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管钦伟的头像

管钦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13
分享

中国作家散文网参赛作品 外婆家的代销店

说起代销店,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代销店,顾名思义,就是农村替国营合作社代理销售日常用品的门店。在计划经济时代,它是供销社连接百姓的中转站,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那时公社、大队、生产队是基层的三级管理组织。公社的店叫供销社,到了大队就叫代销店了。现如今在我的家乡,依旧有它们的影子。在老一辈人的交谈中,去村委会办事往往说成去“大队”,家中有人过寿,往往也还只是在以前同是一个生产队中请客喝酒。

我年迈的外婆也开着一家代销店,但是它的性质与旧时大有不同。从记事起,外婆就经营着,如今我也二十好几了。直到今年外婆家翻新老屋时,我才慢慢的理清了外婆家代销店的故事。

从家出发,翻过几个山岗,再走上四五里的土路,外婆家所在的村子——丰城市籍塘村,就坐落于那个赣北的山间盆地之中。村子不大,大概只有六七十户人家,如今大多数是留守的老人和小孩。外婆家坐落于村中心,店也在村中心,其实外婆家也就是店。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店的准入条件放低了。上过几年学的外婆,在她那一辈人中做事很有眼光,便拿出自己的积蓄在村里办起了代销店。这种代销店其实就是与其他较大的店合作,借了其外壳而已,但经营上是独立的。

代销店在外婆所居住的老房子里面,房子不大,外婆家的店自然也不大。其实也算不上个店,所以称其为“代销店”更为合适。房子是1982年建的,今年已经整整四十个年头了。房子外面的墙上,用红色油漆写的,也是“代销店”这三个字。

进入店内,店堂的正中是1米多高的柜台,隔着玻璃,可以看到里面所摆放的东西,柜台面是用木板铺成的。柜台上摆着两三个大玻璃瓶,盖子顶端带一个圆球,像一顶透明的瓜皮帽。玻璃瓶里装着令孩子们垂涎欲滴的糖果、果冻和火腿肠。

柜台后有一排简陋的货架,倚墙而立,上面分层陈列着一些烟、酒、火柴、肥皂等日用品。旁边有个大瓷缸,里面是粗盐,上方横着一根粗木,木头上吊一杆带箕的秤,那是专门用来称东西的。还有油坛、酱油坛等。这小小的空间,撑起了一片大大的天空。

我从记事起,就喜欢去外婆家。不仅有玩伴,更重要的是有许多爱吃的零食。每每回家,外婆总是会拿一个小袋子,装一些零食,让我们带回家吃。但在回家的路上,我和姐姐就吃的所剩无几了。我们常常坐在绿油油的田埂上,一边吹着凉风,一边吃着零食。那时的快乐,是现在住在城里的青年难以体会到的。

在外婆家时,我经常坐在外婆经营的代销店门口,看着小孩买零食,村民来店里买烟酒、买生活用。有的村民闲着无聊也喜欢在店里坐着的,但他们未必是真闲。有的是来装闲的,打酱油,或买一块芝麻饼,靠着柜台慢慢腾腾地咪,也算是对生活的一种赞美吧。也有游游荡荡的真闲人,在代销店里充当新闻发言人,既发布些新闻,又嗅到些旧闻。

“梨花,买包盐,刚刚炒菜的时候发现盐用完。”一位村民匆匆忙忙的走来说道。梨花当是我外婆。

在店里的墙壁上也挂着几把已有些年头的二胡,外公将它们视若珍宝。在农闲时,外公总喜欢拉一拉,演奏几首他拿手的地方曲目。

可是在农村哪有许多的农闲时间,外公外婆种着自己的田地,管理着油茶树,还经营着代销店。其中店里的商品几乎都是外公走山路去几里外的批发铺,用扁担箩筐一担一担的挑回来的。

以前村中的生意好做时,一共有两家代销店,如今另一家已经关了十余年了。那一家代销店关门的时候,舅舅们曾极力劝说外婆把店铺也给关了,进货辛苦,自己年纪也大了,又赚不了多少钱,在家里享享福得了。可是这个劳碌的人呀,怎么听得进身边人的劝。

当看到墙上贴着得外婆泛黄的优秀党员奖状时,我或许可以理解作为一名老党员外婆的坚持。如果村里的店都关门了,村里人生活是多么不便,在这赣北的山间盆地。或许外公外婆现在的身体还允许。

就这样,小卖部一直开到了现在。平日村里人很少,主要卖点香烟、日常用品、小孩零食等,大不如从前。但每年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代销店都坚守着,点缀着乡民简单朴素的生活。特别是过年时节,代销店是最热闹的,孩子们有了余钱就买喜欢的零食吃或买了鞭炮就在店门口放。

前不久,外婆的糖尿病突然厉害了,血糖升高,打了好几天的点滴。去外婆家看望时,店依旧开着。90岁的外公又捣鼓起了农具,备着花生的种子,准备在清明之后播种。妈妈见状又劝起了外公外婆,不要再干了,好好享几年清福。可是这劳碌的人呀,怎么听得进身边人的劝。

我没有插话,打算在外婆村里逛一逛,也许久没有在外婆村里走走了。

没想到秀美乡村建设的春风也刮到了这个赣北的盆地,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口的古树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建起了现代化的公共厕所、路修到了各家各户门口......

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其中也包括外公,他渐渐的把那根扁担放了起来。询问后得知店里的商品,都是用车子送进来的,再也用不上箩筐了。外婆也慢慢学起来智能手机,用起了二维码支付。小卖部的经济虽然不那么景气,但是看到村里人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他们似乎一点都不在意小卖部收入多少。

弹指一挥间,外婆家的小卖部已经三十多岁了,我充满了感慨,也不知它还能再坚持多久。我在代销店前拍了几张照片,想留作纪念。它经历了由大到小、由盛到衰的过程,它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巨变。

在这山间盆地,未名河边,被春风吹拂的不仅仅是杨柳,还有盆地中凸凹的村庄,有牛群,油茶树……更有勤劳朴实的籍塘村人,一直沿着起伏的山岗,前行在赣北的大地上,奋力抒写着诗与远方。

我相信,在新时代,秀美乡村的建设会更加美好,人们的生活会更加幸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