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可顺的头像

徐可顺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08/04
分享

游弋情理间

空港,作者凝练的题眼,主人公落寞的心境。

炳锋先生送我《万松浦》杂志第四期,目录上第一篇小说是《空港》。讲述了女主人公“她”十多年来在新加坡樟宜机场候机的过往。

整篇文章的架构与线索是现实—过往—现实,中间作为大部头,缀以曾经的时光。

全文插叙笔法。笔触特色之处主要有三点:

第一题目凝练点睛,引领全篇。题好文一半,小文第一自然段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第二是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强。十几年间,主人公在樟宜机场发生了四五次伺机出港,但是女主人公每次驻停机场事件都表达得非常清晰,像拨洋葱,一层一层清晰无比,让人看了不朦胧、很真切。

第三是情感发展心理描写好。从这些描写中,能感到女主人公下意识地对男主人公志远的那种钟情中的迷离、拥有中的淡漫。透析小说,女主人公的心灵轨迹关键词句是:感觉男主人公普通的很—--不喜欢他的牙—--他周到体贴—--心里不愿意接受他的亲密暗示—--感觉他是一个有意思的人—--两人独处手拉手—他轻轻地搂住她的肩膀,她没有拒绝—--她觉得有点对不起他,她并不反感他的亲近—--像往常一样,她在爱情面前犹豫不决—--两人在车房里,她为他越来越难过—--期望他此时说什么,或做什么,也许她会动摇嘴上的固守,或者至少会告诉他她心里的迟疑、忧虑,可他也没有坚持下去—--如果他的车还在那儿,她就邀请他去她住的那儿坐一会儿,她可是还没有请过任何人(包括好友忆云)去过她住的地方—--这是男女主人公在国外交往的一些细节描述,多是心理层面的反应。

三年之后,她三十二岁那年,在父母再三催唤下,她回到天津。

之后,男女主人公又在新加坡相见一次,心心相印还都是单身。

小说拉回到开头一幕,女主人公再次过境来樟宜机场,却没有人来送行,文章主题洞开—--空港。这是全文情感逻辑。

通过以上补叙、倒叙,展示男女主人公的心理轨迹及情感纠缠。可以看到,女主人公虽然一直在回绝男主人公的感情要求,或者是亲密的希望,但是她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他一席之地的, 虽然有时候嘴上不能够接受,但是在心理上,情感上,她已经渐渐接纳了他。全文就是围绕女主人公的心境变化来展开的。下面,我们通过拨洋葱的方式,看看文章线索脉络:

这次她来到樟宜机场,坐在曾经的咖啡厅里,看着大厅的自动玻璃门,开开合合,人流来来往往。她触景生情,想到了十多年前,在这里刚下出租车,迎面过来一个男同志就把她的大行李包从车上搬下来,让她挺惊讶的是,机场有那么多辆车停下来,而他一眼就看见了她,而她也同样一下车就发现了他。这不是灵犀吗?!

这是第一个回顾。

再一个回顾呢,也是在机场同一个咖啡馆里,她回想起她和男主人公更年轻的时候的故事—-她离开新加坡要回天津,男主人微笑着和她拥抱了一下,说:有时间再回来。时光拨回现实,此时此刻,她想起了男主人公志远,想起这个城市,她甚至觉得自己犯了某种错误,错过了很重要的东西,但认真回想下去,又似乎根本就没有什么。这个细节描写,其实就是伏笔,预示文章结尾。

原来,她29岁那年,从英国读完博士学位,在新加坡国国立大学工作。认识了34岁的男主人公志远,那个时候的她,骄傲、年轻,对前途和未来的人生没有任何顾虑。所以当她的朋友忆云给她介绍志远的时候,她还不想与任何人建立亲密关系,而真正的原因,志远不是他心目中那个高大俊朗幽默潇洒的理想男。当她的朋友忆云问,有什么不喜欢他的地方,她想了想说,不喜欢他的牙,他的牙不够好看,她不能想象和他接吻......

之后,逐写她与志远之间的过往。

第一次是他带她去麦里芝水库。志远带了一瓶防虫喷雾,说黄昏的时候水边有蚊虫。看看志远多么细心,对她多么照顾。

第二次是他带她去一条安静的小街。志远买了一瓶饮料、两个吸管,不是一人一杯的。她心里明白,他这是为了显示亲密,但她心里不愿意接受这种亲密。

第三次,他竟然带着她去了一个公墓,从这里开始,她觉得他是一个有意思的人。男主公人志远拉住了她的手,她没有抗拒,但是到了平地的时候,她立即抽回了她的手。

还有一次外出,天气也不是太好,女主人公就问男主人公志远会不会下雨,他说不会。结果,在玩的时候,下起了大雨。她说,你骗你我。男主人公说,我知道会下雨,你看,我还带着伞呢。那你为什么要骗人呀?男的说,如果告诉你下雨,你就不愿意出来,我们也不会在这儿坐这么久。男主人公的痴情可见一斑。这时,似乎受到了某种氛围的鼓励,他的手伸过来轻轻揉她的肩膀,不知为什么她没有拒绝。其实,这就是本能。看看吧,她从心理上、肢体上已经接受他了。在回去的路上,她坐着他的车,就觉得有点对不起这个男人,她其实并不反感他的亲近,但就和很多其他时候一样,她的犹豫不决,像一大片阴云笼罩在他俩的关系之上。她想啊,如果他此时想要说什么或做什么,或许会动摇她,或者至少会告诉他心里的那些迟疑、忧虑。可他没有坚持,似乎他对自己的行动也没有多大信心。于是两人关系就止于此,若见若离,但相互离不开。

之后不久,她在住处附近看到了他的车,就想邀他去她住的地方坐一会儿。要知道,这之前,她可是从来没邀请任何人去过,包括她的好友忆云。这说明女主人公对他还是挺有好感。

32岁那年,在父母百般催促下,她离开新加坡回到天津。回国后这段时间是简写的,大体是,亲戚大军给她介绍对象,相亲队伍的络绎不绝,少说也五六十个了,有的,一见照片,就否了。这期间,她最大的劣势是年龄。这个发现,起初让她觉得好可笑,因为在新加坡结婚都晚。这之后,她就不再挑剔,慢慢地降低标准;再往后,开始被别人挑剔。她父母也渐渐意识到让女儿从新加坡回来,可能也不是一个好主意,说不准在新加坡早已结婚了。女主人公也胡思乱想:假如当初没有回来而留在新加坡,会不会已经结婚了,会找一个怎样的人呢?这样的想法经常占据她的大脑,这时候,她就想到志远。

再见到志远,是4年多以后。还是在樟宜机场,她的闺蜜忆云来机场接机。在车上,她蛮不经意的问志远怎么样。忆云说,他还是钻石王老五一个,是不是让他出来一块吃个饭呀?电话接通,忆云说,志远,你猜猜谁回来了?谁在我车上呢?女主人公听到这些话,眼眶突然一热,低下头装作看手机。等一见面,她就矛盾开来:在天津摸爬滚打四年,见了形形色色的男人,就突然觉得还是志远清爽好看,而且这四年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自己变得苍老了一些。志远问她离开这里后悔了吗?她笑不作答。这次见面,还是像往常一样,两人没有什么特别要去的地方,就跟着他的车,走到哪里算哪里。你看看,她对他就是有好感的。这时候,车窗外又下起了大雨,志远就提起那次路过东海岸下大雨的事。她也很惊讶,因为刚才她心里也是想的那个场景。你看,这就是心有灵犀了。在车里交流着,她发现志远这四年间,变得更加沉稳,更加成熟了。志远有意识的试探说,这么些年,有没有想起过我?有时候当然会想起,时常会想起,因为他和忆云是她在这里最好的朋友。志远就说,为什么不主动联系我呀?女主人公说,自己从来不习惯主动联系男生,尤其是说这种话。什么话?男主人公故意问。说‘最近想起你’这样的话啊,她说着,觉得自己脸上发烫。回想起这些,女主人公就体会到,在她曾经交往过的男人里,没有人像志远这样体贴对待她。他们要下车吃饭的时候,女主人公说喜欢车里的音乐。这时,志远虽然已经熄了火,但又把车打开,说听完了再走,反正时间还早。对此,女主人公又心里非常感激。

回到文章开始。

新加坡樟宜机场。这次来接机的是她好友忆云。她以为忆云会像上次一样,马上给志远打电话。可是呢,忆云并没有这样做。

玩了一天,忆云带她去海底捞晚餐,她又忍不住问起忆云,最近常和志远联系吗?忆云说,有了孩子以后,太忙,很久没有见面了。最后,忆云考虑再三,还是给志远打了电话,电话很快就结束了。忆云对她说,很不巧,志远去吉隆坡了。几分钟之后,女主人公收到一条短信,是志远发来的,说,太不凑巧,我还在吉隆坡。这次可能见不到面,遗憾。她回复说,你好好玩,以后有机会再见面。

读到这儿,就感觉作者笔锋是多么老练,引而不发,而我已开始流泪,因为我知道女主人公此时的心情,她太想见到志远了!

回到酒店,她就循环播放原来在车里听过的那首歌,十几年前点滴过往连缀起来,志远说过的每一句话,他的样子,他们走过的地方,充盈着脑海,却又让她感到一种空落荡然无存的悲哀。她明白了没有见到志远,对她来说是多么遗憾。看到这里我又流泪了。

第二天早上,吃早饭的时候,忆云告诉她,志远有了女朋友,是个会计师,挺年轻的,才三十出头吧。这时候她的心猛然遭到重击,她不知道哪一刻自己是什么表情,好像忆云并没有看她。她平静下来,开始在手机上翻看她和志远之间的那些电子邮件、短信。她发现,确实如志远所说,这么多年,每一次都是志远主动给她写邮件和短信问候。特别是这两三年,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稀疏,从几周到几个月一封的邮件,再到一年多杳无音信。她突然生出一个想法:志远并没有去吉隆坡,他还在新加坡!这时,醒悟过来的她,第一次主动给志远发了一条短信:我下午的航班就去悉尼了,期待下次再见。

读到这里,我又流泪了。作者是多么善于煽情啊!

她还是在想志远。

然后,作者又开始重描:开开合合的玻璃门......她望着这些出了神,直到手机闹钟响起,提示距离 登机还有两个小时。她离开了咖啡馆,她想到她其实也没有抱什么希望,冲动啊,惊喜啊,出其不意的决定啊,那是人年轻时才做的事。到了某个年纪,人就不应该期盼惊喜、奇迹。你有的只是平静,无风无浪的、真正的平静。这就照应了开头的伏笔。

十几载过去,同样是樟宜机场,唯独这次,好友忆云,因了孩子小不方便送行;心里一直装着的那个志远,已为人夫,不方便前来送行,没有龙应台所著的《目送》,也没有电视剧《步步惊心》中的倾情拥抱,没有相互间的挥手再见......有的,只是她孤身一人登机......空港。

写到这里,从情感上讲,有点戚戚然。但我不想作出不戚戚然的设想与假若:假设男主人公更大胆点、更进一步......设想女主人公不再那么犹豫,不再那么矜持.......止笔,生活从来就没有假使的空间,爱情本身也是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后)。

纵观这篇短篇小说,整体架构、情节细节、心理描写、都拿捏得很到位,男女主人公之间的那段情缘,犹如“宝黛恋”,也似有“红楼”印迹。这就是爱,糊里又糊涂。

小说略显不足的是,男女主人公,包括好友忆云等,人物形象刻画不够到位,人物没有立起来,略给人以混沌之感。可是作为短篇小说,作为极简用笔的作者,这样写已经足够。因为,作者向来惜字如金,就连女主人公也没有在作者笔下混上一个名字或雅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