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项见闻的头像

项见闻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809/21
分享

文化自觉和文化责任

 ——在史小林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读完史小林老师的作品,令我想起作家梁晓声说过的一句话:“…让我能呈现“从前”,给对从前忘却了的或一无所知的人们看,哪怕只不过呈现了一点点。我将这当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责任。”  

如果说历史是一面镜子,那么文人的作品,就是镜子中的景物,而文人的良知,应该对历史负起一种责任,虽然文学并不是历史。史小林老师的作品,无疑是具有这个特征的。他的作品,以敏感的笔墨,独特的感官,细腻深入的感触,记录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现状。

  《特殊年代纪事》、《洪湖踩藕记》、《我的初中年代》、《府场求学记》等等,无不一一再现了那个荒诞年代对人的折磨和摧残。但他不呼喊,也不大声抗议。如《洪湖踩藕记》里,开篇 “…春夏之交,生产队遭遇粮荒,家家秋粮将罄,夏粮不继青黄难接…”结尾“…世人多见‘接天荷叶无穷碧’的盛景,却少有人像我这样立于湖水中观赏初夏洪湖的万千情怀…”他只轻轻地赋予笔端倾诉着,流淌着,以深沉、内敛的情思,与你默默地做情感交流。

  在《我的初中年代》里, “先是打铃的丁伯自缢身亡,后是上海的周天郁老师吓得上了吊。书记蔡伯衡,粗短身材,面容冷鸷,一口阴冷的黄陂腔慢板,每遇之,我都绕道而行……”读来令人不寒而栗!但对如此深入骨髓的记忆,作者始终没有站出来说话,而是通过作品来反映,给读者以凝重的反思和启迪。

  他的文字,像田垄绿草丛中摇曳的一株花儿,原始默默地朴素着,却又散发着淡淡素雅的馨香。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一直生活在农村,我对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有着无法根除的情感。所以,我的文字嗅觉,对一些充满乡土气息味儿的文章,要特别敏感和喜欢一些。他的文字恰好是这样的。有幸品读他的文章时,我就有了一种契合心灵温润的感应。他的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一股浓郁的乡情,和对往事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的美好情愫。读他的文字,我的思绪常常被牵引着,如同置身那个贫瘠艰苦的年代,感受到了我的父辈那代人生活的不易和生存的艰辛。同时,又从《救命的收音机里》,感受到了作者热爱生活,不畏艰难,和一股勃勃向上的勇气。

  打开史小林老师的文集,浮在眼前的,还有江汉平原上广袤的田园美景。史老师以自己对家乡乡土的热恋,饱蘸着自己的感情,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纯净美好的江南水乡画卷。作品《洪湖奇观》里, 《…翰邈湖水,半湖涛澜晦瞑,阴气深杳;半湖镜水倒映,灰天铅云,如大师笔下水墨山水玻璃画板,让人疑惑似在仙界不在凡尘!》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千年难得一睹的洪湖奇景; 《红苕梗》里, “傍晚入园掐苕梗,在苍茫静谧的田园背景中,霞光暮色缭绕于指蔓间……” 这些特有的民情风物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你眼底,或都在你的近旁。牵引你的思绪去沉思,去体验。这是他作品的又一亮点与特色。

  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史小林老师的作品,呈现在我面前的暂时还不多, 我所读到还只是十多篇,但作者所素描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绘声绘色的,鲜活立体的,在一个个独特的生活场景里以不同的姿态站立着,让你读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所描绘的景物也纤毫毕现,让你有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这显然离不开作者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在这方面, 史小林老师尤其值得我这样的文字爱好者去学习。他具有一双独到的慧眼。

如果说史小林老师文章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的话,我认为还需在立意上稍下功夫。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里用了个很恰当的比喻,说明“意” 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说。 “无论诗歌或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有灵魂的,读后令人有所思有所得,具有启迪人鼓舞人感召人的精神力量,这样的作品才会具有生命力,能够传承下去。文辞再好,没有立意的篇章,只能是一个衣着华丽,妆扮妖娆,却胸无点墨缺乏内涵的女人。

文章中的情与景,人与物,以及华丽的辞藻丰富的想象艺术的手法等等,都是为文章最后要凸出的主题作铺垫的。我们常说文学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就是这个意思。我手写我心,不能称作作品,只能叫文字,因为它没有意义。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也强调意的重要性。文学的宗旨是弘扬真善美,鞭策假丑恶。这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和应担当起的历史责任。个人浅见,供史老师参考。

  由于自己的文学鉴赏水平有限,或局限于史老师文章的局部,自己只能作一些蜻蜓点水似的评点,对于史老师作品的精华,未能一一予以领会和详研,谨此作抛砖引玉之谈。

  史老师年逾花甲,经历丰富,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几十个春秋,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在主编校办文学刊物《田野》时,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特别是经历了文革那个特殊年代,有很多题材等着他去挖掘。期望史小林老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繁荣监利文学奉献出更多佳作,为担当起文化的责任而创作出更多人类的精神粮食。

                                                                                                            速写于2013年1月18日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