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肖劲风的头像

肖劲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05
分享

昭明禅寺凭古

(一)

东天目山巅遥望钱塘江宛如一条玉带,飘渺在山林中,掩映在城市的空间。夕阳下,钱塘江帆影绰绰,杭州城的灯火已经萦绕到东天目山,点点灯光形成蜿蜒的珠玑,深入到山间。

东天目山称谓浙江第一峰,海拔1480米,俯瞰临安古城,远眺杭州西子湖畔。山巅一巨石下,一股清泉汩汩而出,形成一方水池。池边蛙鸣阵阵,野草丛中虫鸣低吟,不远处翠竹丛中,亦或是松林间,不时有夜鸟发出婉约的啁啾。

明月高悬半空,池水中叠映出皓月神韵,远望时恰如硕大宝珠沐浴池中,“浮玉池”只在皓月当空时才能显露真容。古人称谓天目山,我豁然明白,天目开时必是月落星稀之时,眺望天空,南六斗正发出灿烂的笑容。

我回想起中午登山缆车上,正时滂沱大雨过后,群峰青翠,山峦间云雾飘渺,人在缆车上如入仙境,在云雾缭绕盘旋间,我看到云雾中张开的天目,在山谷展开如同巨大的瞳孔,注目着天地,注目着游人。瞳孔没有阴冷寒意,只有慈爱的温情,悠然间便化为山腰间的浮云。

古人称天目山,我不知道是缘于云间的天目绽开,还是朗朗皓月下大仙峰山巅那汪池中的灵韵。

月光如同浮荡的幔帐,明月是一盏轻盈柔和的灯笼。月的光晕普照着大仙峰,普照着雄浑而隽秀的天目山。大仙峰顶的峭壁上一行行佛经、佛号在柔和的月光下点亮了我们的瞳孔。

不远处峭壁下是处茅草搭建的窝棚。窝棚里仅能容纳一人居住。一块青石放有一盏蜡烛,一个瓷碗,一双筷子。几本佛经整洁的放在茅草床上。

窝棚里空无一人、我们一行登临山顶的脚步声惊扰了修行人,他可能无心与我们接触,便回避了我们。

总之,除了山巅皓月,其它就是皓月下我们的身影,远处便是山下临安城绰约灯光。

下山持手电筒在蜿蜒山林小路穿行。羊肠小路间隔不远,便有阿弥陀佛佛号发出。随行的出家人开云师傅说,这是由太阳板组装的播佛经机,白天利用高山太阳能充足,蓄积能源。专门给登山者指引方向。总之,现代科技成为我们一行夜行者的福音。

(二)

途径分经台时,已是晚上九点左右,分经台是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的皇太子萧统。在此处禅修编著《昭明文选》,并在此处把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佛教《金刚经》分成32章节的地方。

梁朝太子萧统是汉朝丞相萧何公的第二十六代世孙。萧统慈悲博爱。在其父皇梁武帝萧衍的言传身教下尊儒崇佛道,并且崇尚节俭。其母贵妃丁氏染病,萧统入宫侍奉,夜不解带。其母丁贵妃去世,萧统米浆不入口,腰带十围削减一半。直到梁武帝萧衍屡次遣使戒谕,萧统才稍食稀粥,直至其母下葬后才进食麦粥一升。萧统减衣缩食为其母节哀。

萧统年幼聪慧,三岁学习《孝经》、《论语》,五岁遍诵五经、十岁尽通理义。其善评诗文,每出游宴,赋诗吟文动辄数十韵;触景随口吟成。梁武帝为其取名统,立为昭明太子。梁天监十四年,梁武帝任命萧统为省录朝政。萧统参与政务,辨析诈谬,秋毫必睹。但萧统仁慈为德,未曾在梁武帝面前弹劾任何一个犯有错误的官吏,只是背后令其官吏改正谬误。并且,每逢天灾和侍从巡行灾区,赈济贫寒百姓。平时居住东宫,面西背东,不违规制。每日入朝必在五更之前,守侍殿外,毫无倦容。

萧统宅心仁厚的德操,厚重的文化积累,和梁武帝“竞陵八友”文学基因的影响下,萧统组织东宫通事舍人刘勰,即《文心雕龙》作者,和钟嵘,即《诗品》的作者等一批文人学士编辑成册了自秦汉至齐梁八百年间一百三十余名作者的七百余篇诗词赋曲的文学作品,共计三十卷本的巨著《昭明文选》。

大乘佛教经典《金刚经》,鸠摩罗什翻译后,长篇连贯,没有形成段落。为了便于佛教徒习经传诵,昭明太子萧统在综合了佛教徒刘勰(即慧地和尚)等人的见解,在东天目山幽静的草庵中把《金刚经》编辑为三十二个分则,并在各段落补上浓缩精要的标题。现在人们阅读的《金刚经》段落之间的标题即为萧统当年在此分经台上的心血化成。

(三)

分经台置身于一个八角亭中,一块矗立的石碑上镌刻有“昭明太子分经处”。我不经意揉摸脖颈间,脖颈上的不知何时长成的痈疮被揉破,血滴在指尖。一名同行佛门居士顺口说到:“你们是血脉相承同门同宗。”

分经台周围种植着黄瓜、茄子和一些不知名的南方蔬菜。菜园的西侧是彩钢板搭置的几间房屋。房间分为佛堂、寝室和斋堂。

一名十七、八岁的少女跪在佛堂默诵着佛经,对我们的到来似乎无暇以顾。在同乡开云法师的引荐下,一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与我们饮茶交谈起来。中年妇女安徽籍的商人。老公是当地海关的高级管理人员,家境富庶。佛堂跪诵经台的是其女儿。女儿在高考前夕突然间癫狂哭闹,昼夜失眠,几经上海、安徽等大医院诊断为精神疾病。但是,经过医学专家们治疗后仍没有好转迹象,其母放弃生意,在友人的引荐下到东天目山上的昭明禅寺修行。

我偷窥了一下少女,她眼神余光也和我的眼睛有了短暂的碰撞。少女眼神中流露平和,但呆滞、僵化的表情挂满她的面孔,她的身上没有一丝青春的活力。

少女在这里已经修行一年有余了,但愿佛法的力量能使她回到快乐的人间。

当我们穿行到丛林小路拐角处的彩钢板房时,那里已是一片夜的寂静,只有最左侧佛堂还透出一丝光亮,女孩儿跪伏诵经的侧影显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我们抵达白云窝已是夜间十点左右。白云窝几十亩盛产天目龙井茶园沉寂在黑夜的深处。梁武帝萧衍为其师父宝志大和尚修建的志公大殿没有一丝灯火,只是不远处寺院为孤寡老人修建的弥陀村还泛着星缕灯光。

据开云法师讲,白云窝志公殿的主持开清和尚过去是苏北徐州地区一位成功的商人,人生坎坷后徒步千余里来到东天目山昭明禅寺出家为僧,并且把唯一的儿子也带到山上出家修行。

穿过弥陀村,韦陀菩萨大殿四周广场灯火辉煌。时有游客中的善男信女围绕韦陀四面神像顶礼绕行。

忽然,一支硕大状如蝙蝠的昆虫围绕着韦陀殿欢快得追逐着灯光。顶礼的香客停止了步伐,屏住呼吸注目邂逅在韦陀大殿外的这只“精灵”。昆虫不懈地绕着庙堂飞翔,不停地吮食着佛殿的灯光。鼓动着翅膀发出阵阵气流的噪声。

也许是饱食了“佛光”,也许是疲惫了身躯,昆虫一个猛子扑向地面,静卧在韦陀大殿雕廊下,似是昏昏欲睡,没有初时的一丝张狂。

硕大的昆虫名为中华虎头帝皇蛾,是天目山独特的物种,此帝皇蛾以食蚁虫及其它小型昆虫为生,体型是其它飞蛾的三到五倍,是蛾中之王。

次日,清晨我再到韦陀殿广场散步时,那只虎头帝皇蛾已不知所踪,四周寻觅,但见虎头帝皇蛾蜷缩在广场的墙角一隅,硕大的身躯还在颤动。农历三月三江南的阳光充满了暖意,普照着天目山的沟壑、丛林、清晨从山腰处缆车终点背运石料、生活品的僧侣和修行的游客,在阳光辉映下,每个人都汗潸潸湿透了衣衫。但是,他们无论拄着拐杖,亦或相互搀扶,都充满着人生的快乐。山坳间富丽堂皇的昭明禅寺,十年前当地旅游部门还没有修通到山腰的缆车,复建昭明禅寺之始,一个叫齐素萍的女居士带领众信众从山脚爬山涉水,把一砖一瓦搬到山上,在古昭明禅寺遗址的废墟上,复建成如今有念佛堂、观音殿、藏经楼、大雄宝殿等十几处仿古建筑。

在与齐素萍老居士的交谈中,我们深深的被她折服。齐素萍居士早年是一名军嫂,文化程度很低,随夫在杭州的某部队军人服务社工作。改革开放后下海经商,成为一名成功的茶商。九十年代末突发菩提心皈依佛门,成为一名女居士。其家境殷实,已退休的老伴是一名军医,三个儿子都有很稳定的工作。齐素萍在家庭极力劝阻无果的情况下,爬上了荒无人烟的东天目山,矢志把东天目山昭明禅寺在遗址上复建起来,成为世间人们修心养性、返璞归真的正念道场。十几年的辛勤劳作、化缘,她已经把东天目山昭明禅寺打造成一个净化心灵,人间清修的场所。这里虽然是师法净土的道场,但是,禅宗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教化在这里成为不可逾越的寺规。无论僧尼、游客、信众都在这里尝试着无偿劳作、收获快乐身心的效果。

齐素萍老居士二十多年时光,在家乡山东省庆云县复建了庆云金山寺,收养了大批孤寡残疾老人、儿童,并成为当地一所知名旅游景点。

金山寺专门在建设用地中划出一块土地,种植小麦和其它农作物,用于无偿提供给僧侣、香客和收养的孤寡老人、残障儿童的日常食粮、

齐素萍居士在甘肃河西走廊腹地的永昌县、为祭奠误入中国的6000多名古罗马士兵亡魂而修建的骊靬古文化城占地20多平方公里,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醒目亮点。

“悲悯天下,博爱众生,人人皆可成佛”的理念推动着这位来自齐鲁碧霞元君故里70多岁老人生命的步伐。齐素萍居士管理着600多名僧尼,她续写着山东人精神。也许将来“一山一水一圣人一文豪一居士”传遍海内外。

昭明禅寺为核心的东天目山,无论前山、后山、大峡谷,乃至残存的古墓、古树下、翠竹丛中……这里人们心灵似乎得到天地的净化。他们或劳作、或茶叙或诵经参佛,他们身旁永远都不存在垃圾的随处丢弃,都不会有虐待残害动物昆虫的现象,并且一些蛇蛙等小动物自然死亡,他们会就地埋葬,并颂上三皈依经咒,给予其灵魂的超度。

(四)

心学大师王阳明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环境决定人的生命观和对待茫茫世界的态度。

东天目山是佛教临济宗的中兴之地,也是韦陀菩萨的道场。自东晋宝志和尚开山筑寺庙以来,临济宗18世高峰禅师以降,直到临济宗33世无幻禅师都在此山中修行,有的禅师长眠山中。历史如白驹过隙,1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道教的祖师张道陵,外丹派葛洪等知名道士,都曾经在此地禅修。东天目山成为道家“三十四洞天”的福地。

因此,东天目山是儒释道“三教圆融”的殊胜之地,更是“三教圆融”形成教化世人“仁、义、礼、智、信”对应天地、对应人的行为的“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人间道场。大道无极,大道至简。大道通途就是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东天目山野生在山谷丛林中的猴群偶尔跑到寺院。或挡在山路间,向过往游客讨要食物;壮实的刺猬会跑到茶桌前和你打个照面。

这里的野生动物从不惧怕行人,因为,它们得到的是人类的关爱、友善,而不是伤害。

东天目山凭古感怀着昭明太子萧统,使穿越历史长河当今的人们更加追忆萧统短暂的人生。萧统英年早逝,金陵南京百姓万人空巷送别昭明太子的场面,使梁武帝萧衍更坚信打造他理想中的佛国世界,天下博爱大同的社会时代梦。但是,骨感而现实社会环境摧毁了梁武帝的南朝梦令。梁武帝被叛将饿死金陵台城的地域恰是民国总统府的核心区域。历史的发展规律由史学家评论吧,玄门学说的偶然由研究阴阳八卦的玄学家论述吧!

(五)

东天目山古称“龙首山”,再度走进国人的视野,不仅是它的幽静秀美,更多的是“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昭明文选》不仅留下“典而不野,远而不放,丽而不浮,约而不俭”文质彬彬的经典文字,更多的是编著者皇太子萧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崇和理解,更多的是萧统人文精神的光芒。

梁元中大通三年,天妒英才,萧统在荷花池中落水病故,时年三十一岁。他的灵魂笑对着付梓成册三十卷本《昭明文选》、《文章英华集》二十卷、《古今诗苑英华》十九卷,以及其赞誉诗人陶渊明的《陶渊明传》等文学著作,和一部开启禅宗肇兴,一部分段易读的佛教经典《金刚经》。

《昭明文选》成为中国传统经典的文学范本,后人称颂“文选读烂,秀才一半”的美誉。它不仅留给的是中国人的精神财富,更是留给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昭明太子萧统虽没有成为一代帝王,但他博爱思想的人文精神;他编著《昭明文选》的文学理念,都不逊色于中国每个朝代的英明帝皇。时至今日,昭明太子萧统,曾经生活过的东天目山上洗脸池、分经台、湖北襄阳昭明读书台、福建福鼎禅修地昭明禅寺、安徽池州萧统分封地,都留下许多他美妙的传说和故事。

昭明太子萧统的魅力将穿越历史长河,与日月同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