通过这样的劳动体验,我明白了读书之苦算不了什么,更加坚定了我要下苦功把书读好的决心。

这晚,我在日记写道:今天我感觉是暑假劳动以来最热最累最疲乏的一天,因为无以复加的炎热,使我体会到了受刑般的苦痛。但在那种煎熬中看到年逾古稀的爷爷无所畏惧,仍然沉着从容地手不停顿地扯着花生,我似乎得到了一种力量的灌注,一种人生启迪,更是增添了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扛起家庭的重任,让爷爷奶奶摆脱劬劳,有朝一日享到清福;一定发奋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这就是我暑假印象最深刻的一天,也是受益匪浅的一天。

那个女生带着感情抑扬顿挫地把作文读完,教室里静得鸦雀无声。同学们第一次从班长的作文和老师的阐释中得知,原来她读书之余还要从事无比艰难的农业劳动,而且有时是练狱般的,却保持着十分优异的成绩,不禁对她肃然起敬,齐刷刷地向她投去同情而敬佩的眼光。

“同学们刚才从作文中感知了杨琦蕙的暑期生活吗?”芳老师停住了好一阵才继续说,“这些我也是这次家访才了解到的。她整个暑期都在家里不间断地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帮她的爷爷奶奶砍柴补禾苗扯花生洗衣煮饭。而且不仅是今年暑期如此,她向来都是这样勤劳肯干的。即使她长期从事繁重的劳动,也丝毫没有影响和放松学习,每天早晨都要早起读书背书,晚上几乎都坚持看书做作业写日记到深夜。一个家境贫困家庭事务繁多的同学,这么多年来,成绩能始终保持班上第一,你们在坐的谁比她的条件更差,哪个比她吃的苦更多?为什么不能像她一样将全副精力放在读书上,提高成绩?说到底还是怕吃苦缺少耐力和恒心。我安排一遍这样的作文,是有目的了,就是要大家向杨琦蕙学习,学习她无论是劳动还是学习都竭尽全力的拼搏的精神,学习她从小就立下的非凡的人生志向和顽强毅力。如果大家都有她这种精神,试想,读书路上还有什么拦路虎?”

老师说完这番话,全班同学都无言地低下了头,变得像刚才听作文时一样的肃静。

读书的时光,在杨琦蕙的眼里是风一样飞快地拂过,又宛如河里的哗哗流水匆匆而下,想它慢下来都难。坐在教室里她就格外的珍惜时光,因为回了家就没有足够的时间由她来支配了。所以,纵是课间休息她走出教室放松的时间都不多,都要利用这一部分时间温习老师讲过的功课。尽管她的成绩出类拔翠,理解能力也特别的强,但还是用“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这句谚语激励自己丝毫不放松学习。

在这样的读书中,很快就临近“十一”国庆节了,面临学校放小长假的悠闲。班上家里条件好的都计划着举家外出旅游,让半大的孩了到外地去看或是花红柳绿或是山青水秀的风景,感受外面或是日新月异或是蒸蒸日上的巨大变化。杨琦蕙在班上有个玩得亲如手足的女同学,名叫金妍箐,父母都是生意场上的人,家里金玉满堂的富有,早几年就买了私家车。但金妍箐学习成绩并不如父母所愿,在班上中游都排不上,因此杨琦蕙帮助指教过她不少,有时还到她家对一些她弄不懂的问题认真细致不厌其烦地给她讲解。这样日积月累的帮助,多少提高了她的成绩。因为这,金妍箐的父母也很是感激喜欢乐于助人的杨琦蕙。

放假的前两天课间休息时,两个女生伏在二楼亮锃锃的不锈钢栏杆上,心不在焉地俯看着操场上同学们兴趣盎然地玩耍和疯癫。看了一阵,金妍箐侧过头来,忽然问同学:“琦蕙,‘十一’你有什么外出安排吗?”她将灼灼的目光停驻在同学沉静庄严的脸上。

“没有呀。”杨琦蕙平静地答道。

“我们一家准备到龙虎山去游玩,我爸爸开车去。我说要带上你一道去,父母对我这个动议很是赞成,说你平时对我的学习指导不少,又亲如姐妹,所以叮嘱我,一定把你邀上。”金妍箐眼里满是真诚和期盼,希望能得到满意的回答。

“谢谢你,也谢谢你的父母关照。我真的有事,脱不了身。现在正是稻子泛黄的季节,我要帮助爷爷把稻子抢收起来。”

“你还是一个学生,不是专门种田的,临近收割时,叫你爷爷请个帮手不就可以了。这次机会难得,我看你平时也极少外出散心观景,还是忙里偷闲外出一次吧,平时学习你也够累心的。我们俩出去,我也有个伴,游玩欣景更开心些。”

“好多事是身不由己的。我也想出去走走看看,但不忍心爷爷奶奶受累。”她没有对同学言说农村挣钱的艰难。

见同学态度坚决,金妍箐也不再劝说了。因为她知道她的家境,又从她那篇作文里感知了她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这种节骨眼上,她这样事必躬亲的人怎么会怀揣闲情逸志跟她出去旅游呢。因此,她最后只是画饼充饥似地安慰她道,到时候瞅准机会她们再结伴外出。

放假了,杨琦蕙心旷神怡地骑着自行车离开了校园,穿过了人员熙来攘往的集镇,驶过一段平坦的乡间道路,风一样骑行了一阵就到达了自己村子外的一片广袤的田畴间。一片金浪翻滚的田畴呈现在眼前,就洋溢着不同的气象,扑进鼻孔的也是令人陶醉的芳香,包围着她的更是一片金光灿灿的迷人色彩。她被稻谷的芳香陶染着,被金色映衬着,分外爽快,也觉得自己在金色浪涛中变得缈小了,就像一篇宏文里的一个逗号那么细小不起眼。骑行到离自家一处稻田最近的路边,她下了车,将自行车在路沿架好,就向右手边的自家几亩稻田蜿蜒走去。她是像大人一样去看稻子的黄熟程度的。

她走向的是两块在一条小河沟边的肥沃的稻田,有3.2亩,占了她们家水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多。每年这两块水稻都是长得最好的,单产也是最高的。她沿着弯弯曲曲依然铺满绿草的田埂走到了自家的稻田旁。那稻子呈现的金色真好看呀,又密集得风透不进,像森森的丛林。那不计其数的长长的稻穗早已沉沉把头勾下,像一把把弯弯的镰刀。这些稻子好像平时就把阳光的颜色储入了自己的胸腔,色彩比阳光还要灿烂还要纯粹,与那数也数不清的剑一样直立的金黄稻叶一道,在太阳的照耀下与天穹中金色的光辉交相辉映,散发出慰藉人心的光芒,照得人心里也是亮堂堂喜滋滋的。“又是一个丰收年景啊。”她在心里高兴地对自己说,同时不觉忆想起自己冒着暴风雨固执地补插禾苗的一幕,默默地对自说:惟有含辛茹苦地劳动才有喜人的收获啊!看完了稻子黄熟程度,她心情愉悦地沿着小河边往前走。这条靠近自家稻田的逼窄的小河因下游作了一道拦水坝,到了这个时候还是青水盈盈,碧波荡漾。在挨着她家水田附近的一段较宽的水面上,长满了荷叶荷花,参参差差地耸立于碧水之上。这个“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清纯物种,把夏天青翠繁复的梦,一直做到了仲秋时节,依然不减分毫简洁朴素之美,使人目睹了那高低错落的碧绿红花,仿佛复又进入了盛夏的季节。她凝神欣赏了好一阵荷味荷花,才继续挪步向前走去。此时,温煦的清风徐来,田埂和小河堤上大片浓稠的绿草悄然起伏,应和着稻子摇曳发出微微的韵律,让她感受到自然中无可比拟的美妙,心顿然陶然了。欢愉间,她又抬头望向深邃的湛蓝得像海一样的天空。秋天的天空真高远呀,湛蓝湛蓝的,就像铺开的无垠的大海。几处薄纱一样的白云浮在天空一动不动,边缘被夕阳余晖涂上了一圈橘红色,散发着梦幻一样的光泽,不禁让人心潮涌动浮想联翩。大自然蕴含着丰富多彩美妙绝伦景致!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精彩纷呈,令人禁不住就想徜徉其中。这时,她忽然想起了前几天金妍箐同学邀她出去旅游的事,如果不是家中要收获稻子,如果不是觉得要花别人的钱出去游玩,有着躲在别人的屋檐下避雨的尴尬感觉,她这个喜欢亲近自然的人,是会毫不犹豫地接受她的邀请伴随她出去的。她在小河边边走边这样遐想着。绕了一段路,正想从另一条弯曲的田埂拐上大路时,抬头间,却看到远处爷爷悠然缓慢地向这边走来。她猜想爷爷一定是同她一样来察看稻子的,便又折回头,再朝自家的稻田走去。爷爷看到孙女在田头,就加快了步伐,眨眼间就来到了自家田边。他站定在金灿灿的稻田边,从口袋里慢悠悠地摸出一支香烟叼在嘴上,啪地打着打火机点燃了香烟,深深吸了几口,吐出一片青色烟雾,就绕着自家的两块黄烂烂的稻田,像是欣赏宝贝一样若有所思地观看着,脸上溢满喜悦愉快的表情。他绕着自家田转了个三百六十度,又来到了孙女身边,连说了几句:“不错,长得不错!孩子,这里有你的大功劳。”

孙女明知道爷爷是来看稻子的黄熟程度的,还是明知故问道:“爷爷,您是来看稻子什么时候可以收割吗?”

“村子上都在动手收割了。我来看我们家的还要等几天才可请收割机。”

“都黄得差不多了。我们家就在‘十一’假期内收割吧。”孙女在行地安排着。

“还只有九成黄不到,”爷爷这时蹲在田埂上,放眼看着整片稻田,又用手托起田埂边的稻穗,放在手上端详着说,“得过个三四天收割才好。”

“那就过个三四天吧,反正还在假期内,我能做个得力帮手哩。”孙女带着几分俏皮地说。

“不用耽误你的时间了。上次老师家访时不是讲明,要让你多看书,不能让你过分做农事。我准备请个帮工,以帮工为主把稻子弄回家。”

“爷爷,不用请了,”孙女有些着急地反对,“现在人工贵又贵,一个人工一天得一二百块钱付出,这个冤枉钱我们不要花。在农村您看我们赚点钱多辛苦,能省的地方就当省。现在收割都是机器,我们全家齐动员,完全能把稻谷搬运回家的,只是时间慢一些。我有一个礼拜的假期,帮您做这点事时间绰绰有余,不会耽误看书的事。”

“你一个女孩子家总争着做这做那,不避辛苦,也太难为你了。长做重活,别人也会背后指责爷爷心狠的。”

“您不是经常挂在嘴上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吗?我已把吃苦看成是一种习惯和磨砺了。老师也说这样对人生成长有益处呢。别的人若清楚我们家的情况,也只会赞成我的做法,同情我们家的。”

爷爷被孙女一番犀利的话语说得接不上词了,觉得孙女反映敏锐,已说不过她了。他又点燃一支烟,用力地吸了几口,喷出的一片浓浓烟雾,把他那张苍老的脸飘飘缈缈地遮住了。轻烟散去了,他才迟迟疑疑地说:“那就安你说的来吧。不听你,你又是不依不饶的。你有些话也在理,现在农民赚几个钱真的不容易,节省的想法也不无道理。就说我们家的几亩稻子,我估产一亩平均在1300的斤以上,总产会突破6500多斤,若卖了,除去种子、农药、轧田和收割等成本费,就剩不下几多钱了。”

“就是嘛。还不知今年稻谷的价格怎样?”

“一担120到130元之间,低得很。谷贱伤农呀。”

“那也没办法,就这样的市场行情。价格低就会少卖钱,所以要处处精打细算。减少了支出,就是多赚了钱,无非自己辛苦些。”

爷孙俩一边说着,一边往回走。说话间,就到了大路上的自行车旁,杨琦蕙把爷爷带了回去。

杨琦蕙的爷爷是在‘十一’假期的第五天下午把收割机引入自家稻田的。先是收割离小河边稍远些的二块田,因为机器要连片作业,先到这里,他只好将机器先到达的地方收割,这样5亩多田就得做两次收割。其实这样更好,他家没有强劳力,又没请帮工,一次收割太多的稻谷就难以一次拉回家,放在大田里又不安全。

收割机“隆隆”地开进了他家的稻田边,缓慢地作了一番角度的调整后,就开进了稻田,风卷残云般开始了收割。它不快不慢地“嗡嗡嗡”行进着,像一头巨兽般轻而易举地将那长得密如灌木般的稻子一排排揽进“怀”中“吞”进“肚子”里。很快机器尾部的一个漏斗里,脱离后的稻谷如金色的流水,落进了固定在支架上的蛇皮袋中。那种轻巧快速的收割,看得杨禄隆和老伴是啧啧称赞,目不转睛地盯着机器作业,感受到现代化的机器无可比拟的力量和速度。二亩多的稻子,半小时不到的时间,就在收割机来来回回的旋转中干脆利落地收割完毕了,原来稻子森森的稻田中,只留下一片黄灿灿的乱草和卧在软草上的这里一个那里一个、五颜六色的鼓鼓囊囊的化纤袋,那形状就像是满田结下了硕大的光怪陆离的冬瓜。

“真快,还是现代化好。过去人工收割二亩田的稻子,收割和脱粒几个强壮劳动至少也得几天时间,人还累得个半死。现在几支烟功夫就解决了问题,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爷爷仍回味无穷地啧啧称赞着,心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奶奶今天为了把收获的稻谷及时运回去搭把手,不听劝阻地也来到了田头,对老伴说多个人就多一份力量。等机器开到了另一户人家的稻田里,他们仨就忙碌了起来,将一袋一袋沉甸甸的稻子扛到离田有三四十米远的板车上。杨琦蕙虽说个头个比奶奶还高,但毕竟年少,力气还是不稳的,和那些长年累月种田的人沉稳扎实不能相比,扛着一袋沉重的稻谷,两股就颤颤地有些打战,行走起来也有点趔趔趄趄,但她一声不吭顽强地坚持着,因为她面对的是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觉得自己若叫苦不迭,就像战场上出现了临阵胆怯的士兵,会影响整体战斗情绪,所以她咬着牙勉为其难默默坚持着。扛了几袋后,她就累得气喘吁吁,脸上也挂满了汗珠,额头上沁出的汗直往下蠕动,为了不让它流入眼中,她就扬起袖子揩一把。身上的汗水就任由它蠕虫一样爬动。她清楚的明白,这样再累,因时令到了仲秋,凉爽成了这处季节的主角,无论如何都比收花生时要好受些,况且这样劳动的时间又不很长,最多也就一两个小时。所以她默不作声,一直用牙齿紧紧地咬着下嘴唇,竭尽全力把一袋袋稻谷扛上板车。板车装满了,爷爷就走向车前双手扶着车把,把拉带斜挎在肩上,弓着腰拉动板车前行,她和奶奶就跟在车后推着。这样周而复始三个人硬是忙到天断黑了好久,天上的星星出全了,才把二亩田的稻谷运回了家。

第二天下午,收割小河边上的三亩多的稻子,她就更累了。同头一天一样,收割机收割完毕,她就和爷爷奶奶把一袋袋沉重的稻子扛到大路上的板车上。因得到了一天的时间恢复体力,她身上的力气又饱满了,板车装满袋子放稳后,她跃跃欲试地想代替爷爷拉车。爷爷老诚地说:“这是带点技巧的活,你从未拉过,是不知道怎样用力的,也掌握不好方向。再说,你还小,力气也不稳,就是晓得使力,力气也不能长久,还是我来。”她只好垂头丧气地和奶奶在后面推着板车。拉到最后一车,夜暮已垂落好一阵,天空中镶嵌着无数明亮的星星,空气中散发着青草夹着田间芳香的令人贪婪的味道,和仲秋才有的凉爽宜人气息,给人一种爽朗舒畅的感觉。但前头因扛稻谷,又奋力帮着推了几车稻谷回家,她因体力透支过多此时觉得浑身都酥软了,两腿像棉团一般柔软无力,力气仿佛用罄了。但她仍不显露出极度乏力的疲惫之状,夜色中奋力地推着最后一板车。这时,板车在上一道漫长的缓坡,移动得比蜗牛还慢,显然爷爷奶奶与她一样都耗尽了最后的体力,何况他们都是老人。她用弱肩顶着车上的谷袋,凭借身子的重力使着劲,但感觉到自己每出一丝力都极其困难。但板车还是如蜗牛一样地挪动。为了减轻爷爷和奶奶的压力,她闭着眼抿着嘴咬着牙,像一个练气功的人运足气,使出吃奶的劲来推车,但效果仍不佳,车速度还是不见加快。尽管这时她手脚酸软到了极限,仍然不松一点劲,像一个斗士作着最后的殊死挣扎。少顷,她只感到眼前金星乱窜,全身疲软,头脑发昏。挑战体力的极限使她仿佛再也不能坚持了,但她仍不放弃,坚强地对自己说:“坚持,坚持着,只要上了这个慢坡就胜利了。这是最后一车了。”在她拼尽全力地拼搏中,那车沉重的稻谷终于爬上了缓坡,驶上了平坦的路,两上轮子终于吱扭吱扭地发出了快节奏的欢快的歌唱声。稻谷运回了家中,她累得一屁股坐在屋檐的台阶上,张开口呼吸,心嘭嘭地像要跳出喉咙;两个隆起饱满的胸脯也急速地起伏着,就像两只兔子在里面蹿动;身上的汗水小虫一样地在蠕动,热气像火一样包裹着她。她只好扬起草帽对自己扇风。她看了看爷爷奶奶,他们也是累得张口喘气,精疲力尽得像病床上刚扶起来的病人。爷爷疲软地坐在板车的化纤袋上休息着,奶奶却悄然地坐在晒场边的一块石礅上恢复体力。夜色中他们看不清为着减少他们的负重而用力太长太猛的孙女苍白的脸色。那是一张因为太累用力太长已由红润变成了灰蒙蒙的失去了血色的难看的脸,是一张尽管年轻仍要休息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原貌的脸。杨琦蕙喘着粗气,享受着清凉,让自己的力气慢慢恢复。这时,月亮从村前不高的山头背后露出了黄淡淡的脸色,带着庄严的神情升了起来,沉静地俯看着寂静的山川大地。它渐渐爬高了,升到了村庄的树梢上,把村子照得愈发沉寂冷清亮晰。那张已不是浑圆的脸孔,可能是因为攀爬上升用力太多,也像杨琦蕙推车用力过猛的脸面一样改变了颜色,由黄色变成了一种苍白的色彩。它看到了忧寂灵魂一样坐在场坪里恢复体力祖孙三人,心中也似漫起了怜悯同情之心而变得更加沉寂。然而或许是对凡尘的痛苦欢乐,甘甜辛酸见得太多了,对苦乐不均现象,竟也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淡然,只是默默无言依然故我地沿着自己的轨迹缓缓而行。休息了近三十分钟,杨琦蕙就觉得自己体力恢复了不少,疲劳大部分消除,身上又生出了活力,便起身离开场坪,准备去弄晚饭。年轻人毕竟是年轻人,哪怕再累再苦,只要能坐下来休息一阵,感受会儿清凉,恢复下体力,就像花儿受到了雨露的滋润,便会洋溢出蓬勃生机。可老年人就不相同了,尽管休憩能松口气,身子会轻松些,但说不准因劳动用力过猛身体上某个部位就出了问题,就一时难以恢复了。此时奶奶就是这样。她因两天帮着去搬运稻子,弯腰用力过多过猛,这时从场坪上直起身,腰部就咯登一下响,突然生痛了,“唉哟、唉哟哟”地小声呻吟着,用手按着生痛的位置,歪斜着身子趔趔趄趄地往屋内走。丈夫见状赶快上前,连连问几声“怎么了”,惊慌地搀扶老伴进了屋。但睡了一晚,非但没有好转,而且更加严重,卧床不起了。这样,不仅是让祖孙两人担忧,更是增加了杨琦蕙额外的负担。

十一

爷爷在家主外,家里的家务大多都是奶奶做的。奶奶一下子腰部损伤卧了床,家庭仿佛像天天摆动的钟停止了悠然的摇摆,原来具有的悠然生气一下变得冷冷清清了。爷爷一时显得束手无策了,不停地搓着双手在奶奶床前来回踱着步,唉声叹气地说:“这怎么办,这怎么办!”脸上是一片焦急焦虑的表情。还是孙女遇事从容又善解人意,不显慌乱地对爷爷说:“爷爷,不用焦急,料想应该没大的问题,让我来服侍奶奶吧。您还是去忙您的事情。”

“你明天不就是要读书吗?”爷爷焦灼不安地问。

“读了书,我也会安排好的,总之您不用焦急忧烦。”

爷爷才没有再吱声。奶奶的样子看上去,确实让人担忧,她每翻动一下都感到腰间似有锥子在刺击般的疼痛,哎哟哟地叫声更是让人愀心。趁着还有最后两天假,杨琦蕙带着奶奶到镇上的医院去作了检查。

坐诊的中年医生戴副眼睛,心神专注地问明了情况,又用手着力按了按她的腰间,就叫她先去拍个片子。杨琦蕙就按医师指导的带着奶奶去拍片子。

医生仔细端详了片子,下决论说,是重体力劳动诱发了腰椎间盘突出,就给开了些药,并叮嘱杨琦蕙道:“这病是腰椎压迫了神经所致,若想不让骨头压着神经,除了用药,最好的方法是吊单杠,每天人悬空吊两次,效果比吃药还好,如与吃药双管齐下,好得就更快。”杨琦蕙听这么一说,就成竹在胸了,心里也就不那么为奶奶的病焦急心堵了,她相信只要自己拿出一副耐心,帮助奶奶做些理疗,她定会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康复的。

她把奶奶带回家中,扶她躺到床上,给她服了些药,柔声安慰说:“这段时间您就在床上安心躺着,什么事都不要做不要问,心安理得地养病,家里的事就全包给我好了。”

“可你是个读书的人,不能占用你读书的时间,那是大事。”奶奶也同爷爷一样总怕耽误她的学习。

“我会合理安排好的,定会两不耽搁。我只要把闹钟早上闹的时间调早一个小时,做这些事就绰绰有余了。”

“经常这样不睡足时间,会体质变差的。你不要为我太忙碌了,这腰痛,医生也说无大碍,我看吃些药过几天就会好转的。这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不用大惊小怪的。过上一两天,有些事还是我自己来做,你稍略帮衬下就行。”奶奶还是担心孙女这样没日没夜的赶时间,会精神不振,影响到身体和学习。

“我的睡眠质量特好,十天半月的少点睡眠,不会对我造成在大的影响的,您只管放心。您病早点彻底治好,能烧茶做饭,不是对我读书更大的支持吗?所以您千万不能带病做事,那样会弄巧成拙欲速则不达的,结果可能是越拖越严重。我吃些苦让您早日康复,是为您的身体着想,也是为我们家的长远着想。”

孙女的话说得入情入理,奶奶没有再吱声。她清楚自己确实不能病倒,孙女还小,老伴年纪大了,如果再添一个长年要人服侍的病怏怏的人,家里如何承受得起。她晓得孙女阻止她强撑的想法是对的。早日把病养好治断根了,孙女不就能早日安下心来读书?

杨琦蕙先是琢磨着在屋内什么地方弄一个可以让奶奶吊身子的单杠。本来去买一副是最省事的,但那样没有两百多元是打不住的,对这个寒酸之家那也是个不小的数目,且又麻烦。“穷人家做事只有能省就省呗。”这是她自懂事以来治家的一惯的指导思想。能用土办法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何乐不为呢?她在屋子里左看看,右瞧瞧,头脑里在不停地思忖默想地方。选来选去,最后在与厨房相邻的一间放杂物的小屋里相中了去处。那里的屋檩比较低,两米多一些的高度,若从檩子上按装上两个活动的调环,那不同样可以牵引吗?她寻寻觅觅找来了两个圆形的铁吊环,绑牢在尼龙绳上,绳子的另一头就固定在粗大的屋檩上,绑得结结实实的。然后,她踮起脚尖,身子稍往上一纵,就够着了铁环,悬着身体试了试晃了晃,牢固得很。她像是完成了一项功德无量的大事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当即把奶奶从床上扶起来,帮着她吊上了铁环,让她晃晃身子试试效果。

“还可以,高度也适中,就是吊得久了人有些累,也不知道有没有作用。”

“医生说,这样做比吃药还管用。试一段时间呗。医生的话要听。每天早晚吊的时候,我都会帮助您,您不要怕够不着,也不要怯一时的累。”

自那以后,杨琦蕙每天五点半钟天还没大亮,就被闹钟“叮铃铃”的响声唤醒。她睡眠极为警醒,寂静中只要有一点细小的响声,立即就会清醒过来,快速地穿衣起床。最初几天,她从床上坐起来时,会连着打着几个哈欠,眼睛都有些朦朦胧胧的倦意,因睡的时间不足,人仍是有些倦怠。也是,一个这样岁数的女孩,清早本应是在温暖的床上酣睡的时间,她却要被闹钟闹醒,不能安睡,怎样不会难受,感到恹恹倦意呢?但她对自己说:“坚持着,坚持着!困难只是暂时的。”她告诉自己,“爷爷奶奶都年事已高了,现在奶奶又卧床难起了,不能不知世事地贪图安逸,得为家分担。”每天一阵哈欠过后,穿戴整齐后下地,她就先伸几下腰,接着又蹦蹋几下,让自己的意识彻底清醒过来,精神振作起来。然后,先是洗刷梳理一番,接着淘米下锅后早读。每天保持一个小时的早读,是雷打不动的事,早上头脑清醒,她要背一些东西记在脑海中。早读结束,稀饭也好了,她就在自家门前洗一家人的衣服。那块笨重的有七八十斤的青石板,小时候,她移动很费力气,现在长大了,轻而易举地就移开了。水井里的水不像春夏一样满满荡荡了,离地面已有二米多了,但现在她全身是力气,汲取水来易如反掌。近一二年她与奶奶一样,一年四季洗衣洗菜都喜欢在自家的水井旁。洗完衣服,晾晒好了,她又手脚麻利地弄点下稀饭的小菜。厨房煮饭烧菜的事,她打小起一直就帮奶奶做着,心灵手巧的她早就学会了,虽说不能与奶奶那样弄得色香味具佳,但也能喷香可口。她们家没有几样现代的炊具,只一个煮饭的电饭煲,和一个高压锅,但也只是过年节时用一用,平时都赋闲不太用,使用的是铁锅,煮饭、熬粥、炒菜都用它,只是没有现代炊具省事省时,可她与奶奶一样早已习惯了,若叫她不用这原始的炊具她还一时感到不适应呢。她弄好了小菜又给奶奶煮两个荷包蛋,端到她房间床前,扶起她吃毕,然后就撑扶着奶奶做吊环运动。安顿好奶奶,她才呼噜呼噜地吃上两大碗事先盛着冷了的稀饭,然后才匆匆忙忙骑着自行车往学校赶。

自奶奶卧床以来,她就周而复始地重复着这样的家务,包括每天晚上扶奶奶牵引给她腰部按摩,使她确实感到比平时累和忙碌得多,但她默默承受着,没有半句怨言,始终保持着乐观情绪。每次给奶奶按摩或是扶她吊吊环做牵引时,还乐呵呵地问她:“奶奶,您看我这个样子,将来做个护士够格吗?”话语间满是愉快轻松的情绪,洋溢着乐观神气,丝毫没有因忙碌导致身心疲乏的表情。

“你这么有细心,够格,一定够格的!这几天苦了你,孩子。我就怕影响你的读书。”身体看着好转的奶奶显出乐呵呵的神态。

“不会的。”她安慰奶奶说,“看您这种恢复速度,用不了多长时日,身体就会完全还原的。您看才五天功夫,就好转了不少,腰也直溜了许多,也没有前几天痛了,再过几天,我看就差不多痊愈了。”

“我也盼望早日还原。我们家人口虽说不多,但爷爷一天到晚在田地中忙碌,你又要忙着读书,家里少了一个人打理还真不行。要不是你强要我等到彻底恢复后才能做家务,依我当时的想法,过上两三天就准备摸着慢悠悠做些家务的。”

“奶奶,这事听我的不错吧,我说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好的,果然现在就见好多了。您那时若强打精神硬撑着做事,只会适得其反的,就像一台有了毛病的机器,没完会修好再投入工作,能运转长久吗?”

“我现在好多事都是听你的,你是读书人,见识比我们广,头脑也转得快,听你的对。奶奶还想健健康康地多活些年头,看到你出息的那一天呢。”

“会的。我一定要让您和爷爷享到我的福。”

祖孙俩在一起,絮絮叨叨就有说不完的话。杨琦蕙总是用热烈而充满向往的语话慰藉着奶奶,让她精神愉悦。

在杨琦蕙的精心照料下,只用了十一天的时间,奶奶的腰痛就彻底消失了,站在那儿一如往昔直挺挺的,完全丢掉了萎靡憔悴的神态,又轻松自如忙忙碌碌地操持起家务来。杨琦蕙和爷爷见免去了一份担心,便格外地高兴,陋室里又掀起了热闹的气浪。她又回复到原来的作息时间上,把主要精神投入到忘我的学习中。

十二

家庭的这场风波刚刚平息,只心无旁鹜地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的书,学校却加给了杨琦蕙一顶额外的任务:全市要举行一场中学生辨论比赛,每个县要派出一个三个学生组成的参赛小组。这样各县先要进行筛选。杨琦蕙是学习尖子,口才极好,无疑被点名参加筛选。她思维敏捷,口齿伶俐,记忆力强,轻而易举地被初选上了。为了再上一个台阶,她按照提纲要求,在课外刻苦练习演讲辨论口才,还将要熟记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这样她在最后遴选中,又因口若悬河,反映灵敏,技压群芳,一路过关斩将很顺利地胜出了,选定为该县参加市里比赛的三人成员之一。全县选出的三个当中,她是唯一一个县城中学之外的学生,这让芳老师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校长闻知后,也是喜不自禁,当即表示到时去市里参加比赛就由芳老师陪着,若取得了好成绩定给重奖。

比赛的时间到了,芳老师满怀信心陪着自己的学生到市里去参加比赛,她把这看成是一种殊荣。一支人数不多的队伍,由县教育局领导带队,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上,在县城乘上动车前往市里。

在踏上动车那一瞬,杨琦蕙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她都快十五了,还是第一次乘坐动车,怎么不兴奋激动呢?但在众人面前,她还是克制着自己亢奋激动的情绪,怕别人闻知自己的孤陋寡闻暗中取笑。动车启动了,片刻时间,速度就提了起来,风驰电掣般在大地的怀抱中穿行,在青山绿水中驰骋。她先是饶有兴趣目不转睛地看着车厢一头门的上端,那游走的如繁华商店的招揽顾客的大红大艳的字幕,循环往复地显示出动车行驶的实时速度,颇吸引她的眼球,也使她感到分外新鲜。180、185、190、195、200……车速提得很快,节节攀升,让她感到这种速度不可思议。然而这么追风逐电的速度,车厢里却平平稳稳,没有丝毫摇晃和颠簸的感觉,乘客们在畅快地交谈着什么,脸上都挂着惬意的笑容,就像坐在茶座里一样心情愉悦安祥。这一些,让她这个一直囿于一块小小天地里,有生以来第一次坐动车的人感到惊异不已又大开眼界。她觉得祖国科技的发展真是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地在变化,外面的世界真是美不胜收多姿多彩难以想象,而她却长期以来如同桃花园中之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般闭塞,顿感自己真的如井底之蛙见识太孤陋了。看了一段时间车内情景,她又将目光移向车外,如此快的车速,但车外的大地旋转得并不快,没有让人感觉到眼花缭乱。喜爱自然景色的她,又目不转睛地贪婪地望着车外景致触生联想。都进入冬季了,广袤的大地跃入眼帘的颜色仍是一片苍绿,呈现出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那些青碧的山,蜿蜒的路,逶迤的河,以及整洁漂亮的村庄,委实让她领略了江山的妖娆,山河的壮美,人间的美好,社会的进步。多情善感的她被如画的江山激起了澎湃的情感,心一时好像飞出了车厢外,在那广袤的大地上空飞翔。

“琦蕙,快到了。”就在她沉浸在车窗外的景色时,芳老把她的心从车外唤了回来。她这才感到动车在减速。城廓零星的高耸建筑也跃入了眼帘。

动车在气派宏阔的车站稳稳地停了下来,她夹在鱼贯而出的乘客中下了车,立即感到一种现代气息扑面而来。那种气息带着一种诱人的美质不经意间像小鸟一样撞进了她的胸怀,在她的心中飞翔着,第一次让她领受到城市的壮美是那样的气势磅礴,广宽无边,迷醉人心,不禁在心中赞叹不已。是的,此刻她又被惊鸿艳影的城市景象惊得张目结舌。她是第一次到这么大的城市,在此之前,她就是上县城的次数也不多,而且仅限于姑姑居住的那个县城,县城以上的城市她做梦都未涉足过,现在猛然一睹这样大的城市,怎不令她心中震撼,叹为观止。她随着人流走出了车站,走进了高楼鳞次栉比的大街,这里的气象更为壮观恢宏,热闹非凡,流入眼帘的是川流不息的车辆,高耸入云的危楼,来来往往的行人,繁华无比的商业;是城市更加繁荣的气息和无比现代的图画。她的眼光是应接不暇,目不交睫,心中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新奇填满了,同时激动不已,就像投入了巨石的水面,荡漾起一圈圈涟漪。

他们下榻的宾馆是在城市的热闹地带。她和芳老师住在视野很好的十楼的一间。就是在十楼,街道上的嘈杂声,也像是蜜蜂散了窝的响声,嗡嗡地传了上来。但不知是稀罕这种热闹,还是觉得这种不绝于耳的响声新奇新颖,她却挺喜欢听,于是伫立于临街的窗前,目不转睛地望着车水马龙繁花似锦的气象,倾听着渲染城市繁华的嘈杂声。

比赛是第二天上午在市第一中学的一个大会议室举行的,室内摆放得既庄严又活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各县的选手都齐刷刷地提前到了场,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看得出都怀着志在必得的心情。辩论赛开始了。这些上场的选手都身手不凡,辩论起来是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各显身手,互不相让,这又让她拓宽了视野,也平添了跃跃欲试的心情。轮到她所在的一组上场时,她镇定自若,显出不慌不忙的从容神情,以丰富的知识,伶俐的口齿,敏捷的反映,配合着其他两位选手的发挥,使对手感到棋逢对手的压力。每场她都超水平发挥,从容沉着,锐利应战,巧舌如簧地巧妙取胜。两天紧张的比试下来,他们一组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超出了预期。这使得带队的县教育局领导和同来的老师喜出望外,分外高兴。为庆祝胜利,县带队领导选在市内一家颇有名气的酒店摆设了筵席。如果说她自从进入市里后,每天的用餐都是一种让她胃口大开的美食的话,那么这次宴席就是她平生第一次遇到的前所未见的豪华盛宴了,她甚至认为这样奢侈是一种浪费,因此吃得是触景生情,泪水浸满了眼眶。

这是一家豪华的宾馆,外墙用米色的大理石贴面,高耸气派的门前两边站着身着红色礼服的修长迎宾美女。走进大厅,一种皇宫般的珠光宝气的气象迎面而来,那种富丽堂皇的美又把她击中了,让她在那种金碧辉煌中,忽地生出一种矜持、自卑和缈小感,感到自己就像一片普通的树叶落入了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不禁自惭形秽起来。她完全意识到自己过去是在只能望见一个圆圈的井底生活。

用餐的包厢在二楼,里面早开了暖气,人走进去浑身感到暖融融的舒服,仿佛一脚踏入了暖春。一行满面春风的人坐定后,就开始上菜了。桌上坐的除了参与比赛的人,县教育局领导还邀请了市里的几位领导和朋友,因此满满一桌,高雅盈盈。上的菜档次都高,大多数是她见所未见的菜,但从服务生报上的菜名中,她还是记住了每道菜的雅名。鸡鸭鱼肉这样普通的菜自不必说,另外还有鲍鱼、扇贝、海生等罕见的菜肴。看着满桌的见所未见的菜肴,她低声悄悄地问坐在侧旁的芳老师,这一桌得花多少钱,芳老师俯下身,附在她耳边小声告诉她:少则二千,加酒水多则要四五千呢。这个数字让她大吃一惊,不禁在心中“妈呀”惊呼一声,倒吸了一口气,脸上显出惊讶的神色。她从未见过一顿几千元的酒席,更不要说亲口尝吃了。平时村子上遇上了红白喜事请客,她都是让爷爷奶奶去上席。她可怜他们,在家从来没吃过什么好的,肚子里油水少。但那也只是农村平常的宴席,都只有几百元一桌。面对这样奢华的宴席,她在心里叹惋:“有必要花这么多钱吃餐饭吗?明摆着吃不完那么多,还无休无止地上菜,不是纯粹在浪费吗?浪费了多可惜啊!这么金贵的东西。”这桌饭的钱她默算了下,足够他们家生活大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呀!她想着爷爷奶奶,想着庄户人家的生活,与城里富裕的人相比,差别是多大啊!简直是天渊之别,不可同日而语。想到这,她难过的泪水不禁在眼眶里打转。面对满桌的山珍海味也许是觉得太贵了;也许是触景生情,想起了她和爷爷奶奶平日过的日子心里格外难过;也许觉得自己这样身份的人不配坐在这里用餐,故而食欲怎么也提不起来,不忍下箸。在老师的不停的“多吃点”的好心催促下,才慢嚼细咽地吃得十分斯文。老师不懂得学生此刻的所思所想,只是一个劲地催着学生多吃。她也怜爱自己的学生,知道她在家生活清苦,平时没有吃过什么好东西,遇到这么多好菜的机会更是难得,于是就像关爱自己的小妹妹般催她尝吃。但她只是木然僵硬地点点头,提取筷子只对转到门前的菜装摸作样夹一点尝尝,跟着眼光灼灼地看那转盘悠悠地转动,忍耐地听着那觥筹交错的饮酒的聒噪。这顿菜肴丰盛的宴席,她居然没有吃饱,除了应酬性地喝了些酒,只对未见过的菜斯斯文文地品尝了一点点。

那天晚上,她回到家中有些疲惫了。几天来在城市的所见所闻,对她触动很大,也在头脑中挥之不去。她翻开日记本,在上面写道:

这几天我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全市中学生辨论比赛,收获的并是我们一组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而是让我大大开阔了眼界,更深地认识了这个大千世界,看到了城乡差别,穷富差距,感受到了自己生活的寒碜,为此我几天心情都起起伏伏难以平静。这也许是我平时外出极少对外界认识不深,一向孤陋寡闻的使然吧,就像井底之蛙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原来,认识和学习都是无止境的呀。这次外出对我就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和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使我看到了自己的孤陋寡闻和渺小浅薄,同时也增添了我的奋进决心:要更加认真读书,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家庭的贫穷面貌。与此同时还要主动融入社会,多增加社会知识,,让更加丰富的阅历和社会知识充实自己。

十三

日子日复一日平静地滑过去了。在家中没有抢季节的紧张劳动和出乎意外的波折中,杨琦蕙除每天帮着奶奶做些家务,其他的时间就一心扑在读书学习上。由于她愈加刻苦用心、不甘后人、奋勇争先,一个学期下来,成绩又有了喜人的进步。放寒假时成绩单出来了,她的成绩竟然跃升到全年级的前五名。芳老师见她为班上争了光,心里是分外高兴,赞不绝口地夸奖她。但她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而是感到成绩仍不完全如她所愿。她暗暗发誓,争取在初中毕业时成绩进入全年级前三名。

放了寒假,已是深冬。这时万物萧瑟,天寒地冻,时不时天空还飘扬着些洁白的雪花,将高空的寒冷也泼撒下来。农村这个季节各种作物都秋收冬藏了,农人也进入了一年当中最清闲的时光,有的三五成群围在一起打麻将,有的一堆人围着一盆旺火,坐在桌旁吆三喝四地打扑克,都是围观的人比玩的人多,生生地将农人那种清闲逍遥的情态勾勒得淋漓尽致。

可杨琦蕙家就不同了,爷爷就是在这寒冷的冬天也不得消歇。就要临近年关了,他得把鱼塘的鱼取上来卖。有的养鱼户,在这之前早就将养殖的鱼取尽卖光了,在这天寒地冻时,也蜷缩于家中的火堆旁烤火玩耍。可他为了多卖几个钱,每年都是快要过年时才干塘取鱼,几乎年年都是如此。这样人虽然多受些寒吃些苦,但因接近年关价钱高,更划算些。前几年,他还没这样的老态,体内的力气也足些,他都是自己慢慢地取,最多老伴帮一把。但今年天似乎比往年要寒冷些,他身体也不如以前了,逼近年关,仓促间就谋划着请个帮工。但孙女知道了他的想法,又急遽制止道:“爷爷,不要考虑请帮工,还是我们自己动手吧。”她把收稻子时讲过的一番话又重复了一遍,坚持要自己动手,为家节省几个钱。

爷爷这次没有不加考虑地听从孙女的意见,坚持自己的观点说:“这可不是收稻子那么简单的劳动,这滴水成冰的天气,你一个女孩子又没有取鱼的经验,淤泥深到腰部,下到了水塘动都动弹不了,怎样么好帮我?上次你奶奶参加两天劳动,累得腰痛了快半个月才好,如果不是你精心照料还不知要痛多长时间。这次我们还是花些钱请个年轻力壮的后生帮我几天,花个几百元算了,就当鱼上少赚了点。”

“爷爷,现在放了寒假,我也长大了些,也不是像奶奶那样体质弱的老人,这点苦和寒冷压根儿奈何不了我。还是我们爷孙俩动手吧。节约几百元也不是个小数目,对我们这样的家庭能派上用场的。”

听孙女巧舌如簧地说了一通,爷爷沉吟了片刻,思想似又有了动摇,露出迟疑的神情。会察颜观色的孙女见此,又趁热打铁补充道:“这几天家里又没大的事,我有的是时间,你看我今年一年比去年长高了长结实了,身上有使不完的劲。”说着,就俏皮地伸出双手舞动了两下,演示了个力量十足的动作给爷爷看。“我给您打下手,决不会让您多受累的。一家人在一起干活,您更好差遣,还是我们爷孙俩做吧。现在我会有条不紊地安排家里的事情了,您不是说过,要多听我的意见吗?”

爷爷思忖了良久,嗡声嗡气地低声说:“就再听你一次吧,不然你又是不得安生的。”他一改变态度,孙女高兴得蹦跳起来。爷爷不管孙女的情绪,从口袋里摸出一支烟点燃衔在嘴上,就径直往户外走去。他是到鱼塘去看看,看还有哪些事未做细致,再作些完善,因为明天凌晨就了要开始取鱼了。

冬天取鱼真是件苦不堪言的劳动,光天气寒冷不说,还得深更半夜起床,睡眼朦胧地在浅水中去捞鱼,这不是一般人能吃得下的苦。之所以要起那么早,爷爷说是因为鱼得赶在天刚蒙蒙亮鱼贩子来之前取上来,不然就会耽误贩鱼人的赶集时间。

杨琦蕙倒是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她按爷爷定的时间,头天晚上就将闹钟调到凌晨三点半闹。半夜时分,闹钟叮铃铃地响起清晰尖锐的声音,把她闹醒了,她一个激灵翻了个身,随后就揉了揉困倦的眼睛,让自己从梦中回过神来,动作利索地穿衣起床。洗刷后草草地就着开水吃了点饼干填了肚子,接着穿上齐腰高的有着背带的黑色防水裤,昂扬地与同样穿着的爷爷出了门,向村旁的鱼塘叽咕叽咕地走去。户外真的寒冷呀!幽灵一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风虽不大,但幽灵般在空中穿梭,吹在脸上像利刃在刮一样的生痛。深不可测的夜空亮着几颗寒星,像是受到了寒冷侵袭的眼睛,无神而沮丧地望着大地,瑟缩地躲在深不可测的黑沉沉的夜空,十分黯然十分孤独,一副昏冥凄迷的形容。爷爷照着雪亮的应急灯走在前面,杨琦蕙紧跟在后。她从被子中带出的一身热气早就消散了,一路打着寒噤,不停地在记忆中搜索深夜劳动的场景,但怎么也搜索不到。她虽吃苦无数,但确实没有过深更半夜起床参加劳动的印象,难怪爷爷不肯要她参加这样苦不堪言的劳动。她一声不吭地紧跟着爷爷屁股后,一路给自己鼓劲:挺着,只需起几个这样的早就行了;到了塘里取鱼,身子一运动,热气就会上来,就不会这么冷了。

鱼塘的水,爷爷早几天就放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塘底三汪浅浅的浊水了,那是鱼塘中的三个浅水凼,鱼就落在里面。不论哪个,在一束强烈的应急灯光照耀下反射出的都是不太明亮的光,但能使那一方小水面看得清楚了然。爷爷踩在烂泥中叽咕叽咕率先下了塘,孙女紧随其后,但远没有爷爷走得从容。啊!好深的淤泥呀,离塘埂不远就淹没了脚肚,再往深处走,还没到浅水边就超过了膝盖,继续往前移动半个身子都淹没了,每挪动一步都十分费力,使她感到一种无形的压迫和恐惧。好在越接近水边那烂泥变成了水糊状,阻力反而不那么大了,但她还是有些慌恐害怕地试探着往前小步挪动,这样才慢慢地接近水面。爷爷做这事轻车熟路,手脚利索稳重,先撒开了网,把网一端的纲绳也递给了孙女。两人各抓着一边的纲绳,就使劲往岸边拉拽。那网沉沉地,拉得像拔河一样吃力,十几分钟的时间杨琦蕙是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有如那次推板车上坡那样的感觉,但她还是咬着牙使着劲扯拉。大网缓慢地移动着,快近岸边里面的鱼慌乱地蹿动。离开了浅水,那噼哩啪啦的湿漉漉的鱼跃声,听得人心里就像流进了一股暖暖的甘泉,无比舒爽欣喜。杨琦蕙立即感到那种累一下挥发了一半,顿时欢悦叫起来:“爷爷,鱼多得太喜人了!”网拉离了水面,爷孙俩就手忙脚乱地把活蹦乱跳的鱼往蛇皮袋里拣。这样接着又拉了几网。这时在一片熹微中已能清清楚楚看见拉上岸的鱼的白色,像光洁的银子一样闪眼,一种收获的喜悦立时攫住了她的心,她再也觉得身上寒冷了,高兴地与爷爷把一条条大鱼捡进蛇皮袋。身上因使劲用力,早生出了热乎乎的感觉,仿佛还出了微汗,只是脸上依然被寒风吹得生痛。这时,东方的鱼肚白也变成了光亮一片。天就要大亮了,爷爷看到鱼已装满了几个蛇皮袋,估摸已经够了。两人就嗨哟嗨哟地将鱼拉到了塘埂上。不一会儿,摩托车的引擎在不远处响起。须臾间,一个虎腰熊背的脸上黧黑的中年鱼贩子来到了塘埂上。他看着冷得在流濞涕,头上和爷爷一样落了一层薄霜的杨琦蕙,便嗔怪地对杨禄隆说:“杨师傅,你也真抠门,这么冷的早晨,让一个读书的孙女同你一道吃这份苦也忍心,就不能花钱请个帮工吗?”

杨禄隆脸胀红了,真诚地解释说:“是她自己硬要来的,我阻止也阻不住,就随了她。”

“这孩子也真懂事,太顾家了,是想为你省点钱哩。”鱼贩子与爷爷是老熟人,知道他家的情况,猜想着说。

“是这样。就为了这,孩子才不怕吃苦,什么事都非要抢着自己动手。”

鱼贩子与爷爷说话间,已把鱼提到摩托上的鱼筐里放好,随手把鱼账结了。

杨琦蕙在爷爷与鱼贩子说话间,向着塘埂的东头走去,想看看冬天的清晨村外肃杀而迷茫的景象。塘埂上是一层枯黄的衰草,四周是一片沉寂和萧条的气象,落满了一层白霜。脚踩在枯草上很柔软舒适。她边走边活动手脚,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清晨虽然袭人的寒气在到处肆虐,空气却无比的清新清纯,还混得着幽微的草香,呼吸一阵就使人神清气爽。她就喜欢空旷野地的清新和举目千里的气象,喜欢大地刚刚醒来时的朦胧意识。这时,东方有了淡淡的红韵,呈现出一派日出前的壮观;几块破布一样的灰白的云朵在缓缓移动,补充到没有云彩的天空中。寂静的霜天下,万物都萧条凄然蜷缩着,就像怕冷的人一样都在悄悄地等待着太阳的升起,带来热力和活力。哦,这些景象是多么的纯粹自然啊!犹如一幅速描那样静默素朴,充满真实,田园味足。

爷爷在鱼贩子扬尘而去后,将攥在手上的钱拿到眼前,满脸乐呵地将那沓厚厚的钱又重复地数了一遍。

杨琦蕙一连四天深夜都这样帮着爷爷取着鱼。尽管最后一天她明显地感到身体不舒服,头还晕晕乎乎的,心中还有点想呕吐的感觉,但还是一显露半点迹象,克服着身体的不适仍去帮爷爷,直至把鱼全部取完。但到了中午过后,她就感到人支持不住了,涕泗不止,吃了感冒药也毫无效果。但她仍不吭半声,顽强地伏在桌上看书做作业,直到夜深。第二天早晨,奶奶见像时钟一样准时起床看书诵读的孙女房间没有一丝动静,就心生狐疑,不无担心地去看个究竟。当她看到孙女昏昏沉沉睡在床上,见她开门也一动不动,就大吃一惊。她连叫了孙女两声她也没吱声,就奔到床边,伸出手摸孙女的额头,这一摸使她更吃惊,孙女额头像炭火一样地烫人,人也处于昏迷状态了。奶奶吓得心顿时嘭嘭乱跳,惊慌失措中脸色也变黄了,踅转身走出房间,趔趄中差点摔倒,火烧眉毛般就去寻找老伴。找到老伴,她语不成串地说孙女病得不轻,都昏迷了。她责怪老伴说,定是起几天大早遇到了鬼魂,得赶快去请巫师禳解。杨禄隆心急如焚,厉声说,这是明显的严重感冒症状,快速送医院才对,不能耽误了治疗时间。

杨琦蕙被紧急送进了镇医院。进医院时她仍昏迷不醒,脸上烧得就像是晒了七月的娇阳那么红。不省人事的她被抬上病床,医生就立即给她打起了点滴来。近一个时辰,她才苏醒了,但头脑还是模模糊糊一片似有千斤重,昏沉得打不起一点精神。她闻到一股强烈刺鼻的药水味道,便用力微微睁开沉重的眼帘,看到的是一片如霜的雪白。这是什么地方?难道刚刚下过了雪?难道自己是在梦中?她神思恍惚中这样猜想,又无力闭上眼睛沉沉睡去。再次打开眼时她似乎好多了,侧转脸,睁大重若千斤的眼睑,看到了爷爷奶奶失魂丧魄般地坐在另一张病床上发呆,脸上满是悒郁恐惧的神情。他们几乎同时看到了孙女侧过脸来睁开眼睛看他们,便高兴地奔到孙女身边,异口同声地问道:“孩子,你醒啦!好些吗?”

杨琦蕙眨了几下眼睛,再用劲将眼睁大了点,才知道自己躺在了令她恐怖的医院。她的床边立着一个枝架,上面挂着个盐水瓶,那支撑生命的汁液在快速地滴落着。空荡荡冷冰冰的病房中,爷爷奶奶的身影逐渐清晰起来。她咧开嘴,艰难地朝两位老人笑了笑,茫然地问:“我感觉没有哪里有大的难过。怎么会到医院来了?”她的头缓慢地在白枕芯上转动着,只觉得身上没有一丝力气,五脏六腑像陶空了一样。

“你得了重感冒。这是镇上的医院。”奶奶平静地告诉她。

哦。就是她上下学时一天要经过几次的有三层楼的医院。读书时她每天都从这里路过,都会看到一片绿色围着的白色建筑,明亮的玻璃窗,小小的草坪外有镂空的矮围墙,一些穿着洁白长罩衣的医生护士不时在门内闪动。想到这她心里有些不安起来。她长这么大从未住过院,甚至连医院都进得少,心里总感觉这是有了重病才会落榻的地方,是要大把大把花钱的去处。她对两位老人说:“我们早点回去吧,我感觉好多了。这里药水味难闻。”

两位老人猜出了孙女的心思,安慰她说:“孩子,你病得不轻,都昏迷了好几个小时了,非住院不可。现在住院,公家都有部分报销的。”

“那样,也要早点回去。我躺在这里就感觉不舒服,打完了这瓶盐水我们就回家吧。现在我感觉好多了。”

“还得听医生的,不能任着性子来。”爷爷加重着语气不悦地说。

她这才没有任性再要求什么。

下午,姑姑急匆匆地赶来了。她见侄女面色如常,布满了她这个年纪红滋滋的颜色,一颗提到了噪子眼的心才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姑姑,怎么把您惊动了?”侄女柔和地问。

“听说你昏迷不醒,我吓得个半死,连忙将手头上的事丢掉赶来了。”

“虚惊一场。其实是点常见的感冒。打了针,已看到好转了。我体质还是可以的。”

“不要紧就是好事。”姑姑放心地说着。便转向父母问起侄女感受风寒的起因。得知是半夜起来帮着父亲取鱼所引起,就责怪起父亲来,责备他不该要一个读书的女孩子深更半夜起床做这样吃苦受寒的事。

“这事不能冤枉爷爷,是我再三要求去的,爷爷是阻拦不住才无奈同意的。”孙女帮着爷爷开脱。

“你也是,家里什么累事苦事都要抢着去干。你还是一个单纯的学生,任务是读好书。家里困难,得慢慢不来,不是一天二天能摆脱现状的。你这么好的成绩,若为做点农业上的劳动给拖了下来,那就是得不偿失因小失大。你一定要牢记我多次讲过的那些话,用心把书读好。乖孩子,一心一意把书读好是你的大事,其他的事,是我们大人考虑的。你若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爷爷奶奶无能为力供你,做姑姑的就是砸锅卖铁借钱籴钱也要把你供出来。”

两位老人听了女儿的话都把头低了下去。他们心头又涌起了不堪回首的往事,漫上了无限悲伤,同时也为眼前乖巧孙女的悲苦命运而难过。但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孙女自懂事起,似乎从来未悲凄伤感过,而是像个快乐的天使,用自己的阳光心态,和不屈的个性驱散着生活的乌云,让家庭的天空,洒满阳光,即使有时云侵光暗了,也尽其所能想方设法驱散浮云,让阳光透过一层淡淡的薄云温暖地照耀着,给他们家带来一缕温煦和欢乐。

杨琦蕙住了不到两天院的时间,也就是第二天下午太阳偏西时,就出院了。毕竟是年轻人,又在风华正茂时期,恢复之快出乎人意料。她走出医院,伸展着身子,运动了几下手脚,觉得元气完全恢复了,轻盈得像天上的云彩,不像是一度昏迷过,得过一场重感冒住过院的人。爷爷奶奶见孙女又是生龙活虎般充满蓬勃朝气,心中的害怕、担忧便像云烟一样散去了,高高兴兴地带着孙女一路谈笑地往家走去。

十四

过完新年开学,杨琦蕙是初中最后一个学期了。这是一个面临毕业的学期,同学们为了考出好的成绩,能进入好的学校读高中,都在以百米冲刺般的速度你追我赶。但她却认为好的学习成绩,不是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而是靠平时的月积日累持之以恒才能取得的。因而一如既往地按照原来的安排上课读书,依然坚持帮助爷爷奶奶做农事和家务。爷爷奶妈固执地语重心长地劝说,但不顶用,她像往常一样丝毫不改变自己的固执己见,依然我行我素行事。但她的这种执着不是刚愎自用,更不是铁板不移,而是一个聪悟人的胸有成竹,一种有条不紊的顽固秉性。事实雄辩地证明她的所作所为都是对的。

这年中考,她考得了全校第二名全县第八名的好成绩,超出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意料,自己也感到有些意外。但她并没陶醉在四面八方纷至沓来的祝贺声里,而是很淡然理智地对待可喜可贺的成绩。

放假前夕,一直关心关爱她的芳老师单独找到了她,把她叫到她的办公室,递给她一张杌子,关怀备至地问:“暑假过后,你是到县一中去读书,还是到教学质量更好的市里的中学去就读?”老师一脸蔼可亲的表情发问。见她垂眉低眼一时没回话,就接着说。“你这样好的成绩完全可以上市里的好中学。若想去,现在就要提早作准备找人。”

“老师,我无依无靠,两眼一抹黑的到哪去找人,就算找到了门路,我家又哪来钱供我到更远更好的学校去读高中。”她真实凄怆地坦露心情。

“找人,老师倒可以帮你这个忙。但几年下来,学费确实要高好多。这是个实际问题,可能对你有些压力。”老师也犹豫为难了。

“我想我还是到县城中学就读算了。哪所学校每年都有学生考上好大学的。我努力就是。”

老师想了想,她这样的家庭也许只能这样,但脸上显出了难过和惋惜的表情。沉默了许久,她还是不放弃一线希望地说:“这事我劝你还是同家里人去商量下,毕竟是关系到你前途的大事。看有什么好亲戚能支助你啵?”老师尽管这样说着,但心中很清楚,她回家又哪能商量出个子丑寅卯来?一个贫困无助的家庭,哪能使一个高材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

杨琦蕙无力地摇了摇头,可怜巴巴地说:“我没有家境富裕的至亲。最关心我也是最能帮我的姑姑家里也不宽裕,无力支持我。老师,这件事,我不想好高鹜远。还是那句话,要脚踏实地去努力。”芳老师听了学生的话,沉默着,脸上又浮上惋惜而难过的神情,心中漫上了不能帮助学生的痛楚凄然的表情。师生俩接着无言地坐了会儿就无奈地分手了。芳老师望着寂寂悄然离去的学生,眼眶不知怎地湿润了。

杨琦蕙中考取得了超出意料的好成绩,爷爷奶奶知悉了,只是以农人的淳朴和单纯乐呵呵地像往常一样表扬了孙女一番,淡淡地说了句又考了这样好的成绩,不容易之类的话,就没有了别的表示了。一对农村老人哪能知道外面的教育资源厚薄不一,因此不可能想到孙女除了县城,还有更好的学校可就读。不过话又说回来,纵使他们想得到这一层,又有什么裨益呢,他们能助孙女一臂之力吗?姑姑也很快知道了这件事,兴冲冲地赶来了。她除了高兴外,考虑得比父母深远得多。她也读过十年书,有一定文化知识,晓得侄女这样的成绩可以争取到师资力量更好环境更优越的学校去读书。她特地抽时间回娘家,一则是祝贺侄女取得了好成绩,二则是来与侄女共同商榷选择读书的学校之事。

姑姑尽管手头不宽裕,每次来都不忘带些荤菜,并自己下厨,改善一家人的伙食。今天她因心情特别高兴更是如此,在厨房里炒爆熘蒸弄了几个喷香可口的菜,犒劳侄女孝敬双亲。

饭后,一家人坐在了一起,杨琦蕙知趣地没有将老师交待的要她回家商量选择学校的事提出来。她晓得家里困难,不想增加爷爷奶奶包括姑姑的心理压力。但姑姑一脸憧憬,关怀备至地提出了要她到更好的学校去上高中。

“姑姑,这事我想好了,就到县城中学去读,我们家里穷,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不能为了我上好的中学而增加他们的负担和心理压力。”

“我知道,你是体谅家里的艰难困苦才压制自己的想法的。但这是关系到你的前途的大事,你若真想到更好的学校去读,再难我去想办法。”

“我的班主任也非常关心我,早在两天前就提起了这件事。”至此,杨琦蕙才把老师要她回家商量的事删繁就简地述说了出来。“我也是对她说,我们家穷上不了好中学,就在县中就读。县里的中学也照样每年都有人考上好大学嘛,我就选在县中读算了。老师听我说出了心中的打算,也没有更多地表述什么,默默赞同我的选择。我们这样的家境哪有条件去选学校。读书我有经验,老师的教育引导是一个方面,不能说不重要,但自身努力更重要。我相信只要自己加倍努力,在读书上更加投入精力和时间,到时高考不会使您们失望的。因为进了县城,必须住校,我的时间比在家的更多更宽裕,就可将多出的时间像古人头悬梁,锥刺股那样的苦读,这样不出意外成绩必然会再往前走,高考时不出现大的差错,必将会考上好些的大学。”她满怀信心地表述着自己的想法,安慰着长辈们。

姑姑见侄女如此少年老成,还会玉想琼思,心中感到深深地欣慰和高兴,也不再不切实际地劝她上什么好高中了,只是心中无端涌上一阵难过和痛楚。心想,若哥嫂都在或是侄女生长在有钱的人家,完全不必要她自己来运筹自己的事,也不必为了顾及家庭,为节省点钱放弃好的学校。回想因贫穷已早已当家作主的侄女,这么多年来所吃过的苦和经受的艰苦磨难,她的泪水又禁不住在眼眶里打转,但她强忍着,不让泪水流淌出来。

侄女没注意到姑姑的思想活动,继续她的话头:“我现在关心的事,不是我能在什么样的学校上高中的事,而是我走后爷爷奶奶种田料理家务的事。”她俨然像个大人一样,眼下已忧虑起她外出读书后,爷爷奶奶肩上的压力。“他们年纪都过了古稀,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了,我不住在家中,就少了个得力的帮手,缺少了人帮助,他们再也不能种那么多的田地了。今天,姑姑您正好在这里,我们就共同说服他们把田地丢掉一半,把这事商榷定下来,您看可以吗?”

从难过中回过神来的姑姑,沉吟了片刻,点头表示赞同侄女的提议。

可半天插不上话的爷爷吱声了:“我和奶奶能动就动一下,田地暂时不能丢,虽说农作物不值钱,但种总比不种强,多少能积攒些钱。你读高中,接着而来的读大学都得花大钱。”爷爷最担心的还是孙女读书用钱的事。

“我不是早就同您透露过嘛,读大学的钱不用您操心,我自己会想办法解决的。至于读高中的费用,我利用寒暑假帮您种着留下一半的田地的收入,估摸着除了您们的生活开支外还是供得过来的,这个我早细致地考虑过。所以您们不要为我的事操心忧虑。”

“琦蕙说得有道理,不愧是读书人,想得比我们还周到浑全。过了这个暑假我同意她说的盘一半田地出去。这样您们也就轻松了一半,减少了一半的劳累,琦蕙也能安心在外读书了。岁月不饶人,有些事不能强撑着,您们身体好,安然无恙,无需琦蕙在外担心,反过来也是对她学习的支持。这事,我看今天就按琦蕙的安排定下来。琦蕙坚持到县城读书,我也不反对,家境只有这样,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她到县里读书,不完全是没一点好处。县中离我家近,尽管我不能接济她很多,但吃住可在我家,这样多少能减轻点你们的压力。”

爷爷奶奶默然着再没有吱声,像是对晚辈意见认可了。这次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来商量去,却以杨琦蕙的意见为主,把她读书的学校和家里的事都作了妥善按排。这让她感到身上轻松了许多,虽然未选择也无力选择好的学校,但她还是心满意足,对未来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就像一个运筹帷幄稳操胜算的将军心中有数。

十五

杨琦蕙像往常一样在家忙完了暑假的事后,一俟暑假结束就赶到了县一中报名,开始了高中的读书旅程。那天,一报完名她就来到了姑姑家。为了减少侄女家的开支,姑姑强令不打算在她家住的侄女非住她家不可,但杨琦蕙却支支吾吾固执地不肯改变打定的主意。面对固执己见的侄女,她几乎是劝说得疾言厉色,侄女觉得不好拂扫姑姑的一片好心,才勉强点头接受。她不想住姑姑家,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觉得那样多多少少要增加姑姑家一些负担,几年高中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月一季能结束的,长此以往,吃住在姑姑家心里也会感到不安的,再则家庭的环境与学校毕竟有所不同,缺少一种同学聚在一起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所以这是导致她不想住在姑姑家的主要原因。

姑姑见她的态度有了松动,继续道:“你家那样困难,为什么能省的不省呢?这不像你的性格。姑姑又不是外人,住在一起你也不会有生疏的感觉,就算贴也贴不了你什么的,何乐不为呢?”

“我是考虑到住校学习气氛更浓。”

“我给你一个单独的房间看书,谁也打扰不了你,你完全静得下来像在学校一样地看书。”姑姑语言诚恳,态度却坚决得不容置喙。

杨琦蕙这才态度完全转变了。

姑姑家的事情正如她所说并不多。她不要侄女沾任何家务琐事,因而杨琦蕙比在家的时间更充裕。她在校读书回到姑姑家,就把自己关在姑姑为她能安静看书而特意腾出的斗室内,无人干扰地看书做作业。这是一间只有八个平米的小间,放一张单人床,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就把空间占满了,但一个人看书写作业还是绰绰有余,而且把门窗关严还极安静,外界的任何嘈杂喧嚣都进不来。她把家里的闹钟带来了,让它每天早晨天蒙蒙亮就唤醒自己早读。清晨户外的空气清新,她就到离姑姑家附近的公园去早读,在清爽晨风中把一些该记的强行嵌入脑子中。在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县高中,她感到压力更大形势更紧迫了,因而更是分秒必争地专心致志读书,不敢浪费半点时光,无论早晨或晚上的课外时间,都被安排得紧紧凑凑,早晨天朦朦亮就起床看书,晚间到近十二点才把书本合上倒头睡觉。要是哪晚还没到十二点人就困了,她就把脸和手放在冷水里浸泡一阵刺激一下,将瞌睡赶走,再接着看书或做作业,用顽强毅力践行着自立下的要用“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学习的承诺。班上有两个优秀的男生,读书也是非常用功,成绩一度排在她的前面,她就把他们视为追赶的目标,暗暗发誓要超过他们。果然,只用了半个多学期,她的成绩就成了班上第一,还遥遥领先。她用自己的刻苦顽强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在全班领先,直到高考。那年高考,她以642分的高分考取了中山大学。

高考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那年在县高中也是寥寥无几的,在她那个镇更是独占鳌头独一无二的,一时传得沸沸扬扬。本来她小小年纪穷而不失志,刻苦读书,勤肯劳动,孝敬老人,支撑家庭的事迹就像温暖的春风早吹遍了这个鱼米之乡的湖滨大镇,使得家喻户晓了,这次高考在全镇拔得头筹,更让她名声大震,居然引起了镇政府的主要领导的关注重视。为了对她高考取得突出成绩进行奖励,同时也是对她家庭贫困的救济,镇妇联以奖励她取得本年度全镇高考第一名的成绩奖给了她五千元,妇联和团委领导亲自将奖金送上了门来表示祝贺。她和爷爷奶奶在手足无措中是千恩万谢,感激不尽。

侄女考上了名牌大学,姑姑闻知后是乐得嘴都合不拢,兴高采烈地前来祝贺。她一见到侄女就赞不绝口地说:“孩了呀,你真不愧是好样的,为我们家争了气也争了光,一个这样穷困潦倒的家庭能出一个名牌大学生,了不起,真了不起呀!当姑姑脸上也沾光了。”

“姑姑,这事不值得大张旗鼓地渲染,其实比我考得好的还大有人在。不过能考取这样好的大学,超出了我的意料,令我非常满意。这里面也有姑姑的一份功劳,您们家帮了我不少。”杨琦蕙带着愉快和感恩对姑姑说。

这次和姑姑以及两位老人坐在一起,杨琦蕙见马上就要离家到千里之外读大学去了,又为家庭之事忧心忡忡起来。但她似早有安排,像一个即将出征的将军,缜密地安顿大本营的事情一样,宣布了自己深谋远虑的想法,强行要求她走后爷爷奶奶顶多只留一亩口粮田和二分菜地,其他的农业项目全部丢掉,比如养鱼、养鸡和种植业呀,统统丢给别人。

“爷爷都是七十五岁的老年人了,奶奶也七十四了,我读书去了,离家千里之遥,再也顾不上家了,他们年老体弱再也不能多做农业上的事情了,所以在我走之前必须把这事安排妥当,不然我心难得安宁。读大学的钱我自己来解决,不会再要老人为我操心了。”杨琦蕙坐在桌旁,眼里闪烁着智慧和坚定的光芒,用不容置辩的口气对围着的一家人言明她早就想好的安排。

三位大人听后许久没有吱声。爷爷有些将信将疑地问孙女:“大学不用家里花钱,你真能把书读下来?”

“我说能就能。”孙女用不容置疑的口吻断然地说,“世上的很多事都是事在人为的。只要我在外不把点滴时间荒废,保证用一些空闲的时间做些有收益的事情,就会赚到些钱的。”

她态度这样肯定,大家都不言语了。因为她曾用事实证明她一直是言行一致行事有成的,安排计划好的事情都能实现的人。三位长辈听说她读大学的钱不用家里操心,尽管都半信半疑不很信服,但都长长地舒了口气,身上轻松了。经一家人反复商讨,最后在姑姑坚决支持下取得了一致意见,按杨琦蕙设计好的来实施,把该丢的全都丢掉,只是说定水田多留下半亩。

开学了,杨琦蕙不让家里任何人送她去学校,非要坚持一个人前往了大学。姑姑和母亲是打算送她去的,她都婉言谢绝了。一家人只好依依不舍地将她送到了县城火车。同时送她上火车的还有包括芳老师在内的几位教过她的老师,以及包括金妍箐在内的几个玩得最贴心的初高中同学。金妍箐今年只考了个大专,但她不想去读,还想复读一年,来年再考,想考个本科学院。

缪玉婷一路送着女儿到车站,心情是难过沉痛极了。这个已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变成了苍老的妇女,这么多年来好像与女儿有些疏远了。也许是生活的压力太大,也许是在第二个男人那里又生了一双儿女,也许是在忙忙碌碌中记不得离开女儿时的承诺,抑或是离得太远,她自离开女儿后,并没像她允诺的那样,经常来看女儿,只在女儿不满十岁前来看过她三次,之后母女间就像金瓶落井无了音讯。这次是她离开女儿后,第四次来见女儿,还是杨琦蕙打电话告诉她自己考上了名牌大学,请她来分享幸福兼喝喜酒的,她才在惊喜中怀着喜悦的心情赶来了。

尽管杨琦蕙家困难,爷爷奶奶觉得这是祖坟头上冒青烟的大喜事,若不按农村风俗热热闹闹罢几桌酒席就对不住孙女,也无以张扬家中欢天喜地的光宗耀祖的荣耀。于是在姑姑的怂恿和张罗下,他们家摆了五桌酒席,请的都是主要亲戚乡邻,以及教过杨琦蕙的老师和她最要好的同学。女儿也没有忘记请生她的母亲。说实在的,当缪玉婷听说女儿考上这样好的大学的那一刻,是无比激动,惊喜交集的,为苦命的女儿能有拨云见日的一天而高兴,因此接电话后,就心驰神往地动身赶来了。看见阔别的女儿已完全是个大姑娘,出落得水灵灵俊俏俏的,像朵端庄俏丽的荷花一样静美,她心里既欣慰又酸楚,欣慰的是,女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不但挺了过来,而且用坚强活出了人生的精彩,靠奋斗拼出了出息;酸楚难过的是,自己这么多年来没有在女儿身上花什么心思,更没花什么钱,没有尽到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因此心中深深地内疚。那天,她在觥筹交错的酒席散后住下来的当晚,与女儿睡在一床时,就心绪难平满腹歉疚地与女儿长谈到深夜。叙谈了对女儿的思念,详谈了她改嫁后生活的辛酸,更多地是坦露了对不住女儿的内疚、难过和痛心,说着谈着她禁不住难过哽咽得伤心流泪。宽宏大量以德报怨的女儿安慰妈妈道:“妈您也不容易,我理解您。不必自责了,更不必难过。我不是一直过得很好吗?现在还考上了好大学。也许是苦难造就了我的成功,或许生活在衣食无忧,温暖宽裕的家庭,我反而不会有今天的成就的。”母亲听女儿这么说,揩干了泪水,心中才得到了些宽慰,破啼为笑了。

在众多送别的人中,当见杨琦蕙走上动车时,爷爷奶奶和母亲姑姑的泪水还是最真诚汹涌的,他们泪如雨下,难舍难分。动车启动了,他们跟在后面奔跑了一阵,直到车速加快了,再也看不见杨琦蕙的身影了才停住脚步,若有所失地看着动车消失在蜿蜒的山岭中。

到了学校,杨琦蕙问清程序后很快办理了助学贷款。上了课,她除了仍然以高中那样的刻苦精神学习外,还千寻百觅地谋得了两份家教,收入不菲。此外她每个学年都拿到了学校最高的奖学金。这样她省吃俭用,几个月过后,时不时还有些余钱寄给爷爷奶奶救济他们。这使得不晓得外面世界的老人很是纳闷费解,觉得蹊跷,不明白一个本该花钱读书的人哪来的钱往家里寄。

一天,杨厚俪又来看望父母,老人提出了心中的疑惑,女儿笑眯眯地为他们讲清楚了这里面的奥秘和原委。她说,琦蕙到了大学仍像在家一样刻苦学习,每学年都拿到了最高的奖学金,还兼了两份家教,对方都是有钱人家,因她知识渊博,耐心细致,指导有方,心地诚实,使被辅导的学生取得了长足进步,故而深得家长的信任和好评,每月给她的都是一笔不菲的报酬,所以才有余钱寄回家。两位老人听得目瞪口呆,眼中盈满了欣喜和难过的泪水,但回过神来后,直夸孙女勤奋刻苦,志向非凡,将来定是个有所作为的人。

四年大学毕业后,杨琦蕙考入进广东省财政厅上班,年薪近四十万。不能回家陪伴照顾老人,她考虑把两位快耄耋之年的老人接到广州与她一块过日子,但安土重迁,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说啥都不肯离开故园。他们在电话中对孙女说:在这湖边生活了一辈子,都快闻到黄土香了,还远走他乡干什么。到时老了,这把老骨头说不定都葬不回乡梓。再说,进了大城市我们根本不习惯,还不如在乡村安逸。只要你过得幸福我们俩就放心了。

杨琦蕙理解爷爷奶奶的乡土情结,珍重他们安土重居的情怀,见劝不动他们与她到一起生活,也不再坚持了,只好变通地改变主意,拟花钱给两位老人请个人帮助料理他们的生活。但两位知足常乐的老人闻知后也不同意,婉言拒绝了,喜滋滋地告诉孙女说:眼前能动还是自己活动下手脚,到了哪一天实在动不了,再请个人服侍也不迟。

(全篇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