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上映之初,我没有去看。我以为这不过是一部战争片——我讨厌血腥与暴力,自然也不喜欢战争片。可大家都说这部电影拍得不错,值得一看。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我最后还是走进了电影院。
看过之后,我深有感触。暂不说电影中江舟渔火、万里长城等中国元素如何诗意地呈现,也暂不说电影中伍千里、伍万里、雷公等人物刻画得如何细腻与逼真,单就整部电影的价值取向,就让我赞叹不已——这部电影虽披着战争的外衣,但播撒的却是中国人民珍视和热爱和平的情怀,展现的是中国人的骨气和硬气。
《长津湖》是根据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在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导演的通力合作之下,中国人的家国情、兄弟情、战友情在电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电影最后,美陆战一师撤离途中路遇我们的“冰雕连”,师长脱帽致敬,并由衷地感叹:面对如此有决心的敌人,我们永远无法战胜。这一场景让人动容。
《长津湖》这部电影用中国人特有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回答了很多人曾经都困惑不解的问题——新中国百废待兴,为什么要援朝?美军装备精良,中国为什么敢出兵?中国的武器那么落后,为什么能扛到最后?
看过电影,相信你一定能从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身上找到答案。
首先是中国领导人。出兵朝鲜这个决定显然是他们权衡利弊、斟酌再三后的抉择。这一抉择固然有出手帮助同一阵营兄弟的原因,但也不排除以下考虑:洋人看不起新中国,认为新中国软弱可欺。先有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麦克阿瑟访问台湾,后美军第十三舰队又将进驻台湾——这些行为完全违背了美国政府之前对新中国的承诺。中国领导人认为,尊严只能在战场上取得。朝鲜战场上麦克阿瑟狂妄自负,认为自己有彪炳的战绩,优秀的陆战一师,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将领和士兵,根本不把新中国放在眼里。中国领导人知悉他们跨过了三八线后,更是疑窦丛生:接下来他们会不会跨过鸭绿江?唇亡齿寒,为了将来新中国几十年乃至一百年的和平发展,要打。因为只有打得一拳开,才能免得百拳来。
其次是军人。他们既有铁的纪律,又有无畏无惧的精神。伍万里非要去当兵,他说:我爹说了,共产党毛主席给我们分了土地,但现在有人要把它抢过去,这个我们不能答应。毛岸英身为主席的孩子,请缨出战,他说:几十万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战场,我毛岸英有什么理由不去?指导员梅生退伍了仍重返战场,杨根思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是军人,他们胸中不仅有凛然正气,更有有义薄云天的豪情。
最后是普通老百姓。他们爱家人,他们也爱这个国家。伍千里离家时,其母亲带着哭腔说:还要走?还要打仗?心中虽依依不舍,却并没有阻拦。梅生的妻子送梅生重返战场时说:这次打完仗回来,一定要把女儿的算数教好……
客观地说,《长津湖》这部电影并不完美——电影情节幽默有余,战争残酷表现不足(电影中搞笑的段子太多,可毕竟战争不是儿戏)。但瑕不掩瑜,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中国的民族文化和外交文化——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他们的血液中从来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人历来秉持“温良恭俭让”,主张“和为贵”;中国有句老话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长津湖》11月中下旬在欧美国家上映了。不管其未来票房如何,口碑如何,相信它都会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此片对外传递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更是中国人的朴素愿景:国与国之间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才是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