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出生的我,今年已经33岁了,突然回过头来看一看曾走过的路,发现这些年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生活一直在悄然变化。而我们在长期的微变化式递进中不以为然,但是如果拉长时间的距离,恍然间会觉得原来社会的发展是如此的惊人!
三十年前,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土”。一家三代人挤在老村子的小院里,院墙是用泥坯砌的土墙,睡的是土炕,烧的是土炉子,吃的是在土场上用牛车碾的麦子,穿的是妈妈做的千层底布鞋,下雨的时候脚底粘的全是厚厚的泥土,唯一的一辆交通工具是上海永久牌加重自行车。二十年前,我们从老村搬离,在新村盖了两层的砖瓦房,房顶是水泥盖板,地面铺的是水泥地板,灶台也是水泥砌成的,家里的交通工具换成了一辆九零摩托车,用的是太阳能热水器,通讯工具是一部座机电话。如今农村收麦子全部是机械化作业,每家每户都在市区买了楼房,做饭用的是天然气,交通工具换成了各式各样的轿车,手机更是换了一部又一部,各种物资应有尽有,市面上的衣服、电器、小吃、玩具、生活用品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的追求逐渐转向对文化的需求。感受最深的是我的父母,小的时候由于家庭条件有限,父母都只是初中毕业。到了我们下一代的时候,家里的条件依然不是很宽裕,但父母不想让他们的遗憾继续在我们身上上演,所以再苦再累也要供我们上大学、寻求更好的出路。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尽可能给予孩子良好的受教育条件,同时还根据孩子的爱好选择合适的兴趣班,特别是现在很多学校或培训机构开设了国学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正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娃娃抓起,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化素养。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上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只有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的小家才会幸福,国家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
如今,发生在身边的文明行为越来越多。随地吐痰、随便扔烟头的行为几乎看不到。在餐厅买饭的时候,会自觉得排好队,吃完后会将餐具主动送至收纳柜。路上行走的时候,两个人不小心碰了一下,会听到异口同声地说:“对不起”,彼此不好意思地相视一笑。之前,在朋友圈看到一篇被广泛转载的新闻,很有感触。一个四岁的小女孩,上公交车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支雪糕,因为担心奶油弄脏交车的地面,于是小女孩趴在公交车的垃圾桶上面吃雪糕,这一温馨的举动被公交车上的一位有心人用手机拍了下来,发到朋友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大家纷纷被小女孩的教养感动!更为她的父母点赞!
用心观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细微变化,其实都是发展与文明接轨中的美丽缩影。在不断进步的历史潮流中,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我们的素质、教养、学识成为我们最好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