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隔壁养黄牯
——妒忌心理探微
文/雪雁鸣
将妒忌化为仇恨,那是饮鸩止渴。
将妒忌化为力量,那是春风化雨。
不要有“宁愿隔壁养黄牯”的心态,
要拥有“宁愿隔壁出知府”的心愿。
——题记
中国人的心态,自古以来,就只愿自己独占鳌头,只愿自己过得好,总是害怕别人胜过自己,巴不得人家比自己差。在官场,怕同僚胜过自己,怕官职比自己大,谁升了职位,而自己还是原地踏步踏,心理的那股酸劲无法言说,简直妒忌得眼珠出血,莫说是关系恶劣的,或是关系一般的,就是关系比较友好的,心理也不怎么舒服。莫说是升迁对象的能力比自己差的,即使是能力比自己强的,心理也是五味杂陈。哪怕是人家长出了双眼皮,而自己没长出来,心里也很不自在。一句话就是两个字:妒忌。
妒忌,也就是嫉妒,民间的说法就是眼红、红眼病、吃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等。意思是对别人的长处感到特别不痛快或特别忿恨,随之而来的就是焦虑、悲哀、猜疑、消沉、憎恶、敌意、报复。这些长处一般为才能、地位、名誉、学识、财富、处境等。《诗经》早就说了:夫人无妬忌之行。郑玄注释说:以色曰妬,以行曰忌。《汉书》早就说了:人性有男女之情,妒忌之別。白居易《琵琶行》就有:妆成每被秋娘妒。
妒忌源于同一领域的竞争,这些人只妒忌与自己旗鼓相当的人,一般是不会妒忌弱势群体的,也不会妒忌领域之外的人,灌篮高手不会妒忌拳击冠军,围棋高手不会妒忌桥牌高手。周瑜妒忌诸葛亮,但不会针对刘关张。后人不会妒忌前人,杨贵妃不会妒忌王昭君,我也不会妒忌李杜潘安宋玉唐伯虎。
用文学的解释就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大、风趣、有才华、受欢迎等等,以自己的价值观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释,于是产生的恨不能使出一切手段消灭对方却不可得,进而自我催眠至极度狂傲并意淫对方的情绪,叫妒忌。
从幸福的角度来说,因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不满足就是指每个人都希望我或者我们的事物比别人好,所以妒忌也是人的不满足本性的表现之一,是对己不如人的一种不满足心态。
宁愿隔壁养黄牯,不愿隔壁出知府,是国人的典型心态。这话有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主角是穷人是平民,我家里穷,我也不愿看到隔壁人家富起来,你富了我就不舒服,如果我有办法,我就要阻止你发财,要穷大家一起穷,凭什么我穷就你富啊?你的本事比我大很多啊?你的命比我好很多啊?你凭什么富了啊?凭什么要比我过得好啊?二是当上了知府的人,他也不情愿隔壁人家也当知府,你也当了知府,那我这个知府不就“贬值”了吗?乡邻的羡慕目光不就分一半给你了吗?我不就不能唯吾独尊了吗?所以这个知府也不情愿隔壁出个知府。第三个主角是比知府还大的官也不情愿故乡出了个知府,除非这个知府是我的亲人,不然的话,突然出了个知府,是不是会沾了我的风水?是不是将来会胜过我?是不是会给我带来麻烦?
根据多个事实证明,那些达官贵人最不喜欢家乡人来找他,哪怕是行贿,也不愿有家乡人来行贿,因为怕家乡人暗暗的认为他是个贪官,无形中坏了自己在家乡人中的形象。要受贿,也只愿意受外乡人的贿赂,这样子在形象上就会有一种安全感。一些人总有这种心理,要办什么事去找个靠山进行巨额行贿,对方如果收了,心里就暗暗的说,心真是贪啊!如果没收,他心里就会说:真是假正经,是嫌少了吧?如果为他办事办成了,也不会有多大的感激,即使嘴里感激得不得了,在行为举止上做到了五体投地,但心里也会说:这是我花钱买来的,我不给你送钱,你会提拔我吗?做梦啊!这些因素,其实他们心里清楚得很。一些在外当大官的官员,本地人去找他,基本找不上,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不但找不上,反而得到他们的批评教育,什么你怎能这样啊?干工作,搞升迁,要靠自己的实力,不能走歪门邪道,组织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们的工作能力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机会到了,是会得到提拔重要的。
这些去找老乡帮忙的家乡人,只好在受了批评教育后灰溜溜的跑了回来。对于那些批评教育,他们是不会感激的,他们只是在心里发出嘲笑:真是假正经,你那么高的职务是全凭工作能力干起来的?呵呵。那些在外的家乡人除了不愿受贿、不愿提拔家乡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一些家乡人会坏了自己的事,坏了自己的名声,被提拔的家乡人没有几个争了气,也没有几个成了器,要么是渎职坏事,要么受贿污名,要么是妻妾成群,要么是送了自己什么后来被抓了竹筒倒豆子全部供了出来。这些被自己提拔的老乡惹出来的一些事态,街头巷尾议论纷纷,给自己的脸上抹了不少黑,说他没提拔几个好人。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几个被高官老乡先后提拔的几个人,数年之后,张三更上一层楼了,而李四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拔重用,于是,李四就不安分了,他就开始说高官老乡的坏话,他就开始压制或冷淡在自己属下的高官老乡的亲友了。这不但是妒忌的心理在作怪,也是忘恩负义的表现,妒忌是心理在作祟,忘恩负义是品德败坏。这也是那些在外的高官老乡不愿提拔家乡人的原因所在。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也有事例与这相反的事例,在这里只是说一说“黄牯”理论。
这种“黄牯理论”无处不在,哪怕是人家娶了一个漂亮的老婆,嫁了一个英俊的老公,生了一个灵醒的孩子,出了一个优秀的大学生,能写一笔好字,能唱一首好歌,或是闺蜜的老公升职了发财了,都会妒忌。妒忌无处不在,在农村,人家的庄稼长势好,而自家的庄稼面黄肌瘦;人家养的猪不断长膘,而自家的猪瘦骨嶙峋;人家的孩子成绩好不断领奖状,而自己的孩子成绩差时常考个零鸡蛋还不断罚站;人家生出了几个好崽,而自己生了几个赔钱货(原来农村生女叫生了个赔钱货)。于是有些人就巴不得人家的庄稼发虫死掉,巴不得人家的猪发猪瘟,巴不得人家的孩子成绩差,巴不得人家的儿子死。这些妒忌之人,只要能做到的,一定不会放过,如伺机挖开那庄稼长得好的人家的田缺把水放干,把老鼠药投到那猪养得好的人家的猪食槽里,看到那人家生了几个儿子的和成绩好的孩子,免不了指桑骂槐,骂起来就咬牙切齿,十分恶毒。所有这些,都是妒忌的毒瘾在发作,这些发作的原因并不是凭空而起的,是随着事态慢慢发展起来的,人家那些优势还没出现的时候,或许还在和平相处,一旦人家的优势渐渐出了尖尖角,这些易生妒忌的人先是心下暗暗的不舒服,在以前,人家有意无意间说一些打耳朵的话还不会放在心上,可现在人家有了优势后,再听那些话就认为是有意的了,时间长了,就会发生口角,就会矛盾升级,就会心生仇隙,于是,妒忌的心理就剧烈的生发起来了。那些打耳朵的话一般是,如在栽田时,有人喊是谁把田栽稀了?那头上长了瘌痢没几根头发的人就认为人家是说他,于是心里就暗暗的窝火,就怀恨在心;如有人喊谁来表演一个金鸡独立,那缺膊断腿的人听起来就很不舒服;如有人表扬某某看问题一目了然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练枪法,那只有一只眼睛的人听起来就很记恨。如有人在批评小偷,其中有小偷者也是怀恨在心,就暗下决心,我以后就偷你家的。讲这话的人,有的是有意的,但大多是无意的,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那些相关的人听起来总是认为是有意的,就是认为是无意的,但听起来就很不是个滋味。但也有乐天派的,每当人家喊那些话时,相关的人就自告奋勇地说,我来表演个金鸡独立,我来表演个一目了然。其实,这里包含着一股沧桑的心理和自我慰藉的情感。
人一旦染上了妒忌的毒瘾,是很难清除的,妒忌往往是妒忌身边的人,百十千里之外的人,与自己的职位、级别、年纪相差甚远的人是不会引起妒忌的,一个普通的唱歌爱好者,不会去妒忌一个红得发紫的歌星,而使得妒忌的是与那个歌星同道出身的人;一个爱好物理的高中生不会去妒忌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霍金;一个能弹几下钢琴的人不会去妒忌理查德克莱德曼;一个舞蹈爱好者,不会去妒忌杨丽萍;一个小老板不会去妒忌李嘉诚;一个文学爱好者不会妒忌莫言。我就不妒忌莫言,我只妒忌隔壁错别字连篇的人得了个很大很大的奖,妒忌他得了奖金几千万,妒忌他与皇上合影,与皇后弹琴,与皇妃品茗,与皇子郊游。如果这人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就会妒忌七窍生烟,六神无主,五体麻木,四肢发抖,三阳失调,二目昏花,一命呜呼。可是,并没发生此事啊!
说起妒忌莫言,我自有一些话说。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要几多国人表示祝贺,可有一些与莫言年龄差不多的、也有一些硬核作品的作家就发表了一些言说,说什么莫言能得诺贝尔文学奖,那中国至少有十位作家都能得这个奖。他说的这十个人,当然是包括了自己。我不知其他人听到这些言论后有什么想法,也不知莫言本人是否有和我一样的想法,我的这个想法就是:这话有点酸,有一股醋劲,说穿了就是妒忌,就是不舒服,如果这个奖项让这些人去投票,我想不会有一人会投莫言的票的。在那一段时间内,说这些话的人心里不知有多难过,这可是诺贝尔文学奖啊,有着巨大的荣誉,丰厚的奖金不说,光是这个地位这个殊荣,足够荣宗耀祖的。我一直认为,当一个什么这个局长那个老总没什么可荣宗耀祖的,最荣宗耀祖的,就是得到了国家级荣誉世界荣誉才是荣宗耀祖。而在世俗中,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升官发财才荣宗耀祖呢?因为只有这些才是光耀门庭,才是最大的实惠。那些荣誉,对一些人来说不值什么,莫言得了七百多万人民币,也就只能在北京外环买一间六十平米的房子,还没有一个显要的处级干部一两年的收入。实惠,是国人最吸引的亮点。
这样的事例当然是无数了,如果对方职位平平,待遇一般,他就是最安全的,没有人会注意这样的人,如其说历史是惊人的相似,还不如说人性从古到今是惊人的相似,从历史看来,尤其是在中国,封建太长,人性在酱缸里染得差不多了,妒忌,这种病毒在人类的肉体里隐藏了几千年,一些反映这种心理的成语如吃醋拈酸、妒贤嫉能、避面尹邢、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把这种人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说明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例多而广,而不是个案。在一些宫廷剧里,臣子争权、妃子争宠、储位争夺等,这样的事例太多了,太血腥了。
妒忌的心理肯定是不健康的,健康的做法应该是羡慕、赞叹、佩服、敬佩、传扬,这些当然也是有的,只是为数不多,如果有,真是难能可贵,要倍加珍惜,要鼓励发扬。可惜的是,有不少在同一地域、同一行业、同一级别的人,他们互相倾轧、胡行排斥,你容不得我,我容不得你,你把我痞得一文不值,我把你痞得体无完肤。平时所表现的态度是:冷漠、贬低、排斥、敌视。人家得了个什么奖,心里就会产生难过的滋味,流言蜚语就来了一大堆,什么谁跟谁是亲戚,什么肯定是送了大礼,什么主办方不识货等等。
在产生妒忌之后,不能一味地妒忌到底,应该化妒忌为力量,借助人家丰富的经验,理顺自己的思路,做出正确的判断,挤出妒忌的脓头,化解妒忌的毒瘾,走出死胡同寻找出路,才是最好的选择,才是最美的表现。如果一头走到黑,见不得别人好,只允许自己好,巴不得别人都比自己差,实际上是压抑了自己,毒害了自己的心灵,对别人、也就是对所妒忌的人没有什么害处,受害的其实是自己。对自己无益有害的事情为什么要做?人家成功了,就要知道人家付出了多少艰辛。我儿子喜欢看一些特种兵书籍、影视,羡慕他们那高超的本领,我就给儿子说,你以为成为特种兵容易啊?他们所付出的艰辛是你无法想象的,他们是战神,他们时常过的“非人”的生活,是你无法承受的,但他们的坚强他们的精神他们的顽强的意志是值得你学习的,你成不了特种兵,但你可以把他们的精神用在学习上。
没有比较就没有痛苦,同样,没有比较就没有妒忌,妒忌源于某种被破坏的优越感,妒忌源于猴王心理与报复心理,我是猴王,我有资格拥有多个猴婆,谁侵占了我的利益,我必须打倒谁。
妒忌的人总是想法设法去破坏别人的快乐与优秀,其实这种人挺可怜的,因为他们自卑、阴暗、折磨、自戕,他们的心理空没有阳光,没有雨露,更多的是垃圾。
花开花落随时节,心底无私天地宽。抛弃私心,扬长避短,开阔视野,与人为善。见贤思齐,修身明德,将心比心,自然而然。记住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梁撑大厦,寸木寸用,一滴水也有一个世界,一粒沙也有一个乾坤。
将妒忌化为仇恨,那是饮鸩止渴。
将妒忌化为力量,那是春风化雨。
不要有“宁愿隔壁养黄牯”的心态,
要拥有“宁愿隔壁出知府”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