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雪雁鸣的头像

雪雁鸣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1/21
分享

石匠(《乡村手艺人》之六)

(《乡村手艺人》之六)

湖北  雪雁鸣


石匠,是从事采集石料加工成产品的匠人,这个行业的诞生可谓历史悠久,在古石器时代就有了这个行业,只是当时生产条件十分低下,没有什么像样的产品,也欠缺审美情趣,只是满足简单的使用,主要是打磨石头,凿些粗糙的工具,如盛水的石缸、石盆等。发展到了汉唐时期,已成了艺术品,又是一千多年过去,到了今天,石艺已经相当完美,产品门类那是琳琅满目,既有使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

石匠是最辛苦的,他是从粗工开始,即是上山采石,有时是主动的,有时是被动的。主动就是在没人邀请的情况下,自己上山开采石料,再搬运回家,打造成产品销售。被动就是有人邀请,也就是有雇主了。先上山选好原料,那些石料大小不一,高矮不等,有的一米左右高,有的高达十米左右,用长长的铁钎凿入,再用少量的炸药爆破,或灌入油料点火,在没有风钻的年代里,只能用磅锤打铁钎一厘米一厘米的进入,石料解开后,还不一定都是成功的,因有的石头表面好看,也看不出什么毛病,待开采出来后,里面的质地不行,就算是废弃了,白白的费力一场,浪费不了不少时间,了不得就是做些小物件,如做石桥、石门帘等那是不行的,因为不牢固。外行的人就说师傅不内行,不会选料,其实也不全是,选石料失手也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原来那些大户人家,他们是很严格的,请石匠师傅做物件那是要选质地好的石料的。原来大户人家做青砖到顶的大房子,就跟石匠有着较大的关系,因为需要许多石料。贫苦人家是做不起这样的房子的,也不需要石料做的物件,他们只是土砖房,青砖房子就用石门框,土砖房子就用木门框,这几乎成了规律,不然也不配搭。

所说的匠人实际上都是在民间营生,在农村就业,他们做着繁重的体力活,打的物件一般为石磨、石臼、石磙、石砚、石磨盘、石窗、猪潲槽、石大门六大件,这个行业原来在农村是大有用处的,有着普遍的用途,石匠是相当有职业情操的,他们再怎么赚钱或再怎么不赚钱,也不赚庙里的钱,也不赚孤寡老人的钱,也就是给庙里打个石门框,给孤寡老人做个什么工具,他是不收钱的,是作为奉献的,再就是村庄的石桥,他也是不收钱的,是作为捐献的。到了公元两千年以后,石匠这个行业慢慢退出了农村,因为农村已经不用这些物件了,大都是钢筋水泥房子了。原来活跃在农村的石匠已经行不开了,一些新生的石匠已在城市落脚,他们用的是现代化工具,也就是电力推动,纯手工的已经很少。所说的城市的石匠也就是在县级的城镇,如果在大城市,也只是在城市的边缘营业。他们为城市的达建筑屋打造物件,镌刻艺术品,特别是石狮子,这个在大都市里比较流行。

对小城镇而言,石匠打造的物件大部分是碑记,大约在公元两千年以后,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就掀起了在坟墓立碑记的新潮,这让逝去的亲人有一种身份感,有一个门牌号码,让活着的后人有一种念想,有一种纪念价值。这个行业还相当红火,因为毕竟人世如此,有生有死,不断有远去的人。逝去的人三年之后,就可以立碑记,至少是不能当年立碑记的,说是立了碑记,相当于是在阴间立户了,魂魄就不能时常回家了,所以石匠也晓得这个规矩,如果没有按这个期限立了碑记,那逝去的阴魂不忍心害自己的亲人,但是会怨恨石匠的。

现在的石匠哪有原来的石匠辛苦,他们不上山采石,自己也不运料,就连石头粗胚也不用打磨,而是直接采购大理石板或花岗岩石板,然后自己在作坊里用电具加工,那些加工而成的物件没有什么艺术,还相当粗糙,那些碑记几乎是一个范本,就是改一下姓名和生卒年月,他们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生存,也就难以成名成家,他们只是一个工人而已,人们处于客气才称呼他们为师傅。

我佩服石匠的工匠精神,特别是原来的石匠。他们把山上的那些没有生命气息的石头搬回家,通过千凿万镂,不断打造出富有生命力、富有气息的艺术品,遍布祖国大好河山的那些石刻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在天地之间永不磨灭,或用石头造屋,或用石头造桥,或用石头造人,或用石头造鬼,让这些形象安于人间,给人启示,让人遐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