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秀峰的头像

马秀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8/23
分享

《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平西诞生记


 

八百里拒马河水奔腾浩荡,孕育了平西这块抗日热土;一千里燕山太行雄浑壮阔,铸就了平西儿女的热血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群积极投身于平西抗日烽火中的“文化八路”,围绕“民族危亡中的民众觉醒”这个中心,用“铁的意志和热血”,创作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的文艺精品。人民音乐家曹火星创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的铁蹄践踏了整个华北平原,一个13岁的少年,也因此失去了上中学的机会,这个少年,就是河北省平山县西岗南村的曹峙。1938年是中国农历的虎年,似乎是为了验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老话,在这一年的大年初二,14岁的曹峙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决定,悄然离家,去参加平山县农会。因为读过书,曹峙承担了农会的《烽火报》刻写蜡板工作。从一个农村孩子成为了一名抗日战士,曹峙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1938年4月24日,平山县“铁血剧社”成立,曹峙成为“铁血剧社”的第一批队员。为了动员群众宣传抗日,“铁血剧社”走遍了平山的山山水水,他们走到哪里,就把党的抗日政策宣传到那里。当时的曹火星也许还不知道,他走过的每一个村庄,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在他的内心酝酿、发酵,成为他日后创作的源泉。正是这一年,剧社里的热血青年,为了表达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参照铁血剧社的名称,将名字中都加上一个“血”字。铁血剧社社长王雪波,改成王血波,张学明改成张血明,还有张学新也改成了张血新。这时,14岁的曹峙,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二个重要决定,将自己的名字曹峙改成曹火星,寓意星星火种可以燎原。

铁血剧社一天天地发展壮大,1939年底,剧社已经发展成了30多位男女队员组成的剧团。恰在此时,华北联合大学经过3000里长途跋涉,来到了晋察冀边区,总部设在平山县的元坊村。联大校长成仿吾后来在《战火中的大学》一文中这样描述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印象:“晋察冀真不愧是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物产丰富,秩序良好,群众有组织,有文化教养,都远远出乎我们的想象。”

1940年1月,铁血剧社30多位队员整装集合,来到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所在地平山县土岸村进行系统培训和专业学习。学院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和爱好,把大家分配到了不同的系,曹火星被分到了音乐系。著名音乐家吕骥、卢肃、王莘等老师讲音乐理论、作曲、指挥、发声,讲抗战名曲《松花江上》、《游击队歌》、《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曹火星像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来自老师和经典名曲带给他的音乐营养。卢肃告诉16岁的曹火星,革命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拿枪上前线是革命,用笔创作,宣传群众,鼓舞斗志同样也是革命工作。老师的话,深深触动了曹火星,以音乐为武器,保家卫国,便成为他一生所执着的道路。

经过八个月的专业学习,毕业时,曹火星创作了他的第一首抗战歌曲《上战场》:“上战场,上战场,抗日救国保家乡......

曹火星后来在回忆录中说抗战歌曲的熏陶,民间音乐的滋养,工作的需要,使自己从模仿开始慢慢走上创作之路。抗战初期到处是革命歌声,儿童团、青抗先、青救会、民兵连、妇救会,处处是歌的海洋。开大会、搞生产,都互相拉歌进行比赛用抗战歌曲开路。这激动人心的动人场面,促进了我写歌的愿望,鼓舞了我写歌的劲头。

从华北联大学习归来后的7个月里,曹火星所在的铁血剧社共创作剧本32个,歌曲21首,演出数十场,足迹遍及平山的各个村落,为振奋边区人民精神,鼓舞群众抗日士气,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1943年3月,铁血剧更名群众剧社”。4月,剧社从平山县迁往边区抗联会所在地阜平县,离开她战斗了四年的故乡。这次看似偶然的调动,使铁血剧社走上了一条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这一年春天,曹火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党旗宣誓他心里暗暗发誓,他曹火星也要写出一首像麦新老师的《大刀进行曲》那样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又能经久传唱的歌曲。

 

1943年9月初,隶属于晋察冀边区抗联的群众剧社一行二十人,由抗联宣传部长冯宿海带队到平西参加群众运动。正逢日伪军对我一分区进行秋季大扫荡,剧社辗转跋涉,绕过封锁线,趟过拒马河,于9月中旬抵达平西地委所在地——涞水县李各庄村。

在李各庄村,群众剧社的队员第一次接触到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来曾担任天津市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的剧作家张学新回忆说:“那是1943年秋天,一天傍晚,边区抗联会一位领导同志带来了一本油印的小册子,这就是平西地委通过电台刚刚从新华社接收的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早听说毛主席做过这样一次讲话,但一直未曾谋面。见到这个薄薄的、油墨还没干透的小册子,大家都聚拢过来争先抢阅。怕抢坏了,大家不得不推举由一个人来读。”这个“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党的文艺路线回答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中长期争论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的小册子,对来自基层并充满革命激情的这样一批“文化八路”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和鞭策。于是,在涞水县太行山区一个普通农家的土炕上,在窗外刮起的阵阵秋风中,大家围着一盏小菜油灯,聚精会神地听着,记着,如饥似渴地吸收和感受着......

五天后,根据平西地委安排,剧社组成三个小分队,深入到火热的一线群众斗争中去。赵冀平、曹火星、张血明(女)、王从信一行四人被分配到房(山)涞(水)涿(县)新区参加减租减息运动。9月23日,曹火星所在的小分队到房(山)涞(水)涿(县)联合县委报到,被安排在紫石口村一个叫石板港(jiǎng的小村庄暂住。正是在这个后来被曹火星称为“青石板”的地方,成就了人民音乐家曹火星一生中的不朽名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3年,平西抗日根据地已经走过了一段最困难的时期,平西人民终于在共产党、八路军身上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和新生活的希望。他们以山里人特有的勤劳、淳朴和坚韧,扑下心来走党指引的道路。文艺引领,军民融合,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热火朝天地展开,使得平西大地的面貌焕然一新。

紫石口是抗战工作模范村,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让队员们感到振奋和鼓舞。他们白天教儿童团一起唱歌、表演“霸王鞭”,晚上参加村里的“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斗争,队员们心里都涌动着一股创作的欲望和激情。小分队召开会议,决定每人创作一首歌曲,从不同角度赞颂平西根据地人民实行减租减息斗争后的新生活。

歌曲很快完成,一共四首。讨论修改会上,女队员张血明提出,解放区的穷苦人通过减租减息,过上了有吃有穿的日子,从根本上说,是共产党一心为人民办事的结果。应该写一首歌颂党的“点题”歌曲,加上四首新歌,这样,能配成一组圆满的组歌。曹火星也觉得四首歌曲没能表达充分到位,应该有一首归纳性强、能进一步说明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并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的主题鲜明的作品,而且歌词要简练,旋律要厚重,整首歌曲听上去要明快有力。因为曹火星在华北联大音乐系专门学过作曲,师从王莘、张非、吕骥、卢肃等众多前辈,曾创作过《上战场》等口碑不错的歌曲,是大家眼中公认的才子,所以,第五首压轴的“点题”作品便交由曹火星来执笔完成。

其实,在这之前,曹火星已经在酝酿和构思一首赞颂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新生活的音乐作品。在华北联大读音乐系时,聂耳、冼星海等老师的抗战救亡歌曲,一直震撼和鼓舞着他年轻而渴望创作的心,向前辈那样用歌曲去号召去战斗的激情一天天充实和激励着他。从阜平到平西解放区,曹火星和大家一路上目睹了共产党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感人事实,心中感慨万千。七·七事变后,华北数千万百姓被日寇屠戮欺凌,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在亡国、亡族的紧要关头,是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北上抗日,抛头颅、洒热血,带领人民群众建立民主政权,开辟了崭新的民主新生活。晚上,曹火星在石板港( jiǎng )老乡家的土炕上,完成了《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中国》的歌词初稿。曹火星认为,既然组歌反映的是平西根据地减租减息取得胜利的场景,音乐素材也应从当地民间音乐中汲取,他想到了剧社里学歌最快的张血明白天在教孩子们打霸王鞭时用到的一首紫石口当地民歌《鬼子修据点》的旋律:“诸位老乡亲,听我说仔细,我从那敌占区,逃跑回来的。亲眼看见的,鬼子在那里,欺压咱百姓,真叫人生气。”这下,民歌的韵律启发了他的灵感,他眼前浮现出张血明和孩子们打霸王鞭进演唱的情景对,降b调,2/4节拍,以这首民歌的前四小节旋律为动机,节奏感要整齐按照歌词的结构,采用重复、模进、压缩、扩展、再现及音区对比手法,41个小节12个单句最后,几个连续的、慷慨上扬的高音音符对整首歌曲做一个振奋奔放的情感提升。火热的激情在曹火星年轻的身体里涌动,一首油然而生的时代强音从曹火星的笔端奔泻而出:

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中国/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中国/共产党 辛劳为民族/共产党 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抗战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中国/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中国!”

1943年10月初,带着这首歌曲,由房涞涿联合县委交通员17岁的刘兴凯带路,小分队来到七十里外的堂上村参加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路上,刘兴凯听到曹火星哼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觉得歌词好记 ,旋律好听,曲调既熟悉又新鲜,便跟曹火星讨要了“歌片”。说来也巧,回紫石口后,当刘兴凯向县委汇报给小分队带路的情况时,平西地委宣传部长陆平也正好来这里检查工作。他发现刘兴凯手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歌片”,问明情由,让刘兴凯学唱了一遍,然后兴奋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这是一首难得的好歌,马上以平西地委名义转发下去,要求所属各县组织教唱。

一个月后,群众剧社三个小分队在平西涞水县的玉斗村集中学习,曹火星亲自给大家教唱了他创作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当时兼任“平西文联”负责人的挺进军宣传部长罗立斌和平西地委领导敏锐地发现这首歌曲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立即调集平西各县两百多名乡村文艺骨干,来玉斗村接受群众剧社的文艺培训,并组织教唱这首歌曲。这年春节,平西大地广泛开展农村文艺活动,于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首诞生于火热的平西抗战生活、反映抗日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心愿的歌曲,在平西大地迅速传唱开来。

1945年9月12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首歌,刊登在《晋察冀日报》上。朴实的歌词,滚烫的旋律,像长了翅膀,从晋察冀边区飞向祖国大江南北。

曹火星后来回忆说:“辅导村剧团搞反法西斯宣传活动时,我和张血明同志负责教练霸王鞭,就创作了一组歌曲来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不抗日、打内战,歌颂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抗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等光辉业绩,最后一首是我创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为了让儿童好唱,我注意到节奏明快、曲调简朴的特点,演出后很快就流传开来,后来根据群众的习惯又做了一些小的修改,如中间一段字数多,边唱边跳有困难,也临时减字处理。整个歌几十年来没做什么大的改动。周扬同志到晋察冀边区见到我时曾表扬说:‘你写出了人民的心声。’”

“就我本身来说,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不愿做亡国奴,而投奔到革命队伍。是党培育了我成长,是党给了我文化知识,成为了一名革命文艺战士,走进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行列,成为了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没有中国共产党怎么会有坚持抗战到胜利的局面?没有共产党怎么会有今天?千言万语说不尽,思绪万千心激动,我讲了真理,说了真话,写了实情,反映了人民心声。这首歌整个水平并不高,演唱后根据群众传唱的情况又做过修改。因为你说了人民的心里话,才得到人民的喜爱。人民群众借唱此歌来表达他们对党的深情和向往。” 

 

曹火星还在回忆中说,歌词中“他坚持了抗战六年多”一句,第二年群众自发地改唱成“七年多”,随着抗战胜利,最后定格在了“八年多”。

曹火星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创作始末》一文中说:“四三年,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我写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当时没有新中国的‘新’,‘新’字是针对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中‘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狂言而写的。四九年,平津解放前夕,中宣部指出名字不妥时,才加上‘新’字的。”

一字之加,画龙点睛。一个“新”字,准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斧头劈开旧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的丰功伟绩,体现了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随着军乐团一首激昂乐曲的奏响,汇聚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群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笙磬同音,众啄同声情真意切的歌词,铿锵激昂的旋律,热切澎湃地表达出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灵之声。一夜之间,这首诞生于平西抗日烽火中的党的颂歌,越过峰岭山峦、江河湖海,唱响于华夏大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触动了人民的集体情感,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鸣。如今,这首歌早已走进中小学生的音乐课堂,成为与党史相伴的不朽之作,融入历史的交响,回荡在新中国广阔的大地上。

 

关于这个“新”字的来历,有这几种不同的版本,曾经担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的逄先知在他所著的《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一书中说:“那是1950年,有一天,毛泽东的女儿在院子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听到了立即给她纠正,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该改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叶子龙回忆录中》则有如下记述:毛泽东听到他的女儿叶燕在唱这首歌,(毛泽东当年的秘书叶子龙的回忆录中就披露过不同的细节。新中国成立时,叶子龙上小学三年级的大女儿叶燕,一天下午放学回家,走到院子里边走边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刚好在院子里散步,听到小燕子的歌声就问小燕子:“中国共产党是哪年成立的?”“中国的历史有多少年了?”看小燕子有些茫然,毛泽东就微笑着说:“中国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而中国共产党成立才几十年。怎么能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呢?”看着小姑娘不知所措的样子,他安慰小燕子说:“不要紧,我帮你加上一个‘新’字就对了,把这首歌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好不好?”这时,叶子龙也走到院子里,刚好听到了主席和小燕子的对话。就这样,后来就有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名。)询问有关情况后,说,我帮你加上一个‘新’字,改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你看好不好?这时我也来到院子里,毛泽东说:是啊,新中国要有新的面貌,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过去几千年没有的成绩,任务重哩!第二天,叶燕到学校将以上情况告诉老师,学校很重视,与此歌词作者联系,从此,这首歌就改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叶燕1994年发表的文章《毛主席给加的‘新’字》中,也详细地记述了这一经过。

还有一种说法是,爱国民主人士章乃器,是修改歌名的推动者,1949年初,他听到身边的人们唱起这首歌,当即提议增加一个‘新’字,认为这样表述才能确切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

另外,也有人撰文说,歌曲中的“新”字是曹火星自己加进去的。1990年3月1日的《文化周报》载文说,1949年初,解放军在解放天津时,有关部门认为这首歌有些词句不恰当,便让部队暂时不要唱。曹火星也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提法确实不妥,就在“中国”前面加了一个“新”字。

平山县“曹火星纪念馆”的郝老师讲述这首歌曲的来历时,也说:“1949年天津解放前夕,我党和傅作义进行和平谈判。在这段时间内,曹火星随部队准备进城。就在这时,这时,上级部门转发了一份文件,通知部队进城后不要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首已经流传甚广的歌。后来得知,有人反映歌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歌词不妥。因为没有共产党的时候早就已经有中国了,怎么能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呢?曹火星和群众剧社的同志们都觉得有道理,就商量着修改了一下,在歌词“中国”的前面加上个“新”字。由于是战争年代,不像如今信息时代通讯这么快,那时不可能将他们修改的结果迅速通知大家。然而,奇怪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群众唱这首歌时,都不约而同地改成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曹火星则在文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创作琐议》中说,平津解放前夕,中宣部指出曲名不妥时,才加上‘新’字的,还有人认为,增加‘新’字可能是不同人士不约而同的一个举动。

一个‘新’字,为这首颂党第一歌增添了不朽的传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