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建勇(岁月潜影)的头像

徐建勇(岁月潜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6/20
分享

记忆中的端午节

每当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我就想起“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红糖,白水蛋放大蒜,芦苇塘捉迷藏”童年过端午的情景。

那时端午的节日气氛往往是由乡下人开始的,尤其是我们这些孩童身上更能显露出来。每当芦苇叶子一片片长大,艾草一天天长高,大苇莺尽情唱个不停,大蒜开始岀地,田间,河塘边到处弥漫着粽叶和艾草的幽香。仿佛在很远就能嗅到一股浓浓的味道。尽管生活艰苦,但精神十足, 心中十分惬意,期盼着端午节早日到来,美美饱餐一顿,以解口中馋。擗苇叶插艾草是我们争先要做的事情。

记得有一年端午节,一大早起来就到沟边割来艾草,把它插在门的两旁,然后就看家里大人包着粽子,因芦苇叶不够用,母亲让我去芦塘边再擗些苇叶回来,把剩余的米包好,统一下锅煮熟。我喊邻居二拽一同去芦塘边擗苇叶,那时芦苇塘属集体所有,有人看管,不能随便动用,就连苇叶也不得任意采摘,否则影响其生长。我们看看四周无人就悄悄来到芦塘边,芦苇塘面积很大一片葱郁,阵风吹来芦苇摇晃“簌簌”作响。这时我发现靠近塘边的苇叶已经被人擗光,只有水中有片芦苇毫发未损。我看了看塘里水并不太深,于是我脱下鞋卷起裤子趟水去擗大的苇叶。刚走几步就感觉水越来越深,只好站在水中,伸出一只手去够那片苇叶,倏然“扑的” 一声一只水鸟飞起,吓得我心里一惊,仔细观看原来芦苇层中有个鸟巢。这只鸟 (当地叫芦喳子)正在孵蛋,被我惊飞。只见它“喳喳”乱叫,一会飞到那棵芦苇,一会跳到这棵芦苇上,它以为我去捣窝取蛋呢? 实际上我也想靠近窝边看个究竟,无奈水太深未能如愿。

正在这时二拽告诉我,看青的那个人往这边走来,我心里有些发慌,急忙返回,一不小心被苇棵绊倒,两只胳膊扒在水中,衣服也被浸湿,刚擗的苇叶一半也落入水中。我全然不顾这些迅速跑走,生怕被看青的人抓住扣家里工分。跑回家中父母看见我沮丧落魄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并安慰一番,为此我伤心好几天才平静下来。

那时农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田间大部分种的是旱作物,水稻种植很少,因此用糯米包粽子并不是家家都能包得起。好在父亲是非农业户口,每到端午节到粮管所找人调换些糯米来包粽子。 有时调剂不到糯米,干脆就用普通的大米来做粽子。那时粽子的品种并不多,有时顶多在粽子里放上1-2颗红枣算是高档的了。

因为糯米很珍贵,在包粽子时不让我们小孩子动手,怕我们包不好浪费每一粒米。我就蹲在旁边看着大人们包粽子,仔细揣摩其每个动作。这裹粽子也是个技巧活,也要有一定的经验,才能包的又快又好。裹粽前粽叶必须在开水锅中烫一下,捞出来放入冷水里浸泡,颜色呈碧绿。包粽时用中指和食指夹住一叠粽叶,手腕一旋便形成漏斗状,窝在左手虎口上,右手拿着个小茶怀把糯米倒入,大拇指顺势一捺糯米就被压实,再取一片粽叶裹成小脚形状,随手抽一根麻丝,用牙齿咬住一头,右手很快在粽子上绕过,牙齿和右手同时用力,打个死结, 一个粽子就裹好了。几个粽子串在一起,棱角分明,漂亮极了。看大人包粽子心里痒痒的,有时看大人不注意,我也学着他们样子,拿起粽叶包裹起来, 可是粽叶在手中不听使唤,无法旋转,糯米散了一地。 二姐说我手笨不是包粽子的那块料,我还有些不服呢。

粽子包好后,我多么希望尽快把它放进锅煮熟先尝上一口呀!但大人们也不着急不紧不忙把一个个生粽子慢慢放入锅里,水溢过粽子后,盖上锅盖。这煮粽子很费时,先用大火烧开,然后用硬柴温火慢慢地煮一个晚上才能好吃。在煮粽子同时放进几枚鸡蛋,熟了的鸡蛋外壳呈淡青色,十分好看吃起来带有粽叶子的清香,别具风味。

当粽子煮到一定的火候后, 从灶房里飘来一阵阵粽子的香甜味,撩得你难以安静。我们姐弟几个都睁大眼睛仰着头深深呼吸着这沁人心田的气味,并急不可耐地问母亲:粽子已经煮熟了,什么时候给我们吃呀?母亲总是笑着回答,在煮一会粽子才能煮得更好吃。

上午饭即将开始了,我们姐弟几个提前坐在饭桌边,那时候家里三代人共居,八九口人,为了生活奔波,平日里很难聚齐,唯独端午这天中午都从县城赶回家里。过年后冷清了三个月, 这天突然又热闹起来。

母亲先把粽子放在桌上, 然后又把滚热鸡蛋放在冷水中说:这样好去壳。我趁他们不注意时,偷偷的从水盆中捞起一个鸡蛋握在手中,那圆圆暖暖的感觉十分舒服。 这时母亲又让我拿几只粽子送给邻居二拽家,我高兴得连蹦带跳跑去完成了任务。直到“旱改水” 生产队开始种水稻,家家都包粽子才停止给邻居送粽子,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拨去粽叶撒上糖,鸡蛋分瓣披上蒜泥,几道小菜放在桌上,父亲又特地买来一瓶洋河白酒,这样端午饭才正式开始。大人们慢慢喝酒,小孩子大口吃着粽子和鸡蛋,人多菜少,一桌很快就一扫而光。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大人们非常开心。

我们家端午这一天最兴奋的还是奶奶,除做饭之外,早早就把屋内院外打扫干净,面向南天叩了几头,嘴里不断祈祷几句。然后取来艾草,忙着在阳沟口或暗角地方点燃烧起,要把活跃起来的蚊虫秽气一同赶出家门,使家里平安无事。同时她特意用红黄丝线编织精美的小网,把鸡蛋放在网中并挂在小孩子胸前,使我们走起来一摆一摆的。网线在淡青色蛋壳映衬下,既眩目又淡雅就像件精美绝伦的编织工艺品。她还把五色丝线系在我们手腕上,说是五色线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驱恶邪。

端午节除了享受粽子美味之外,我们这些孩子在大人们耳濡目染下对端节的由来产生浓厚的兴趣,经常向大人们问起:为什么要过端午节要用苇叶裹粽子和插艾草等问题。奶奶会让我们坐在她身旁告诉我们:很久前,有一可怕的怪物,经常到村里偷吃百姓家禽家畜,搞得村里鸡犬不宁。特别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这个怪物早早来到村头,悄然伸出前爪,眼睛直射凶光,比平时显得更加凶残样子。孩子们远远看去被吓得大哭。 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村里人为了不再受怪物的侵害,组织有勇气的男人们拿起棍棒出奇不意掷向怪物,怪物被突如其来的棍棒击中和人们震天吼叫,被吓得钻进一条大阴沟里,随之沟里有股臭气喷了出来。人们取来掺杂艾草的柴火在阴沟口点燃,烟气不断进入沟中,怪物被熏得无法躲藏,不得不蹿出沟中,又跑到芦苇塘里藏身。 村民追到芦苇塘边并用苇叶裹着哨子吹并搅动着芦苇“簌簌”作响,惊吓它再也不敢出来行风作浪了。人们终于驱赶怪物,心中无比高兴。返回村里顺便擗了些芦苇叶子包粽子吃,以示庆贺。久而久之就形成现在五月端午节日。

从父亲口中得知,三千多年前战国时代,楚国伟大诗人屈原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多次上书国王阐明国家危急的理由而几经受挫,他心灰意冷又不愿看到自己的国家被秦国灭亡,于是来到江边望着上苍长叹一声悢然投江远去。端午节是人们为了纪念那个为国殒身的诗人屈原的,龙舟竞渡是为了争取时间抢救他,包粽子向水中抛掷粽子是为了不让水怪吃他呢?同时用插艾草燃菖蒲、饮雄黄酒,把酒蘸上几滴在小儿的额头等方法,藉以祛邪气驱赶五毒(蝎、蛇精、蜈蚣、蜘蛛、蟾蜍) 。

那时老人们对端午描述不同的说法,对我们来说似懂非懂,只记得端午节吃粽子解馋。随着时间推移,我们长大后逐渐才明白,奶奶所讲的驱赶怪物故事,似乎有点不靠谱,张冠李戴,但他是心痛我们,用这种说法吓唬我和弟弟他们,不让到芦苇塘边玩耍,以免落入水中发生不幸。

父亲纪念屈原的说法和民间传说一样,有一定的史料依据,对于端午求平安,禳火异的习俗,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愚昧,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瘟疫流行,蛇虫出没,易于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些习俗的表

现形式看似迷信,但是目的为了健康,颇有科学道理。

一晃几十年过去,我也未再亲手包粽子,但端午情怀依旧。如今粽子质量好,品种从单一原味到豆沙、枣泥、鲜肉、栗子粽子;从低价普通粽子到高价“豪华粽子”,任你挑选享用。包装盒也由原来简单到精致包装,只要你网上需购,且以最快的速度小哥送货上门。要说人的感觉也很奇怪,同样是粽子,年代不同了,味道咋就不一样了呢? 明明是品种多,质量提高了,反而嗅不到那时粽子清香,品不出儿时味道。倒是越回忆越情岀味道浓,更觉得节日习俗民族文化底蕴积淀更加厚重。 这也许是人们生活好的原故吧!真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