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席素山的头像

席素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09
分享

用爱拥抱春天的召唤

用爱拥抱春天的召唤

        席素山

“离开了小站,走进了春天,春风带走了冬日的严寒,春寒料峭,大地回暖,北归的燕子落在屋檐下,讲述着南方的故事……”这是1997年的春天,应黑龙江乡村广播发出《春天的召唤》征文邀请,我写下的散文诗开篇。听着广播熟悉的旋律和声音,我把自己的爱洒进春天!

那年春天,我还不到而立之年,和妻子领着三岁的儿子在达斡尔族乡镇腰屯,自家草房前的菜园里翻土培垄,种下土豆、花生种子,施肥浇灌,静待花开收获果实,过着清贫恬静的生活。

达斡尔族地区的邻里很热情,乐于助人。看到我们是上班族,不太会种菜园子,他们懂得“农时不等人,春日胜黄金”的道理,农活娴熟的好邻居有时过来帮忙起垄。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也力所能及回敬他们。看到他们春季抹仓房顶时,我也会拿起锹去帮端泥巴。邻里互助,友善团结,这也是春季里播种的一粒“友谊种子”!

我定居的那个乡镇名字叫卧牛吐(是汉语音转),达斡尔语为“敖诺日特”。据说其含义有两种:一是“和达斡尔族先辈人名有关”,二是因为在东、西卧牛吐村中间有东西走向3华里长的丘陵地,起伏不平,以此地貌而得名。镇境内是沿江河谷低漫滩,土质比较肥沃。勤劳勇敢的达斡尔人早已远离了狩猎经济,转向从事农业生产。达斡尔族不仅学会大田作物耕种的传统,而且在家庭周边的园田种植各种蔬菜、黄烟、瓜果等。他们用土垡子垒起院子墙,春季起早贪黑侍奉菜园子,白天去大田耕种。春天他们播种希望的种子,秋天收获磊磊的果实,以此改善家庭饮食生活和增加收入。卧牛吐镇界南侧沿嫩江而居,左右有阿伦河与音河包围。春天农闲时节,村民利用开江期间到嫩江支流撒网捕鱼。为保持渔业资源永续利用,达斡尔人把每年春季四月定为禁渔期,不从事捕鱼活动,他们与江里的鱼儿和谐共存,生生相惜。

2000年我工作调动,离开了达斡尔族小镇,来到城区定居。每年春季,看着沿街两侧的迎春花开,想到它们是百花之中最早开花的花卉,与梅花、水仙和山茶统称为“雪中四友”。迎春花不畏寒早春威傲然绽放,它们不择风土耐涝耐寒,适应性极强;它们端庄秀美,气质非凡。看到迎春花,我就想起了曾经生活六年多的卧牛吐小镇的达斡尔人。在他们身上,我学会了战胜困难,艰苦朴素,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岁月不饶人,“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如今我已经离开达斡尔族乡镇二十多年了,儿子已经从那年春天田园玩土的孩童,变成了海外研究农学的进步青年。春节前看到儿子与儿媳登记成婚,我十分欣慰。在“中国诗歌网”写下诗歌《今天天气晴,我们领证去》……接力棒传递/带着温度/幸福的天平/一边有拼搏过去的我们/一边是你们美好的前程/不说豪言壮语/珍惜异国他乡的真情/两只蝴蝶慢慢飞/蝶花相伴永相随/稳住脚下的根/一步一回首,不忘阳光雨露对树的浇筑。我以此诗告诫儿子、儿媳要珍惜彼此的情谊,莫忘祖国和父母的培育,未来要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面对中国960万广袤的土地,春信子又一次向我招手,我闻到了春的气息。我在“白孔雀诗选”写下《在春天》的诗句:雪化了/失去积雪护佑的土地/读到春天的诗韵;黄河破开冰面睡梦/木桩锁住的帆船/松松筋骨,扶眸远眺/渴望桃花依旧笑春风……南飞雁,北归一排排/俯瞰浩渺烟波/盘旋武汉长江大桥上空/展翅招手生生不息的新生命;我抚摸着泛青树皮/嗅一嗅,想一想/感恩一九七九年那位老人……富贵不忘本,真的要感谢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春雷破晓的季节,领着我们阔步走进新时代!

冰雪消融揭开了春的序曲, 春江水暖鸭先知,北国之春已来临。我爱春天的滋润,我爱春天的缠绵,我爱春天的清澈,我爱春天的温柔!我要用激情回报春天的召唤,用一生的爱恋拥抱春天的每一道风景!

(此文首发于《青年文学家》公众号2023.2.13)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