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席素山的头像

席素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1/15
分享

我的“帽中”岁月

      席素山

工作闲暇之际,遥望窗外风景,卷曲的黄叶从树上飘飘落下,随风舞荡,树枝孤零零伫立空中,忽然感觉深秋已来临!树叶有些依依不舍,似乎要留住“初恋”的记忆。看空中云卷云舒漂浮不定,我心潮涌动,回味无穷!

岁月悠悠29载春秋,回想我大学毕业后刚上班的第一个工作地方,有许多留恋,也有许多伤感!初次参加工作的我像绽放的花蕾,一切都是新鲜的,新鲜的环境,新的领导同事,新鲜的工作岗位,新鲜的工作热情,给我留下深刻印记。我怀揣着憧憬和希望启航,满载着收获归途,生活的节奏像交响乐音符绕梁于耳,多年不绝!

第一次上班时,我在“帽中”学校工作。所谓“帽中”是指在原本小学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学部。我经过寒窗苦读考上了师范院校,毕业后设计了几种分配去向方案。可以去南方找工作,可以改行,可以进县城学校教学……心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可现实仿佛和我开了玩笑,毕业分配“哪来哪去”的原则,回到了自己家所在的乡镇中心校报到。更让我没预想到的是,镇中学都没留下,我被分到了离家四十里外的一个村屯“帽中”,这个学校也叫镇三中。这个分配结果宛如瓢泼大雨,浇得我透心凉。我心如巨石,沉重无比。

面对“残酷”的现实,我只能硬着头皮接受。记得第一天上班,按着咨询好的线路,骑着父母掏钱买的飞鸽牌新型275自行车,穿越村屯,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心里像喝了苦瓜汤,苦涩交加,甭提多别扭了!

“帽中”学校是离镇中学较远的三个村联办的。学校坐落在乡镇公路边三百米左右的地方,村村通的砂石路一直通到校门口。学校属于“开放式”办公,没有院墙。一排长长的,东西走向的,砖瓦连脊房就是校舍。一排校舍,一排杨树,一个土操场,一个厕所构成学校全部。校舍西侧部分是大队村部,东侧两间是一对公办教师住宅,中间部分是教师两间办公室和四个班级及一个仓库。一个大门进入细长走廊,可以进入办公室和各个教室。房子设计简约合理,教室在面南阳光处,走廊在北侧背阴处。

学校教职工12人,包括校长在内都要兼课。学校公办老师少,民办老师比例大。学校老师科班毕业虽少,但教学质量还很高,老师们很敬业。当时的中专很火,毕业可以直接就业。这所学校每年毕业班一个30人左右,能考出去一两个中专,剩余的还可以考高中一部分。学校口碑不错,村民都很支持办学。

在“帽中”学校的15个月时光,我经历了两夏两秋,一冬一春季节。有喜有忧,有苦有乐!喜乐的是第一学期吃住不愁,全是村里供给,还有热心的老师对我这个“单身汉”的眷顾!忧苦的是第二学期自己起火做饭,自己吃住,夜晚偌大的房子空荡荡的,有点瘆人。

第一学期的生活让我留恋不舍。我和村书记一样的“待遇”。村书记是镇派干部,当年也当过老师,为人随和友善,对我非常好。农忙时节,他和我一样住在村部,便于处理村里的事务。村里有四套行李,晚间工作之余,我们一起喝两盅解解乏。躺在村部炕上,望着房顶土棚,看着窗外满天星斗,经常畅谈人生半宿。让我这个懵懂无知的青年,增加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从某种角度丰富了我人生的阅历。

学校远离城市的喧嚣,拥有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的宁静!我们的伙食就是农家饭菜。村里只有一个小卖店,我们饭桌上偶尔有的,是花生米或火腿肠。有时镇里来人检查,就到村里鱼塘买点鱼炖上,赶上村里人家杀猪杀牛,村部也买点肉,饭桌上增加了佳肴美味。镇村下乡工作领导干部相当尊重我,如果饭点到了,我还没下班,他们都不动筷吃饭。总是说“不急,等等老师”,这句话至今让我感动,现在想来这就是乡风淳朴,尊师重教的缩影吧!

村部打更做饭的是“尤五哥”。他是一个勤快人,做饭很麻利,菜炒得很入味。即使就我自己一人住,他也想方设法让我吃好。我有时三周左右回家一次,母亲和邻里都说我胖了,这可能是尤五哥的功劳吧。现在还是挺想念尤五哥的,不知现在的他一切安好!

世间世事难料,就像我分配工作一样变幻无常。过完年第二学期开学,“幸运之神”偏离了我。因为某种原因,几个村商议决定取消了伙食点,我成了无处吃饭的“游民”。学校考虑到我离家较远,特意去县城给我买了一个“三角牌”电饭锅,让我独立做饭。我的饭食很单调,几乎每天都是煮点面条,或是从家里带点母亲烙的发面饼,热热吃。不得已,我经常骑车几十公里抄近路回到家中,回家的频率也增多了。

那段时光给我新入职不到一年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每天吃住一人,孤孤单单,空空落落,寂寞无比。别的同事下班回家,我静静坐在办公室发呆。望窗外,天好像总是阴沉沉,冷冷的。校舍东侧公办田老师家有时候做好吃的,邀我至他家共餐;民办男老师家里有好的饭食,也常约我去,我开始“打游击”蹭饭。下班了谁家有点活计故意让我去帮忙,其实我知道,就是想给我改善伙食,真感谢这些“热心肠”的老师们,帮我度过那段焦虑艰苦岁月。

春去春又回,花开花又落!第二年五月下旬,树叶还没有翻绿,我和爱人走入婚礼的殿堂,婚礼就在农村举行。我的这些同事及大学同学提前一天晚间,来到我父母家捧场,还有田老师相对专业的摄影助力。农村的婚礼很朴素简约,没有礼炮花车,没有典礼仪式,就是在左邻右舍家屋里放的喜宴桌,走走桌敬敬酒,虽然支宾(司仪)给他们安排屋里最好的位置,但我比较忙没有时间照顾好他们,心里至今存有遗憾。他们的到来给我的婚礼增添了喜悦气氛,也提升了我婚礼的层次。

结婚后五个月左右,也就是那年十月末,我调出了“帽中”学校,远离了我工作的第一个驿站。离开时很匆忙,没来得及过多的告别,但这份情意永远留驻在心里,久久不能忘却!如今我已工作了四个单位,有很多情感值得留恋,但“帽中学校”工作的履历让我记忆深刻,愈久愈回味绵长。像保留在心底的胶片,像品味甘甜的雨露一样可口,像美酒咖啡一样芳香怡人!

参加工作至今经历了很许多多往事,有快乐,有悲伤,有松弛,有疲惫,构成我这前半生的一幅多彩画卷!已年过半百得的我,额头长出了白发,留在心中的只有默默祝福,祝福我挂念的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回想刚刚进入校园工作的我,像青涩的谷子,幼稚单纯,谁找我吃饭,我都不推辞。大家的关照,让我对生活充满的向往,冲淡了我分配时的不悦,觉得道路一片光明,越走越宽!

“帽中”一年多岁月,让我牢记一生!现在“帽中”学校已经不存在了,但“帽中人”对我的恩情铭记心间,我永远爱他们,愿我的“帽中人”青春永在,笑口常开!

(《我的“帽中”岁月》首发于《天安门文学》2022.10.29)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