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淄博版图上的东南
有一座一九五八年诞生的
露天铁矿山
六十个春秋的风雨洗礼
山,已不再是山
变成了一个大大的水湾
这不是地壳运动
也不是几代人流的泪和汗
二零零四年的一个夏天
上游水库汛期的突然泄洪
水流像脱缰的魔兽
一路咆哮
沿着河床渗涌进了矿坑
吞噬了这座
年近花甲的矿山
此时此刻
已不见了水流的波澜
风平浪静
一派默然
辽阔之下淹埋着的是
台阶的年轮
咽气的电铲
盘旋的梦想
谋生的饭碗
老天慷慨
能裸露给你远古的收藏
老天厌倦
会掠走你几辈人的积淀
船山脚下
淄河岸边
辛辛苦苦的黑铁人
诅咒那无情的洪兽
更不忍直视
这溢满痛楚的湖面
六十年前的一天
一头小毛驴沿着小路的蜿蜒
驮着开山的炸药
清脆的蹄声
唤醒了沉睡的山峦
一万人的队伍
风餐露宿在淄河滩
搭起人字草棚
挖出坡上窑洞
劳累后的梦乡格外香甜
满手矿粉捧起黑窝头
涮涮挖矿的铁锨当菜盘
盛上一份水煮地瓜干
就着风沙雨雪
就是一顿班中餐
装运矿石
箩筐扛上肩
袋装不够
有的还用上了自己的床单
耙子簸萁
最原始的开采
剥去了一层层岩
搬走了一座座山
矿工们的一件破棉袄
抵御了四季的转换
矿山的脚步
走过了春的萌动
走过了夏的火热
走过了秋的丰硕
走过了冬的冰寒
一路奔波
历久弥坚
矿坑向下递进的年轮
海拔日渐降低的高度
标刻着
地下矿藏储量的缩减
升落的矿车
沿斜坡轨道
往返于矗立着的两座南北大卷
日月穿梭
雕凿出诺大的一个椭圆坑壑
凹成了锥底陡堰
沸腾的采场就是一曲
恢弘的交响
风雨无阻而昼夜在奏演
大型载重32吨自卸车
全省第一部四立方电铲
国外的太脱拉、克拉斯
还有凿岩机和潜孔钻
现代机械化的轰鸣
响彻云霄的隆隆炮声
开启了采矿史的新纪元
这座省内最大的露天铁矿
撑起辉煌的盛年
早年的蓼河河谷
后来贯穿东西的铁路
把矿区分成了南山北山
地域的帷帐
把四面八方的人
集聚在这偏远
像一个祖辈的村落
像一处部队的大院
上班同采一座矿
下班同逛一个店
俱乐部同赏一台戏
露天里同看一部片
一座浴室
一座医院
低头不见
抬头就见
陌生的不再陌生
熟悉亲近的胜过家族血缘
动力科食堂的羊肉蒸包
二采场蒸饼的猪肉大葱馅
机关食堂的骨头汤炖豆腐
油渣炖白菜五分钱一碗
凑伙自煮大锅全羊
小酒喝的不醉不散
那个滋味
那个酣畅淋漓
过去了这么多年
想起来
口中还有止不住的垂涎
俱乐部洪湖赤卫队的排练
运动会上拔河比赛的呐喊
单身宿舍的寂寞
情侣们幸福的初恋
一幕幕场景
就呈现在
这群山怀抱中的狭小空间
山高地偏
相对封闭孤立的一个社会圈
单身工友的朝夕共处
显得更近
家属平房的邻里相连
似乎愈亲
日久生情
彼此熏染
孕育出一个特殊的群体
酿成一种说不透的情感
那种直实
那种厚重
那种默契
那种自然
成为一种现象
更像一种遗传
斗转星移
渐行渐远
虽然
走的走
散的散
不论在地北
还是在天南
但是
天南地北的黑铁人
不管老态龙钟的元老
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
不管寄居都市的繁华
还是安家乡村的小院
黑铁的记忆
一旦触碰
我们这些曾经的黑铁人
立马站在了
同一个起点
城里的中心公园
风轻云淡
一个平凡的日子
被激情引燃
退休进城的黑铁人在这里相逢
离别故地的黑铁人在这里共欢
从此
黑铁角温馨的故事
走进了都市人的视线
走进了公众媒介
《今日头条》的版面
也走进了每一个
历经沧桑黑铁人的心田
矿山之情
从这里被唤醒而蔓延
初心仍在思无绵
已经听不到
那耳熟能祥
时间固定的爆破警笛声
已经看不到
那留下脚印
盘旋而上的矿坑公路线
黑铁岁月
芳华已逝
不会冷却的
是黑铁人抱团的温暖
不会衰竭的
是黑铁人结下的情谊
未来的日子
黑铁人的精气神
已渗透我们的筋骨
已融进我们的血脉
直至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