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肖劲风的头像

肖劲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07
分享

吴越寻古杨梅

“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苏东坡千年前的感悟,使我沿着文豪的思路,回归到北宋王朝统治下的吴越大地。

杭州湾水波荡漾,月影绰绰,渔歌晚唱。岸边四明山余脉苍翠蜿蜒,香樟吐幽,白鹭峰峦间对歌唱鸣。古杨梅树出自杭州湾畔慈溪市匡堰镇。

匡堰古镇种植古杨梅树有几千年历史。古杨梅树多分布在镇东南丘陵地带。山间溪流自高入低,蜿蜒流淌,既灌溉了高低起伏的古杨梅,同时也成为山脚下百余户村民的饮用水。

古杨梅树分布在丘陵较高处,郁郁葱葱,满目青翠。沿果林小径,泥土的气息混着杨梅果成熟的清香,不时扑鼻而来。

六月江南,芳草萋萋,蝉儿嘶鸣,林野间散养的鸡群欢快地踱着小步。母鸡在壮实的雄鸡带领下,在林丛间觅着草籽和一些小虫子。蓝天白云下,采摘杨梅果的人群成为多余的物种,不时引来雄鸡的怒视。果林外家犬似乎无视这种嗔怒,它们懒洋洋的趴伏在自家宅外,一幅熟视无睹的状态。

村舍外的停车场已经停满了车子,我们把车子停在一户人家奔驰轿车后面,进院子与一老伯沟通。老伯爽快应允了我们停车的请求,并说,他山上承包了的几千颗杨梅树,可以带我们前去采摘。

村舍后小径如同一羊肠小路,蜿蜒到山上杨梅林丛。杨梅果不时碰到我们的头顶。我们一路行走,一路摘食着成熟的杨梅。老伯说,靠近村边的果实发涩,口感不好,要少吃,靠近半山腰的果实酸甜可口,是上乘的佳品。此外,靠近村边的是其他村民的果树,虽然无妨,但是,人的良心最重要。

临近山腰,老伯把林间的几个竹篮分与我们众人说:“这里前后左右几千棵古杨梅都有千年历史,杨梅树阳面成熟的果实为果中极品,阴面稍差些。这里还有几十棵可采摘,其它的都被上海人、杭州人全部订购了。”望着杨梅树上压弯枝梢的果实,我们边吃边采摘,仿佛进入了杨梅的世界,感悟着梅园那份恬静,那份无忧,和兴奋的收获激情。

梅树阳面迎阳光处,果实硕大宛如鸽子蛋大小的杨梅果,真得有一种望梅止渴的感觉,有时摘到红润泛着青紫的果子,不忍心丢入篮子,而是把果实轻含在嘴中,慢慢允吸,一股股甜中泛着一丝酸味的果实清香,慢慢弥漫在唇齿间。有时想,京剧的脸谱是否也是源自这天地间的尤物。

老伯看到我们兴奋的表情,操着浓浓的吴越方言说到:“这里杨梅种植自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距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我们至今仍然用古法施草木灰、粪土作为杨梅树的肥料,加上山上引过来的溪水浇灌,不用化肥、除草剂和其它农药除虫。杨梅生长在自然的空间中,土壤、空气没有任何人为污染,所以这里杨梅果实厚重,深受上海、杭州,乃至香港的高层人士喜爱。年初,这些城市的人士已经提前把果树预付了定金,6月中旬,准时到这里收果。”老伯停顿会儿又说到,“我这里仅有几十棵梅树是属于自家食用和每年杨梅节供人观瞻和售卖的。我的两个儿子开办了工厂,早已看不上我这杨梅的蝇头小利了。两个儿子早就说让我享受生活,把果园承包出去,免得如此劳累,可是我想,虽然果园很轻松能够承包出去,但是,我的剪枝技术、施肥浇溉技术不就荒废了吗?!还是留下祖先给我们的传承,每年的杨梅节可以看到大城市各色不同年龄的人群来到匡堰,这就是我最大的喜悦。”

老伯古铜色的脸孔泛出汗水,但是他的喜悦似乎浸润了他的周身。

我摘满一个竹篮后,沿着错落参差的杨梅林走进山腰深处。熟透的杨梅果不时落入树下,有时落在我的衣衫上,留下一个个唇印样的痕迹,似乎告知人类成熟是一门不可抗拒的美学,也是人类自始至终寻觅的根基。

古墓,一座古墓,不,是几座古墓。在杨梅树簇拥的山腰深处隐藏着众多吴越先人的墓地。

映入眼帘的古墓零散的分布在山坳果林深处。白色天穹圆形墓顶,黑色大理石墓碑勒刻着吴越先人的生卒年。长形的香炉中沉积着厚厚的香灰。猛然间,一两只灰白色蝴蝶跃然在墓园上空翩翩起舞,给悠久的墓园添了一丝神秘。

墓碑上的文字叙述着这些光绪、民国年间已经成为故人的历史。零落的杨梅果沉寂在古墓四周,仿佛形成了一个个供奉先人的果篮。成熟的杨梅果在微风的摇曳下,不时把供果散落在墓顶。墓中古人享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安息在墓中的先人仿佛他们的灵魂已经穿越了时空,静耳倾听着人间的变迁。

大多数坟冢是用水泥修砌而成,有的墓显然已经多年没人祭奠了,长满了蒿草,但是围簇的杨梅树成为墓主人天然的屏障,没有人跃过屏障惊扰墓中的灵魂。

中国的古墓多掩映在青松翠柏间,而慈溪匡堰镇的古墓冢却是隐伏在杨梅林中,熟透的杨梅果落在古墓周围,仿佛用残存的温度呵护着古墓。

江南的梅雨季节时常使人大汗淋漓,却总使人激情澎湃。告别匡堰,一路前行,过宁波便是温州的茶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山中民宿小憩一夜,当地友人又把茶山野生杨梅果拿来品尝。茶山杨梅果实较匡堰杨梅硕大,水分较多,但酸度较高,充斥着一股野性,色泽青红相间,似乎缺失一些甜润,但仍非三国时代曹操口中的梅林,望梅止渴非温州杨梅此物品。

沿沈海高速过温州苍南县的分水关,便是福建省的福鼎市,因其境天姥山之履鼎峰而得市名。

山高林密,古杨梅树也因此找到适宜生存的栖息地。

福鼎杨梅多为野生植物,颜色、个头与温州茶山杨梅近似,只是口感更为酸涩一些,因此,本地人食杨梅多放少许食盐在杨梅果中搅拌,吃到口中的杨梅果酸、甜、咸混着果实的清香,五味杂陈融为一体,令人时时回味,一种通感的感觉,拟或是一种意境。若单独品尝不混盐分的杨梅果,其酸味望而生津,望梅止渴是恰如其分的描绘。我不清楚曹孟德眼中的杨梅是否为同一品种的杨梅,还是杨梅在古代没有受到全球变暖和雾霾的影响。中国华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杨梅是否为一种味道?!

半个月时间,我在宁波的慈溪,温州的茶山,福建闽东地区的福鼎市品尝了不同区域的野生杨梅。三个区域不同口感的杨梅,也是与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三个区域商业文化、社会环境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可以说杨梅文化也是不同区域人文精神、文化的缩影。

但愿,明年的六月天再到华东地区的古杨梅林寻访,但愿还能看到匡堰梅园中的老伯,还能看到古墓中的梅园,还能品尝到原生态种植下杨梅果,听到老伯那淳朴的吴越方言,看到他那堆满笑容古铜色的面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