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茹冰的头像

徐茹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03
分享

卖茶女

2003年左右,我们学校经常有一位不速之客,她就是一个卖海青茶的女人。

那时候,她应该是坐着“小公共”来的。穿着与其说朴素,不如说是土气,留着齐刘海的短发,看上去四十几岁的年纪,后来得知她那时候并没有四十岁。拎着大包小包的价格不等的茶叶,斜挎着一个帆布包,帆布包的里面侧拉锁的兜里是她卖茶叶的钱,她总是紧紧的握着包的那个位置,我们知道那是她出来这一趟的全部家当。帆布包里还有纸笔,计算器。帆布包的背带处系着一杆秤,一个小托盘和一个小秤砣也绑在包的侧面,看上去并不觉得沉重,走起来倒也没有叮叮当当的响声。

她到了办公室,并不急于推销茶叶,而是让每位老师把杯子刷洗干净,然后她小心翼翼的打开大包小包,每个包都有两层大的锡纸袋子包裹着,袋子口封的结结实实,袋子打开的那一刻,一股清香味就散发出来。她并不善言谈,用小木勺给我们往杯子里添加茶叶。添加完茶叶,她就随时把袋子口扎住。那茶叶经开水一冲泡,叶子泡散开来,愈加的浓绿,水的颜色清绿中带一点黄色。那诱人的清香更是想赶紧喝一口,可是“心急喝不了热茶叶”。得慢慢等,上课回来的老师喝上一口,那真是解渴又提神啊!

尝着茶叶好喝,大家纷纷问这是什么茶,多少钱一斤。卖茶叶的女人微笑着说“这是海青茶”,有的老师怀疑的说:是真正的海青茶吗?不是贩来的吧?其实质疑的老师也尝到了这茶的好味道,只是想进一步证实一下,或者为讨价还价铺垫铺垫。女人从包里拿出身份证,让我们看地址,的确是“海青镇某某村”的字样。她说她们家承包了一块山坡,全部种的茶叶,到了采茶的时候,亲朋好友都帮着采茶,两个上学的孩子也帮着家里采茶叶。她和她男人一锅一锅的炒出来。她就坐着小公共到各乡镇去卖。她说她只去学校,政府,医院这些机关单位,说这里面的人识货。她每次给我们冲泡品尝的都是她带的茶叶里最贵的。说是最贵,那时候也就六十块钱一斤,即便是这个价格,有的老师也无法接受,因为那时候工资不高。

卖茶叶的女人就给我们介绍其他价位的茶叶,也给我们品尝其他价位的茶叶,有很多的选择,都是她们家自采自炒的茶叶。很多老师买给家人或者送朋友,女人用银色的包装袋给封好了口,每次都会另外多称一点说“再送你一壶茶叶”,我看她送的不止一壶茶叶。

中午的时候,她就从帆布包里拿出自己带的饭菜吃点。看老师们都从食堂回来了,就再去各办公室推销她的茶叶。一来二去的,她和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比较熟悉了。有个老张老师还会去食堂给她打一份饭,女人客气半天,表示感谢。后来每次卖茶叶的女人来,我们都调侃老张老师“你的相好的来啦!”哈哈,其实都是善意的玩笑。

2009年,我们学校砸了平房,盖起了第一座教学大楼。门口传达室也有专门的老师看守,有一天中午驶进来一辆紫红色的小轿车,我们在楼上的办公室看着,下来一个挺洋气的女人,敞开后备箱,拿出大包小包,原来是那个卖茶叶的女人,穿衣打扮时尚了好多,烫起了卷发,显得比以前年轻了许多。她依然在卖茶叶,依然不善言谈,依然让我们品尝最贵的茶叶,依然在称完秤之后再“送上一壶茶”。不过这次换成了电子秤,包装袋子也五颜六色的了,送人也很上档次。茶叶最贵的价格也卖到了一两百一斤,但老师们也不再讨价还价。足不出户喝到正宗的海青茶,还应该感谢这位卖茶人。

卖海青茶的女人最后一次来学校,是在2015年,学校里保安措施逐渐完善,小商小贩禁止入内。这次她一改之前的少言寡语,滔滔不绝的给我们介绍起海青茶的发展,她说“海青茶”这个名字已经存在四五十年了,只是因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才没有走出去。她说现在好了,国家农业部批准对海青茶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而且网络发达,海青茶也可以从网络上卖了,她们家的茶园也扩大了,并欢迎我们去她的茶园亲自采茶,体验炒茶。并说“临走送你一壶茶!”说完呵呵的笑起来。

听着她的笑声,就像又喝到了一壶醇美香甜的海青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