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谢江辉的头像

谢江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16
分享

父如房梁

父亲是个泥瓦工,挖地基、切主体、上房梁、贴瓷砖是他建造一座房屋的必经程序,因此在父亲学手艺的第一天起就认识了房梁,房梁表面的耿直和内在的坚韧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父亲,塑造了父亲。

父亲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小时候家境贫寒,十七岁就辍学回家,那时候家里有一个伯伯正好在工地领工,没有任何主心骨和交际圈的爷爷奶奶就给仅有十七岁,不懂得任何职业规划的父亲做了一个父亲这一辈子有且仅有的一次志愿填报,父亲被安顿给了伯伯学习泥瓦匠,在我看来,现在也能够理解爷爷奶奶当时的心理和用意,一则是这样安排至少是有个熟人带着,使得初入社会的父亲不容易上当受骗;二则是那个年代学习这个手艺成本最低、学历要求最低、出师挣钱最快。就这样,父亲走进了属于他的“办公室”,从最基本的挖地基、切墙体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手上磨破了多少个泡,身上晒掉了多晒层皮。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在不到四十岁的时候就走到了伯伯的那个位置,也成为了那个发号施令和带徒出师的人。

我的家乡位于著名的地理单元-黄土高原上,因为黄土高原的地质疏松,植被稀少,气候干旱,再加上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使降水多集中在夏季,而且多为暴雨,这样的地形结构和气候特点,就要求建造的房屋必须地基牢固,排水迅速,于是在盖房的过程中,要做到基地牢固就得打地梁,要做到排水迅速就要形成“八字形”的房顶。这两个建造特点就将父亲与房梁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房梁结实不结实直接决定了房子的质量和工队的口碑,上梁顺利不顺利直接决定了整个工期的安全和结果。

上梁也成为了建造一座房子最为关键和最需谨慎的一个环节,上梁日也成为建造一座房子最隆重且最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在我印象中,造房上梁是我们乡下人的人生大事,仅次于娶妻生子,象征着安居乐业,富贵荣华,是人生三大喜事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造一座房子绝非易事。虽然自古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说法,但是我们那里的农村人还是非常讲究这些民俗风情,所以上梁仪式不可谓不隆重。在我们关中平原地区,上梁一般有贺喜、祭梁、上梁和抛梁等步骤。

上梁那一天,主人家会提前通知亲朋好友前来帮忙和祝囍,当然也会特意挑选一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好天气进行上梁,上梁之前会在房梁上绑上一段红绸缎,我的理解寓意着两层含义:一是希望今天的上梁日能够顺顺利利的度过,二是希望这根房梁能够支撑这座房屋经历风吹日晒,不被尘土侵蚀。随着大家的上下配合和齐心协力,再加上几个能工巧匠的悉心指导,房梁很快被顺利的架在了房顶。上梁的整个步骤也就在一串响亮的鞭炮声中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大家在品味美味的菜肴中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在欢声笑语中忘却满身的疲惫。

都说孰能生巧,勤能补拙。但在父亲眼里,不管加入这个行业多少年,对建造房屋的步骤多么熟,但是有几个关键的步骤,父亲总是要亲力亲为、细之又细。其中之一就有上梁这个环节。由于父亲谦逊随和的性格和精湛高超的技艺,在家乡那片方圆十几公里内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和评价,所以在二十一世纪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那些年,我记得每年元宵节刚过父亲就开始了放线开工,有时候甚至是同时穿梭于几个不同的工地,但是不管多忙多累,到了某一个工地上梁的日子父亲总是要赶到现场进行指挥和照看。现在想想,父亲这样坚持和执着的目的在我理解为:一是只有他去了现场,工队上的每个人才会操到心,不至于因为疏忽大意出现问题。二是每一次的上梁对他来就像是自己的又一个作品即将出品了,现场见证整个过程对父亲来说也是对这个行业应有的尊重和必要的仪式感。这样的坚持和执着得到的回报就是让所有人都安安全全上工,安安全全下工,让每一家的“顶梁柱”都能一直平安稳定的撑起各自的家庭。

父亲如梁,笔直无弯的房梁影响了父亲一辈子只入一行,这也成为他们那个年代许多人的职业选择和择业方向。父亲执着坚守的择业品质将一直影响着我;父亲如梁,坚韧如簧的房梁造就了父亲坚韧不屈的意志品质,在父亲坚强独立,接续奋斗的生活态度的影响下,让我理解和坚信了“滴水穿石 弱鸟先飞”的道理;父亲如梁,支撑奠基整个房屋的房梁成就了父亲成为“好朋友眼中的“主心骨”,整个家庭的“顶梁柱””,每每生活中遇到难题和挫折的时候,父亲那些浅显朴实但却充满哲理的话语总会成为我克服困难,勇敢面对的“助推剂”。

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人活在世上干不了多少事情,就是专心一心一意,心系一处的办一件事情,都不一定办好,所以在年轻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自我感觉有才华,或者有能力,或者我很聪明,就可以涉猎这个或者那个,最后老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自己一事无成”。父亲的择一业忠一生的态度在我看来就是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和佐证。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时代。中华民族能够稳扎稳打、一步一步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就是得益于一代又一代人立足时代,引领时代形成了亘古不变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样的民族精神,坚毅的撑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在这样一个伟大民族精神的感召和带动下,千千万万个家庭“顶梁柱”成为建设和支撑中华大家庭的中流砥柱。

父亲如梁,梁支撑起了房屋,父亲支撑起我。

(本文2021年4月14日在《作家故事》公众平台发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