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雪雁鸣的头像

雪雁鸣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7/01
分享

雪雁鸣《知世录》零零玖:存钱罐

存钱罐


文/雪雁鸣


小时候,粮食欠缺,国家提倡节约,每家每户的厨房里挂着一个小竹筒,名叫“节约筒”,就是每天煮饭时,要抓一把米放进“节约筒”,这样一来,过了十天半月,就节约下来满满一筒米。那时,“节约筒”家家都有,但没见过“存钱罐”,因为我们很少见到钱,就没有存钱罐这一说了。

“存钱罐”似乎是城里人的专利,更是小孩的专利,是大人给小孩特制的一个小器具,目的是为了让小孩把零钱存起来,培养小孩从小就节约的习惯,培养小孩的理财能力,养成良好的财富观。俗话说,积米成箩,积少成多,积累财富针挑土,败起家来水推沙,生活的不容易,从节俭开始,存钱罐的作用,它不光是一种积累的状态,更是一种寓意,是启迪后人的一个标点,就是:人生需要存钱罐。

不光是小孩用“存钱罐”,我也用过“存钱罐”,在十分困难的年月里,我把一些硬币放进存钱罐 ,一年下来也能存个一千多块,算是存了一笔过年费。放进存钱罐的钱,在较长的时间之内,是不能拿出来用的,在我断炊了的时候,我数次想把存钱罐的钱倒一点出来,但我还是战胜了这种心理,想法克服眼前的困难,或去借,或去赊,去做些零工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我常常鼓励自己,就是饿一餐也不能把存钱罐打开,那是自己树立的信念之碑,是自己给自己的信用之本,承诺似金,信守如山。我感到难过的是,我曾经也无奈的推翻了自己的信用,打开过存钱罐,倒出一些钱来,那是儿子想肉吃了,那是儿子生病了。我也感到欣慰,我利用了存钱罐满足了儿子想吃肉的梦想,用存钱罐为儿子治好了病。

存钱罐并不是现代的产物,在古代也有,那时叫“扑满”,就是用泥烧制而成的贮钱罐,最早的记载文字,见于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它还有许多别称,如:悭囊、闷葫芦、储钱罐。《西京杂记》说,“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这个小巧玲珑的器具,还受到了诗人的青睐,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催租行》中写道:“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从中可见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陆游则以此设喻,说明过度地聚敛钱财必会招致灾祸:“钱能祸扑满,酒不负鸱夷。”鸱夷,古代的一种酒器,意思是有一种人,过于的敛财存入私囊,这样一定会招来祸殃,喝酒不能过多的贪杯,这样会伤害了身体。还有一位高僧诗人写过《扑满子》的咏物诗:“只爱满我腹,争知满害身,到头须扑破,却散与他人”。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年少时家贫,但他刻苦学习,孜孜不倦,近70岁时方入九卿之列,74岁升为丞相。刚入仕途时,他的发小就送他一个扑满,并赋词一首: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土,粗物也,钱,重货也。入而不出,积而不散,故扑之。士有聚敛而不能散者,将有扑满之败,而不可诫与?公孙弘深受启发,一生以此文为座右铭,一直保持勤俭的本色,从不贪恋钱财,平安地度过了一生。

人生需要存钱罐,把一些零细资本储蓄起来,必有大用。

不要把不属于自己的钱财敛入囊中,久而久之,祸害必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