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建勇(岁月潜影)的头像

徐建勇(岁月潜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14
分享

记忆中的竹子

         三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在江南求学,真正领略到宜兴“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的无穷魅力。宜兴盛产竹,是江苏最大竹制品基地,自古便是"竹的海洋"。连绵苏、浙、皖三省几十万亩的竹海,形成了一片竹子的翡翠海洋。"世外桃源"竹海风景区正处于这片海洋的中心,有"华东第一竹海"、"太湖第一源头"和"苏南第一高峰"之称。置身竹林深处倍感稀奇、名不虚传。

说奇怪又很自然,竟连几大名洞的出入口都被翠竹掩映、包围着,只能拨开竹的纱帐才能一窥“洞的世界”真容。走进洞中映入眼帘是,千奇百怪向上生长的石笋群,顶天立地竹缠的石柱,而竹形钟乳石向下延伸。这一上一下生长的溶岩乳石,何时牵手并肩,要看大自然万年造话了。可以这样说“竹影随形”无所不在,竟连来回穿梭于水洞中的小小船儿,也是用毛竹排成竹筏,这竹排将人们驶向“竹的海洋”里。聆听那偶尔传来“滴答”的水滴声,仿佛在享受着“无所不在”竹影的浪漫曲调。

在“茶的绿洲”园地,也离不开竹子,它的四周也长满着苍劲的竹子,高岗俯视“绿洲”被竹林所裹,偶见一竹于园中屹立挺拔,南风徐来,枝叶弯腰且“沙沙”声响。这响声告诉人们,未有竹子的茶园,很难成为真正的“绿洲”。心灵手巧的采茶姑娘在园中大显身手,那轻盈姿势如仙女下凡,那叶的清香与歌声随风飘荡,令人陶醉。她们手中绿芽将在茶农竹铲翻动下,炒制出独特的“阳羡紫笋”迎春,深受赞誉“竹叶青”而茗香氤氲的“太湖翠竹”。那茶、竹紧紧襟连,犹如在“海洋”中镶嵌一片“绿洲”,在“绿洲”中荡漾着碧波的“海洋”

古镇陶都,7000余年制陶史孕育了丰厚独特的陶瓷文化。丁蜀及周边遍布许多汉唐以后的古窑址,见证宜兴陶业发展演变的历史,古老的陶瓷传说和陶瓷生产习俗流传至今。在岁月的长河中,历代陶工薪火相传,以勤劳和智慧,淬炼、创制出千姿百态、品种繁多、造型优美的陶瓷精品。古朴典雅的紫砂、苍翠如玉的青瓷、凝重端庄的均陶、耐用美观的精陶、绰约风姿的彩陶,被誉为宜兴陶瓷艺术的“五朵金花”。

在“五朵金花”精品之中有很多品种融入竹文化原素。如“竹报平安、竹节提樑、大三友”等紫砂壶具;竹体造型的青瓷茶具;以竹叶形状贴花的精陶产品;竟连彩陶中也隐藏着竹的影子。平凡的泥土滋润着竹与茶的茁壮成长,千年窑炉中的紫泥,淬炼出陶的艺术瑰宝。这厚重的泥土中始终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延续着千年民族文脉。

当时的陶校校址设于鼎蜀镇南国道旁,学校大门面对南山脚下。透过国道远远望去,山坡长满了苍翠的毛竹,在风的作用下,犹如荡漾的海洋。这满山遍野的大小竹林,让来自苏北同学大开了眼界,从此对竹有了新的感受。有时晨起,就跑去竹林转一转,并高歌一曲,顺便采摘几束花蕾带回,置于瓶水中,让其慢慢的绽放。特别是节假星期日,我们几乎都要去南山游玩、赏景。置身竹林纵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鸟鸣及山涧的潺潺流水声。俯身手掬一饮泉水,甘甜圆润回味无穷。山林野草丛中常现野鸡飞过,野兔等小动物奔跑。老者也常来竹林散步,精陶厂的青年男女也来此谈情说爱。每当,几场春雨过后,更能体现出“雨后春笋”的惊人的生长速度。那满坡刚刚破土而出的嫩笋芽,转眼间,就拔地而起,长成高大、粗壮的翠竹了。记得一次,一同学用脚踢向笋芽,只听“叭”一声,那根竹笋就地断倒。他刚想再次抬脚,被看山的老翁发现,我们有点不好意思了。那老翁看我们是学生还算客气。他善意告诉我们,这是集体的山林,不能随便踩笋,更要清楚这每株笋芽就是来日一竿大竹,经济价值极高。竹农的掘笋是根据笋芽的生长情况及间隙而定的。为了警示他人,他将此事告诉了学校,校领导对我们提出批评。

当时正热映故事片《闪闪红星》学校组织学生去镇上影院观看。电影中的三首插曲《红星歌》、《映山红》和《红星照我去战斗》。这些歌曲不仅在电影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至今我们能唱,体现了电影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那“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及“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的歌词曲调,至今回味无穷。那首童声合唱多次出现《红星歌》歌曲,不仅具有进行曲的雄壮威武,还兼具了童声的干净清澈,感染了我们那代来自四面八方的“工农兵”学员。我们未忘正是上届一位学长,在大礼堂教会了我们那几首歌曲。哼着歌曲走向竹林山间,遐想着竿竿翠竹变成小小竹排,游走在江水中;那满山绽放的映山红仿佛向我们招手……

毕业前几天,大家心情有些伤感,对校学习生活倒觉留恋了。我们又来那熟悉的竹林以解离别的忧伤感。许是竹子拥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的翠绿和优雅不仅令人心旷神怡,更在无声中传达着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漫步于竹海小径,仿佛听到自然的呼吸,感受到大地的脉动声。

毕业分配工作后,每次外出公务路过陶都,我都在镇上住一宿。前去学校旧址、南山竹林走一走看一看,再去“三顾茅庐”的竹林地及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发祥地。然后返回镇上落座茶舍,取来“太湖翠竹”泡于竹节紫壶中,稍后缓缓倒入竹叶青瓷小杯里,将其放在精陶小碟上。看着氤氲而升的茶气,闻着飘洒的芳香,喝着清淡的韵茶,品味着人生。仿佛再次穿越时空,回到青春芳华的学生时代。

           四

晚年在扬州居住时,住地紧靠玉器街,距离个园很近,几乎每天都去个园逛上一圈。扬州一草一木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而个园的竹子增长了我的知识点。

个园是一座典型的中国江南私家园林,园名“个园”的由来与园主人黄至筠对其竹子特别的喜爱有关,因为竹叶的形状类似“个”字,且“个”字是“竹”字的一半,象征着竹子的挺直不弯和虚心向上的品质,体现了主人的情趣和心智。“个园”二字是园主人所题,其真迹依然保留园内墙壁小门上。园内由竹园、叠石假山、宅院建筑等三部分组成,且各部分面积均占三分之一。从北大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一片形状各异,品种不同的竹子。品种高达百种有余。竹中五大珍贵品种尤为抢眼,众多游客都到此打卡、留念。

龟甲竹:被誉为世界上最珍贵的竹子品种。其纹理十分独特,就像是乌龟背上的纹理,因此被人们称作是“龟甲竹词条”,它是竹子中的变种十分难见。龟甲竹,竿高达十几米,粗可达20余厘米,竹杆上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凹凸有致,坚硬粗糙。与其他灵秀、俊逸的竹子相比,虽然少了份柔弱飘逸,却多了些刚强与坚毅。秆的底部到上一段秆的节间连续呈现出不规则的短缩肿胀,并交斜连续如龟甲状。现植园内的龟甲竹并不高大,也已更换栽植几次了。那“龟背”倒是被游客摸亮了许多。摸摸“龟甲”让你延年益寿。

湘妃竹(斑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故事情节。站在斑竹旁就会想起湘妃之泪。毛主席在《答友人》这首诗里有“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的诗句。相传上古时期有一名为舜的帝王,他有娥皇和女英两个妃子。舜帝去南方视察,不幸死于苍梧,葬在湖南的九嶷山下。二妃闻讯赶来,痛心疾首,泪如雨下,泪珠落在竹上,便留下斑斑泪迹。两妃子思念舜帝,整天悲悲切切,痛不欲生,最终投入湘江而死。据说爱国诗人屈原在《九歌》中祭奠的湘君和湘夫人,就是指娥皇和女英两个妃子,因此,后人又把斑竹称为湘妃竹。湘妃的神奇故事,感动了历代多少诗人,如唐代诗人高骈曾有“当时珠泪垂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的诗句。故事的感染力极强,令今人对情下泪而死的感叹。故事更感动了诗人,赞佩、悲哀的诗句相传至今,令人遐想无限。斑竹在生长,故事将继续……

令人搞笑要算是罗汉竹了。它挺肚露脐而笑口常开。罗汉竹不像斑竹那样有多彩的罗衫,却把竹节之美,演绎到了极致。罗汉竹,又称佛肚竹,节距较短而突出,畸形多姿,好似弥勒佛之肚,又好似叠起的罗汉,故此得名。它以自身奇特的形状颇得人们青睐。相传:唐僧取经途中“慈悲”过甚,被夭怪所迷惑,赶走了孙悟空。他独自西行,突然有条恶犬向他狂吠扑来,慌乱中唐僧摸到一根竹棒猛击狂狗,那棒头正巧砸到狗眼上,疼得那条狗“汪汪”而逃。唐僧就靠这根棒,爬山涉水见到了佛祖。如来看后认为这棍棒有如此威力,肯定是唐朝法宝,即派五百罗汉随唐僧去取。唐僧踏遍千山万水,终于在一山坡找见到类似于神棒形状的一片竹林。众罗汉将竹砍倒,每人背上一捆返回西天向如来佛祖禀告。如来问这竹棒叫什么名字?众罗汉不知。如来看了看这奇怪竹棒是五百罗汉背来的,顺口一说:就叫罗汉吧!从此罗汉竹之名延续下去了。

当然园内长势良好,竹杆金黄,状如玉佩的金镶玉竹;它是由黄槽竹培育出来的变种。它的外形比较特别,它和一般的竹子不一样,它的竹竿是金黄色的,每一个竹节之间都天生自带着一道绿色的斑纹,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根根镶嵌着清透的碧玉,清新雅致。更有全身色泽紫红,常用于制作文房四宝之一的紫毫笔的紫竹;它一年生以后的竿逐渐出现紫斑,最后全部变为紫黑色,因而得名为紫竹。罕见的方竹是一种很特别的竹子;碧绿如墨,拇指粗细,光滑的身体有玉般润泽的质感,带着微微的凉意,看似浑圆却触手四方的独特弧线,使观赏和接触的过程变的十分奇妙。这些竹子让你耳目一新。特别是那一簇簇“孝顺”之竹,有种“父母在不远游”的亲情尽孝感 。

在瘦西湖畔,我们真正见到“胸有成竹”的原创面貌。伸向水面的一棵老柳树,根部略上的腹位朽烂现洞,正巧一竹子从中长出,形成“胸有成竹”鲜明对比,许多游人都在此观赏留照。我想当年的小伙伴三法如来此一游,也不至于“势如破竹”了。

竹子全身都是宝,它的深加工,体现出无私奉献精神,给我们带来了经济实惠,也给人们带了无穷的乐趣与遐想空间。竹如人生,人生似竹。竹的高雅品格:让人抵住低级趣味,不落俗套,与众不同,气度不凡,傲然屹立。竹的“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清高气节,让人丢掉烦恼,在艰苦环境中“咬住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昂头挺胸,蔑视困难,顽强生存并奋力前行。

竹子空心体现出虚怀若谷挺直的特征,被赋予人格化的意义,象征着谦虚、内敛的品格,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

竹不节外生枝体现了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竹子“不节外生枝”笔直主杆的特性,象征着竹子坚定不移、始终如一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竹子的自然形态上,也被广泛应用于人文领域,成为一种激励人们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

我喜欢竹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更赞叹“千磨万击还坚劲”“直节生来瘦,高材老更刚”竹子的气节与品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