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说的是如果。如果今夜没有月光,这个月圆之夜该怎么过呢?
我胡思乱想着这件事。其实不是我想的多了,而事实确确实实是这样的,早上的天气预报说,下周,也就是八月十五那天,头顶上的天空依然会阴雨绵绵。
这是秋天的阴雨绵绵,在这个秋天,这样的天气已经断断续续持续了两个多月,但仍不见将要结束的迹象。别说物件了,就是人也快要发霉了。
这是共同的体会。植物的体会就是枝繁叶茂,绿得更加嫩绿、更加葱绿,就像一群去跳广场舞的小媳妇那样光鲜。我经过的一片丘陵地带,原本望天收的花生芝麻,今年却长的格外喜人,那种喜不是枝繁叶茂的喜,而是从根部就透着生命力旺盛的喜。而人的体会却是害怕那一片一片的云,这些云不是秋高气爽的闲云野鹤,而是乌云压顶的心惊胆颤——凡是飘过的云都会落下几滴雨,所以只要说起天气,心中就不由得会激灵一下。也就是在这样的阴雨缠绵中,时令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向中秋节走来。
妈最担心的就是没有月光的中秋节。妈说,八月十五正是农活忙碌的时候,各家各户都要借助明亮的月光剥剥玉米,摘摘花生,要是没有月光,那只能是摸着黑干了。
这绵绵不断的雨灰蒙蒙的,像奶奶的灰发。在这潮湿的环境中,每个人的心都是压抑的。这不是母亲说的那种愁眉不展,而是岁月中散发出乡味十足的农忙气息。
农忙时节,人们忙忙碌碌地收获着玉米、大豆、高粱,八月十五的月亮也渐渐明亮起来。家家户户都在忙,根本顾及不上八月十五的月亮是不是明亮,明亮不明亮都得拾掇,这是每家每户的自觉行动。纷繁的农活在人们议论“八月十五怎样过的”话题中忙碌着,霜降之前土地是要拾掇出来的,否则麦子种不进去一年可就抓瞎了。节日,也就是个象征性的日子,记不记得都会过。
往往这时,也是葡萄、苹果该上市的时候。这些烘托节日气氛的东西,家家户户都会称上几斤,再买上几斤月饼,美其名曰要过节。其实这些“奢侈品”等不到八月十五,就都犒劳了地里劳作的人。当然,我们家也一样,也会把这些东西一点点拿出来,一点点的让我们慢慢地品、细细地尝。就说吃月饼吧,每当从地里灰头土脸地回到家,母亲总会把藏着的月饼一切四半,一人四分之一。而落在案板上月饼碎屑,母亲也舍不得清理掉,而是用手一点点捻起来放进嘴里。
那年,我特意回家给母亲送公司里分的月饼。母亲说,这些年谁还吃月饼呢?现在月饼什么馅的都有,可怎么就吃不出那种“青丝红丝夹芝麻、冰糖核桃拌桂花”那种月饼的味道呢?
母亲很茫然的样子让我感到困惑。
一个时期以来,生活的繁荣让生活的模样变了味,传统的东西经过改良和发展颠覆了人们的生活习惯,经典的歌曲经过“改良”变了调,经典的诗词经过“戏说”变了味,传统的技艺经过“深加工”变了样。现在,母亲的这种困惑,就像天空飘起的雨,说来就来,管你是不是要过八月十五。
今年的八月十五注定要在阴雨中度过?气象台预报:阴。
我不管那天是个什么样子,也不管会不会有月光,到了那天,我是会像母亲那样在香案上摆上月饼、葡萄和苹果之类,遥望苍天的同时,更祝愿在风雨之后,月光能够穿透云层,照亮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