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均的头像

何均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5/18
分享

刘一刀

杀猪匠刘富贵,远近闻名。他有个好响亮的绰号“刘一刀”。刘一刀是碾子村人氏。

碾子村三面环山,被连绵起伏的青葱的山丘怀抱。小河依山而走,从村前哗哗流淌。碾子村人不知它的名字,也没给它取名字。它就跟许多小河流一样,没名没姓,长年不息,默默流淌,滋养着两岸的庄稼和土地上辛劳的百姓。说下河去,都晓得去哪儿。盛夏的夜晚,月牙儿高悬蓝天,星星闪闪烁烁。大地密不透风,闷热难挡。老大爷老太婆抗不住燠热,烧一木盆热水在屋里抹个澡,然后坐在院坝纳凉,一边打蒲扇,一边给孙儿孙女讲老掉牙的狼外婆故事。孙儿孙女伏在腿上睡着了,他们便沉默寡言。老大爷便吧嗒吧嗒抽旱烟,仿佛在抽已逝的岁月,咀嚼,品味。老太婆便独自凝望星空,回味遥远的甜美的过去,无牙的瘪嘴偶尔还会心一笑。院落的青年男女都下河洗澡,结婚的,没结婚的。女的上游,男的下游,但相隔不远,说笑、打闹的声音都听得见,嘻嘻哈哈。一起来,一起回去。刘一刀和女人也爱下河洗澡,但守着本分和规矩,不洗鸳鸯澡,这叫合群。要是太出格了,就会遭白眼,遭孤立。女人在一堆,什么体己话都可以说。男人在水里,什么混帐话都可以讲。有时,男男女女也唱些野曲逗乐,甚至打情骂俏。未出阁的姑娘们就装聋作哑,不言声,从中也学到许多人生的经验。星夜下的小河欢蹦着碾子村连绵不绝的活力与艰辛的快乐。但碾子村的小河也并不一味地温顺,也有暴戾的时候。到了洪水季节,河水也要捣蛋顽皮,翻越漫水桥,翻越河床,好奇地爬上两岸的农田,顺便卷走一些禾苗,使黄汤汤的洪水增加一点绿色,不致落空而去。而洪水很快就会退回河床,皈依佛法地流走。几天后,又是一个清清亮亮温温柔柔的小河了,而且河里明显鱼儿增多了。

刘一刀一家四口,他、女人和两个娃。大娃阿福十五六岁,逢场天跟他杀猪卖肉,平常就一同下田做庄稼。二娃阿宝十二三岁,上学,放牛,回来跟他娘到地里干点农活,打下手。一年下来,刘一刀还能维持一家人的嚼粮,人情儿基本上能转圆泛,多少还有点节余,在碾子村属于日子过得比较滋润那一类。碾子村最近的场,乡上,五里路远,一偏腿一袋烟的工夫,赶三六九;稍远的,马蹄岗,二十五里路远,逢一四七,买猪买牛就必须赶那里大集镇了。刘一刀从不到那里去卖猪肉,他为人仗义,决不干抢同行饭碗不合行规的勾当。他家住在松林坡的路边上,被苍翠翠的竹林和黑黝黝的松柏掩映。三间土墙的茅草正房,中间堂屋,左边老俩口的睡房屋,右边仓屋兼客房。后院的两边,也是土墙的茅草厢房,左边两个儿子的睡房屋,右边灶房屋;对面是矮儿间的杀猪房和猪牛圈。每当逢场天,凌晨四点半左右,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刘家准时起床了。先是睡房屋里,亮起了洋油灯,光忽明忽暗。这是女人起来了,她对刘一刀说:“当家的,起床哦。”然后灯光便跟着她,从睡房屋一路移到堂屋、后院院坝、矮儿间的杀猪房。杀猪房里,便有了单薄的人影上下左右晃动。不一会儿,便听到舀水、窸窸窣窣、扑通扑通。这是女人在土灶旁拉起风箱烧一大锅开水了。他估计女人水要烧开了,便起身到厢房轻轻叫:

“阿福,起来了哦。阿福,起来了哦。你娘水都烧开了呐。”

“唔。”

阿福在梦中答道,不见动静,又睡着了。刘一刀只好走到床边推醒他。阿福很乖觉,看赖不成床了,就穿了衣服,揉揉惺忪的睡眼,打着哈欠,懵懵懂懂出来。阿宝正扯噗打鼾,唧唧呱呱说着梦话,好像还在与人争吵。刘一刀看了看睡得香甜的阿宝,给他掖了掖被子,笑咪咪走了。

杀猪房的矮儿间里点燃了松明,亮亮堂堂。进屋的墙壁挂了一排锄头,锄跟明晃晃的。对门的墙边站立一架风车,堆放撮箕、背篼和反光的犁铧,墙壁和地上有它们的影子,就像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右边就是风箱和土灶,支了一口大铁锅,女人烧了一锅滚烫的开水,弥漫着水汽。开水锅边就是斜躺的烫猪刮毛的青石板。挂猪肉的木架旁边,放了一张杀猪用的长而宽的矮板凳和接猪血的大木盆。左边通猪牛圈。墙隔而未隔,上面由四根柱头支撑三角形的木架,圈上的木楼堆了很多柴草和木棒棒。圈里的肥猪像是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就是不肯走。刘一刀在前面拖,阿福在后面用响唰吆。父子俩费了很大劲,才将猪赶至杀猪房的那张矮板凳前,很麻利地将猪摁倒板凳上。阿福把猪的后腿捉紧按住,不让动弹;刘一刀用膝盖跪住猪脖子,左手抓提猪耳朵,右手提起一把长约两尺的尖刀,明晃晃。猪见了刀,就非常绝望地哀叫了,长一声,短一声,粗一声,细一声。他只一刀,从猪颈捅入,稳,准,狠,至刀把,一抡,随着刀快速抽出,一腔热血也喷涌而出,射进早准备好的大木盆里。猪只一声长长的惨叫,抽搐几下,便命归黄泉,彻底解脱了,毫不拖泥带水。不像有的屠户,一刀杀不死,还要添刀,甚至猪还会翻身狂奔,直至血流尽,力衰竭,自行倒下。这时,碾子村的狗像尽职地凑热闹,汪汪汪,此起彼伏乱咬一阵,就规规矩矩静声了。碾子村的起夜人(农村起夜嫌上茅厕麻烦,就把尿桶放在睡房屋的门背后;若带孩子,冬天干脆把尿桶放在床边,深夜就在床上给孩子提尿。睡房屋老是散发一股呛鼻的尿骚味),要是小孩和青年人,听到猪叫狗咬就像没听到,屙了尿便又倒头睡了,很快跌进梦乡,美滋滋地继续做刚才未完的梦。要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在门后窗边屙得渑渑响,听到了,就会梦而糊涂地嘟囔:“刘一刀又在拉命了哟。又是逢场天了啊。”望窗外,天是黑的,又睡不着了。中年人精气还旺就会把老婆吵醒要那个,那个之后,就规划农事,谈孩子和未来。老年人则跟老伴唠嗑,说些旧事趣闻;天开亮口就叫醒小孩和青年人,小孩该放早牛了,青年人该下地做早活了。而刘一刀一家却忙得不亦乐乎。女人收拾起猪血,准备早饭去了,顺便叫醒二娃起来去放牛。刘一刀吹气,烫猪,刮毛,挂猪;然后坐在木架旁的杀猪矮板凳上抽旱烟,教阿福开膛、清理内脏。整个矮儿间在亮堂的松明光里,到处是浓浓的膻腥味和淡淡的烟草味。

逢场天,刘一刀在乡上的桥垆子卖猪肉。要找他很简单,他挂肉的横木上,左端挂杆秤,但他不用,让顾客复称的;右端挂把他心爱的酒葫芦,黄澄澄。桥垆子是座木桥,南北向,木字结构盖瓦的屋顶,四边没墙,空的,由几根木柱支撑。除了过道,两头是卖肉的:卖猪肉的在南,卖羊肉、牛肉的在北。中间两侧摆有小摊:卖凉粉、凉面、抄手、水饺;卖饼子、锅贴、油条、馒头;还有卖茶水、茶叶蛋、叶子烟、针线货。桥下小河的水是从山里流出,哗哗淌,清凉凉,游鱼戏石,清澈见底。沿岸是木字结构的吊角楼。大人娃儿的衣服晾晒在伸出的竹竿上,五颜六色,像万国旗迎风飘扬。一抹远山,清清淡淡,涂在远方。桥垆子非常热闹。赶场人交易了东西,就来这里。男人们歇脚躲阴,喝碗茶。婆姨们饿了,要碗小吃,买点针线。但大多是为了亲眼目睹刘一刀的精彩表演。刘一刀卖肉,看似平常,跟别人没什么不同。但不管顾客买多买少,他只一掂,一比,然后就是一刀,划下,你要的一块肉出来了,不多也不少。不信,自己称,秤就在挂肉的横木顶端。称后,保你满意而去。最初,还有人复秤。后来,买了就走人。刘一刀的名声就不胫而走。他的手艺成了赶场人来桥垆子看稀奇看热闹的一大景观。碾子村人赶场坐茶馆,总提他来长脸:

“我,哪个村?刘一刀那个村噻,——碾子村嘛!”

刘一刀的生意总比同行好,顾客多,卖得快,一天卖一头猪收早工。但他从不拿大,对同行很谦和,忙起来,也介绍顾客给同行。空闲了,他就取下酒葫芦,与同行扯几口寡酒喝,咂几棒旱烟抽。同行对他也敬重。刘一刀卖完后并不急于回家,脱下油光可鉴的卖肉黑衣服,收拾好刀、秤、镣环挂钩等工具,让阿福带回。他别上黄澄澄的酒葫芦,便进了桥垆子旁的四海茶馆要杯毛茶小坐,摆龙门阵;要是熟人来了,主动给别人来一杯,把钱付了。一天,茶馆里的地仙(风水先生)张驼背,四十开外,爱开个玩笑,就逗他说:

“喂,你龟儿子刘一刀,手艺不传别人,咋个你的儿都不传哪?”

刘一刀一边递叶子烟一边笑着说:

“哎,张地仙,你看你,这个你就说笑话了噻。”

张驼背卷着烟,故意板着脸说:

“说笑话?哪个跟你说笑话!连自己的儿都不传,还是人嘛啷个?你总是保守噻?”

刘一刀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着说:

“我有啥子保守的嘛,大家都看得到的,更别说自己的儿哪。”

其实,刘一刀坐茶馆,也不是闲坐。他与人摆龙门阵,就了解到哪家的猪肥了,免得跑空趟。茶喝了,气歇了,打壶酒,他便又去看猪了,为下个逢场天作准备。逢年过节,他要卖两头三头猪。他卖得快,有现金,养猪人家也愿意卖给他,不愁收不到钱。慢慢地,刘一刀也就积攒了一些钱。但那二年的农民,觉得土地才是金宝卵,可以在土巴里挖出许多金娃娃,挖出子孙后代享不尽的荣华与富贵。他也落此窠臼,连几间茅草房都未换成瓦房,就忙忙买了十亩田地,先后为两个儿子阿福阿宝娶了媳妇。他也当起老太爷来了。

可是,这十亩田地并未给刘一刀带来好运,划成分时,他就成了个富农。刘一刀再也不能重操旧业——杀猪卖肉了,而在历次运动中就陪大地主走资派等牛鬼蛇神们罚站,挨批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有时还要在台上学狗爬。他摸一辈子刀,但脾气好,为人随和,从不牛皮对着干。你叫爬,他就爬。批斗他的民兵看他态度蛮好,又未整过人,那十亩田地从来都是自己种,就没向他动粗下狠手了。而村里有些地主却惨了,绑着吊鸭儿凫水,用鞭子抽。其中就有他的本家小地主刘洪天被冤枉,说偷了队里一捆麦穗,挨了打,晚上想不开,就在床头用裤腰带勒死自杀了。每次,只叫他学狗爬,交差。

一场恶梦过去了。儿孙也满堂了。老婆变成了老伴。他呢,不再叫刘一刀,而被年青一代唤作刘大爷了。

他先为生产队放牛,后为儿子放牛,铲铲草皮,垫垫牛圈。有时看到王剃头匠转队来了,就请来捶捶背拿捏拿捏懒筋,让周身舒服舒服。两个儿子也自立门户了。请了村里的张石匠打了砖脚石。土墙全换成砖墙,正面火砖,三面泥砖。茅草房全换成瓦房。扩建为宽宽敞敞的四合院。龙门两边放着老两口儿的寿材(老年人棺材别称),柏木的,漆得黑亮亮,照得见人影儿。三代同住一个院子。阿福阿宝分别住两边的厢房。刘大爷老两口还是住正房,打了三合泥的地平,光甚平展。就是恶梦过后的某天早上,煮早饭的老伴回睡房屋拿东西,无意中发现刘大爷一个秘密。他正在地上学狗爬,很展劲,一圈两圈三圈地数,爬了十圈才停下。她以为老头子被整疯了,吓了一大跳。

“老头子,你在搞啥子嘛,疯了嘛啷个?”

“你倒疯了!”

“没疯?那你在搞啥子嘛,挨批斗还没爬够嘛啷个?”

“那倒不一样啰。那是强迫,这是自愿噻。爬惯了,不爬还不舒服呐。莫说出去哦,说出去,要笑话我呐,还说我这个人贱得很啊。——我这是练的狗爬功。嘿嘿嘿。”

老伴将信将疑,看老头子神经正常,也不声言,随他便好了。后来,她发现老头子很少生病,越活越健旺,鹤颜童发,觉得这狗爬功没什么坏处,也就放心了。练狗爬功,已是刘大爷每天早起的必修课,风雨无阻。刘大爷放牛之外,不扯长叶子(打川牌),不下棋(象棋。围棋太高雅了,乡里很少有人会下),没别的嗜好,就只喜好喝口酒抽点烟。逢场天,他总要赶场,别上那把黄澄澄的酒葫芦打酒,有时买点猪头肉回去,让老伴弄了下酒喝。

这是个夏日的午后。天气照例炎热。松林坡的刘家院子掩映在苍松翠竹中。蝉儿在房前屋后的树阴里聒噪,叫得人心烦。狗卧在牛圈门口,伸出长舌儿,喘粗气。一群鸡卧在门前的大核桃树下躲凉,一两只小鸡到处跑。俗话说:“饭后一袋烟,赛过活神仙。”刘大爷饭后,习惯性地坐在堂屋门前的屋檐下要抽袋旱烟,边抽烟,边吐口老痰到院坝,引得鸡们咯咯地围争打架,甚是热闹。烟抽了,逗逗孙子,他就闲不住了,纽牛牵索。可是,不小心,人随椅子仰倒了。两眼一翻,不来气了。吓得老伴叫来两个儿子。阿福忙去请来医生。医生把了脉,听了心脏,说准备后事吧。寿材早准备好了的。

出丧这天,亲人见最后一面就要钉棺了。一家人哭哭啼啼,抬开了盖,刘大爷却从里面一跟斗坐起来,直喊:“闷死我了哦!闷死我了哦!”吓得送丧的人大叫:“炸尸啦!炸尸啦!”等大家清醒过来,刘大爷已从棺材里出来,跟他们打招呼了。他们才真的相信他没死。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

“龟儿子阎王爷抓错了人嘛,说我还有几百斤酒没喝完呐,就叫我快滚!我不滚,还耐他龟儿子阎王爷不成!”

丧事变成喜事。

从此,刘大爷每逢赶场,看他别个酒葫芦来了,管他认不认得,总有人打趣他:

“刘大爷,酒喝完了没有啊?”

他总是笑呵呵说:

“没得哟,没得哟,还早着哩!”

“还早着哩”支撑他活下去。老伴倒是熬不住了,反而先于他走了。

刘大爷又活了几年,或许酒真的喝完了。这一次,没任何征兆。他放牛摔了一跤,儿子们把他抬回时就哑声了,吃不进饭,喝不进水,就是咽不下那口气。老年人给阿福出主意:

“你爹杀猪拉了不少命呀。快把木盆和他用过的杀猪刀放在他床面前噻。烧点纸钱,通派通派,免他活受罪嘛。”

两个儿子依样做了,但刘大爷还是管了一天才落气,享年85岁。

卖肉的摆龙门阵,还隐隐忽忽提到刘一刀,但大都不知他的本名了。

2002年5月作于普明村杀猪匠刘富贵,远近闻名。他有个好响亮的绰号“刘一刀”。刘一刀是碾子村人氏。

(原载2009年6月《新作家》夏季卷)

碾子村三面环山,被连绵起伏的青葱的山丘怀抱。小河依山而走,从村前哗哗流淌。碾子村人不知它的名字,也没给它取名字。它就跟许多小河流一样,没名没姓,长年不息,默默流淌,滋养着两岸的庄稼和土地上辛劳的百姓。说下河去,都晓得去哪儿。盛夏的夜晚,月牙儿高悬蓝天,星星闪闪烁烁。大地密不透风,闷热难挡。老大爷老太婆抗不住燠热,烧一木盆热水在屋里抹个澡,然后坐在院坝纳凉,一边打蒲扇,一边给孙儿孙女讲老掉牙的狼外婆故事。孙儿孙女伏在腿上睡着了,他们便沉默寡言。老大爷便吧嗒吧嗒抽旱烟,仿佛在抽已逝的岁月,咀嚼,品味。老太婆便独自凝望星空,回味遥远的甜美的过去,无牙的瘪嘴偶尔还会心一笑。院落的青年男女都下河洗澡,结婚的,没结婚的。女的上游,男的下游,但相隔不远,说笑、打闹的声音都听得见,嘻嘻哈哈。一起来,一起回去。刘一刀和女人也爱下河洗澡,但守着本分和规矩,不洗鸳鸯澡,这叫合群。要是太出格了,就会遭白眼,遭孤立。女人在一堆,什么体己话都可以说。男人在水里,什么混帐话都可以讲。有时,男男女女也唱些野曲逗乐,甚至打情骂俏。未出阁的姑娘们就装聋作哑,不言声,从中也学到许多人生的经验。星夜下的小河欢蹦着碾子村连绵不绝的活力与艰辛的快乐。但碾子村的小河也并不一味地温顺,也有暴戾的时候。到了洪水季节,河水也要捣蛋顽皮,翻越漫水桥,翻越河床,好奇地爬上两岸的农田,顺便卷走一些禾苗,使黄汤汤的洪水增加一点绿色,不致落空而去。而洪水很快就会退回河床,皈依佛法地流走。几天后,又是一个清清亮亮温温柔柔的小河了,而且河里明显鱼儿增多了。

刘一刀一家四口,他、女人和两个娃。大娃阿福十五六岁,逢场天跟他杀猪卖肉,平常就一同下田做庄稼。二娃阿宝十二三岁,上学,放牛,回来跟他娘到地里干点农活,打下手。一年下来,刘一刀还能维持一家人的嚼粮,人情儿基本上能转圆泛,多少还有点节余,在碾子村属于日子过得比较滋润那一类。碾子村最近的场,乡上,五里路远,一偏腿一袋烟的工夫,赶三六九;稍远的,马蹄岗,二十五里路远,逢一四七,买猪买牛就必须赶那里大集镇了。刘一刀从不到那里去卖猪肉,他为人仗义,决不干抢同行饭碗不合行规的勾当。他家住在松林坡的路边上,被苍翠翠的竹林和黑黝黝的松柏掩映。三间土墙的茅草正房,中间堂屋,左边老俩口的睡房屋,右边仓屋兼客房。后院的两边,也是土墙的茅草厢房,左边两个儿子的睡房屋,右边灶房屋;对面是矮儿间的杀猪房和猪牛圈。每当逢场天,凌晨四点半左右,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刘家准时起床了。先是睡房屋里,亮起了洋油灯,光忽明忽暗。这是女人起来了,她对刘一刀说:“当家的,起床哦。”然后灯光便跟着她,从睡房屋一路移到堂屋、后院院坝、矮儿间的杀猪房。杀猪房里,便有了单薄的人影上下左右晃动。不一会儿,便听到舀水、窸窸窣窣、扑通扑通。这是女人在土灶旁拉起风箱烧一大锅开水了。他估计女人水要烧开了,便起身到厢房轻轻叫:

“阿福,起来了哦。阿福,起来了哦。你娘水都烧开了呐。”

“唔。”

阿福在梦中答道,不见动静,又睡着了。刘一刀只好走到床边推醒他。阿福很乖觉,看赖不成床了,就穿了衣服,揉揉惺忪的睡眼,打着哈欠,懵懵懂懂出来。阿宝正扯噗打鼾,唧唧呱呱说着梦话,好像还在与人争吵。刘一刀看了看睡得香甜的阿宝,给他掖了掖被子,笑咪咪走了。

杀猪房的矮儿间里点燃了松明,亮亮堂堂。进屋的墙壁挂了一排锄头,锄跟明晃晃的。对门的墙边站立一架风车,堆放撮箕、背篼和反光的犁铧,墙壁和地上有它们的影子,就像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右边就是风箱和土灶,支了一口大铁锅,女人烧了一锅滚烫的开水,弥漫着水汽。开水锅边就是斜躺的烫猪刮毛的青石板。挂猪肉的木架旁边,放了一张杀猪用的长而宽的矮板凳和接猪血的大木盆。左边通猪牛圈。墙隔而未隔,上面由四根柱头支撑三角形的木架,圈上的木楼堆了很多柴草和木棒棒。圈里的肥猪像是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就是不肯走。刘一刀在前面拖,阿福在后面用响唰吆。父子俩费了很大劲,才将猪赶至杀猪房的那张矮板凳前,很麻利地将猪摁倒板凳上。阿福把猪的后腿捉紧按住,不让动弹;刘一刀用膝盖跪住猪脖子,左手抓提猪耳朵,右手提起一把长约两尺的尖刀,明晃晃。猪见了刀,就非常绝望地哀叫了,长一声,短一声,粗一声,细一声。他只一刀,从猪颈捅入,稳,准,狠,至刀把,一抡,随着刀快速抽出,一腔热血也喷涌而出,射进早准备好的大木盆里。猪只一声长长的惨叫,抽搐几下,便命归黄泉,彻底解脱了,毫不拖泥带水。不像有的屠户,一刀杀不死,还要添刀,甚至猪还会翻身狂奔,直至血流尽,力衰竭,自行倒下。这时,碾子村的狗像尽职地凑热闹,汪汪汪,此起彼伏乱咬一阵,就规规矩矩静声了。碾子村的起夜人(农村起夜嫌上茅厕麻烦,就把尿桶放在睡房屋的门背后;若带孩子,冬天干脆把尿桶放在床边,深夜就在床上给孩子提尿。睡房屋老是散发一股呛鼻的尿骚味),要是小孩和青年人,听到猪叫狗咬就像没听到,屙了尿便又倒头睡了,很快跌进梦乡,美滋滋地继续做刚才未完的梦。要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在门后窗边屙得渑渑响,听到了,就会梦而糊涂地嘟囔:“刘一刀又在拉命了哟。又是逢场天了啊。”望窗外,天是黑的,又睡不着了。中年人精气还旺就会把老婆吵醒要那个,那个之后,就规划农事,谈孩子和未来。老年人则跟老伴唠嗑,说些旧事趣闻;天开亮口就叫醒小孩和青年人,小孩该放早牛了,青年人该下地做早活了。而刘一刀一家却忙得不亦乐乎。女人收拾起猪血,准备早饭去了,顺便叫醒二娃起来去放牛。刘一刀吹气,烫猪,刮毛,挂猪;然后坐在木架旁的杀猪矮板凳上抽旱烟,教阿福开膛、清理内脏。整个矮儿间在亮堂的松明光里,到处是浓浓的膻腥味和淡淡的烟草味。

逢场天,刘一刀在乡上的桥垆子卖猪肉。要找他很简单,他挂肉的横木上,左端挂杆秤,但他不用,让顾客复称的;右端挂把他心爱的酒葫芦,黄澄澄。桥垆子是座木桥,南北向,木字结构盖瓦的屋顶,四边没墙,空的,由几根木柱支撑。除了过道,两头是卖肉的:卖猪肉的在南,卖羊肉、牛肉的在北。中间两侧摆有小摊:卖凉粉、凉面、抄手、水饺;卖饼子、锅贴、油条、馒头;还有卖茶水、茶叶蛋、叶子烟、针线货。桥下小河的水是从山里流出,哗哗淌,清凉凉,游鱼戏石,清澈见底。沿岸是木字结构的吊角楼。大人娃儿的衣服晾晒在伸出的竹竿上,五颜六色,像万国旗迎风飘扬。一抹远山,清清淡淡,涂在远方。桥垆子非常热闹。赶场人交易了东西,就来这里。男人们歇脚躲阴,喝碗茶。婆姨们饿了,要碗小吃,买点针线。但大多是为了亲眼目睹刘一刀的精彩表演。刘一刀卖肉,看似平常,跟别人没什么不同。但不管顾客买多买少,他只一掂,一比,然后就是一刀,划下,你要的一块肉出来了,不多也不少。不信,自己称,秤就在挂肉的横木顶端。称后,保你满意而去。最初,还有人复秤。后来,买了就走人。刘一刀的名声就不胫而走。他的手艺成了赶场人来桥垆子看稀奇看热闹的一大景观。碾子村人赶场坐茶馆,总提他来长脸:

“我,哪个村?刘一刀那个村噻,——碾子村嘛!”

刘一刀的生意总比同行好,顾客多,卖得快,一天卖一头猪收早工。但他从不拿大,对同行很谦和,忙起来,也介绍顾客给同行。空闲了,他就取下酒葫芦,与同行扯几口寡酒喝,咂几棒旱烟抽。同行对他也敬重。刘一刀卖完后并不急于回家,脱下油光可鉴的卖肉黑衣服,收拾好刀、秤、镣环挂钩等工具,让阿福带回。他别上黄澄澄的酒葫芦,便进了桥垆子旁的四海茶馆要杯毛茶小坐,摆龙门阵;要是熟人来了,主动给别人来一杯,把钱付了。一天,茶馆里的地仙(风水先生)张驼背,四十开外,爱开个玩笑,就逗他说:

“喂,你龟儿子刘一刀,手艺不传别人,咋个你的儿都不传哪?”

刘一刀一边递叶子烟一边笑着说:

“哎,张地仙,你看你,这个你就说笑话了噻。”

张驼背卷着烟,故意板着脸说:

“说笑话?哪个跟你说笑话!连自己的儿都不传,还是人嘛啷个?你总是保守噻?”

刘一刀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着说:

“我有啥子保守的嘛,大家都看得到的,更别说自己的儿哪。”

其实,刘一刀坐茶馆,也不是闲坐。他与人摆龙门阵,就了解到哪家的猪肥了,免得跑空趟。茶喝了,气歇了,打壶酒,他便又去看猪了,为下个逢场天作准备。逢年过节,他要卖两头三头猪。他卖得快,有现金,养猪人家也愿意卖给他,不愁收不到钱。慢慢地,刘一刀也就积攒了一些钱。但那二年的农民,觉得土地才是金宝卵,可以在土巴里挖出许多金娃娃,挖出子孙后代享不尽的荣华与富贵。他也落此窠臼,连几间茅草房都未换成瓦房,就忙忙买了十亩田地,先后为两个儿子阿福阿宝娶了媳妇。他也当起老太爷来了。

可是,这十亩田地并未给刘一刀带来好运,划成分时,他就成了个富农。刘一刀再也不能重操旧业——杀猪卖肉了,而在历次运动中就陪大地主走资派等牛鬼蛇神们罚站,挨批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有时还要在台上学狗爬。他摸一辈子刀,但脾气好,为人随和,从不牛皮对着干。你叫爬,他就爬。批斗他的民兵看他态度蛮好,又未整过人,那十亩田地从来都是自己种,就没向他动粗下狠手了。而村里有些地主却惨了,绑着吊鸭儿凫水,用鞭子抽。其中就有他的本家小地主刘洪天被冤枉,说偷了队里一捆麦穗,挨了打,晚上想不开,就在床头用裤腰带勒死自杀了。每次,只叫他学狗爬,交差。

一场恶梦过去了。儿孙也满堂了。老婆变成了老伴。他呢,不再叫刘一刀,而被年青一代唤作刘大爷了。

他先为生产队放牛,后为儿子放牛,铲铲草皮,垫垫牛圈。有时看到王剃头匠转队来了,就请来捶捶背拿捏拿捏懒筋,让周身舒服舒服。两个儿子也自立门户了。请了村里的张石匠打了砖脚石。土墙全换成砖墙,正面火砖,三面泥砖。茅草房全换成瓦房。扩建为宽宽敞敞的四合院。龙门两边放着老两口儿的寿材(老年人棺材别称),柏木的,漆得黑亮亮,照得见人影儿。三代同住一个院子。阿福阿宝分别住两边的厢房。刘大爷老两口还是住正房,打了三合泥的地平,光甚平展。就是恶梦过后的某天早上,煮早饭的老伴回睡房屋拿东西,无意中发现刘大爷一个秘密。他正在地上学狗爬,很展劲,一圈两圈三圈地数,爬了十圈才停下。她以为老头子被整疯了,吓了一大跳。

“老头子,你在搞啥子嘛,疯了嘛啷个?”

“你倒疯了!”

“没疯?那你在搞啥子嘛,挨批斗还没爬够嘛啷个?”

“那倒不一样啰。那是强迫,这是自愿噻。爬惯了,不爬还不舒服呐。莫说出去哦,说出去,要笑话我呐,还说我这个人贱得很啊。——我这是练的狗爬功。嘿嘿嘿。”

老伴将信将疑,看老头子神经正常,也不声言,随他便好了。后来,她发现老头子很少生病,越活越健旺,鹤颜童发,觉得这狗爬功没什么坏处,也就放心了。练狗爬功,已是刘大爷每天早起的必修课,风雨无阻。刘大爷放牛之外,不扯长叶子(打川牌),不下棋(象棋。围棋太高雅了,乡里很少有人会下),没别的嗜好,就只喜好喝口酒抽点烟。逢场天,他总要赶场,别上那把黄澄澄的酒葫芦打酒,有时买点猪头肉回去,让老伴弄了下酒喝。

这是个夏日的午后。天气照例炎热。松林坡的刘家院子掩映在苍松翠竹中。蝉儿在房前屋后的树阴里聒噪,叫得人心烦。狗卧在牛圈门口,伸出长舌儿,喘粗气。一群鸡卧在门前的大核桃树下躲凉,一两只小鸡到处跑。俗话说:“饭后一袋烟,赛过活神仙。”刘大爷饭后,习惯性地坐在堂屋门前的屋檐下要抽袋旱烟,边抽烟,边吐口老痰到院坝,引得鸡们咯咯地围争打架,甚是热闹。烟抽了,逗逗孙子,他就闲不住了,纽牛牵索。可是,不小心,人随椅子仰倒了。两眼一翻,不来气了。吓得老伴叫来两个儿子。阿福忙去请来医生。医生把了脉,听了心脏,说准备后事吧。寿材早准备好了的。

出丧这天,亲人见最后一面就要钉棺了。一家人哭哭啼啼,抬开了盖,刘大爷却从里面一跟斗坐起来,直喊:“闷死我了哦!闷死我了哦!”吓得送丧的人大叫:“炸尸啦!炸尸啦!”等大家清醒过来,刘大爷已从棺材里出来,跟他们打招呼了。他们才真的相信他没死。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

“龟儿子阎王爷抓错了人嘛,说我还有几百斤酒没喝完呐,就叫我快滚!我不滚,还耐他龟儿子阎王爷不成!”

丧事变成喜事。

从此,刘大爷每逢赶场,看他别个酒葫芦来了,管他认不认得,总有人打趣他:

“刘大爷,酒喝完了没有啊?”

他总是笑呵呵说:

“没得哟,没得哟,还早着哩!”

“还早着哩”支撑他活下去。老伴倒是熬不住了,反而先于他走了。

刘大爷又活了几年,或许酒真的喝完了。这一次,没任何征兆。他放牛摔了一跤,儿子们把他抬回时就哑声了,吃不进饭,喝不进水,就是咽不下那口气。老年人给阿福出主意:

“你爹杀猪拉了不少命呀。快把木盆和他用过的杀猪刀放在他床面前噻。烧点纸钱,通派通派,免他活受罪嘛。”

两个儿子依样做了,但刘大爷还是管了一天才落气,享年85岁。

卖肉的摆龙门阵,还隐隐忽忽提到刘一刀,但大都不知他的本名了。

2002年5月作于普明村杀猪匠刘富贵,远近闻名。他有个好响亮的绰号“刘一刀”。刘一刀是碾子村人氏。

碾子村三面环山,被连绵起伏的青葱的山丘怀抱。小河依山而走,从村前哗哗流淌。碾子村人不知它的名字,也没给它取名字。它就跟许多小河流一样,没名没姓,长年不息,默默流淌,滋养着两岸的庄稼和土地上辛劳的百姓。说下河去,都晓得去哪儿。盛夏的夜晚,月牙儿高悬蓝天,星星闪闪烁烁。大地密不透风,闷热难挡。老大爷老太婆抗不住燠热,烧一木盆热水在屋里抹个澡,然后坐在院坝纳凉,一边打蒲扇,一边给孙儿孙女讲老掉牙的狼外婆故事。孙儿孙女伏在腿上睡着了,他们便沉默寡言。老大爷便吧嗒吧嗒抽旱烟,仿佛在抽已逝的岁月,咀嚼,品味。老太婆便独自凝望星空,回味遥远的甜美的过去,无牙的瘪嘴偶尔还会心一笑。院落的青年男女都下河洗澡,结婚的,没结婚的。女的上游,男的下游,但相隔不远,说笑、打闹的声音都听得见,嘻嘻哈哈。一起来,一起回去。刘一刀和女人也爱下河洗澡,但守着本分和规矩,不洗鸳鸯澡,这叫合群。要是太出格了,就会遭白眼,遭孤立。女人在一堆,什么体己话都可以说。男人在水里,什么混帐话都可以讲。有时,男男女女也唱些野曲逗乐,甚至打情骂俏。未出阁的姑娘们就装聋作哑,不言声,从中也学到许多人生的经验。星夜下的小河欢蹦着碾子村连绵不绝的活力与艰辛的快乐。但碾子村的小河也并不一味地温顺,也有暴戾的时候。到了洪水季节,河水也要捣蛋顽皮,翻越漫水桥,翻越河床,好奇地爬上两岸的农田,顺便卷走一些禾苗,使黄汤汤的洪水增加一点绿色,不致落空而去。而洪水很快就会退回河床,皈依佛法地流走。几天后,又是一个清清亮亮温温柔柔的小河了,而且河里明显鱼儿增多了。

刘一刀一家四口,他、女人和两个娃。大娃阿福十五六岁,逢场天跟他杀猪卖肉,平常就一同下田做庄稼。二娃阿宝十二三岁,上学,放牛,回来跟他娘到地里干点农活,打下手。一年下来,刘一刀还能维持一家人的嚼粮,人情儿基本上能转圆泛,多少还有点节余,在碾子村属于日子过得比较滋润那一类。碾子村最近的场,乡上,五里路远,一偏腿一袋烟的工夫,赶三六九;稍远的,马蹄岗,二十五里路远,逢一四七,买猪买牛就必须赶那里大集镇了。刘一刀从不到那里去卖猪肉,他为人仗义,决不干抢同行饭碗不合行规的勾当。他家住在松林坡的路边上,被苍翠翠的竹林和黑黝黝的松柏掩映。三间土墙的茅草正房,中间堂屋,左边老俩口的睡房屋,右边仓屋兼客房。后院的两边,也是土墙的茅草厢房,左边两个儿子的睡房屋,右边灶房屋;对面是矮儿间的杀猪房和猪牛圈。每当逢场天,凌晨四点半左右,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刘家准时起床了。先是睡房屋里,亮起了洋油灯,光忽明忽暗。这是女人起来了,她对刘一刀说:“当家的,起床哦。”然后灯光便跟着她,从睡房屋一路移到堂屋、后院院坝、矮儿间的杀猪房。杀猪房里,便有了单薄的人影上下左右晃动。不一会儿,便听到舀水、窸窸窣窣、扑通扑通。这是女人在土灶旁拉起风箱烧一大锅开水了。他估计女人水要烧开了,便起身到厢房轻轻叫:

“阿福,起来了哦。阿福,起来了哦。你娘水都烧开了呐。”

“唔。”

阿福在梦中答道,不见动静,又睡着了。刘一刀只好走到床边推醒他。阿福很乖觉,看赖不成床了,就穿了衣服,揉揉惺忪的睡眼,打着哈欠,懵懵懂懂出来。阿宝正扯噗打鼾,唧唧呱呱说着梦话,好像还在与人争吵。刘一刀看了看睡得香甜的阿宝,给他掖了掖被子,笑咪咪走了。

杀猪房的矮儿间里点燃了松明,亮亮堂堂。进屋的墙壁挂了一排锄头,锄跟明晃晃的。对门的墙边站立一架风车,堆放撮箕、背篼和反光的犁铧,墙壁和地上有它们的影子,就像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右边就是风箱和土灶,支了一口大铁锅,女人烧了一锅滚烫的开水,弥漫着水汽。开水锅边就是斜躺的烫猪刮毛的青石板。挂猪肉的木架旁边,放了一张杀猪用的长而宽的矮板凳和接猪血的大木盆。左边通猪牛圈。墙隔而未隔,上面由四根柱头支撑三角形的木架,圈上的木楼堆了很多柴草和木棒棒。圈里的肥猪像是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就是不肯走。刘一刀在前面拖,阿福在后面用响唰吆。父子俩费了很大劲,才将猪赶至杀猪房的那张矮板凳前,很麻利地将猪摁倒板凳上。阿福把猪的后腿捉紧按住,不让动弹;刘一刀用膝盖跪住猪脖子,左手抓提猪耳朵,右手提起一把长约两尺的尖刀,明晃晃。猪见了刀,就非常绝望地哀叫了,长一声,短一声,粗一声,细一声。他只一刀,从猪颈捅入,稳,准,狠,至刀把,一抡,随着刀快速抽出,一腔热血也喷涌而出,射进早准备好的大木盆里。猪只一声长长的惨叫,抽搐几下,便命归黄泉,彻底解脱了,毫不拖泥带水。不像有的屠户,一刀杀不死,还要添刀,甚至猪还会翻身狂奔,直至血流尽,力衰竭,自行倒下。这时,碾子村的狗像尽职地凑热闹,汪汪汪,此起彼伏乱咬一阵,就规规矩矩静声了。碾子村的起夜人(农村起夜嫌上茅厕麻烦,就把尿桶放在睡房屋的门背后;若带孩子,冬天干脆把尿桶放在床边,深夜就在床上给孩子提尿。睡房屋老是散发一股呛鼻的尿骚味),要是小孩和青年人,听到猪叫狗咬就像没听到,屙了尿便又倒头睡了,很快跌进梦乡,美滋滋地继续做刚才未完的梦。要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在门后窗边屙得渑渑响,听到了,就会梦而糊涂地嘟囔:“刘一刀又在拉命了哟。又是逢场天了啊。”望窗外,天是黑的,又睡不着了。中年人精气还旺就会把老婆吵醒要那个,那个之后,就规划农事,谈孩子和未来。老年人则跟老伴唠嗑,说些旧事趣闻;天开亮口就叫醒小孩和青年人,小孩该放早牛了,青年人该下地做早活了。而刘一刀一家却忙得不亦乐乎。女人收拾起猪血,准备早饭去了,顺便叫醒二娃起来去放牛。刘一刀吹气,烫猪,刮毛,挂猪;然后坐在木架旁的杀猪矮板凳上抽旱烟,教阿福开膛、清理内脏。整个矮儿间在亮堂的松明光里,到处是浓浓的膻腥味和淡淡的烟草味。

逢场天,刘一刀在乡上的桥垆子卖猪肉。要找他很简单,他挂肉的横木上,左端挂杆秤,但他不用,让顾客复称的;右端挂把他心爱的酒葫芦,黄澄澄。桥垆子是座木桥,南北向,木字结构盖瓦的屋顶,四边没墙,空的,由几根木柱支撑。除了过道,两头是卖肉的:卖猪肉的在南,卖羊肉、牛肉的在北。中间两侧摆有小摊:卖凉粉、凉面、抄手、水饺;卖饼子、锅贴、油条、馒头;还有卖茶水、茶叶蛋、叶子烟、针线货。桥下小河的水是从山里流出,哗哗淌,清凉凉,游鱼戏石,清澈见底。沿岸是木字结构的吊角楼。大人娃儿的衣服晾晒在伸出的竹竿上,五颜六色,像万国旗迎风飘扬。一抹远山,清清淡淡,涂在远方。桥垆子非常热闹。赶场人交易了东西,就来这里。男人们歇脚躲阴,喝碗茶。婆姨们饿了,要碗小吃,买点针线。但大多是为了亲眼目睹刘一刀的精彩表演。刘一刀卖肉,看似平常,跟别人没什么不同。但不管顾客买多买少,他只一掂,一比,然后就是一刀,划下,你要的一块肉出来了,不多也不少。不信,自己称,秤就在挂肉的横木顶端。称后,保你满意而去。最初,还有人复秤。后来,买了就走人。刘一刀的名声就不胫而走。他的手艺成了赶场人来桥垆子看稀奇看热闹的一大景观。碾子村人赶场坐茶馆,总提他来长脸:

“我,哪个村?刘一刀那个村噻,——碾子村嘛!”

刘一刀的生意总比同行好,顾客多,卖得快,一天卖一头猪收早工。但他从不拿大,对同行很谦和,忙起来,也介绍顾客给同行。空闲了,他就取下酒葫芦,与同行扯几口寡酒喝,咂几棒旱烟抽。同行对他也敬重。刘一刀卖完后并不急于回家,脱下油光可鉴的卖肉黑衣服,收拾好刀、秤、镣环挂钩等工具,让阿福带回。他别上黄澄澄的酒葫芦,便进了桥垆子旁的四海茶馆要杯毛茶小坐,摆龙门阵;要是熟人来了,主动给别人来一杯,把钱付了。一天,茶馆里的地仙(风水先生)张驼背,四十开外,爱开个玩笑,就逗他说:

“喂,你龟儿子刘一刀,手艺不传别人,咋个你的儿都不传哪?”

刘一刀一边递叶子烟一边笑着说:

“哎,张地仙,你看你,这个你就说笑话了噻。”

张驼背卷着烟,故意板着脸说:

“说笑话?哪个跟你说笑话!连自己的儿都不传,还是人嘛啷个?你总是保守噻?”

刘一刀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着说:

“我有啥子保守的嘛,大家都看得到的,更别说自己的儿哪。”

其实,刘一刀坐茶馆,也不是闲坐。他与人摆龙门阵,就了解到哪家的猪肥了,免得跑空趟。茶喝了,气歇了,打壶酒,他便又去看猪了,为下个逢场天作准备。逢年过节,他要卖两头三头猪。他卖得快,有现金,养猪人家也愿意卖给他,不愁收不到钱。慢慢地,刘一刀也就积攒了一些钱。但那二年的农民,觉得土地才是金宝卵,可以在土巴里挖出许多金娃娃,挖出子孙后代享不尽的荣华与富贵。他也落此窠臼,连几间茅草房都未换成瓦房,就忙忙买了十亩田地,先后为两个儿子阿福阿宝娶了媳妇。他也当起老太爷来了。

可是,这十亩田地并未给刘一刀带来好运,划成分时,他就成了个富农。刘一刀再也不能重操旧业——杀猪卖肉了,而在历次运动中就陪大地主走资派等牛鬼蛇神们罚站,挨批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有时还要在台上学狗爬。他摸一辈子刀,但脾气好,为人随和,从不牛皮对着干。你叫爬,他就爬。批斗他的民兵看他态度蛮好,又未整过人,那十亩田地从来都是自己种,就没向他动粗下狠手了。而村里有些地主却惨了,绑着吊鸭儿凫水,用鞭子抽。其中就有他的本家小地主刘洪天被冤枉,说偷了队里一捆麦穗,挨了打,晚上想不开,就在床头用裤腰带勒死自杀了。每次,只叫他学狗爬,交差。

一场恶梦过去了。儿孙也满堂了。老婆变成了老伴。他呢,不再叫刘一刀,而被年青一代唤作刘大爷了。

他先为生产队放牛,后为儿子放牛,铲铲草皮,垫垫牛圈。有时看到王剃头匠转队来了,就请来捶捶背拿捏拿捏懒筋,让周身舒服舒服。两个儿子也自立门户了。请了村里的张石匠打了砖脚石。土墙全换成砖墙,正面火砖,三面泥砖。茅草房全换成瓦房。扩建为宽宽敞敞的四合院。龙门两边放着老两口儿的寿材(老年人棺材别称),柏木的,漆得黑亮亮,照得见人影儿。三代同住一个院子。阿福阿宝分别住两边的厢房。刘大爷老两口还是住正房,打了三合泥的地平,光甚平展。就是恶梦过后的某天早上,煮早饭的老伴回睡房屋拿东西,无意中发现刘大爷一个秘密。他正在地上学狗爬,很展劲,一圈两圈三圈地数,爬了十圈才停下。她以为老头子被整疯了,吓了一大跳。

“老头子,你在搞啥子嘛,疯了嘛啷个?”

“你倒疯了!”

“没疯?那你在搞啥子嘛,挨批斗还没爬够嘛啷个?”

“那倒不一样啰。那是强迫,这是自愿噻。爬惯了,不爬还不舒服呐。莫说出去哦,说出去,要笑话我呐,还说我这个人贱得很啊。——我这是练的狗爬功。嘿嘿嘿。”

老伴将信将疑,看老头子神经正常,也不声言,随他便好了。后来,她发现老头子很少生病,越活越健旺,鹤颜童发,觉得这狗爬功没什么坏处,也就放心了。练狗爬功,已是刘大爷每天早起的必修课,风雨无阻。刘大爷放牛之外,不扯长叶子(打川牌),不下棋(象棋。围棋太高雅了,乡里很少有人会下),没别的嗜好,就只喜好喝口酒抽点烟。逢场天,他总要赶场,别上那把黄澄澄的酒葫芦打酒,有时买点猪头肉回去,让老伴弄了下酒喝。

这是个夏日的午后。天气照例炎热。松林坡的刘家院子掩映在苍松翠竹中。蝉儿在房前屋后的树阴里聒噪,叫得人心烦。狗卧在牛圈门口,伸出长舌儿,喘粗气。一群鸡卧在门前的大核桃树下躲凉,一两只小鸡到处跑。俗话说:“饭后一袋烟,赛过活神仙。”刘大爷饭后,习惯性地坐在堂屋门前的屋檐下要抽袋旱烟,边抽烟,边吐口老痰到院坝,引得鸡们咯咯地围争打架,甚是热闹。烟抽了,逗逗孙子,他就闲不住了,纽牛牵索。可是,不小心,人随椅子仰倒了。两眼一翻,不来气了。吓得老伴叫来两个儿子。阿福忙去请来医生。医生把了脉,听了心脏,说准备后事吧。寿材早准备好了的。

出丧这天,亲人见最后一面就要钉棺了。一家人哭哭啼啼,抬开了盖,刘大爷却从里面一跟斗坐起来,直喊:“闷死我了哦!闷死我了哦!”吓得送丧的人大叫:“炸尸啦!炸尸啦!”等大家清醒过来,刘大爷已从棺材里出来,跟他们打招呼了。他们才真的相信他没死。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

“龟儿子阎王爷抓错了人嘛,说我还有几百斤酒没喝完呐,就叫我快滚!我不滚,还耐他龟儿子阎王爷不成!”

丧事变成喜事。

从此,刘大爷每逢赶场,看他别个酒葫芦来了,管他认不认得,总有人打趣他:

“刘大爷,酒喝完了没有啊?”

他总是笑呵呵说:

“没得哟,没得哟,还早着哩!”

“还早着哩”支撑他活下去。老伴倒是熬不住了,反而先于他走了。

刘大爷又活了几年,或许酒真的喝完了。这一次,没任何征兆。他放牛摔了一跤,儿子们把他抬回时就哑声了,吃不进饭,喝不进水,就是咽不下那口气。老年人给阿福出主意:

“你爹杀猪拉了不少命呀。快把木盆和他用过的杀猪刀放在他床面前噻。烧点纸钱,通派通派,免他活受罪嘛。”

两个儿子依样做了,但刘大爷还是管了一天才落气,享年85岁。

卖肉的摆龙门阵,还隐隐忽忽提到刘一刀,但大都不知他的本名了。

2002年5月作于普明村杀猪匠刘富贵,远近闻名。他有个好响亮的绰号“刘一刀”。刘一刀是碾子村人氏。

碾子村三面环山,被连绵起伏的青葱的山丘怀抱。小河依山而走,从村前哗哗流淌。碾子村人不知它的名字,也没给它取名字。它就跟许多小河流一样,没名没姓,长年不息,默默流淌,滋养着两岸的庄稼和土地上辛劳的百姓。说下河去,都晓得去哪儿。盛夏的夜晚,月牙儿高悬蓝天,星星闪闪烁烁。大地密不透风,闷热难挡。老大爷老太婆抗不住燠热,烧一木盆热水在屋里抹个澡,然后坐在院坝纳凉,一边打蒲扇,一边给孙儿孙女讲老掉牙的狼外婆故事。孙儿孙女伏在腿上睡着了,他们便沉默寡言。老大爷便吧嗒吧嗒抽旱烟,仿佛在抽已逝的岁月,咀嚼,品味。老太婆便独自凝望星空,回味遥远的甜美的过去,无牙的瘪嘴偶尔还会心一笑。院落的青年男女都下河洗澡,结婚的,没结婚的。女的上游,男的下游,但相隔不远,说笑、打闹的声音都听得见,嘻嘻哈哈。一起来,一起回去。刘一刀和女人也爱下河洗澡,但守着本分和规矩,不洗鸳鸯澡,这叫合群。要是太出格了,就会遭白眼,遭孤立。女人在一堆,什么体己话都可以说。男人在水里,什么混帐话都可以讲。有时,男男女女也唱些野曲逗乐,甚至打情骂俏。未出阁的姑娘们就装聋作哑,不言声,从中也学到许多人生的经验。星夜下的小河欢蹦着碾子村连绵不绝的活力与艰辛的快乐。但碾子村的小河也并不一味地温顺,也有暴戾的时候。到了洪水季节,河水也要捣蛋顽皮,翻越漫水桥,翻越河床,好奇地爬上两岸的农田,顺便卷走一些禾苗,使黄汤汤的洪水增加一点绿色,不致落空而去。而洪水很快就会退回河床,皈依佛法地流走。几天后,又是一个清清亮亮温温柔柔的小河了,而且河里明显鱼儿增多了。

刘一刀一家四口,他、女人和两个娃。大娃阿福十五六岁,逢场天跟他杀猪卖肉,平常就一同下田做庄稼。二娃阿宝十二三岁,上学,放牛,回来跟他娘到地里干点农活,打下手。一年下来,刘一刀还能维持一家人的嚼粮,人情儿基本上能转圆泛,多少还有点节余,在碾子村属于日子过得比较滋润那一类。碾子村最近的场,乡上,五里路远,一偏腿一袋烟的工夫,赶三六九;稍远的,马蹄岗,二十五里路远,逢一四七,买猪买牛就必须赶那里大集镇了。刘一刀从不到那里去卖猪肉,他为人仗义,决不干抢同行饭碗不合行规的勾当。他家住在松林坡的路边上,被苍翠翠的竹林和黑黝黝的松柏掩映。三间土墙的茅草正房,中间堂屋,左边老俩口的睡房屋,右边仓屋兼客房。后院的两边,也是土墙的茅草厢房,左边两个儿子的睡房屋,右边灶房屋;对面是矮儿间的杀猪房和猪牛圈。每当逢场天,凌晨四点半左右,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刘家准时起床了。先是睡房屋里,亮起了洋油灯,光忽明忽暗。这是女人起来了,她对刘一刀说:“当家的,起床哦。”然后灯光便跟着她,从睡房屋一路移到堂屋、后院院坝、矮儿间的杀猪房。杀猪房里,便有了单薄的人影上下左右晃动。不一会儿,便听到舀水、窸窸窣窣、扑通扑通。这是女人在土灶旁拉起风箱烧一大锅开水了。他估计女人水要烧开了,便起身到厢房轻轻叫:

“阿福,起来了哦。阿福,起来了哦。你娘水都烧开了呐。”

“唔。”

阿福在梦中答道,不见动静,又睡着了。刘一刀只好走到床边推醒他。阿福很乖觉,看赖不成床了,就穿了衣服,揉揉惺忪的睡眼,打着哈欠,懵懵懂懂出来。阿宝正扯噗打鼾,唧唧呱呱说着梦话,好像还在与人争吵。刘一刀看了看睡得香甜的阿宝,给他掖了掖被子,笑咪咪走了。

杀猪房的矮儿间里点燃了松明,亮亮堂堂。进屋的墙壁挂了一排锄头,锄跟明晃晃的。对门的墙边站立一架风车,堆放撮箕、背篼和反光的犁铧,墙壁和地上有它们的影子,就像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右边就是风箱和土灶,支了一口大铁锅,女人烧了一锅滚烫的开水,弥漫着水汽。开水锅边就是斜躺的烫猪刮毛的青石板。挂猪肉的木架旁边,放了一张杀猪用的长而宽的矮板凳和接猪血的大木盆。左边通猪牛圈。墙隔而未隔,上面由四根柱头支撑三角形的木架,圈上的木楼堆了很多柴草和木棒棒。圈里的肥猪像是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就是不肯走。刘一刀在前面拖,阿福在后面用响唰吆。父子俩费了很大劲,才将猪赶至杀猪房的那张矮板凳前,很麻利地将猪摁倒板凳上。阿福把猪的后腿捉紧按住,不让动弹;刘一刀用膝盖跪住猪脖子,左手抓提猪耳朵,右手提起一把长约两尺的尖刀,明晃晃。猪见了刀,就非常绝望地哀叫了,长一声,短一声,粗一声,细一声。他只一刀,从猪颈捅入,稳,准,狠,至刀把,一抡,随着刀快速抽出,一腔热血也喷涌而出,射进早准备好的大木盆里。猪只一声长长的惨叫,抽搐几下,便命归黄泉,彻底解脱了,毫不拖泥带水。不像有的屠户,一刀杀不死,还要添刀,甚至猪还会翻身狂奔,直至血流尽,力衰竭,自行倒下。这时,碾子村的狗像尽职地凑热闹,汪汪汪,此起彼伏乱咬一阵,就规规矩矩静声了。碾子村的起夜人(农村起夜嫌上茅厕麻烦,就把尿桶放在睡房屋的门背后;若带孩子,冬天干脆把尿桶放在床边,深夜就在床上给孩子提尿。睡房屋老是散发一股呛鼻的尿骚味),要是小孩和青年人,听到猪叫狗咬就像没听到,屙了尿便又倒头睡了,很快跌进梦乡,美滋滋地继续做刚才未完的梦。要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在门后窗边屙得渑渑响,听到了,就会梦而糊涂地嘟囔:“刘一刀又在拉命了哟。又是逢场天了啊。”望窗外,天是黑的,又睡不着了。中年人精气还旺就会把老婆吵醒要那个,那个之后,就规划农事,谈孩子和未来。老年人则跟老伴唠嗑,说些旧事趣闻;天开亮口就叫醒小孩和青年人,小孩该放早牛了,青年人该下地做早活了。而刘一刀一家却忙得不亦乐乎。女人收拾起猪血,准备早饭去了,顺便叫醒二娃起来去放牛。刘一刀吹气,烫猪,刮毛,挂猪;然后坐在木架旁的杀猪矮板凳上抽旱烟,教阿福开膛、清理内脏。整个矮儿间在亮堂的松明光里,到处是浓浓的膻腥味和淡淡的烟草味。

逢场天,刘一刀在乡上的桥垆子卖猪肉。要找他很简单,他挂肉的横木上,左端挂杆秤,但他不用,让顾客复称的;右端挂把他心爱的酒葫芦,黄澄澄。桥垆子是座木桥,南北向,木字结构盖瓦的屋顶,四边没墙,空的,由几根木柱支撑。除了过道,两头是卖肉的:卖猪肉的在南,卖羊肉、牛肉的在北。中间两侧摆有小摊:卖凉粉、凉面、抄手、水饺;卖饼子、锅贴、油条、馒头;还有卖茶水、茶叶蛋、叶子烟、针线货。桥下小河的水是从山里流出,哗哗淌,清凉凉,游鱼戏石,清澈见底。沿岸是木字结构的吊角楼。大人娃儿的衣服晾晒在伸出的竹竿上,五颜六色,像万国旗迎风飘扬。一抹远山,清清淡淡,涂在远方。桥垆子非常热闹。赶场人交易了东西,就来这里。男人们歇脚躲阴,喝碗茶。婆姨们饿了,要碗小吃,买点针线。但大多是为了亲眼目睹刘一刀的精彩表演。刘一刀卖肉,看似平常,跟别人没什么不同。但不管顾客买多买少,他只一掂,一比,然后就是一刀,划下,你要的一块肉出来了,不多也不少。不信,自己称,秤就在挂肉的横木顶端。称后,保你满意而去。最初,还有人复秤。后来,买了就走人。刘一刀的名声就不胫而走。他的手艺成了赶场人来桥垆子看稀奇看热闹的一大景观。碾子村人赶场坐茶馆,总提他来长脸:

“我,哪个村?刘一刀那个村噻,——碾子村嘛!”

刘一刀的生意总比同行好,顾客多,卖得快,一天卖一头猪收早工。但他从不拿大,对同行很谦和,忙起来,也介绍顾客给同行。空闲了,他就取下酒葫芦,与同行扯几口寡酒喝,咂几棒旱烟抽。同行对他也敬重。刘一刀卖完后并不急于回家,脱下油光可鉴的卖肉黑衣服,收拾好刀、秤、镣环挂钩等工具,让阿福带回。他别上黄澄澄的酒葫芦,便进了桥垆子旁的四海茶馆要杯毛茶小坐,摆龙门阵;要是熟人来了,主动给别人来一杯,把钱付了。一天,茶馆里的地仙(风水先生)张驼背,四十开外,爱开个玩笑,就逗他说:

“喂,你龟儿子刘一刀,手艺不传别人,咋个你的儿都不传哪?”

刘一刀一边递叶子烟一边笑着说:

“哎,张地仙,你看你,这个你就说笑话了噻。”

张驼背卷着烟,故意板着脸说:

“说笑话?哪个跟你说笑话!连自己的儿都不传,还是人嘛啷个?你总是保守噻?”

刘一刀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着说:

“我有啥子保守的嘛,大家都看得到的,更别说自己的儿哪。”

其实,刘一刀坐茶馆,也不是闲坐。他与人摆龙门阵,就了解到哪家的猪肥了,免得跑空趟。茶喝了,气歇了,打壶酒,他便又去看猪了,为下个逢场天作准备。逢年过节,他要卖两头三头猪。他卖得快,有现金,养猪人家也愿意卖给他,不愁收不到钱。慢慢地,刘一刀也就积攒了一些钱。但那二年的农民,觉得土地才是金宝卵,可以在土巴里挖出许多金娃娃,挖出子孙后代享不尽的荣华与富贵。他也落此窠臼,连几间茅草房都未换成瓦房,就忙忙买了十亩田地,先后为两个儿子阿福阿宝娶了媳妇。他也当起老太爷来了。

可是,这十亩田地并未给刘一刀带来好运,划成分时,他就成了个富农。刘一刀再也不能重操旧业——杀猪卖肉了,而在历次运动中就陪大地主走资派等牛鬼蛇神们罚站,挨批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有时还要在台上学狗爬。他摸一辈子刀,但脾气好,为人随和,从不牛皮对着干。你叫爬,他就爬。批斗他的民兵看他态度蛮好,又未整过人,那十亩田地从来都是自己种,就没向他动粗下狠手了。而村里有些地主却惨了,绑着吊鸭儿凫水,用鞭子抽。其中就有他的本家小地主刘洪天被冤枉,说偷了队里一捆麦穗,挨了打,晚上想不开,就在床头用裤腰带勒死自杀了。每次,只叫他学狗爬,交差。

一场恶梦过去了。儿孙也满堂了。老婆变成了老伴。他呢,不再叫刘一刀,而被年青一代唤作刘大爷了。

他先为生产队放牛,后为儿子放牛,铲铲草皮,垫垫牛圈。有时看到王剃头匠转队来了,就请来捶捶背拿捏拿捏懒筋,让周身舒服舒服。两个儿子也自立门户了。请了村里的张石匠打了砖脚石。土墙全换成砖墙,正面火砖,三面泥砖。茅草房全换成瓦房。扩建为宽宽敞敞的四合院。龙门两边放着老两口儿的寿材(老年人棺材别称),柏木的,漆得黑亮亮,照得见人影儿。三代同住一个院子。阿福阿宝分别住两边的厢房。刘大爷老两口还是住正房,打了三合泥的地平,光甚平展。就是恶梦过后的某天早上,煮早饭的老伴回睡房屋拿东西,无意中发现刘大爷一个秘密。他正在地上学狗爬,很展劲,一圈两圈三圈地数,爬了十圈才停下。她以为老头子被整疯了,吓了一大跳。

“老头子,你在搞啥子嘛,疯了嘛啷个?”

“你倒疯了!”

“没疯?那你在搞啥子嘛,挨批斗还没爬够嘛啷个?”

“那倒不一样啰。那是强迫,这是自愿噻。爬惯了,不爬还不舒服呐。莫说出去哦,说出去,要笑话我呐,还说我这个人贱得很啊。——我这是练的狗爬功。嘿嘿嘿。”

老伴将信将疑,看老头子神经正常,也不声言,随他便好了。后来,她发现老头子很少生病,越活越健旺,鹤颜童发,觉得这狗爬功没什么坏处,也就放心了。练狗爬功,已是刘大爷每天早起的必修课,风雨无阻。刘大爷放牛之外,不扯长叶子(打川牌),不下棋(象棋。围棋太高雅了,乡里很少有人会下),没别的嗜好,就只喜好喝口酒抽点烟。逢场天,他总要赶场,别上那把黄澄澄的酒葫芦打酒,有时买点猪头肉回去,让老伴弄了下酒喝。

这是个夏日的午后。天气照例炎热。松林坡的刘家院子掩映在苍松翠竹中。蝉儿在房前屋后的树阴里聒噪,叫得人心烦。狗卧在牛圈门口,伸出长舌儿,喘粗气。一群鸡卧在门前的大核桃树下躲凉,一两只小鸡到处跑。俗话说:“饭后一袋烟,赛过活神仙。”刘大爷饭后,习惯性地坐在堂屋门前的屋檐下要抽袋旱烟,边抽烟,边吐口老痰到院坝,引得鸡们咯咯地围争打架,甚是热闹。烟抽了,逗逗孙子,他就闲不住了,纽牛牵索。可是,不小心,人随椅子仰倒了。两眼一翻,不来气了。吓得老伴叫来两个儿子。阿福忙去请来医生。医生把了脉,听了心脏,说准备后事吧。寿材早准备好了的。

出丧这天,亲人见最后一面就要钉棺了。一家人哭哭啼啼,抬开了盖,刘大爷却从里面一跟斗坐起来,直喊:“闷死我了哦!闷死我了哦!”吓得送丧的人大叫:“炸尸啦!炸尸啦!”等大家清醒过来,刘大爷已从棺材里出来,跟他们打招呼了。他们才真的相信他没死。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

“龟儿子阎王爷抓错了人嘛,说我还有几百斤酒没喝完呐,就叫我快滚!我不滚,还耐他龟儿子阎王爷不成!”

丧事变成喜事。

从此,刘大爷每逢赶场,看他别个酒葫芦来了,管他认不认得,总有人打趣他:

“刘大爷,酒喝完了没有啊?”

他总是笑呵呵说:

“没得哟,没得哟,还早着哩!”

“还早着哩”支撑他活下去。老伴倒是熬不住了,反而先于他走了。

刘大爷又活了几年,或许酒真的喝完了。这一次,没任何征兆。他放牛摔了一跤,儿子们把他抬回时就哑声了,吃不进饭,喝不进水,就是咽不下那口气。老年人给阿福出主意:

“你爹杀猪拉了不少命呀。快把木盆和他用过的杀猪刀放在他床面前噻。烧点纸钱,通派通派,免他活受罪嘛。”

两个儿子依样做了,但刘大爷还是管了一天才落气,享年85岁。

卖肉的摆龙门阵,还隐隐忽忽提到刘一刀,但大都不知他的本名了。

2002年5月作于普明村杀猪匠刘富贵,远近闻名。他有个好响亮的绰号“刘一刀”。刘一刀是碾子村人氏。

碾子村三面环山,被连绵起伏的青葱的山丘怀抱。小河依山而走,从村前哗哗流淌。碾子村人不知它的名字,也没给它取名字。它就跟许多小河流一样,没名没姓,长年不息,默默流淌,滋养着两岸的庄稼和土地上辛劳的百姓。说下河去,都晓得去哪儿。盛夏的夜晚,月牙儿高悬蓝天,星星闪闪烁烁。大地密不透风,闷热难挡。老大爷老太婆抗不住燠热,烧一木盆热水在屋里抹个澡,然后坐在院坝纳凉,一边打蒲扇,一边给孙儿孙女讲老掉牙的狼外婆故事。孙儿孙女伏在腿上睡着了,他们便沉默寡言。老大爷便吧嗒吧嗒抽旱烟,仿佛在抽已逝的岁月,咀嚼,品味。老太婆便独自凝望星空,回味遥远的甜美的过去,无牙的瘪嘴偶尔还会心一笑。院落的青年男女都下河洗澡,结婚的,没结婚的。女的上游,男的下游,但相隔不远,说笑、打闹的声音都听得见,嘻嘻哈哈。一起来,一起回去。刘一刀和女人也爱下河洗澡,但守着本分和规矩,不洗鸳鸯澡,这叫合群。要是太出格了,就会遭白眼,遭孤立。女人在一堆,什么体己话都可以说。男人在水里,什么混帐话都可以讲。有时,男男女女也唱些野曲逗乐,甚至打情骂俏。未出阁的姑娘们就装聋作哑,不言声,从中也学到许多人生的经验。星夜下的小河欢蹦着碾子村连绵不绝的活力与艰辛的快乐。但碾子村的小河也并不一味地温顺,也有暴戾的时候。到了洪水季节,河水也要捣蛋顽皮,翻越漫水桥,翻越河床,好奇地爬上两岸的农田,顺便卷走一些禾苗,使黄汤汤的洪水增加一点绿色,不致落空而去。而洪水很快就会退回河床,皈依佛法地流走。几天后,又是一个清清亮亮温温柔柔的小河了,而且河里明显鱼儿增多了。

刘一刀一家四口,他、女人和两个娃。大娃阿福十五六岁,逢场天跟他杀猪卖肉,平常就一同下田做庄稼。二娃阿宝十二三岁,上学,放牛,回来跟他娘到地里干点农活,打下手。一年下来,刘一刀还能维持一家人的嚼粮,人情儿基本上能转圆泛,多少还有点节余,在碾子村属于日子过得比较滋润那一类。碾子村最近的场,乡上,五里路远,一偏腿一袋烟的工夫,赶三六九;稍远的,马蹄岗,二十五里路远,逢一四七,买猪买牛就必须赶那里大集镇了。刘一刀从不到那里去卖猪肉,他为人仗义,决不干抢同行饭碗不合行规的勾当。他家住在松林坡的路边上,被苍翠翠的竹林和黑黝黝的松柏掩映。三间土墙的茅草正房,中间堂屋,左边老俩口的睡房屋,右边仓屋兼客房。后院的两边,也是土墙的茅草厢房,左边两个儿子的睡房屋,右边灶房屋;对面是矮儿间的杀猪房和猪牛圈。每当逢场天,凌晨四点半左右,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刘家准时起床了。先是睡房屋里,亮起了洋油灯,光忽明忽暗。这是女人起来了,她对刘一刀说:“当家的,起床哦。”然后灯光便跟着她,从睡房屋一路移到堂屋、后院院坝、矮儿间的杀猪房。杀猪房里,便有了单薄的人影上下左右晃动。不一会儿,便听到舀水、窸窸窣窣、扑通扑通。这是女人在土灶旁拉起风箱烧一大锅开水了。他估计女人水要烧开了,便起身到厢房轻轻叫:

“阿福,起来了哦。阿福,起来了哦。你娘水都烧开了呐。”

“唔。”

阿福在梦中答道,不见动静,又睡着了。刘一刀只好走到床边推醒他。阿福很乖觉,看赖不成床了,就穿了衣服,揉揉惺忪的睡眼,打着哈欠,懵懵懂懂出来。阿宝正扯噗打鼾,唧唧呱呱说着梦话,好像还在与人争吵。刘一刀看了看睡得香甜的阿宝,给他掖了掖被子,笑咪咪走了。

杀猪房的矮儿间里点燃了松明,亮亮堂堂。进屋的墙壁挂了一排锄头,锄跟明晃晃的。对门的墙边站立一架风车,堆放撮箕、背篼和反光的犁铧,墙壁和地上有它们的影子,就像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右边就是风箱和土灶,支了一口大铁锅,女人烧了一锅滚烫的开水,弥漫着水汽。开水锅边就是斜躺的烫猪刮毛的青石板。挂猪肉的木架旁边,放了一张杀猪用的长而宽的矮板凳和接猪血的大木盆。左边通猪牛圈。墙隔而未隔,上面由四根柱头支撑三角形的木架,圈上的木楼堆了很多柴草和木棒棒。圈里的肥猪像是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就是不肯走。刘一刀在前面拖,阿福在后面用响唰吆。父子俩费了很大劲,才将猪赶至杀猪房的那张矮板凳前,很麻利地将猪摁倒板凳上。阿福把猪的后腿捉紧按住,不让动弹;刘一刀用膝盖跪住猪脖子,左手抓提猪耳朵,右手提起一把长约两尺的尖刀,明晃晃。猪见了刀,就非常绝望地哀叫了,长一声,短一声,粗一声,细一声。他只一刀,从猪颈捅入,稳,准,狠,至刀把,一抡,随着刀快速抽出,一腔热血也喷涌而出,射进早准备好的大木盆里。猪只一声长长的惨叫,抽搐几下,便命归黄泉,彻底解脱了,毫不拖泥带水。不像有的屠户,一刀杀不死,还要添刀,甚至猪还会翻身狂奔,直至血流尽,力衰竭,自行倒下。这时,碾子村的狗像尽职地凑热闹,汪汪汪,此起彼伏乱咬一阵,就规规矩矩静声了。碾子村的起夜人(农村起夜嫌上茅厕麻烦,就把尿桶放在睡房屋的门背后;若带孩子,冬天干脆把尿桶放在床边,深夜就在床上给孩子提尿。睡房屋老是散发一股呛鼻的尿骚味),要是小孩和青年人,听到猪叫狗咬就像没听到,屙了尿便又倒头睡了,很快跌进梦乡,美滋滋地继续做刚才未完的梦。要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在门后窗边屙得渑渑响,听到了,就会梦而糊涂地嘟囔:“刘一刀又在拉命了哟。又是逢场天了啊。”望窗外,天是黑的,又睡不着了。中年人精气还旺就会把老婆吵醒要那个,那个之后,就规划农事,谈孩子和未来。老年人则跟老伴唠嗑,说些旧事趣闻;天开亮口就叫醒小孩和青年人,小孩该放早牛了,青年人该下地做早活了。而刘一刀一家却忙得不亦乐乎。女人收拾起猪血,准备早饭去了,顺便叫醒二娃起来去放牛。刘一刀吹气,烫猪,刮毛,挂猪;然后坐在木架旁的杀猪矮板凳上抽旱烟,教阿福开膛、清理内脏。整个矮儿间在亮堂的松明光里,到处是浓浓的膻腥味和淡淡的烟草味。

逢场天,刘一刀在乡上的桥垆子卖猪肉。要找他很简单,他挂肉的横木上,左端挂杆秤,但他不用,让顾客复称的;右端挂把他心爱的酒葫芦,黄澄澄。桥垆子是座木桥,南北向,木字结构盖瓦的屋顶,四边没墙,空的,由几根木柱支撑。除了过道,两头是卖肉的:卖猪肉的在南,卖羊肉、牛肉的在北。中间两侧摆有小摊:卖凉粉、凉面、抄手、水饺;卖饼子、锅贴、油条、馒头;还有卖茶水、茶叶蛋、叶子烟、针线货。桥下小河的水是从山里流出,哗哗淌,清凉凉,游鱼戏石,清澈见底。沿岸是木字结构的吊角楼。大人娃儿的衣服晾晒在伸出的竹竿上,五颜六色,像万国旗迎风飘扬。一抹远山,清清淡淡,涂在远方。桥垆子非常热闹。赶场人交易了东西,就来这里。男人们歇脚躲阴,喝碗茶。婆姨们饿了,要碗小吃,买点针线。但大多是为了亲眼目睹刘一刀的精彩表演。刘一刀卖肉,看似平常,跟别人没什么不同。但不管顾客买多买少,他只一掂,一比,然后就是一刀,划下,你要的一块肉出来了,不多也不少。不信,自己称,秤就在挂肉的横木顶端。称后,保你满意而去。最初,还有人复秤。后来,买了就走人。刘一刀的名声就不胫而走。他的手艺成了赶场人来桥垆子看稀奇看热闹的一大景观。碾子村人赶场坐茶馆,总提他来长脸:

“我,哪个村?刘一刀那个村噻,——碾子村嘛!”

刘一刀的生意总比同行好,顾客多,卖得快,一天卖一头猪收早工。但他从不拿大,对同行很谦和,忙起来,也介绍顾客给同行。空闲了,他就取下酒葫芦,与同行扯几口寡酒喝,咂几棒旱烟抽。同行对他也敬重。刘一刀卖完后并不急于回家,脱下油光可鉴的卖肉黑衣服,收拾好刀、秤、镣环挂钩等工具,让阿福带回。他别上黄澄澄的酒葫芦,便进了桥垆子旁的四海茶馆要杯毛茶小坐,摆龙门阵;要是熟人来了,主动给别人来一杯,把钱付了。一天,茶馆里的地仙(风水先生)张驼背,四十开外,爱开个玩笑,就逗他说:

“喂,你龟儿子刘一刀,手艺不传别人,咋个你的儿都不传哪?”

刘一刀一边递叶子烟一边笑着说:

“哎,张地仙,你看你,这个你就说笑话了噻。”

张驼背卷着烟,故意板着脸说:

“说笑话?哪个跟你说笑话!连自己的儿都不传,还是人嘛啷个?你总是保守噻?”

刘一刀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着说:

“我有啥子保守的嘛,大家都看得到的,更别说自己的儿哪。”

其实,刘一刀坐茶馆,也不是闲坐。他与人摆龙门阵,就了解到哪家的猪肥了,免得跑空趟。茶喝了,气歇了,打壶酒,他便又去看猪了,为下个逢场天作准备。逢年过节,他要卖两头三头猪。他卖得快,有现金,养猪人家也愿意卖给他,不愁收不到钱。慢慢地,刘一刀也就积攒了一些钱。但那二年的农民,觉得土地才是金宝卵,可以在土巴里挖出许多金娃娃,挖出子孙后代享不尽的荣华与富贵。他也落此窠臼,连几间茅草房都未换成瓦房,就忙忙买了十亩田地,先后为两个儿子阿福阿宝娶了媳妇。他也当起老太爷来了。

可是,这十亩田地并未给刘一刀带来好运,划成分时,他就成了个富农。刘一刀再也不能重操旧业——杀猪卖肉了,而在历次运动中就陪大地主走资派等牛鬼蛇神们罚站,挨批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有时还要在台上学狗爬。他摸一辈子刀,但脾气好,为人随和,从不牛皮对着干。你叫爬,他就爬。批斗他的民兵看他态度蛮好,又未整过人,那十亩田地从来都是自己种,就没向他动粗下狠手了。而村里有些地主却惨了,绑着吊鸭儿凫水,用鞭子抽。其中就有他的本家小地主刘洪天被冤枉,说偷了队里一捆麦穗,挨了打,晚上想不开,就在床头用裤腰带勒死自杀了。每次,只叫他学狗爬,交差。

一场恶梦过去了。儿孙也满堂了。老婆变成了老伴。他呢,不再叫刘一刀,而被年青一代唤作刘大爷了。

他先为生产队放牛,后为儿子放牛,铲铲草皮,垫垫牛圈。有时看到王剃头匠转队来了,就请来捶捶背拿捏拿捏懒筋,让周身舒服舒服。两个儿子也自立门户了。请了村里的张石匠打了砖脚石。土墙全换成砖墙,正面火砖,三面泥砖。茅草房全换成瓦房。扩建为宽宽敞敞的四合院。龙门两边放着老两口儿的寿材(老年人棺材别称),柏木的,漆得黑亮亮,照得见人影儿。三代同住一个院子。阿福阿宝分别住两边的厢房。刘大爷老两口还是住正房,打了三合泥的地平,光甚平展。就是恶梦过后的某天早上,煮早饭的老伴回睡房屋拿东西,无意中发现刘大爷一个秘密。他正在地上学狗爬,很展劲,一圈两圈三圈地数,爬了十圈才停下。她以为老头子被整疯了,吓了一大跳。

“老头子,你在搞啥子嘛,疯了嘛啷个?”

“你倒疯了!”

“没疯?那你在搞啥子嘛,挨批斗还没爬够嘛啷个?”

“那倒不一样啰。那是强迫,这是自愿噻。爬惯了,不爬还不舒服呐。莫说出去哦,说出去,要笑话我呐,还说我这个人贱得很啊。——我这是练的狗爬功。嘿嘿嘿。”

老伴将信将疑,看老头子神经正常,也不声言,随他便好了。后来,她发现老头子很少生病,越活越健旺,鹤颜童发,觉得这狗爬功没什么坏处,也就放心了。练狗爬功,已是刘大爷每天早起的必修课,风雨无阻。刘大爷放牛之外,不扯长叶子(打川牌),不下棋(象棋。围棋太高雅了,乡里很少有人会下),没别的嗜好,就只喜好喝口酒抽点烟。逢场天,他总要赶场,别上那把黄澄澄的酒葫芦打酒,有时买点猪头肉回去,让老伴弄了下酒喝。

这是个夏日的午后。天气照例炎热。松林坡的刘家院子掩映在苍松翠竹中。蝉儿在房前屋后的树阴里聒噪,叫得人心烦。狗卧在牛圈门口,伸出长舌儿,喘粗气。一群鸡卧在门前的大核桃树下躲凉,一两只小鸡到处跑。俗话说:“饭后一袋烟,赛过活神仙。”刘大爷饭后,习惯性地坐在堂屋门前的屋檐下要抽袋旱烟,边抽烟,边吐口老痰到院坝,引得鸡们咯咯地围争打架,甚是热闹。烟抽了,逗逗孙子,他就闲不住了,纽牛牵索。可是,不小心,人随椅子仰倒了。两眼一翻,不来气了。吓得老伴叫来两个儿子。阿福忙去请来医生。医生把了脉,听了心脏,说准备后事吧。寿材早准备好了的。

出丧这天,亲人见最后一面就要钉棺了。一家人哭哭啼啼,抬开了盖,刘大爷却从里面一跟斗坐起来,直喊:“闷死我了哦!闷死我了哦!”吓得送丧的人大叫:“炸尸啦!炸尸啦!”等大家清醒过来,刘大爷已从棺材里出来,跟他们打招呼了。他们才真的相信他没死。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

“龟儿子阎王爷抓错了人嘛,说我还有几百斤酒没喝完呐,就叫我快滚!我不滚,还耐他龟儿子阎王爷不成!”

丧事变成喜事。

从此,刘大爷每逢赶场,看他别个酒葫芦来了,管他认不认得,总有人打趣他:

“刘大爷,酒喝完了没有啊?”

他总是笑呵呵说:

“没得哟,没得哟,还早着哩!”

“还早着哩”支撑他活下去。老伴倒是熬不住了,反而先于他走了。

刘大爷又活了几年,或许酒真的喝完了。这一次,没任何征兆。他放牛摔了一跤,儿子们把他抬回时就哑声了,吃不进饭,喝不进水,就是咽不下那口气。老年人给阿福出主意:

“你爹杀猪拉了不少命呀。快把木盆和他用过的杀猪刀放在他床面前噻。烧点纸钱,通派通派,免他活受罪嘛。”

两个儿子依样做了,但刘大爷还是管了一天才落气,享年85岁。

卖肉的摆龙门阵,还隐隐忽忽提到刘一刀,但大都不知他的本名了。

2002年5月作于普明村杀猪匠刘富贵,远近闻名。他有个好响亮的绰号“刘一刀”。刘一刀是碾子村人氏。

碾子村三面环山,被连绵起伏的青葱的山丘怀抱。小河依山而走,从村前哗哗流淌。碾子村人不知它的名字,也没给它取名字。它就跟许多小河流一样,没名没姓,长年不息,默默流淌,滋养着两岸的庄稼和土地上辛劳的百姓。说下河去,都晓得去哪儿。盛夏的夜晚,月牙儿高悬蓝天,星星闪闪烁烁。大地密不透风,闷热难挡。老大爷老太婆抗不住燠热,烧一木盆热水在屋里抹个澡,然后坐在院坝纳凉,一边打蒲扇,一边给孙儿孙女讲老掉牙的狼外婆故事。孙儿孙女伏在腿上睡着了,他们便沉默寡言。老大爷便吧嗒吧嗒抽旱烟,仿佛在抽已逝的岁月,咀嚼,品味。老太婆便独自凝望星空,回味遥远的甜美的过去,无牙的瘪嘴偶尔还会心一笑。院落的青年男女都下河洗澡,结婚的,没结婚的。女的上游,男的下游,但相隔不远,说笑、打闹的声音都听得见,嘻嘻哈哈。一起来,一起回去。刘一刀和女人也爱下河洗澡,但守着本分和规矩,不洗鸳鸯澡,这叫合群。要是太出格了,就会遭白眼,遭孤立。女人在一堆,什么体己话都可以说。男人在水里,什么混帐话都可以讲。有时,男男女女也唱些野曲逗乐,甚至打情骂俏。未出阁的姑娘们就装聋作哑,不言声,从中也学到许多人生的经验。星夜下的小河欢蹦着碾子村连绵不绝的活力与艰辛的快乐。但碾子村的小河也并不一味地温顺,也有暴戾的时候。到了洪水季节,河水也要捣蛋顽皮,翻越漫水桥,翻越河床,好奇地爬上两岸的农田,顺便卷走一些禾苗,使黄汤汤的洪水增加一点绿色,不致落空而去。而洪水很快就会退回河床,皈依佛法地流走。几天后,又是一个清清亮亮温温柔柔的小河了,而且河里明显鱼儿增多了。

刘一刀一家四口,他、女人和两个娃。大娃阿福十五六岁,逢场天跟他杀猪卖肉,平常就一同下田做庄稼。二娃阿宝十二三岁,上学,放牛,回来跟他娘到地里干点农活,打下手。一年下来,刘一刀还能维持一家人的嚼粮,人情儿基本上能转圆泛,多少还有点节余,在碾子村属于日子过得比较滋润那一类。碾子村最近的场,乡上,五里路远,一偏腿一袋烟的工夫,赶三六九;稍远的,马蹄岗,二十五里路远,逢一四七,买猪买牛就必须赶那里大集镇了。刘一刀从不到那里去卖猪肉,他为人仗义,决不干抢同行饭碗不合行规的勾当。他家住在松林坡的路边上,被苍翠翠的竹林和黑黝黝的松柏掩映。三间土墙的茅草正房,中间堂屋,左边老俩口的睡房屋,右边仓屋兼客房。后院的两边,也是土墙的茅草厢房,左边两个儿子的睡房屋,右边灶房屋;对面是矮儿间的杀猪房和猪牛圈。每当逢场天,凌晨四点半左右,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刘家准时起床了。先是睡房屋里,亮起了洋油灯,光忽明忽暗。这是女人起来了,她对刘一刀说:“当家的,起床哦。”然后灯光便跟着她,从睡房屋一路移到堂屋、后院院坝、矮儿间的杀猪房。杀猪房里,便有了单薄的人影上下左右晃动。不一会儿,便听到舀水、窸窸窣窣、扑通扑通。这是女人在土灶旁拉起风箱烧一大锅开水了。他估计女人水要烧开了,便起身到厢房轻轻叫:

“阿福,起来了哦。阿福,起来了哦。你娘水都烧开了呐。”

“唔。”

阿福在梦中答道,不见动静,又睡着了。刘一刀只好走到床边推醒他。阿福很乖觉,看赖不成床了,就穿了衣服,揉揉惺忪的睡眼,打着哈欠,懵懵懂懂出来。阿宝正扯噗打鼾,唧唧呱呱说着梦话,好像还在与人争吵。刘一刀看了看睡得香甜的阿宝,给他掖了掖被子,笑咪咪走了。

杀猪房的矮儿间里点燃了松明,亮亮堂堂。进屋的墙壁挂了一排锄头,锄跟明晃晃的。对门的墙边站立一架风车,堆放撮箕、背篼和反光的犁铧,墙壁和地上有它们的影子,就像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右边就是风箱和土灶,支了一口大铁锅,女人烧了一锅滚烫的开水,弥漫着水汽。开水锅边就是斜躺的烫猪刮毛的青石板。挂猪肉的木架旁边,放了一张杀猪用的长而宽的矮板凳和接猪血的大木盆。左边通猪牛圈。墙隔而未隔,上面由四根柱头支撑三角形的木架,圈上的木楼堆了很多柴草和木棒棒。圈里的肥猪像是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就是不肯走。刘一刀在前面拖,阿福在后面用响唰吆。父子俩费了很大劲,才将猪赶至杀猪房的那张矮板凳前,很麻利地将猪摁倒板凳上。阿福把猪的后腿捉紧按住,不让动弹;刘一刀用膝盖跪住猪脖子,左手抓提猪耳朵,右手提起一把长约两尺的尖刀,明晃晃。猪见了刀,就非常绝望地哀叫了,长一声,短一声,粗一声,细一声。他只一刀,从猪颈捅入,稳,准,狠,至刀把,一抡,随着刀快速抽出,一腔热血也喷涌而出,射进早准备好的大木盆里。猪只一声长长的惨叫,抽搐几下,便命归黄泉,彻底解脱了,毫不拖泥带水。不像有的屠户,一刀杀不死,还要添刀,甚至猪还会翻身狂奔,直至血流尽,力衰竭,自行倒下。这时,碾子村的狗像尽职地凑热闹,汪汪汪,此起彼伏乱咬一阵,就规规矩矩静声了。碾子村的起夜人(农村起夜嫌上茅厕麻烦,就把尿桶放在睡房屋的门背后;若带孩子,冬天干脆把尿桶放在床边,深夜就在床上给孩子提尿。睡房屋老是散发一股呛鼻的尿骚味),要是小孩和青年人,听到猪叫狗咬就像没听到,屙了尿便又倒头睡了,很快跌进梦乡,美滋滋地继续做刚才未完的梦。要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在门后窗边屙得渑渑响,听到了,就会梦而糊涂地嘟囔:“刘一刀又在拉命了哟。又是逢场天了啊。”望窗外,天是黑的,又睡不着了。中年人精气还旺就会把老婆吵醒要那个,那个之后,就规划农事,谈孩子和未来。老年人则跟老伴唠嗑,说些旧事趣闻;天开亮口就叫醒小孩和青年人,小孩该放早牛了,青年人该下地做早活了。而刘一刀一家却忙得不亦乐乎。女人收拾起猪血,准备早饭去了,顺便叫醒二娃起来去放牛。刘一刀吹气,烫猪,刮毛,挂猪;然后坐在木架旁的杀猪矮板凳上抽旱烟,教阿福开膛、清理内脏。整个矮儿间在亮堂的松明光里,到处是浓浓的膻腥味和淡淡的烟草味。

逢场天,刘一刀在乡上的桥垆子卖猪肉。要找他很简单,他挂肉的横木上,左端挂杆秤,但他不用,让顾客复称的;右端挂把他心爱的酒葫芦,黄澄澄。桥垆子是座木桥,南北向,木字结构盖瓦的屋顶,四边没墙,空的,由几根木柱支撑。除了过道,两头是卖肉的:卖猪肉的在南,卖羊肉、牛肉的在北。中间两侧摆有小摊:卖凉粉、凉面、抄手、水饺;卖饼子、锅贴、油条、馒头;还有卖茶水、茶叶蛋、叶子烟、针线货。桥下小河的水是从山里流出,哗哗淌,清凉凉,游鱼戏石,清澈见底。沿岸是木字结构的吊角楼。大人娃儿的衣服晾晒在伸出的竹竿上,五颜六色,像万国旗迎风飘扬。一抹远山,清清淡淡,涂在远方。桥垆子非常热闹。赶场人交易了东西,就来这里。男人们歇脚躲阴,喝碗茶。婆姨们饿了,要碗小吃,买点针线。但大多是为了亲眼目睹刘一刀的精彩表演。刘一刀卖肉,看似平常,跟别人没什么不同。但不管顾客买多买少,他只一掂,一比,然后就是一刀,划下,你要的一块肉出来了,不多也不少。不信,自己称,秤就在挂肉的横木顶端。称后,保你满意而去。最初,还有人复秤。后来,买了就走人。刘一刀的名声就不胫而走。他的手艺成了赶场人来桥垆子看稀奇看热闹的一大景观。碾子村人赶场坐茶馆,总提他来长脸:

“我,哪个村?刘一刀那个村噻,——碾子村嘛!”

刘一刀的生意总比同行好,顾客多,卖得快,一天卖一头猪收早工。但他从不拿大,对同行很谦和,忙起来,也介绍顾客给同行。空闲了,他就取下酒葫芦,与同行扯几口寡酒喝,咂几棒旱烟抽。同行对他也敬重。刘一刀卖完后并不急于回家,脱下油光可鉴的卖肉黑衣服,收拾好刀、秤、镣环挂钩等工具,让阿福带回。他别上黄澄澄的酒葫芦,便进了桥垆子旁的四海茶馆要杯毛茶小坐,摆龙门阵;要是熟人来了,主动给别人来一杯,把钱付了。一天,茶馆里的地仙(风水先生)张驼背,四十开外,爱开个玩笑,就逗他说:

“喂,你龟儿子刘一刀,手艺不传别人,咋个你的儿都不传哪?”

刘一刀一边递叶子烟一边笑着说:

“哎,张地仙,你看你,这个你就说笑话了噻。”

张驼背卷着烟,故意板着脸说:

“说笑话?哪个跟你说笑话!连自己的儿都不传,还是人嘛啷个?你总是保守噻?”

刘一刀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着说:

“我有啥子保守的嘛,大家都看得到的,更别说自己的儿哪。”

其实,刘一刀坐茶馆,也不是闲坐。他与人摆龙门阵,就了解到哪家的猪肥了,免得跑空趟。茶喝了,气歇了,打壶酒,他便又去看猪了,为下个逢场天作准备。逢年过节,他要卖两头三头猪。他卖得快,有现金,养猪人家也愿意卖给他,不愁收不到钱。慢慢地,刘一刀也就积攒了一些钱。但那二年的农民,觉得土地才是金宝卵,可以在土巴里挖出许多金娃娃,挖出子孙后代享不尽的荣华与富贵。他也落此窠臼,连几间茅草房都未换成瓦房,就忙忙买了十亩田地,先后为两个儿子阿福阿宝娶了媳妇。他也当起老太爷来了。

可是,这十亩田地并未给刘一刀带来好运,划成分时,他就成了个富农。刘一刀再也不能重操旧业——杀猪卖肉了,而在历次运动中就陪大地主走资派等牛鬼蛇神们罚站,挨批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有时还要在台上学狗爬。他摸一辈子刀,但脾气好,为人随和,从不牛皮对着干。你叫爬,他就爬。批斗他的民兵看他态度蛮好,又未整过人,那十亩田地从来都是自己种,就没向他动粗下狠手了。而村里有些地主却惨了,绑着吊鸭儿凫水,用鞭子抽。其中就有他的本家小地主刘洪天被冤枉,说偷了队里一捆麦穗,挨了打,晚上想不开,就在床头用裤腰带勒死自杀了。每次,只叫他学狗爬,交差。

一场恶梦过去了。儿孙也满堂了。老婆变成了老伴。他呢,不再叫刘一刀,而被年青一代唤作刘大爷了。

他先为生产队放牛,后为儿子放牛,铲铲草皮,垫垫牛圈。有时看到王剃头匠转队来了,就请来捶捶背拿捏拿捏懒筋,让周身舒服舒服。两个儿子也自立门户了。请了村里的张石匠打了砖脚石。土墙全换成砖墙,正面火砖,三面泥砖。茅草房全换成瓦房。扩建为宽宽敞敞的四合院。龙门两边放着老两口儿的寿材(老年人棺材别称),柏木的,漆得黑亮亮,照得见人影儿。三代同住一个院子。阿福阿宝分别住两边的厢房。刘大爷老两口还是住正房,打了三合泥的地平,光甚平展。就是恶梦过后的某天早上,煮早饭的老伴回睡房屋拿东西,无意中发现刘大爷一个秘密。他正在地上学狗爬,很展劲,一圈两圈三圈地数,爬了十圈才停下。她以为老头子被整疯了,吓了一大跳。

“老头子,你在搞啥子嘛,疯了嘛啷个?”

“你倒疯了!”

“没疯?那你在搞啥子嘛,挨批斗还没爬够嘛啷个?”

“那倒不一样啰。那是强迫,这是自愿噻。爬惯了,不爬还不舒服呐。莫说出去哦,说出去,要笑话我呐,还说我这个人贱得很啊。——我这是练的狗爬功。嘿嘿嘿。”

老伴将信将疑,看老头子神经正常,也不声言,随他便好了。后来,她发现老头子很少生病,越活越健旺,鹤颜童发,觉得这狗爬功没什么坏处,也就放心了。练狗爬功,已是刘大爷每天早起的必修课,风雨无阻。刘大爷放牛之外,不扯长叶子(打川牌),不下棋(象棋。围棋太高雅了,乡里很少有人会下),没别的嗜好,就只喜好喝口酒抽点烟。逢场天,他总要赶场,别上那把黄澄澄的酒葫芦打酒,有时买点猪头肉回去,让老伴弄了下酒喝。

这是个夏日的午后。天气照例炎热。松林坡的刘家院子掩映在苍松翠竹中。蝉儿在房前屋后的树阴里聒噪,叫得人心烦。狗卧在牛圈门口,伸出长舌儿,喘粗气。一群鸡卧在门前的大核桃树下躲凉,一两只小鸡到处跑。俗话说:“饭后一袋烟,赛过活神仙。”刘大爷饭后,习惯性地坐在堂屋门前的屋檐下要抽袋旱烟,边抽烟,边吐口老痰到院坝,引得鸡们咯咯地围争打架,甚是热闹。烟抽了,逗逗孙子,他就闲不住了,纽牛牵索。可是,不小心,人随椅子仰倒了。两眼一翻,不来气了。吓得老伴叫来两个儿子。阿福忙去请来医生。医生把了脉,听了心脏,说准备后事吧。寿材早准备好了的。

出丧这天,亲人见最后一面就要钉棺了。一家人哭哭啼啼,抬开了盖,刘大爷却从里面一跟斗坐起来,直喊:“闷死我了哦!闷死我了哦!”吓得送丧的人大叫:“炸尸啦!炸尸啦!”等大家清醒过来,刘大爷已从棺材里出来,跟他们打招呼了。他们才真的相信他没死。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

“龟儿子阎王爷抓错了人嘛,说我还有几百斤酒没喝完呐,就叫我快滚!我不滚,还耐他龟儿子阎王爷不成!”

丧事变成喜事。

从此,刘大爷每逢赶场,看他别个酒葫芦来了,管他认不认得,总有人打趣他:

“刘大爷,酒喝完了没有啊?”

他总是笑呵呵说:

“没得哟,没得哟,还早着哩!”

“还早着哩”支撑他活下去。老伴倒是熬不住了,反而先于他走了。

刘大爷又活了几年,或许酒真的喝完了。这一次,没任何征兆。他放牛摔了一跤,儿子们把他抬回时就哑声了,吃不进饭,喝不进水,就是咽不下那口气。老年人给阿福出主意:

“你爹杀猪拉了不少命呀。快把木盆和他用过的杀猪刀放在他床面前噻。烧点纸钱,通派通派,免他活受罪嘛。”

两个儿子依样做了,但刘大爷还是管了一天才落气,享年85岁。

卖肉的摆龙门阵,还隐隐忽忽提到刘一刀,但大都不知他的本名了。

2002年5月作于普明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