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算不得账
文/雪雁鸣
说起算账,最值得算账的,就是人生这一大本账。
但最难得算的,最算不清楚的,也是人生的账务。
算来算去,觉得最算不得账的,就是人生的账。
说起算账,许多人想得最多的,就是这辈子赚了多少钱,能做多大的官,没有多少人算一下想读多少书,能为社会贡献多少力量。当然,人毕竟多的是芸芸众生、凡夫俗子,种子型的人毕竟是极少的。更多的是财迷、官迷,说谁是财迷官迷,也没有多大错,经商的按规则行事,做官的按法纪行事,发了财不忘本,把一部分财富拿来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让大家尤其是弱势群体享受一点。做了官不忘百姓,官就是为百姓服务的,一切权力来自于百姓,一切力量都为百姓服务。经商的达到儒商的境界,做官的达到公仆的境界,那就是真正的海晏河清,清明盛世。
十年年少,十年求学,十年成家立业,十年青壮时期,十年中老时期,人到五十开外,虽说也是精力旺盛,但毕竟许多事情难以甩开手脚,到了六十开外,进入了且行且珍惜的年龄段,过了七十大关,不说是人的体力开始走下坡路,情智也开始下降了,就算还是耳聪目明,到了这个年纪,也只能装聋好哑装糊涂的,我认为“难得糊涂”这句座右铭,应该是从七十岁开始的,老话早就说了:不聋不哑,难做家翁。如果事事太精明,那家人、那晚辈,那周围环境的一些人是不服的,老鸭不合子鸭伴,年龄段的情怀差别大。观点和世界观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较大的改变,那些还没长大的年龄,自然是达不到,也难以接受,或是一时难以改变。古今中外,历代都如此,大到朝廷的老少官员,小到家庭的老少成员,许多话说不到一起去,这是难以改变的事实。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成熟,会慢慢改变,会默默承认。成熟自己的心智,改变原来的观点,承认过去的失误和他人的实力。
关于钱的问题,谁不喜钱呢?只是赚钱要赚个正道,有人说,如果赚钱走正道就赚不了大钱,问题不是不走正道就赚不了大钱,而是因为有的人由于走了歪路赚了大钱,于是就有不少人跟风,想尽法子走歪路,这样就把风气搞坏了。如果都不走歪路,而是走正道,这样反而都会赚大钱。
多少富人,多少财富,吃用一辈子又能用得了多少?那么就有很多财富在囤积,钱太多太多了,根本就用不上,就像皇帝的三宫六院。但是钱少呢?又是很差钱用,有一个账目我一算就犯迷糊,一个人的工资收入和付出能成比例吗?一个房子给一个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还有子女的求学、结婚,还有许多生活开销,工资够吗?当然是不够的,怎么办呢?就是东借西贷,之后慢慢还账,至于日常生活的质量,大都偏低,这样的日子也就谈不上滋润,许多家庭都是在清平中度过,一年存不了几个钱,即使是能存几个,也是省吃俭用中来。
上有老,下有小,是一种基本情况,生活的压力确实很大,一些网络语言如“压力山大”、“鸭梨山大”就是指生活的,我认为这是没有计算或是没有重视平民百姓的收入与付出的平衡,在实际生活中,工资与付出,只会让人欠收,只会造成贫困,只会让人“压力山大”。从地域上讲,我还是相当同情一线城市的人群,他们的收入与房价和其它的付出成扯平吗?他们过的生活是什么质量,他们过得幸福吗?我想,许多人的幸福只是处在大城市的虚幻光晕里,他们的生存压力一定很大,他们的收入高,但房价压垮了多少人的腰。
金钱的账本,不用算得那么清楚。生活的质量,不用算得那么精准,做到心中有数就够了。但是,入不敷出,存在着大多数。
说人生算不得账,并不是说不在乎那些繁杂的账本,并不是说提倡糊糊涂涂的过,只是说不能算得太清楚了,算来算去,有时越算越清醒,有时越算越糊涂。算着算着,就痛苦了。算着算着,就瞌睡了。
要算的是,是身体健康账,是夫妻恩爱账,是家庭和睦账,是朋友情谊账,是商人守道账,是官员廉洁账,是社会清明账,是国家兴旺账。这类账目,一定要算清楚,否则,就是一个糊涂人,算出的也是糊涂账。
有的人是真金,从来不怕烈火炼,心静水清,襟怀不薄,门开可睡,素面朝天。不怕你来算,就怕你不来。就算珠算拨弄了千万遍,那响声一如既往的清脆。
有的人就怕算,不算还像个君子模样,一算就算出了个床底藏金。这个账一定要算,就是违法的成本远远高于违法的收益,并不是说如果违法的成本低于违法的收益就值得一试,这个成本是指道德成本,只要违法了失去了颜面,那一颗心就会活得不新鲜了。财色心动,本是寻常,法纪为纲,约束最先,诚恳做人、遵纪守法,清廉荣耀,心安即福。
最厚的账本是名誉账,一个人的名声应该比生命更重要。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修身明德,首当其冲。就算是一个最平凡的人、一个最底层的人,哪怕是一个无路可走的乞丐,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白天耕耘淅沥,晚上屋檐嘀嗒。我的头顶高悬一把算盘,把自己的心路算得明明白白,人世沧桑要算得糊涂,道德准则要算得高洁。高山流水遇知音,我不忘一路走来的友情。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不忘国家的恩典,我不忘牵挂着我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