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 二里头
邙山,是一座不起眼的土岭。它海拔不足300米,绵延几近200公里,宛如一条卧龙,横亘在黄河南岸,从洛阳北绵延至郑州北广武山。又名北邙,是黄河南岸城市的天然屏障。
二里头夏王朝遗址,位于伊洛二水南岸,北临黄河,东接白马寺,西望龙门山,南倚邙山。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被誉为“中国第一古都城”“最早中国”。
遗址,距离洛阳市约18公里。遗址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1959年,这里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其中小件铜器如刀、爵、铃等,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青铜器。三期文化层发现两处大型宫殿夯土台基。一处面积就达10000平方米,台基有宫殿基址,四周环有廊庑。遗址东南有大面积铸铜、制陶作坊遗址。这遗址就是“二里头夏都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黄河之南,伊洛河之侧的“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向我们展现了夏王朝的社会生活图景,让曾被认为是虚构的历史变成真实可信的历史”“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使人们得以初步领略这处王朝大都的宏阔气象,随着发掘研究的深入,夏王朝的面貌会更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2023年12月6日,国家文物局李群局长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对中华文明探源的考古结论,证明了“二里头夏都”的真实性。中华民族第一个广域王朝都邑的源头自此清晰,不再迷茫。
夏朝的建立者禹,为便于政治统治,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河南范围为豫州,也是中州。禹最初将都城定在天地之中的阳城(河南登封),《世本居篇》记载“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阳城这地儿,现今叫“王城岗古城”。登封与洛阳相距不过百里,所以洛阳当是夏朝统治的中心腹地。夏启,开启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建都阳翟(许昌禹州);夏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启的儿子)统治时期将都城迁到了斟鄩(洛阳)。《竹书纪年》记载,从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开始,到夏桀灭亡,以斟鄩为都城。
说太康是个“败家子儿”,没有冤枉他。太康因荒废政事,致东夷反叛,夏都斟鄩被攻占。夏王朝开始了颠沛流离,史称“太康失国”。太康和兄弟仲康逃往东方,太康死。仲康的孙子少康联合其他诸侯,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史称“少康复国”。夏朝,在河南这块土地上徘徊,期间禹定都阳城(今郑州登封)10年,夏朝的帝王启定都阳翟(今许昌禹州)30年,太康定都斟鄩(洛阳)141年。之后,帝都漂泊商丘47年,帝丘(濮阳)20年,原(济源)8年。老丘(开封)210年,西河(安阳)54年,最后桀,被灭于斟鄩。《史记》载:“夏桀之居,左河济(河南济水),右泰华(陕西华山),伊阙(河南伊河)在其南,羊肠(山西壶关)在其北。”这方位就是斟鄩(洛阳)。研究表明,洛阳在夏代太康、孔甲、帝皋、夏桀统治时期是夏都,当然是夏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史载“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可见,夏王朝在这水草丰美的大河上下,辗转、徘徊了数百年。定都斟鄩,又灭于斟鄩。
夏朝后期的发展,活动区域以黄河流域的中原为中心,东通东海,西连西河,北及燕山,南逾长滩,所有夏、夷诸部的众多古国均臣服于夏统治。夏桀暴虐,东部商族兴起。在商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夏朝经历四百余年历史,终归灭亡。
伊洛之水,自西而东穿洛阳而入黄河。洛阳城,依山傍水,枕山蹬河,为天地之中。夏朝,把“二里头”作为都城,当然有其地理、经济、政治的合理性。拨开历史的迷雾,逐渐清晰中华文明肇始的第一个帝都,它在这里安详地躺了几千年。谁曾想到它的峥嵘岁月,在惊恐、嘶啸、杀戮、血祭、落败后,一切归于宁静。城垣坍塌,殿堂焚毁,时间让它们只剩下夯土和满目蒿草。
华夏文明的肇始,就此摆脱茹毛饮血、愚昧无知,蹒跚进化,举微弱的文明之光,踏斑斑血迹,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