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倍思亲。
“昨晚我又梦到你外婆了……”这不,母亲又在我耳边絮叨着。其实,外婆过世已经有二十多年了,随着时间的冲刷,我对她的印象也渐渐地模糊起来,如果不是母亲经常提起,或许我就把她淡忘了。
母亲一直思念外婆,感情很深,每次梦到外婆的时候,她都会默默流泪。曾经我问她:“外婆对你好吗?”她说:“那时候家里穷,兄弟姐妹多,能够不饿肚子,还能念几天书,这已经很好了,其她的从来就不奢望。”我仔细的体味着母亲的话,这是一个简单而朴素的回答。虽然外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伺候着田地,没能给予她太多物质的东西,甚至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对她的关爱也不是很多,但是她还是对外婆却有着深深的眷恋。
外婆是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除了干地里的农活,就是卖白菜、菠菜等种子以及青笋、小葱各种菜苗。每次去她家,母亲都是带我直接去集市找她。即使过年也是如此,因为她家的们总是锁着。我免不了有种深深地无奈,却又拗不过母亲,只能陪着她四处寻找外婆的身影。虽然过年的时候,集市上人不是很多,但是她仍然坚持着,直到东西卖的差不多了,才会回家。我记得好多次过年的时候,回到她家都一两点了。或许正是外婆的潜移默化,母亲后来也变得闲不住了。
外婆的生活简单而充实,因为她是从困难年代走过来的,对物质的要求不高,有吃有穿,就觉得很幸福了。平时对吃穿也不挑剔,却很节俭。有好吃的零食,她自己也舍不得吃,总会给我留一些。等我能记事起,有一次,外婆开玩笑的说:“外婆老了,将来干不动地里的活,就靠外孙享福了。”我点着头,信誓旦旦地对她说:“外婆,我长大以后给你买好吃的东西,好看的衣服。”外婆呵呵的笑着:“等外孙长大了,我就享福了。”而后过了两年,外婆就去世了。她最终没能看到我长大,等到我去孝敬她,让她感受这份祖孙的温情。而当母亲告诉我小时候的事情,我嘘唏不已,也为自己对她印象模糊而愧疚。
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的念叨也让我倍感亲切。经常听她说:“你外婆要是能活到现在就好了。现在是个好时代,老人有养老和社保,生活比以前容易了许多。”早些年母亲也没处挣钱,想帮外婆也有心无力。现在家里条件比以前好了许多,而外婆却不在了。每次听到母亲提起外婆,说起每次想外婆只能在梦里,多少次梦里两人亲切的见面,有着说不完的话,说不出的喜悦,梦醒了,留下的只是惆怅和失落,还有几分不舍。
因为母亲的絮叨,一个个支离破碎的片段就勾勒出了外婆的形象。她是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人,那满脸的皱纹知道她吃过多少苦,流过多少泪。那缕缕白发,隐藏着她的勤劳和对我的关爱。从母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珍惜眼前,或许只有陪伴才是对她最大的安慰。每年的清明节,这份思念愈浓,它不仅包含着对亲人的缅怀,也是提醒着我们去寻找自己的根。“走,我们去给外婆上坟。”母亲带着我,向外婆的坟地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