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吕凤君的头像

吕凤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10
分享

投“石”问路

有句成语,叫投石问路,我这里另有别解。我是在冒昧地敲开了我家乡的,一位叫石德生老师的家门,问问老师的为文,读读老师的思绪。 

我是五寨人,但少小离家,和石老师互不相识,只是在家乡《砚城文苑》的网络平台上,读到了老师的文章,才对其有了些印象。六个月前的《〈诗〉里花鸟知多少》,我初识了老师,四个月前的《梁衡的〈觅渡〉与‘觅渡’的瞿秋白》,让我再识了老师。而今晨读到的《南山苍茫》,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于是,我在忙乱中初读了两遍。读两遍,不是说文章有多好,而是觉得轻快,觉得眼亮,就像奔故乡南山而去,看那远处,想那山里,真有些“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感觉,脚步自然就轻快起来,心境自然就亮堂起来。

什么是好文章?古人杜牧一言以蔽之:“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意思是好文章一定是意到、气足、辞美,我觉得还是有点抽象。我个人以为,好的文章就两层意思,一是想看。天下文章太多,但想看愿读的并不是很多。好的文章,应该如长得好看的女子,大多数人见了,都是想看的,而且还有很高的回头率。二是耐看。好文章让人回味,像喝一杯醇香的老酒,便是入口下肚了,还让人咂巴咂巴,品尝它留下的余味。

石得生老师的文章,我读得不多,但,见一篇我都是要读的。这里面,不只是乡土情结使然,更多的是石老师的文章,接近我的审美标准,就是那种“想看、耐看”的文字,字里行间,有一种人文气息和故土情怀。

《南山苍茫》如画。石老师惜字如金,寥寥数笔,家乡的南山,如一幅欧洲印象派油画大师莫奈的山水画,正确的层次中,让家乡这座山,在我的心中立体起来。文字,是有色彩的,石老师笔墨得当,意韵饱满。

《南山苍茫》似诗。石老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也就是一辈子和文章、文字打交道,他懂得一篇文章是写不尽世界的,何况是短短的千字文。他的设计,他的跳跃,以及他平实中足见功底的文字,让一篇短文如一首抒情诗铺展开来,诗的空灵,诗的韵味,乃至诗的寓意,只有以诗的才情与想象,才能品读出来。

《南山苍茫》胜酒。好酒诱人,但不醉人。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其实是人如其文。什么人写什么文章,很难想象一个心胸狭窄,满腹忧怨,愁眉苦脸的人,能写出轻松而荡气回肠的文章来。《南山苍茫》这杯酒,我喝了,而且喝得有些尽情。好文字,就是酒引子,闻一下,就不想离去。石老师就是一个酿酒的人,所读的书,所经的事,所阅的人,都可以酿成可人的美酒。

其实,真正的为文,应该是轻松的,欢快的,即使这过程中的一时愁苦和折磨,也一定是建立在痛痛快快、明明白白之中的。只有轻快出发,轻装上装,才能有举重若轻的攻城掠地。反之,写作的意义,就有些牵强附会和勉为其难了。

看到了石老师,就不由得想到了家乡五寨,就想到了家乡近年来活跃在文学事业上的一大批勇士和斗士们。尽管我是个门外汉,但作为军人的我,心里明白,为文化而战,比为领土而战,更高一筹。

我,或者是我们,有像石老师这样前辈们的冲锋陷阵,屁股后面还有一批追梦的队伍,再苦的仗也能杀出一道光明,何况是拿笔行文。石老师,我在您的楼下敲门,假如我是您的学生,文章也不至于写成这等地步。

路在脚下,迈一步就是一步。

今日长缨在手!

2022.11.11. 于乌鲁木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