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八堂课》是2017年评出的社科类好书之一,是一部阐述诗歌创作的理论书籍,是揽中外之名流、引古今之雅士关于诗歌的一部论著,对诗歌进行了一番释惑解疑,读来妙趣横生。
作者江弱水,1963年生于安徽青阳,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诗的八堂课》是他经过多年在诗歌理论研究方面的积累和思考出版的一本社科类书籍。该书以八个系列讲座的形式,通过博弈、滋味、声文、肌理、玄思、情色、乡愁、死亡等话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展开意义深远且颇具趣味的探索。八堂课中每一讲都独立成篇,以独具魅力的作品和别开生面的分析,给读者以感性与知性的双重满足,既可用于学诗入门的“砖”,也可作为诗学路上的“梯”。
诗歌是什么?在博弈篇章中,作者一开始就写出“诗跟赌博有什么关系?又跟下棋有什么关系?”的设问句,一下子就让人不得不跟随他所指引的方向一路看下去。在文中作者形象地把诗歌创作比作是赌博或者对弈,“诗的写作,说白了,有的像赌博,有的像下棋。或者说有时像赌博,有时像下棋……写诗的也各自依仗灵感或技艺。”诗是“西方文论讲诗的发生学:一派主灵感,一派主技艺。前者是博,后者是弈”。像柏拉图这样灵感派的代表,像李白这样赌圣般的标杆,都能从作者引用的诗篇中可见一斑。
而说到技艺,文中说:诗歌是手艺活,手艺的结果就是一个个静态的文本,哪怕其中包含着白炽的情感,都得淬火打磨而成。他还列举了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的作品和著述,从而说明“写作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在“博弈”篇章中,作者还把“博弈”分为多种形式,先要去立意,博弈时,要分出高低胜负,明辨出天才型和锤炼型作者。
在《诗的八堂课》里,“滋味”体现着诗人写诗的品味。河南省已故著名诗人李清联先生曾经提出“无障碍诗写”一说,为诗歌开辟出一条与大众零距离接触的写作方法。诗人的《祖国啊》一诗浅显易懂,手法简单,十分亲切,毫无矫揉做作之意,让人产生敬意。诗作中那种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不是泛泛口号,而是“想娘/泪两行/——黄河/——长江”;艾青的“为什么我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些“无障碍诗写”读罢,从中会让你体味出的不仅有文字上的滋味,而且还能感受出心灵上的滋味。。
平心而论,在这部书中,我所偏爱的是声文和乡愁二章。
在声文篇章中,作者说,从古至今,诗就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首先是一个声音的组合,有音韵、格律、节奏、旋律,即《文心雕龙·情采》中所谓的“五音比而成韶夏”的“声文”。这一点我很赞同。因为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诗词,没有不合辙押韵的,特别是那些恢宏大气的诗篇,读来让人精神振奋,血脉偾张。自从央视举办诗词大会之后,古典诗词热异军突起,一时间爱诗读词者风起云涌;而经典咏流传中朗朗上口的诗词旋律,以及演唱出的韵律和意味,更让人对读诗唱诗趋之若鹜。由此可见,美好的诗词只有大声地朗读、朗诵出来,才能达到其内涵和意境的完美释放。所以说,诗歌不仅要意境优美,寓意深刻,而且还应该朗朗上口。
在这八堂课中,乡愁是隔不开的话题。写诗必有乡愁,乡愁必定有诗。乡愁又苦又甜,是有一种魂牵梦绕的滋味在心头,是一种高贵的痛苦,幸福的苦涩。诗会引领人们回到往昔幸福的屋檐下,回到自然的怀抱中。文中作者把乡愁作为一条脐带始终贯穿于旁征博引的篇什中,用更加明白、更加简单、更加直接的方法把乡愁揉进诗歌创作,与那些板着脸只讲理论而不讲实践的教条学说相比,确实让人受益匪浅。
这部著作中,唯一缺憾的就是没有把诗歌的唯美独立成章呈现出来,尽管在其他章节中星星点点。其实唯美是诗歌的天性,像古典诗词中李白的豪放之美,辛弃疾的铿锵之美,陶渊明的田园之美,李清照的悲悯之美,蔡文姬的凄婉之美等等,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出诗歌的唯美意境,给人一种丰富的想象空间,达到身临其境、如幻如梦的诗歌境地。当然,脱离了现实的唯美是不存在的,只有在作品中将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品中那种唯美的具象才会呈现在人们面前。
如果说艾青的《诗论》是把诗歌领向真、善、美境界创作的一把标尺的话,那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则纯粹是诗歌欣赏的一部指南,而江弱水《诗的八堂课》则是解惑释疑、实用性和趣味性参半的一本“实战型”书籍,读读,对写诗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