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平顶山的一个县,鲁山有两样很出名:墨子故里和鲁山古窑。在春秋百家争鸣时期,墨子和儒家学说一样著名,因而有“非儒即墨”的说法。来到鲁山境内,总给人感觉它到处透着传统文化气息,听一段鲁山鼓儿词或唱坠子,再去街头买几个用槲树叶蒸的馒头尝尝,文化的气息便从耳朵绕到了舌尖。
墨子许多思想是特别亲民的,他提倡非攻,就是国与国之间不要动辄打仗,这损害老百姓利益。我最喜欢他的,却是体现平等理念的兼爱观,官无常贵,民无终贱,饥饿的人有饭吃,贫寒者有衣服穿,劳动辛苦的人可以有假期休息。
在墨子的思想境界里,人人生而平等,人不分男女老少贵贱,都是天之臣民,天爱民是厚道的,所以君主应该像天一样做事厚道,否则要遭受天道惩罚。他这是在确立爱民如子,民也爱君的和谐思想,目的则是为了实现社会人人平等,老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地生活。
他的节葬节用,是针对君主贵族们奢侈糜烂的生活方式开出的一剂猛药。他说厚葬和浪费一样,都是可耻的,而清廉简朴才是正道。墨子的节约观永远有历史和现实意义,两千多年之后的新中国,当年毛泽东就曾提倡反对铺张浪费,若干年之后的今天,国家又再一次重申这种态度,为了反对浪费粮食,反对奢侈糜烂,习近平专门做了批示和讲话,人大法工委就此还讨论出台相关的立法。由此可见,墨子的节约观古今一脉相承,它不会因为历史进程的跨度非常之大而失去保质期。
墨子反对儒家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说法,所以他提出非命论,他的观点很鲜明,认为人的富贵寿夭,不完全是天注定,如果君主们实行兼爱,让每一个人都过上公平的日子,再加上个人自己的努力奋斗,完全可以达到富贵和安治的目标。同时他还反对用音乐来娱乐,他觉得音乐会消磨人们劳动的意志,听了音乐,农民将失去种地的专注心,纺织女将不再投梭,官员们处理政务起来也会受影响,干脆不要音乐,所以也叫非乐。
在新华网上,我认识了一位92岁的鲁山收麦人,照片上他戴着草帽站在麦田,苍老而布满胡须的老脸上却呈现愉快憨厚的微笑。这个人叫高自兴,种了一辈子的地,住在大山深处的乡村里,沿袭传统的农业模式,每当麦子成熟的时节,顶着烈日挥舞镰刀,汗水浸透了内衣,但辛劳的耕作收割,让老人内心充满了满足的幸福感,老天也垂青眷顾,赋予他一块硬朗的好身板。
如今农村的孩子都出去打工赚钱,山村里留守下来老人和孩子,92岁的老农民现在已经不多,可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方式,却依然保持并延续着。老人也许没有多少文化,不一定读过墨子,但传统的耕耘理念,和他上一代人永远契合,虽然硕果仅存,可无论放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它也是勤劳奋斗的活标本。
墨子的学说是养得出精神来的,可那些学说毕竟属于书本教材,对于广大离开了学校,在社会工作生活打拼的人们来说,往往显得陌生而遥远,或者有点枯燥乏味,难以学进去。对于鲁山人来说,家乡的墨子本身是个精神财富,要弘扬墨子的思想,就应该把墨子元素建立起来,于是,我们看到在鲁山的尧西镇上,建造起一座规模宏大的墨子古街,墨子元素存在于每个景点之中,占地面积600余亩,除了有墨子古街之外,还有墨子文化体验园、田园牧歌爱情谷,以及印象尧水世界等组合。
古街的门面建筑很奇特,看上去就如古老山寨格局,左右有木建筑的碉楼,中间横贯一座门桥。到里面去以后,围绕墨子的“兼爱”、“非攻”和“显圣”文化主题的景点一一呈现,人们在游走中看到的都是墨子文化元素,听到的也是,这种全方位墨子文化体验是寓教于乐的,可以看着演出,吃着特色点心和美食,带着休闲度假的放松,承受这耳濡目染的思想影响。
所以墨子古街给我的感受,是墨子文化、农耕文化、市井文化和美食文化庙会文化的一道拼盘,它会让你见证丰富多样性,更会让你在陶醉时回味趣味性,于是一个文绉绉的墨子在每个游客心里面,形象慢慢变得活泼可爱,富有很接地气的另外一面。
仔细去想一想,墨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是思想自由开放,崇尚辩论和百家争鸣的春秋时代,学子们不是空谈高调,也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们好多是农民,快乐地过着耕读生活,也许墨子本身就是个种庄稼的好把式,他需要种地,需要收割,需要打谷,需要养牛养羊,也需要谈情说爱,成家生子,所以还原他本真的生活形象,以及所处生活环境热辣辣的烟火气,这远比刻板地宣传教条和简单塑像要显得高明许多,也容易让大家接受,心生喜欢,对墨子产生可爱的感觉,从而在潜移默化之间接受他各种思想主张的影响。
所以说,如果想真正亲近墨子,了解墨子,与墨子思想火花发生穿越时空的碰撞,我觉得就应该亲自到鲁山墨子古街去体验体验,当然,体验不单单是为了好玩,而是在娱乐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深思过滤,去认真考虑一下,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不是需要墨子思想的精髓给予精神的动力?而作为普通中国人,应该努力做到哪些对得起国家和民族,对得起后代子孙的有益之事?在扶不起,不想扶,彼此皆冷漠的语境下,我们应该怎样学好兼爱观,实践兼爱思想?
墨子虽然提出了许多积极的主张,但是,实践的道路依然漫长而艰难,我们还有许多同胞需要摆脱贫困,扶贫的考验也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