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熊墨金的头像

熊墨金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5/12
分享

岁月飘逝情未了

冷劲松考上大学的消息像春风一样迅速吹遍了这个极其偏僻荒凉的湖中村子,令这个孤独偏僻的村庄一时热闹喧嚷起来,村民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带着羡慕的神情七嘴八舌地热议这件事。

也是的,在恢复高考还没有多少年时候,一个应届高中生能考大上大学都是百里挑一的优等生,更何况这个如化外之地的荒野湖洲的农家子弟能蟾宫折桂秀出班行,更是难乎其难,怎不叫人们纷纷谈论,刮目相看,心生羡慕吗?

冷劲松所生活的村庄,是一个离鄱阳湖岸边有着六七里路之遥的靠土堤围起来的湖中腹地,汛期就完全被白茫茫的大水包围着,迷茫而孤僻,仿佛与世隔绝。这里一年当中有近三个多月的时间是被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水四面合围的,活脱脱就是一个水中孤岛,人们出行无舟不渡。即使是主汛期过后,湖水退落了不少,出行仍是困难。村庄到一条简易的县乡公路口有七八里地之远,只一条百孔千疮的土路相连。村庄上的人若想到乡里去开会或是购物什么的,汛期就驾船,水退洲现时就走那条坑坑洼洼的路出湖洲,然后再行三十多里地,若想上县城就更远了。因此整个村庄几乎处于半封闭状态。

如此,小孩读书历来是这个村子难以解决的大问题。尽管解放后不久村里就办起了一所小学,但读完了小学,谁家孩子若想到外面去读书就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因此这个村庄的村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若想出个高学历的文化人真是百年难遇。这个村子是在明朝中叶因祖宗犯了重罪,为了躲避官兵的追杀,才逃到这个与世隔绝的湖中孤洲隐名埋姓落下脚的。从开山祖师到此繁衍生息开枝散叶,一代代发展,到解放初期人口发展到近一千人,户主都是一律的冷姓。但1958年以后,外省逃荒的见这里水田丰裕,盛产粮食,食能果腹,不少人就选择在此安家落户了,才使得这个清一色的冷姓村子有了其他姓氏,形成了以冷姓为主的五湖四海杂居的生活生产格局。

由于与世隔绝,穷湖恶水,交通不便,学风不浓,村子从开基立业伊始,到清朝寿终正寝,在封建社会的几百年里出的秀才若用手指屈算,五个手指都用不完,举人就无人问鼎了。尽管解放后村里办起了一所小学,但请不来外地的老师,即使来了看到这里天遥地远交通不便,工作不了多长时间就想方设法调走了。谁愿在这孤洲野地白水茫茫的地方安身乐业安心教书呢?外地老师留不住,本村又培养不出好的老师,因此这个村教师奇缺,失学儿童指不胜屈,不是学生不愿读,就是家长缺少长远眼光不给小孩读。特别是女孩子,由于受根深蒂固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影响,思想开明一些的家长最多只让在村里读到小学毕业,不少家庭不等小学读完,就鼠目寸光把女孩叫回家种田养家。男孩子读书成绩拔群出萃的,家庭经济状况又还可以的,家长才肯花些钱把小孩送出村外进一步接受教育。

村子里这种教育状况,以及村民对读书不屑一顾的观念,生于斯长于斯的冷劲松是了如指掌。有着开阔胸襟和远大眼光的他对长期盘踞在大多数村民头脑中的愚昧落后的思想和鼠目寸光的见识,是痛心疾首,觉得这种局面不扭转过来,村民们就无法摆脱无知与愚昧,就不能更新思想观念而永远在贫困中挣扎。他想,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若不趁这股东风根除村里教育落后的痼疾,如何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如何叫村民去发家致富。所以这次他考上了大学毅然决然地填报了师范院校,立志当一名教师,打算学成之后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工作,改变这个偏僻村庄历史上形成的学风不浓教学落后的局面。

儿子考上了大学,光耀了门媚,冷劲松的母亲自然兴高采烈喜笑颜开。那天儿子欣喜无比地把录取通知书呈给她看时,她乐得嘴巴都合不拢,直夸儿子有出息,为家争了光。她走到村巷里听见村邻对儿子的夸赞:“这是近千人的村子自恢复高考后出的第一个大学生,这不仅是他家光宗耀祖的喜事,也给村子增添了光彩。小伙子禀赋不错,定有好的前程。”心中更是自豪得心花怒放,为儿子能为全村人争光不禁欢欣鼓舞。但欣喜自豪过后,随即她又愁忧起来,丈夫一年多前去世了,家里承包了30多亩水田,儿子离家读书去了,她就缺了一个得力帮手,她一个弱瘦的妇道人家到哪去撑得起这个家,纵是起早贪黑地做,也干不完那样多的农活。这样她看到了儿子的录取通知书后是喜中有愁,以至于到了田间看到积压一堆的农事,还愁眉不展。冷劲松窥视了母亲的心思,安慰她道:“妈,家里的事你就不要太焦急了,我会妥善安排的。眼下离开学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会趁还没去上学时把农活做的妥妥贴贴的,你放心就是。”

母亲几天来喜忧参半的心一下子得到了慰藉,眼里流露出了欣喜的颜色,不无内疚地说:“这要苦了你了,别的孩子考上了大学,都要在家休养一段时间,或到处玩玩走走,可我们家不相同,你父亲已谢世,家里这么多张嘴张口要吃,伸手要钱用,与别人家不同。好在你能不忘老大的责任体谅家中的苦楚,能想到在你报名之前的个把月时间,帮着我和弟妹一起把早稻收割上来,二晚栽插下去。”

“不仅是今年我能这样做,纵是上了大学也耽误不了‘双抢’的农事。上了大学,每年都有暑假,那正是农村大忙的时候,我就可以利用假期回家做上二个月,这样哪能耽误家里农忙的事?所以我读书去了,你也不用担心家里的农活。”他将心中早已筹划的和盘托出宽慰母亲。从得到录取通知书那天起,他就在心里谋划着到远处读书后如何兼顾家中生计。

“读书也是大事,关系到你一辈子的前途。把今年的农忙一鼓作气忙完就好了,来年种不过来我们就丢掉些水田,以免你在外一心挂两头,影响学业。那样你在外只管一心读书就是。把书读好也是我盼望的。娘分得出轻重。”母亲也把心中盘算的事说了也来,怕家里的事情让儿子过于牵挂而忧虑于心,甚至影响到他将来在外的学业。她虽然没有文化,但知道读书的人学业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帮助家里抢收抢种,冷劲松整个暑假,几乎每天都是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地劳作,顶热日、冒酷暑差不多没歇息过。好在他正当年轻力壮,一天累得精疲力尽,晚上在清凉的湖风中安静地睡个安稳睡,第二天又是浑身是劲,又可生龙活虎地在炎炎热日下不是搭谷就是犁田或者是插秧。他从十几岁起就是这样劳筋苦骨地从事“双抢”的劳动,那时他还是个少年,暑假期间就日复一日地不是飞镰收割,就是弓背栽秧。从那时起,他就觉得自己身上的力气,就像一眼清泉一经舀尽就会汩汩地冒出清水一样,取之为尽,用之不竭。现在他又长大了几岁,劲更稳了力气更足了,完全可替代离世的父亲成为家中顶天立地的劳力。他每天都是天刚麻麻亮在安静的晨曦中就下田,天上升起了明亮的星星才拖着一身疲惫回家,吃过晚饭后,九十点钟才下河洗去一身的疲劳。

他们村庄前有条蜿蜒的小河,夏天长满了无边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葳蕤青翠,摇曳生姿,煞是好看。但靠近村前的三四亩面积,荷叶就极为稀落,只露出一片清幽幽的碧水。村民们在河缘每隔三四米就向小河中伸出一板三米多长的用深扎在淤泥中的粗木稳稳托着的青灰色的石板,共有九块,离碧水尺把高,供村民们洗濯之用。炎热的夏天,一到傍晚,那青石板上就蹲满了洗衣的妇人和挂着一条裤头濯洗的汉子。村民们聚到了一起就是一片喧喧嚷嚷的说笑声,村子时里的新闻,稼穑的辛苦,闻听到的村外的大事都会在清凉的河边汇集传播。其间为乏洗澡的汉子和浣洗的村妇感受碧水的清凉,在消除疲劳后,难掩激情嘻皮笑脸地吊膀调情,叽叽喳喳洒下一河的的欢声笑语。

冷劲松每天到河边洗澡都比别人晚。他下到河边濯洗几乎都是晚上九点之后。这时河边早已洗濯完毕,阒无一人,留下的是一片宁静安谧。若是有明月升起的夜晚,长湖上空的月华,就使朦胧安静的湖洲,挤挤挨挨泛着微光的荷叶,以及月光烛照下的河边小船,蕴含着隽永的意味,有着恬静幽寂的意象。静夜中,从大湖上刮来的悠悠微风,不住地送来清爽,把白天的炎热吹得无影无踪,小河边便弥漫着宜人的凉爽。将温暾的河水浇洗身上,让微风一吹,纵是一身的疲惫也会立马消失殆尽,剩下的只有劳累后的一份难得的惬意和舒爽。他发自内心地喜欢家乡夏夜河边的景致和凉爽,认为这也许是上苍对湖边人的厚爱和怜惜而特别赐予的自然享受。

一晚,冷劲松接近十点才下到河边洗澡,却遇到了家住村东头的冯朴卉在洗衣服。她是村子里几个有名的漂亮姑娘之一,光滑的圆脸容光焕发,一头乌黑的头发,如瀑布一样流动着青春的活力;一双如宝石一样闪闪发光的大眼睛,透射着温柔迷人的神采;微微上翘的细腻厚嘴唇,线条优美,给人矜持亲善之感。可惜的是,这样一个活脱脱的千娇百媚的女子,因为读书很少,就像一块玉石没有琢磨出来,显不出她内在的华彩,只能像个井中之蛙,长年囿于井底,落得个坐井观天的命运,无缘登上大雅之堂。

一轮大半圆的明月正用它皎洁的脸面俯瞰大地,将广袤朦胧的湖区照得如覆了一层白霜,恬静而朦茫;田田的荷叶仰着脸面迎接着银光的摩挲,把一份月光营造的清亮又返回在小河之上,让人感到无比的美妙安宁。冯朴卉借着月亮的光辉看清了走到河边的冷劲松,心里凉过一阵浅浅的激动和惊喜。她自从听说他考上大学后,心里在羡慕的同时,不知为什么浮泛起莫明其妙的失落感,也许是这个村子里出类拨萃的青年就要像离巢的雏鸟一样展翅远飞了,往后连瞅见的机会都少了的缘故,也许是与他相差越来越悬殊,觉得他更加高不可攀的缘故,总之她认为心中一直暗暗仰慕的这个品行具佳的俊男在渐行渐远,无端中生出悲哀、自卑和难过。

“劲松哥,你怎么这么晚才来洗澡?”冯朴卉看着站在另一块青石板上离她不远撩水冲洗的冷劲松,抑制着激动心情,装着漫不经心的神情抢先开腔了。

“这段时间农事忙,我差不多天天都是这么晚才到河边来洗澡。每天来,这里都静悄悄的阒无人影,还好今天遇到了你。”

“你也做得够辛苦的。别人考上了大学都到同学家亲戚家玩一玩放松下,你却在家中忙得不能消歇,真亏了你。不过,现在考上了大学,就要跳出‘农门’远走高飞了,苦日子就要穿头了,等候你的都将是幸福甜美的时光,这时帮助你娘多做点也应该。这一向我都未同你迎面相见,还没有向你道贺呢。”冯朴卉不无羡慕地说。

“也没有什么可祝贺的,读了几年书,我决定回来,到村里来教书。”

“那是干吗?”她显出了惊谔神呢,大惑不解地问,“别人都是想方设法离开这个又穷又偏僻的地方,你好不容易读大学出去了,还回乡干什么?”

“我报的是师范院校,是当老师的,到时我想回到村子里来当个老师。”冷劲松把自己的想法透露给了眼前这个纯朴的姑娘。

听了他的话,她觉得他有点不可理喻,但心中仿佛又冉冉升起一股无可名状的朦胧的希望。

她迷惑地问:“我们村里是缺老师,教学又差。但你这样做,个人作出的牺牲也太大了吧!”

他诚挚地说:“要改变一方任何一种不利的局面,没有人甘愿作出点付出是很难见成效的。如果我个人作出点小牺牲,确实能扭转村里教育长期落后的局面,也值得,我也无怨无悔。”

她觉得他的话不无道理,但要应和着他把话回答得圆满得体,一时搜索枯肠也找不到合适的词儿,因此她只好嗯嗯地应着他,沁着个头在月光下用手使劲地揉搓着衣服,然后用棒槌奋力地捶那揉搓过的布衣。嘭嘭的声响高亢地在河边回荡扩散,似代替了她与冷劲松的交谈声也打破了他们间短暂的沉寂。她是个本份姑娘,只读了三年半的书,表述能力连差强人意都称不上,话稍微谈高深了一点就觉得很吃力,绞尽脑汁都难以找到好的话语来接上别人的话茬,所以与冷劲松这样文化高的人在一起斟字酌句地说话,感到累心而慌乱,故而尽量做到三缄其口,有时说不上来就报上莞尔一笑,算是回了他的话。

冷劲松见冯朴卉嗯嗯了几句后不言语了,只一个劲地在埋头洗衣服,就心知肚明这个憨厚姑娘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回答他,也就理解地暂停了与她的交谈,仍然神态自若地不住弯下腰用毛巾撩起清凉的河水淋洗身上,让微微的夜风把身上残留的炎热一点一点地抽去。他不时瞥一眼她,借着月光隐隐约约看着她愉快的脸上挂着的羞涩窘迫的笑意,那种隐含着复杂情味的笑容,在明亮月光的映照下显得庄严而妩媚,增添了言辞不多女子的柔媚与魅力。这是他这么多年来如此近距离长时间地领受着这个姑娘的纯洁、憨厚和略带羞怯的神情。

冯朴卉小冷劲松三岁多,虽然父母不给她读更多的书,但她骨子里还是渴望知识的。在无缘上学后,她不时抽空全神倾注看些书藉,有意识地多识些字,后来一份报纸还勉勉强强看得下来,没有落入文盲行例。她家不是本地人,1959年过粮食关,她父亲带着母亲和刚过一岁的姐姐从江苏逃荒来到这水田丰裕的孤洲野地安营扎寨安身立命,她是在他们家在这里乐业安居几年后出生的。

冷劲松洗完澡站在长石板上,准备离开河边时,默不作声地看了会儿她,觉得自己走了,她就像那轮月那样的孤独无伴,便真诚地问她一个人怕不怕,是否要他作会儿伴。她有些受宠若惊连忙说不怕。他就礼貌地与她打了声招呼踩着月光往村里走去,把她一个人留在小河边。

她望着月光下赤条条的冷劲松的身影,握着手中的衣服停了许久,痴迷不语地目送着月光下的他悄然离去,直到他的身影拐过一个屋角完全消失,才收回眼光缓过神来。那一刹她想到了很多,心想若能多读些书,那该多好呀,也许就可以同他一样走出这与世隔绝的地方,甚至可以与他并驾齐驱比翼齐飞,抑或还可以把自己的心曲大胆地向他吐露出来……她在月光下凝神地望着冷劲松的身影既妄自菲薄,又有些想入非非。

“双抢”结束了,冷劲松上学的时间也临近了。他要作些上学的准备工作。他家穷家薄业,也没有什么要准备的,无非是要带足些衣服书籍之类的东西。学校离家远,交通又不方便,中途回来的可能性不大,他要把寒冬腊月的衣服都得带上。

村里的老支书冷康勤,虽然文化不高,但是个目光如炬重视人才的有识之士,极看重读书出息了的人。冷劲松是村里恢复高考后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为了鼓励勤奋好学金榜题名的他,他断然地做出决定,村里奖励他200元,并在他上学离村的那天给他开个热热闹闹的欢送会,以表示村里对学业优异学子的奖掖。

欢送会是在冷劲松走的当天举行的。参会人员除了全体村干部外,还有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和几个退休教师。老支书有些激动地说:“今天我们开会就是欢送冷劲松。冷劲松能考上大学是他家的骄傲,也是村里的骄傲。我这个当支书的真的希望村里能多出些这样的人才。”讲到这里他声音低了下去。稍停了会,又习惯性地清了清噪子,愧疚地说,“可是我们这里太偏太远太贫穷了,又没有好老师肯来,教育太落后了,村里的大多数孩子读完小学就无力出去读书了。不仅如此,由于长期形成的旧的传统观念,有的家庭干脆连子女小学都不让读完,就叫回家劳动,这样到哪里培养得出人才,又怎样能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培育出更多更好的读书人,这是一直是我的心头之痛。”老支书说到这里又打住了,抬起眼认真地扫视了每一位在坐的,脸上出现了忧伤痛心的神情,用更低沉的声调说,“这么多年来这种境况一直让我这个当支书的感到十分惭愧,但又无能为力。我的最大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冷劲松听出了支书这番意味深长的话所包含的希望。这个看似朴实淳厚的支书,其实有一种远见卓识的思想,懂得教育对一个地方的重要性。

支书的话一说完,冷劲松霍的一声站起来满怀激情地说:“冷书记,各位在坐的老师叔伯,我这次报的是师范,就是培养老师的学校,我已决定学成回乡来教书,为改变家乡教育落后的面貌尽点绵薄之力。”他把自己内心的志向和秘密,一下子在众人面前宣示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坐的都心头一惊,谔然而钦敬地看着他。

他表态的话音刚落,老支书就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率先热烈地鼓起掌来,跟着在坐的都鼓起欢迎的掌声。老支书是看着冷劲松长大的,知道眼前这个后生有着与众不同的抱负,又是一个有着良好品德的青年。他相信他的表态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自冷劲松拿到录取通知书以后,他几次想上门与冷劲松捉膝交谈,想试探他学成后有无回乡的想法。他很想这个有志青年为改变家乡的教育面貌出些力,但最终在犹豫中还是没有去。他知道这是要他个人做出巨大牺牲的事情,是关系到他终身幸福的大事,他不能为了一个偏远村的教育事业轻率地开这个使人为难的口呀!所以他把这个想法深深埋藏在了心中。现在冷劲松主动在众人面前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甘愿学成回乡服务乡梓,他顿时感到一股暖流传遍全身,仿佛看见了村里教育事业的希望在冉冉升起,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欢送会后,老支书热忱地安排一部崭新的手扶拖拉机送冷劲松到几十里外的乡集镇坐火车。这一举动让冷劲松不胜感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