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世录》零柒陆 )
湖北 雪雁鸣
谋生半辈,我一直没有融入城市,至今还在一个常住人口仅有两百多人的小集镇里混迹。高峻、远僻、闭塞、潮湿、干冷、孤独。
不是没有进入城市的可能,而是觉得没有这个心情,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一份认识就更加清晰了。
没有融入城市的不光是我的身体,还有我的心情,抑或心灵。
城市是什么?就是立体的浮世绘,虚胖、空壳、脱水、僵硬、无机。在规制之上,有运行的秩序;在灵魂之上,到处都是拥堵的。城市的目光很杂乱很流离很呆滞很轻浮很利欲。城市的信仰丢失,人心冷漠,文明缺失,信仰没有谁能制约。文明只是在法规中生成,不是自觉的文明,这类文明是戴着手铐跳舞;文明只是在活动、运动组织中运行,不是自然而然的文明,这类文明,其实是一种排场。在文明表面发达而实际停滞不前的情况下,能有这样的文明已是万幸。
城市的街道很宽,但胸怀很窄;城市的街道很长,但心眼很短;城市的楼房很高,但形象很矮小。城市创造了物质财富,中国城市不但没有当好文明道德发展的先驱,恰恰相反,风气的腐化、文明的倒退是从城市开始的,是从城市开始蔓延的。
我从小也是向往城市的,觉得城里好玩,觉得城里有书看,觉得城里有好吃的,那时对美食的欲望很低,就是面包和油条。那时对文化的渴求也不高,就是花两分钱去租一本连环画看,花一角钱去看一场电影。
我打破对城市的向往,源于我的青少年时代的遭遇。那时,我哥哥在城里做工,为某公司拉杂货,睡在一个仓库的角落里。某个寒冬腊月的一天,那个仓库的管理员要我哥哥帮他家做蜂窝煤,我哥哥说近日身体不怎么好,估计是感冒了,腰酸背痛的,看过两天给他做行不行,那管理员居然说不行,还说什么,你不帮我做的话,我就不准你在这里睡。我哥哥只得强打精神去给他做,当时我读初一,放了寒假后,就到哥哥那去玩,我也害怕那个管理员不准我哥哥在仓库住了。我说,哥哥,我帮你做。那天天气很干冷,我和哥哥一起就到那个管理员的楼顶去做,做蜂窝煤的过程七零后以前出生的人是知道的,先把煤捣碎,再用黄土调和,再用脚板踩烂,我哥哥问那管理员,能否穿他的雨靴踩煤,因为天气实在太冷了,那管理员说,你还没这好命呢,还想穿我的靴子踩泥。又说,你这农民壳还怕什么冷啦?我听他这么一说,感到很气愤,但不敢做声。我哥哥就打着赤脚踩着,我也要脱鞋打赤脚去帮哥哥踩,哥哥硬是不肯,说太冷了,要冻病的。我趁着哥哥不注意,就脱了鞋袜帮我踩了起来,那种冰冷刺骨,是我平生第一次遇到,哥哥心疼得不得了。煤踩好后,就用煤具做了起来,做了大半天后,我就问哥哥,那个管理员会不会请我们吃饭,哥哥说,做梦啊,他最狠心了,还请你吃?还请你喝啊!蜂窝煤做好后,就在楼顶平放着等待晾干。晚上,哥哥感冒得更厉害了,发着高烧,咳个不停。可到半夜,下起了大雨,雨把那做好的蜂窝煤都淋坏了,哥哥很着急,估计要挨批。第二天,那管理员气急败坏地冲到仓库把我哥哥大骂一顿,并把我哥哥的被子抱起来扔到了门外,叫我哥哥滚,不准在这里住了,门外到处是泥浆,他扔了还不算数,还要把被子踩个稀巴烂。我愤恨已极,拿起一块砖头朝管理员的头上砸去,砸得他头破血流,他冲上来对我拳打脚踢,我就拉着他的手狠狠的咬着,咬得他鲜血淋漓,我软弱的哥哥还不断的给他赔不是,我当时也对我哥哥很气不过。不一会,来了好多人,经理也来了,知道原委后,就批评了那仓库管理员。
通过这件事,使我对城市产生了隔膜。后来遇到的几个事更是让我对城市有一种仇视。那一年,县里在做利繁大楼,我跟着哥哥去做工,就是挖墙基,利繁大楼由于就在河边,墙基自然要挖很深,挖了很久也没挖到底,我和哥哥跟着其他人踏着梯子下去挖,那种辛苦是可想而知。这里说的不是辛苦,而是想说人心的狡诈。有一天,哥哥叫我把一袋米交到食堂去换饭票,我把米交给食堂的炊事员过秤,然后就把米倒进了米缸,炊事员说是三十五斤,就给了我三十五斤的饭票,我回来把饭票交给哥哥,哥哥说,哪只三十五斤,是四十斤呢。哥哥问我看秤没,我说这还用得着看啊?应该相信他吧?哥哥说,明明是四十斤,我在家里称了的,我要去找他。哥哥找到那炊事员,炊事员哪还承认呢?一副轻蔑、冷笑的样子,总是开口闭口说要我哥哥拿证据来,这哪有证据呢?
哥哥的苦命还没有结束。某次,与我哥哥一起做工的一位民工偷了一辆自行车,藏在我哥哥的床下,说是我哥哥的床下,其实不是,做工的人哪有单独的床铺呢,睡的都是工棚的通铺,通铺就是用木架子架起或砖块垒起的木板床,可以睡二十多人。由于我哥哥是睡在最边缘的床位,那人就把偷来的自行车藏到我哥哥睡的铺位的下面,用塑料布蒙着,民警搜出来后,就认为是我哥哥偷的,把我哥哥抓到派出所,打得遍体鳞伤。后来,小偷抓住了,派出所只能给我哥一点医药费,什么误工费、营养费、精神损失费,谈都莫用谈,算是白白的被派出所毒打了。告状?门都没有!
我也因“自行车事件”被歹徒殴打过。一位乡下少年偷了一辆自行车,被一伙流子围殴,把那少年推倒在地拳打脚踢,我正好路过,便上前制止,这伙流子转而围攻我。后查明,那少年并非偷车,是一辆被人丢弃了的连车锁都没有的破旧自行车,他见这伙流子迎面而来,有点做贼心虚,就转身跨上车逃跑,一下子就被流子抓住。保安闻信闻讯赶到,抓住了其中一流子扭送到派出所。我被法医鉴定为轻微伤,要求派出所处理。万万没想到的是,派出所问我是哪个单位的,我说是某某单位,一民警说,你的事一个月后再作处理,我问为什么?那民警说,你去看看墙上张贴的公告吧。我感到莫名其妙,到大厅一看,原来是派出所做了一次简单的装修,请县城各单位来送礼,并把礼单用红纸黑字张榜公布,大意为:送五百元(那时送五百元是个大礼)的单位,有案件立即办理,送四百元的三天之后办理,送三百元的一周之后办理,送两百元的十天之后办理,送一百元的二十天之后办理,没送礼的一个月之后办理。我非常气愤,找负责人论理,负责人说,我们的工作,你单位不支持,我们凭什么给你办案?我说,你这是国家单位,不是私人侦探所,怎么能这样明码标价?那人说,我们定的就是这个规矩,你不服的话,你就去告吧。后来,我就写了个东西,在内参发了,我的事情很快就解决了,那负责人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理。那负责人说,你真做得出啊,你还真的去告了,这下我受了处理,你心下舒服了啦?我说,是你叫我去告的啊,我是服从你的安排啊!
这些经历,让我深深认识了城市的横蛮、暴戾和虚假。
耶稣看到百合花,就想到了人类的悲苦,许多都是白白的劳顿,许多都是折腾,许多都是自寻烦恼。一些麻木的人,不尽是不看前程、无关荣辱、不知痛痒、无意进出的人,也不尽是对事物丧失感觉、机变对反应迟钝的人,世上最麻木的人,就是那些弄虚作假的人,他们察言观色,八面玲珑,而对他无关的人事毫不在乎,而实际上,他所作的表现都是假的,都是利己的,为了利己,就会制造许多假手段,为了损人,就会设计许多狠手段。为了利己,就失去了“己”,为了损人,就抛弃了“人”。当然,每个人在一定程度是上都是“利己”的,但利己也是有等级、有境界的,利己就是个人主义,而做好个人主义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个人主义的本义就是人们常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而不是许多人所理解那样,是私心,是自私自利,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是一切为自己着想,不是这样的,这样理解,在字面上是片面的,在含义上是错误的。先做好个人,再从个人出发,走向群体,走向世界,这样才真正做好了“个人主义”。
在这一点上,城市应该起着先导作用,城市的人各种条件比农村的人都强,尤其是在教育程度上,在物质生活上,在文明程度上。一个城市、一个城市中人是否起到了主导作用?有句常说的话,说城市的人比农村的人还要小气些,没有农村人大方,没有农村人直爽,没有农村人襟怀坦荡。既然是这样,那是不是真的起了主导作用就值得推敲了。事实上呢,城市中人教育程度高,但不一定境界高;物质生活好,但不一定体会到了生活的滋味;文明程度高,所作所为不一定不卑劣。常说的那句话,读书读得高,与是否讲理关系不大,是否与胸怀宽阔关系不大,这是有一些见证的,生活中的例子还少吗?按理说,城市这个容器很大,它盛装了许多东西,但人的容器许多是微小的,心的通道许多是狭窄的,我曾说过笑话,说城中人患高血压的多,也就是血管不通,血凝稠多,能让血液通过的通道狭窄,跟心灵一样。多少年来,城中人总免不了那种霸气,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已成共识,尤其是在一两十年前,随着财富的增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这种现象有所好转。他们为什么霸气,为什么看不起乡下人,还是财富、教育、医疗、生活条件的问题。人类就是存在这个弊端,偏僻地方的人惧怕宽敞之地的人,小地方的人惧怕大地方的人,胆小的人惧怕胆大的人,乡下人惧怕城里人,为什么怕?就是因为势弱,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弱势群体,就是没见过世面,没见过场合。
现在再怎么自由,农村政策再怎么好,农村的财富还是远远跟不是不上城里的,教育程度,卫生程度,生活习惯也是远远跟不上的,农村没有资源,没有财源,精准扶贫只是解决了一时的困难,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农村人是改变不了命运的,只能说现在政策好,农民得到了广泛性的关怀,但他们自己是没什么办法造血造奶的。如果农村没有打工经济,则永远没有出路。这一点,农村得到的一些生活的改变又得力于城市,城市是农村打工经济的源泉,但城市对在城中农民工的关爱的淡漠的,在很长的时段内,农民工成了城市的一员,但他们的精神状态没有融入城市,不是不想融入,是融入不了,到今天为止,城市的排外功能仍然很强大,对外来人的提房心理还很强,在很多城里人的眼里,农民工仍是乡巴佬。面对现实,农村的落后较之城里是改变不了的。现在的流行说法,说城里人羡慕乡下的生活,那只是一种浪漫的想法,这种想法的目的是出于休闲,在农村搞上一块地种些蔬菜,吃上自然生长的绿色产品,周末开个车到农村去搞个露营,或是住上土巴屋,就觉得别有一番味道。但这只是短暂的,是体验性的,是一种玩乐,如果长期去住着看看,当然是不习惯了。所以说,羡慕农村,只是想去消磨一下短暂的休闲时光。
如果别开文化程度不说,光是讲俗气的问题,我认为,城里人比农村人俗气。农村的俗气表现在穿着上,在服饰上缺少品位,这就跟教育有关,跟眼界有关,跟潮流有关,而城里人俗气表现在言行方面,过度的、过量的显露夸张,喜欢模拟,喜欢炫耀,以达到自己那种优越感的目的。莫说是生活在大城市里,但许多都是小市民的胸怀,小角色的情怀,他们觉得自己是城里的主人,但实际上许多都是城里的一粒尘埃,有的娇气、有的骄气、有的怨气、有的傲气、有的霸气、有的戾气、有的是粗鄙之气,更多的人缺失灵气,缺少雅气,可以说,在很长时间内都消失不了,也可以说在很长时间之内,也上升不到灵气和雅气,这是什么原因呢?说到底还是风气的问题,还是文明程度高不了,说没有教育是假的,现在教育条件很是比较好的,但为什么就上不去呢?这就涉及到国民素质了,涉及到道德范畴了,涉及到市民素质了,不是没有教育手法,而是许多人不愿意接受这些手法。解决这些弊端的方法,一是主动接受教育,哪怕是被动也可以,二是读书,提高市民的阅读率,修身治心,唯有读书。对著书立说之人,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修身治心的人来说,那就是,读书破万卷,境界自然来。读书多了,就有了静气、文气、秀气、大气,就有了平和之气,读书可以长精神,读书可以增气质,读书可以医笨拙,读书可以升境界。说起境界,城里人最缺乏的就是境界,斤斤计较,互不相让,内心脆弱、喜欢争论、自我表现、言行不一、傲气十足、淡漠荣辱、互相猜忌、浮躁抱怨、信仰缺失、心无敬畏。什么绅士风度,什么骑士风度,什么松的风骨,什么竹的气质,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只是理想上的词汇了。城市的大气醇和、开阔雅致,就是有,也只是地理意义上的了,在很大程度上已涉及不到人了。
城市缺少读书,已是铁的事实了,现在的阅读率太低了,到处都是“低头族”,手机,手机!原来的手机只有电话和短信功能,现在的手机不光是电话了,简直就是一个世界,也是个世界级的图书馆和娱乐城。是的,手机的娱乐功能太强了,太让人愉悦了,太消遣时间了,而利用手机来学习的人估计只有百分之二十,更多的是用来娱乐或别的功能。原来说读书是一种奢侈,那是因为阅读资源很贫乏,当时经济跟不上,没钱买书。说现在读书是一种奢侈,那是因为现代的人基本不读书。原来读书更多的是物质上奢侈,现在读书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奢侈。表面上,城里人一个个充满个性,但我觉得那不是个性,那是张扬,是表现自我,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像孔雀一样开屏,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充分利用平台刷存在感。从不是从自身考虑,考虑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分量。做一个可爱的城里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一个可敬的城里人那是很难做到的事。
城市处于醉醺醺的状态,一个大腹便便的神情,对人皮笑肉不笑,交际大都虚情假意,有利就争吵,遇事就叫嚣,有事就推脱,出事就推诿。城市的内存太小,垃圾太多,生活垃圾和精神垃圾多见不怪,多少人利欲熏心,贪污腐化,自私自利,自以为是,烦躁麻木,是非过剩。有多少人是寄生虫、啃老族,有多少个城市结构是麻将城、赌博城、情色城、贪欲城。说到说玩物丧志,也没多少人能玩出什么名堂,除了会喝酒,除了会猎色。
道德已成碎片,文明已成破伞,还高昂着脸,自我陶醉,自以高人一等。都多少人忘记了自己的爷爷也是从山旮旯走出来的,忘了自己到底为城市做了什么。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多猜忌,为什么不信任?那是因为产生了无数个不值得信任的人,发生了无数个不值得相信的事。为什么多猜忌?因为有多少人在心怀鬼胎,因为有多少人在打别人的歪主意,有的鬼胎无数次的产下了,有的歪主意无数次的得逞了。在无文明状态失衡的情况下,就滋生了信任危机,一旦信任危机产生了,就会导致恶性循环,你不信我,我不信你,不是不想信任,是迫于无奈,这就像一种病毒,不得不防。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互相的不认识,已是常态,莫说一条街许多不认识,就是一个小区甚至一个单元,人与人之间都不认识,上上下下、来来往往,擦肩而过,连点一下头的可能性都很小。有时想点一下头打个招呼,但见人家是一张冷冰冰的脸,好像根本没看见。在农村,如一家发现了小偷,高喊做贼,人们就一下子围了上来。在城市,你看破喉咙也没看瞧你一眼,不但不瞧你一眼,还会跑得远远的。我们的汉语太厉害了,一句“碰瓷”,碰碎了多少个好人的心。就是碰到不平之事,想见义勇为也不敢,一道“防卫过当”的律令,让人退避三舍,有的人因为发出了见义勇为之举,因为“防卫过当”而惹祸在身,不是进了牢狱,就是破了钱财。
为城市设计规划的人,为城市设计高楼大厦的人,为城市设计景观的人,比比皆是,可又有几人在为城市设计文明的窗口,在设计道德的神龛?
中国的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这四种层次的人是少之又少,不成比例,一切不成比例的事物,是上苍遗落的种子。而芸芸众生,大都只是稗粟,是草籽。不贻害人类已是最大的幸运。期盼的是,能出更多能为人类造福的人才,能为美化世道文明的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