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向荣的头像

向荣

鲁迅文学院学员

小说
202010/26
分享

《四川乡土小说论》:一种立足本土、彰显传统的文学研究

《四川乡土小说论》:一种立足本土、彰显传统的文学研究

             汪华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四川文学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在四川新文学一百年的历史中,四川乡土文学无疑具有标杆地位,是一座辉煌壮丽的文学高峰。过往的文学研究虽对四川乡土小说有些零星的研究,但缺乏整体的、系统的研究。四川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由向荣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四川乡土小说论》一书则关注到了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之处,全书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再现了四川乡土小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以反思历史立足当前的时代意识、挖掘一百年来四川乡土作家独立探索的艺术个性以及关注底层的人道主义情怀,第一次将四川乡土文学发展百年历程中的经典作家和作品进行了详实的梳理、提炼和总结,从文学传统和创作谱系交融互动的视域中,阐释和构建了四川新文学一个世纪以来的乡土内涵。

首先,作为一部彰显本土文学传统的研究专著,此书认为四川乡土小说在百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一个从萌生发韧、成熟壮大、徘徊探索到再度繁盛的发展过程,并对期间出现的四川五代乡土作家进行了历史定位。不仅如此,全书还指出了四川乡土文学在百年发展中的两个主要高潮和两大特色鲜明的人文主题。这两大主要高潮分别为20世纪30至40年代和新时期以来的四十年,中国新文学史上四部公认的乡土小说经典之作《死水微澜》《南行记》《淘金记》和《尘埃落定》就产生在这两个重要阶段之中。而两大主题首先是表达民生疾苦,书写农民生存状态,再现苦难人生中的坚韧性格和善良美德;其二是讽刺丑陋的人性、批判邪恶的势力。可以说,两个高潮和两大主题将对后来的文学研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更能够帮助普通读者认识和了解到四川乡土文学的发展史与总体特质。

其次,该书除了从总体上对四川乡土文学进行整体研究,更以眼光独到的专题论将四川乡土小说最重要的主题类型和艺术特征概括和阐析得相当清晰。尤其关注和凸显了四川乡土文学的特色——民间性与地方性,这一点从该书的章节设置如“四川乡土小说中的袍哥叙事”、“四川乡土小说的军阀叙事”、“民俗学视域下的康巴乡土小说”等等,便能显著地看出。该书十分注重将是否书写了“地方性知识”及其变动的过程作为评价和分析作品的一个重要尺度,作者以深厚的历史意识强调说:“四川现代乡土文学的地方性知识是在四川乡土社会的地方性经验之上得以美学地建构起来的。”

因此,该书还着力探究四川乡土文学兴起与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乡土四川”,在导论部分就以独到的眼光,以社会学和政治学上的“乡土性”概念来对四川乡土文学的发生环境进行条分缕析的阐释说明,全书的研究相当精准地指出:“四川作家与乡土四川之间有着深厚的血亲关系,其情感体验和文学想象与乡土经验和故乡记忆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精神联系。”可以说,四川乡土作家对自我乡土经验的高度的亲历性,使得他们十分善于观察和反思乡土四川乃至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该书提出了两个引人瞩目的学术观点。

其一是辩析和颠覆了过去学术界如杨义、严家炎等人对于四川乡土小说史发生时间的论证。关于四川现代乡土小说的萌发年代,既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专著通常着眼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关注以沙汀乡土小说创作为代表的四川乡土作家群,而忽略了20世纪20年代的四川现代乡土小说,以至五四时期的四川现代乡土小说成了被现代文学史遗忘的历史角落。此书经过论证,认为四川乡土小说史的开端应当是1920年,标志为林如稷在北京《晨报》上发表的四川第一篇现代乡土小说《伊的母亲》。此外,通过对寓居在外的第一批四川作家们——主要是浅草-沉钟社的川籍作家的乡土小说创作进行钩沉,借用大量的文学史实和作品分析考证了四川乡土文学写作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了,而非过去所认为的始于30年代中期,这就把四川乡土文学的发生时间提前了十五年。

其二是首次阐释并论证了李劼人开创的长篇乡土历史小说范式在中国乡土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死水微澜》首先是一部历史小说,但是从思想观念和叙事形式两个维度上却完全颠覆了传统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叙事形式上摈弃了传统的章回小说模式,首创了以批判现实主义方法建构现代历史小说的叙事范型。其历史观亦完全超越和突破了古典的英雄史观,以普通人乃至小人物作为主人公。不特如此,《死水微澜》还是一部地道的长篇乡土小说。它描写的就是发生在晚清末期成都城外一个乡镇的普通乡民的悲欢故事。小说的主人公邓么姑和罗歪嘴等人也是地地道道的晚清时期的四川乡民。《死水微澜》虽不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乡土小说,但它是新文学史上第一部把历史小说和乡土小说揉为一体的长篇乡土历史小说。它的出版发表,既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完成,亦表征着中国现代长篇乡土历史小说类型的开创,对于此后中国乡土小说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艺术经验,从而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白鹿原》《丰乳肥臀》和《尘埃落定》等经典乡土之作,其实都是李劼人开创的长篇乡土历史小说谱系中的丰硕成果。

第四,该书以编年史的方式来展开阐释和论述,从上个世纪20年代一直到当下,其包容量和时间跨度是很长的。从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到晚清的袍哥人家,从民国初年的典妻悲剧到军阀暴政,从建国初期农村合作化道路到联产承包制再到当下的乡村振兴,一部由文学话语书写的乡土四川近现代社会转型史就生动形象地建构起来了。这部由文学书写的乡土四川史,渗透着丰富的历史细节、浓缩着深切的人性内涵,融入了作家的人文情怀,体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因而比历史叙事的乡村史更人道更形象更丰盈更饱满更辽阔,亦更有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作者指出:“四川同陕西、山西、河北和湖南等省一样,是中国乡土文学大省,值得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深入地研究阐释。”

第五,也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和大多数文学研究者不同,作者的研究并没有采用单一的文学标准,即那种只聚焦于语言驾驭、形象塑造和作品主旨等方面的标准,而是注重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结合,追求宏观研究与微观阐释的结合。上部综论对20世纪20年代的四川乡土文学进行了总括性的叙事,更采用了军阀叙事、袍哥叙事以及民俗学的独到视角对其进行深刻审视。下部的作家作品论则囊括了李劼人、克非、周克芹、李一清、贺享雍、阿来、罗伟章等人的乡土文学创作。上下部所采纳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既包含了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传记批评、文本细读,又含纳了较为新颖的文学人类学、新历史主义等理论方法。

可以说《四川乡土小说论》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探索研究四川一百年乡土文学史的文学批评力作,对持续深入地研究四川新文学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作者融合文学史与社会史的研究路径,坚持彰显本土传统的文学史研究风格以及扎实的文献考证与阅读功底都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关注四川地方文学发展,关注四川本土作家创作等方面,《四川乡土小说论》拓耕深远,发人深省,为后来者提供了一种值得关切的学术路径。

(地址通讯:四川省社科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13683420440)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