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世录》壹零叁 )
文/雪雁鸣
九宫山下的周家大屋,是一处万丈悬崖下的古民居,内有四十八个天井,家家互通,里面住着百十户人家,都是三国名将周瑜的后裔。
多年前的某个冬日,我随着众人进去观看,进去时是从大门进去的,由于里面太大,没多久我就与他们走散了,我在里面转来转去,找不到出口,我问一老人怎么出去,老人问我想从哪个方向的门出去,他说,如果想快点出去,你就往前走三道再左转过五道门到了大堂左转就看到了大门,你就可以从大门出去了。如果你想在里面欣赏一下里面的景致,把各个地方看完,你在里面可以看个大半天,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就你是否有时间或是有没有兴趣。
我对老人说,那我有时间,也有兴趣,周家大屋做得太漂亮了,我想好好欣赏一下。
老人用赞许的目光看了看我,就说,那你就四处好好看一下吧!
我在里面转呀转,转呀转,被这处建筑吸引住了。该古民居坐东朝西,采取以正屋为轴线,侧屋分布于正屋南北两侧巷道,布局十分对称,每户都以后堂屋,但按以左为大的顺序排列,正屋中厅尚存“旌表节孝”、“晋秋绎师”两方木匾。总体上形成南北拱卫的形式,平面布局呈“井”字状,里面的天井是建筑的名称,整个村庄外貌像一个“井”字,这在中国古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含有“井水无竭,永不干涸”的意思。这里的人是周瑜的后裔,当然对先人十分敬仰,周瑜出身大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太尉之职,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他从小就志向远大,为吴国都督时,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这是周家的荣耀,祖上出了这样的一个名垂青史的人,后人是不会忘记的。我想,周家在这里开土立基之前,一定想到了这一点,屋内多天井,屋外成井形,是要告诉后人,吃水不忘挖井人。
我在里面转呀转,四十八个天井个个看到,也走过两百多个房间的门口,有的房间我还进去看一看,有时还与村人聊一会。我转来转去,毕竟不熟悉,有时撞到了额头,有时碰着脚杆,但我没有碰到一个同行的人,他们就在正屋的两旁的房子简单的看了一下就出去了。当我转到正屋时,就看到了大门,我再在正屋看看神龛上的周氏祖宗的牌位,然后就朝大门走出。到了空场上,看到有的人在围着打扑克,有的人坐在草坡上晒太阳谈笑,都在等着吃农家饭。他们见我出来了,就说,我就知道你在里面舍不得出来的,里面好看吧?有的说,不必每个房间都看,都大同小异的,就一下就可以了。我说,真可惜,你们没有看完,里面的内容多得很呢!你们在里面几下子就看完了,一下子就出来了,我在里面就看了很久,觉得蛮有收获的。
是啊,在里面走马观花的看一下,从正门出来,用不了多长时间,也不会碰着头、撞倒脚。要想看得仔细,看到很多内容,就要用很长的时间,费些周折都是在所难免。这就有个选择的可能,是选择径直走出去,还是想看得更多,走了更多的路,就能见多识广。从哪道门进去是自己的自由,从哪道门走出,是随个人的意愿,只要遵循了功德,就不会受到制约。通透或暗昧,直行或曲折,都是自己的内心在规划。
生活总是有平淡和曲折,是关注现实的寻常生活,还是地理上的游踪,为了柴米油盐,那是多想走一条平坦的路,不受挫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目的,这样的事也是有的,但毕竟的很少。有的人走错了门,就难以走出胡同,就只能在里面蹉跎岁月,庸庸碌碌的过一生。有的人走对了门,经过多年的磨砺,修得了正果,完成了自己的人生。有的人轻易地走出了门,但在里面没得到什么成果,只是混得了一纸文凭,但他在这张纸的光环之下衣食无忧,安安稳稳的过着。无论的学艺,还是做诗,进门的过程容易,出门是相当的难,也就符合了“进门容易出门难”、“上山容易下山难”、“拜师容易成师难”、“说话容易做事难”的生活哲理。宇宙之大,无人能及,天文地理的文本,其实也只是一个概数,又有谁能一一详述?一张纸能画下江河湖海和崇山峻岭,这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物质就是纸墨,精神可通达万里乾坤,如果内心装不下沟壑,即使是画下来了,总觉得捉襟见肘,总觉得还有许多内容没有出来,所以,一个非常内行的人,一个巅峰级的高手,从一幅画中可以看出这个作者的胸襟。或者是,与一个陌生的画家交谈,基本可以断定他的作品有多大的尺寸。我非常佩服一个雕刻家能在一根筷子头上雕刻出中国地图,用扩大镜扩大一百倍后,中国的地形政区看得一清二楚,这就充分说明他的内心非常强大,心中有着很大的纵横。我同样佩服一个石匠用一根小锉子能在一里长街上凿出一条细小的直线,然后用绳索丈量,没有出现歪斜。卖油翁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故事的开头是说陈尧咨善于射箭,射出的十枝箭,射到靶心的就有八九支,为此他自命不凡,但卖油郎只是斜着眼睛看他。他有些不满,就问:你也会射箭吗?看样子你不欣赏我高明的技法啊。卖油翁笑笑说,这只是熟能生巧而已,我不会射箭,我只会卖油,我现在倒油给你看看,说着就把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用油杓舀起一杓油站起来慢慢倒入葫芦里,倒出的油成为一根直线从钱孔进入,而铜钱却没有沾上一点油。这一举动使陈尧咨大受启发,从此一改往日自负的恶习,又经过三年五载的苦练,成为了百发百中的将才。这样的故事很多,还有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等,这样的人进门很谨慎,门内很修为,出门就从容,他们选对了门,他们进去没有关门,他们出来没有封门,一切从门中进,从门中出,门来门往,把自己锻造成一个人才,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从而又看好了自己的门,最后自己也成了一道门。
想到了“诗佛”王维,他集诗人、画家与一生,他通过诗画的大门走得很远很远,他的诗境和画境相得益彰,互为氤氲,互帮互衬,或从深幽走向朗明,或从喧哗走向寂寥,他的思维一直盘桓在空山里,他的心路一直守候在津浦中,他的脚步一直在山水间行走,他的思绪一直在天地间绵延。南宗山水画之祖的桂冠不是随便就能给的,你得不到,我也得不到,这只能属于他。山水画廊是他张开的宇宙,孤云独去他也在所不惜。他依然故我是诗是画,走过他的无人之境,听见了万鹤起鸣。他的诗画是无人之境,但山水田园都在不停地说。“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是他对一座古寺的识别,他走过山水之门,进入了佛门的境界。他在“竹里馆”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他在“鸟鸣涧”里感悟“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道道无人之境的大门,走向更深更幽的多重境界。
通过自然之门走向幽深高远的还有山谷道人,他就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他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提出的“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对宋诗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他种兰蕙也种出了诗情画意,涉冬既寒,封塞窗户,久而自隙观之, 郁郁葱葱,清洁邃深,自得于无人之境,有幽人之操。他从一株兰蕙里看出了诗意的门道,在幽静深邃的环境里,一株兰蕙也是生命的意义,此时的无人之境,胜过万众腾欢。“无人月欲下,有佛松不言。”藏经所言的这般境界,道出了一种空门,也就是虚空之境,但不是悲观的情绪,而是心静、心宁、心洁,仿佛回到了远古的无人区。不说、不问、不喜、不忧,其实就是一种生命的飞驰,如果追求艺术,就是艺术的胜境;如果是追求静修,就是灵魂的度劫。“俯仰无人处,高流得胜场”,清朝李日华的题画,更是胜人一筹。唐人司空曙的“闭门空有雪,看竹永无人”,恰似一种前后矛盾的心情,雪落大地,无有欣赏,只因闭了门,无外出行人,那么这场雪不落也罢,落给谁看?雪自无言,无有对答,落寞多诗情,门闭也枉然。可看竹就那么的入神,进入那个无人之境,只见竹,不见人,或是有人,也一时提不起兴致,因有竹子浓情的覆盖而忽略了人的存在。对一株竹子的多情,胜过凡人无数。
人世间,多情杂,阡陌街巷无门径,即使无门胜有门。人有万虑,门可守关,万虑一时难消解,过门就是一阵风。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浪,入错行,那是离径万里,终不得体会,更不得精髓。嫁错郎,那是型号不对,灵魂不符,相处不是那回事,总找不到感觉如拥木人。好在,时下呈多元选择,入错行,那就换行。嫁错人,那就换人。反正行业多,反正没有嫁不出去的女子,只有娶不到亲的男人。多少好男无好妻,多少美女嫁瘌痢,多少俊男娶孟光,可惜金莲武大郎。唉,这等事,不说也罢,命运的造化,多的是世道作弄人。只能说,不该开的门偏偏开了,不该关的门偏偏关了。有时是,门开了没有人来;有的是,门关了偏偏有人来打门。
一溜烟间,我走到了户外,户外就是户外运动,或行走平川,或攀登山峦,或行走山脊,或林海穿行,或溯溪玩水。通山处处是山,三百多座山,按季节出行。长林山是县城近郊,有八条户外线路,春赏花,夏看竹,秋赏红叶,冬观冰雪。最长的线路要行走十多个小时。从高坑村的谭家,可作为户外的起点,也是终点,也就是门户,进出自然,快意如风,进去是开门,出来是关门,从这道门进去,就能看见无限风光,从这道门出来,就是收获多多。累并快乐着,户外就是其中的一种。
现在的谭家,因为有了“竹里馆”更是远近闻名。这是一处国学的传播所,专为孩子传播国学。主人谭品腾先生,用多年在外打工的钱建起一座这样的书香之地,在长林山的山脚下伴着流泉、竹风、鸟鸣而朗诵书文,使长林山更加钟灵毓秀,有了长林山的庇佑,竹里馆更加赋有生机。在乡村振兴的今天,这一片书香,是一朵鲜花的馥郁,会在山村兴起一股文化的气息。
“竹里馆”是一道不长的门,但有长长的蕴意。
王维有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看一看这字里行间,就感到特别舒服,闲适在隐者,情趣在心间,诗人月下闲坐,琴声忽远忽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天地穹庐,心往神驰。悠哉乐哉,忽而一天,高雅绝俗,竹影成眠。王维是晚年隐居在陕西终南山下的辋川别墅,谭先生是在青年时期在长林山下建造了“竹里馆”,一个是在朝中受陷,暮年失意;一个是青年的奋发,遇到了一个好时代。
明代的止庵法师对竹里馆也心生感慨:王维竹里馆,今复见诸孙。翰简传来久,名园几处存。
鸟歌烟际石,花覆月中门。高士轩多暇,时能共一樽。
谭先生的“竹里馆”与辋川的“竹林馆”具备了一样的形胜,背后是一林竹,清幽别尘,宁静高雅。进了高坑的大门,长驱直入一阵子,就进入了“竹里馆”,不光是地界,更重要的是境界,进入是修心,走出是修身,修心也是充电,修身即是驰骋。我喜欢长林山,也因为有竹里馆。我喜欢竹里馆,也因为有长林山。出入竹林馆,是一种修为;上下长林山,是一种健身。拥抱书山,拥抱大自然,拥抱整个大世界。
门啊,它是房屋的通向,是车船的出口,是篱笆的转身,是花园的栅栏,是艺文的气孔,是技艺的途径,是学术的派别,是记忆的长巷,是器物的吐纳,是城堡的形象,是家族的分支,是同行的山头,是事物的分类,是道路的指向,是归隐的终结,是复出的机缘,是火爆的热潮,是热议的焦点,是成长的阶梯,是奋发的途程,是事业的出路,是人生的丰碑!
从这道门走出去,无论是经过了静坐精修,还是经历了万水千山,都是生命的一次轮回。不要过多的在乎门庭若市,也不要唏嘘门可罗雀,光耀门庭当然是好,勤劳俭朴也是光荣,名门望族那是荣耀,蓬户瓮牖也能安心,鱼跃龙门固然值得庆贺,龙门点额也不要过于忧伤,一门心思搞创业,熟门熟路自繁荣。不要把家门当作菜园门,要永远保护家门里的亲人。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门自然直。过门不入,恪尽职守,立木南门,取信于民。谨小慎微当首位,半夜敲门心不惊,杜门自守悬律令,祸福无门应自为。左道旁门不是长久之计,开门见山自有满目新春。
大写的門是过去的门有顶窗有光阻,小写的门是现在的门更简单更敞亮。逢人说话要有闸门不能乱说,出外谋事不入鸿门进退有度。门符驱邪气,门庭显贵贱,上有九重天,下有三重门。上有天门沾仙气,下有地门接地气,云门乐舞祭天神,筚门柴薪灶王爷。不卑不亢进大宅门,小心翼翼走安全门,遇事三思拍拍脑门,行为端正不进衙门。有理不在嗓门大,成事不必调门高,低调之人不装潢门面,高调之人最显摆朱门。
按下快门不一定是真相,看到热门不一定有真货,开门相迎不一定有真情,满腹宏论不一定有真见。真才走后门我表示同情,庸才走歪门我表示不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关门梦周公,一觉睡到大天光。世有门槛,有高有矮,太高撞脚杆,太矮碰趾头,不高不碍平常过,高高矮矮跨不停。做事找窍门,不入死胡同,班门弄斧,那是不自量力;门户之见,只会固步自封。
选好自己的门,把好自家的门,从这道门走出去,不免会遇到坏人,但会遇到更多的好人。不免有坎坷岁月,但更多是霁月风光。
门有门神,也有开关,门有安检,也有关怀,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进出自如,许多门都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