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薛凯敏的头像

薛凯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14
分享

致敬,五月的白杨

白杨树在路面上撒落了一地的穗子,这些穗子落地之后经过风干,已经成了毛茸茸的一地飞絮,铺展在整条道路上,远远望去就像冬天尚未融化完的积雪。

家乡的一排排白杨,是和我一起长大的。

在俺家的河岸上,一排排白杨在“九九杨落地”之后,一天天迅猛生长起来,碧绿的树叶溜光水滑,特别是那绿,新鲜欲滴,仿佛是一块祖母绿在等待着光的照耀。微风四起,树叶间阵阵的刷刷声,更像儿时的一群小伙伴在追逐着、嬉闹着……

对于白杨树最深刻的印象还停留在茅盾的《白杨礼赞》中。上学时读白杨礼赞,并没觉得白杨树有哪些惊人之处,只是死记硬背地记住了“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现在,回味这些在记忆中沉淀了40多年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作者在西北的荒原之上,远远望见矗立在路边白杨树那种激动的心情。是啊,在那“十里不见人,百里漫黄沙”的西北,白杨树顶着风沙,在水源极度匮乏的环境中艰难生长,多像我们新中国的缔造者,为了明天的祖国不被“黄沙”侵蚀,甘愿扎根大西北,成为抵御倭寇的一道屏障。

今天再品读《白杨礼赞》,更加感受到白杨树品德的渊渟岳峙,那不仅仅是一种植物的品格,更是作者的一种品格。作者在1941年就写下的这篇散文,字里行间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依然是我们民族的瑰宝,血液中奔涌的爱国情怀,就像白杨树一样祖祖辈辈守护着华夏大地。

作者写这篇散文到今天已经81年了,我上学读这篇散文到今天也有40多年了,星转斗移中,为什么一看到白杨树就会想到这篇散文,还记得其中的段段落落?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篇散文中散发着一种从不气馁的骨气。

五月,是白杨树旺盛生长的季节,更是生命复苏的象征,在这个季节里,冬天的枯枝和老叶在浩荡的春风中早已脱胎换骨,绿油油的一棵棵白杨树站在我家的田边,像乡下水灵灵的大姑娘,微风吹过,整个树林便开始泠泠地唱起来。

从笼罩在白杨树下的家园中,那些极具现实意义的叶片合成的绿色元素正在一代代人身上组合成新的生活,绿化荒漠、退耕还林、黄河湿地……这些都在还原大自然的本质。而劳动者一样默默坚守在堤岸、道边、河滩上的白杨树,在五月,更像挥汗如雨的劳动者,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存理念。

行走在白杨树矗立的田间小道上,便有了一种念头:待我了无牵挂你,从此归隐天涯;深山老屋为家,远离都是繁华;忙时修篱种花,闲时三五好友、小酒清茶。此情此景,是何等的惬意啊。

然而,白杨树是要生长的,向着更高的天空。

向它们致敬,就是对生态的致敬,就是对大自然的致敬,就是对每一个生命的致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