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黄山头过春节,因为父母亲早已相继过世就住在岳父岳母家。岳父母家门前50米的一个拐弯处,绿树掩映之下有一口百年古井。去年夏天以来湖南一直干旱,到家后我特意去井口看了看,薄雾氤氲,气定神闲,满满当当。冬日的暖阳静静地洒进井口,如镜的水面清晰地映照着人影。你不用品尝,只需看一眼,仿佛就能感受到井水清冽甘甜的芬芳。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传说这口井里就藏着一条白龙。老人们说,北宋时期荆州刺史谢麟的姐姐怀孕十二个月诞下一条白龙,姐夫认为这是不详之物要斩掉,而进士出身的谢麟觉得是天降祥瑞,回福建老家省亲的他便把这个神奇外甥带回了荆州。白龙放飞之后,就一直潜入这汪清泉里修生养性。老人说这条白龙颇有灵性,对老百姓很好。遭遇大旱天气,白龙会一飞冲天,激风布雨,降下甘霖,润泽百姓。据《安乡县志》记载,直到清朝道光年间,当地乡亲感恩白龙就泉砌井,取名“白龙井”。
黄山头是一方山脉,位于湘鄂两省交界处,古时属荆州辖地。山脉最高处是黄山头大顶,大顶一分为二,北边属于湖北荆州公安县,南边属于湖南常德安乡县。两省的百姓从来都习惯于从分界线处登山,千百年的攀爬,于茂林叠翠之间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登山路。
从白龙井出发,步行一刻钟左右就到了黄山头大顶脚下。读小学时侯,年年春游都是来爬黄山头大顶。记得有次登山之前,老师非常严肃地告诉我们,昨晚疑似美军飞机在黄山头神秘盘旋,撒下了不少反动传单。于是同学们怀着坚贞不渝地革命斗志与激情,一边爬山,一边细心地搜索这些老师提前撒落在树林里的纸团。到了黄山大顶,大家争先恐后地交出这些“有毒物品”,赢得老师热情洋溢地表扬。那个时候,登山路像蚯蚓一样的弯弯曲曲,一会儿是黄泥,一会儿是砂石,一会儿又是踩得溜光的岩石。从山脚到山顶都是遮天蔽日的大树,树下面是无边无际的青青芳草。芳草里开出一丛一丛的小花,红的黄的蓝的各种颜色的都有。芳草、鲜花与岩石之间有欢快的溪水汩汩流淌,长长尾巴的小松鼠穿来穿去,鸟语花香,泉水“叮咚”,给孩提时代的我们呈现出一个现实版的童话世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条登山路被修葺得整整齐齐,从山底到大顶都铺设了清一色的石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登山大道。
今年春节期间天气好,虽未立春似乎春天的气息早已在涌动,登山的游客三五成群,欢声笑语,络绎不绝。登山是我运动的强项,不一会儿就爬完了三分之一的路程。路边有一座供游客休憩的亭台,雕梁画栋,四角翼然,褐红色的琉璃瓦屋顶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为墨绿无疆的山坡凭增几许亮色。走进亭子,俯瞰脚下风光。繁盛茂密的树林一直铺陈到山脚,浓郁的尽头便是鳞次栉比的建筑,房子都不是很高,傍着山脚公路两侧一字拉开。店铺林立,车水马龙,市井繁荣。
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座山,同一座山分为两瓣,一瓣湖北一瓣湖南。山脚下浑然一体的小镇,同样一分为二,登山路以北是湖北黄山头镇,以南为湖南黄山头镇,宛如一对携手并肩的双胞胎兄弟。一山坐南北,一脚踩两省,一镇贯湘鄂。
虽然在亭子里歇息了一会,但继续登山就完全没有了先前的轻松。脱下外套,喝了几口水,再爬了三分之一的台阶,又是一座朱栏碧瓦的亭阁。凭栏伫立,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放眼望去。掠过小镇的屋顶,东边是由北而南的虎渡河,河水泛着灵光,河的对岸便是阡陌纵横,良田万顷。河的上游,位于公安县黄山头镇境内的荆江分洪工程横跨虎渡河,一溜32孔巨型泄洪闸,气势如虹,巍峨雄壮。为了有效调剂长江洪水流量,确保汛期武汉城市安全,消除一直困扰荆江四水流域人民群众的连年水患,1952年春夏之交,经过毛主席批示同意,周恩来总理运筹帷幄,国家调集30万军民奋战75个昼夜,建成了这座震惊中外、彪炳史册的水利设施,俗称“南闸”,史称“新中国第一号水利枢纽工程”。堤坝西端,矗立着荆江分洪纪念碑,碑上刻有毛主席与周总理的亲笔题词,展示当年劳动场景的大型浮雕和928位劳动模范的英名。驻足凉亭向北而望,苍松翠柏之间,可睹英雄纪念碑的宏伟身影,嵯峨南闸之上,可闻70年前金戈铁马大会战的历史余音。
顺着虎渡河,向南而望,在安乡黄山头镇一马平川的田垄里,云蒸霞蔚之下,你能够看到方圆2万平米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汤家岗遗址。1977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安乡黄山头镇小学的潘能艳老师去学校上课,因为先天晚上下了大暴雨,田间地头被冲刷一新,潘老师兴致所至在新泥里随脚一踢,踢出了一柄磨得溜圆的石斧。略有考古常识的潘老师突然眼前一亮,小心翼翼地把石斧装进手袋,第一时间送到了上级文物部门,结果石斧被鉴定为新石器时代我们祖先的劳动工具。随后,考古专家在这里相继发掘出来了大量原始人类使用过的石斧、罐、碗、钵、陶、盘等。潘老师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这随脚一踢,踢出了中国考古新纪元,踢出了洞庭湖区6000年前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现如今,安乡黄山头镇已经把这里发展成为寻根问祖的考古游胜地。春节期间,各地游人走进汤家岗聆听远古的声音,追寻原始祖先的踪影。
走出亭台继续攀登,剩下三分之一路程是最考验人意志与毅力的。拾级而上,每登上一级台阶似乎都会洒下一滴汗水,而每洒下一滴汗水离成功登顶又缩短了一程。站在黄山头大顶,艳阳普照,山峦连绵起伏,满目苍翠繁盛。清风徐徐吹来,令人思接千载,心游万仞。极目远眺,蜿蜒曲折的虎渡河宛如一条长龙静静安卧在富饶美丽的荆楚大地,荆江另外三条支流淞滋河、藕池河与华容河依稀可见,长江的汹涌咆哮与八百里洞庭的涛声宛然可听。
大顶中央是荆州刺史谢麟的墓,墓前是老百姓为谢公修的寺庙。因宋徽宗封赐谢麟为“忠济真人”,所以他的墓碑刻着“谢公真人之墓”,寺庙取名“忠济寺”。谢麟为官清正,体恤百姓,看到当地人民深受水患之苦,他上任伊始便率领百姓兴修水利。一天,谢麟登临大顶,望着水系紊乱的荆楚大地忧心忡忡。谢公许下心愿,如果自己死前没有带领百姓根治水患,死后就葬在黄山头山顶,一定要看到整治水利大功告成的那一天。谢麟去世后家人准备把他的棺椁运回福建安葬,让他落叶归根,传说外甥白龙冲出白龙井,卷起一股神风,将谢公的棺椁敬移黄山头大顶,实现了舅舅守望治水的心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被贬为朗州司马,也就是来到今天的常德做官,相传是他游历黄山头时写下了千古流芳的杰作《陋室铭》。黄山头大顶海拔才260多米,完全没有高耸入云的伟岸,如果说黄山头因仙而闻名遐迩,那这位“仙”便是心里一直装着老百姓疾苦深受老百姓爱戴的谢公真人。游人登顶,大多会在谢公墓前鞠个躬,在忠济寺谢公塑像前上柱香。
世道兴替,王朝更迭。千百年来,刺史谢麟就在这黄山头大顶上翘首盼望着大禹治水的盛世太平。新中国刚刚成立,荆江分洪工程横空出世,2006年全世界最为雄伟壮观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至此,荆江四水流域人民彻底告别水患,谢公真人的千年夙愿终于落地成真。谢公若有灵,当惊世界殊。
家乡黄山头,山川隽美,钟灵毓秀,文化底蕴尤其深厚。龙吟方泽,虎啸山丘,彻底告别水患的黄山头人民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书写新的传奇,描绘湘鄂两省黄山头镇新时代的锦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