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茹冰的头像

徐茹冰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1/30
分享

采风记

去年暑假和朋友相约一起游斋堂岛,那天的天气如蒸笼,码头上除了渔民留下来的臭鱼烂虾,别无阴凉之处,烤的我们无处藏匿。

我们进岛之后,首先找了个渔家宾馆住了下来,简单吃了点东西就窝在屋里吹着空调没敢出门。

岛上的风光自然是没有领略到。

一直到下午四点多,我们方才出屋,在岛上懒洋洋地转了一圈,感觉没什么出彩的,决定打道回府。

我们乘最后一班船出岛,看那清澈的海水,漂浮在海上的渔船,飞翔的海鸥,远处的天空,即将被慕色笼罩,形成了一道灰色的剪影。

我的心里忽然怅然若失,好像错过了什么更美的东西!下船之后,回头望着那座雾气缭绕的小岛,心里默念:什么时候再回来揭开你的庐山真面目呢!

恰巧东夷文学社组织的”端午诗会“,给了我再次走进斋堂岛的机会。

一大早的和诗友们一起乘车来到码头,只见码头上停放着几艘损毁的船只,从破旧的程度可以看出这些是待修的渔船或者是废弃不用的,它们默立在那里,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海是静的,渡轮也是静的。收船票的依然是去年那个精神矍铄的老人,黝黑的面庞,两道长寿眉,看起来比去年更加的硬朗。他靠在码头的栏杆上,拿着手机示意可以扫码支付船票,同行的刘老师先行垫付了来回的船票,我们准备登船。

被海水打湿的登船台阶有点滑,船上工作人员的搀扶着我们依次登船。他们用粗糙的双手,用力牢牢的握住每一位游客的手,常年累月地保护着乘客的安全。

渡轮离开了码头,溅起的白色浪花,追逐着渡轮前行,凉爽惬意的海风中递来一股咸咸的味道,此时不由得想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航程很短,还没充分饱览海上的景色,渡轮就停靠在斋堂岛的码头。

下了船,沿着码头前行,浑然不觉已经踏足于斋堂岛的怀抱,似曾相识的感觉中有点点陌生。

稍作停留,便来到海岛南边的一座山上,山叫鸡公山,是从周边人的闲谈中得知。有的人因为进山收费而放弃了前行,岂不知,错过了山里的景色是最大的遗憾。

这是一座保留了原始生态的小山,没有过多人为的修葺和雕琢,松柏傲立,野花竟开,各种形状的山石仿佛向人们控诉着远古的侵蚀,临海的悬崖峭壁忍受着大海的咆哮,孤立的宝塔接受海风的问候,一切都那么的自自然然。

走在沙砾土路上,依山势而弯曲,不像攀登石阶那样的辛苦。路两边不知名的小花,或鲜艳,或素洁,都展示出自己生命最灿烂的颜色。

海风伴着海水把山里的空气荡涤的清新惬意,我的胸腔无限放大,一扫近段时间心里的阴霾,贪婪的吮吸着花香,聆听着海水撞击岩石的声音。

诗友们兴致勃勃,一路拍摄,一路欢歌笑语,听张社长讲述秦始皇和他母亲的陈年往事,讲述秦始皇三登琅琊台的豪放,讲述斋堂岛名字的由来。思绪好像穿越到那个年代,感受那个年代给这座小岛刻印下的悲欢离合。

转眼到了中午,我们回到渔家宴的店家,热情好客的郭家大嫂早已把海鲜摆满了饭桌。

我们在推杯问盏中,继续我们的端午诗会,激情饱满的朗诵诗歌,纪念屈原,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席间,各位诗友畅谈对文学的爱好,对文学创作的渴望,大家各自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理解和期望。

在渔民叮叮当当的修船的声音中,我们依依不舍的登船离岛,勤劳的渔民休渔期却不休息,他们要为下一次的出海做好准备。

回望,祝福!我们的海岛会越来越美好!我们还会回来,还会在这古人的斋堂边吟诗畅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