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雪雁鸣的头像

雪雁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9/10
分享

苦,才是人生

(《知世录》壹叁壹 )

文/雪雁鸣


我是从余秋雨先生的著作里才了解到星云大师的。

星云大师十二岁到南京栖霞寺出家,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后到台湾创建佛光山。

在大文人作家行列中,余秋雨最推崇星云大师,他的著作多次讲到星云大师,这才引起我的关注。

我最欣赏星云大师的一句话就是:苦,才是人生!

这是他参透佛学后最经典的一句话,但这并不是说,人生必须是苦才对,而是说,人生的各个阶段会经历许多苦,由苦缔结的人生才是最厚实的人生,没有经历过苦,哪有幸福的甜?甜不会自然而然的来,要经过长时间的煎熬,果实的甘甜也是经过苦涩的过程,樱桃好吃树难栽,栽的过程一是不容易,二是难成活,这就是苦的经历。苦,不一定是非物质的,心苦是最大的苦;甜,不是一定是物质的,乐在其中是最大的甜。

星云大师说:苦,才是人生。

我的感受是:甜,那是生活。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给人类永远的鼓舞: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太史公自己何尝不是历尽磨难才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

老人们曾经告诉我:苦不苦,想起长征二万五;甜不甜,如今幸福万万年。

没有苦,哪有甜?没有先烈的热血染长枪,哪有漫山遍野的映山红?

路远山高日长影短边关寒晨持枪晚搭箭心怀国土眼望前方浴血为圆金秋月;

民安国泰物阜年丰新房暖女跳舞男弹琴诗连长城歌萦疆域放声齐颂战士情。

苦,会产生智慧的结晶。甜,会产生许多诗情画意。诗情画意会增添生活的情趣,是生活的油盐酱醋。苦,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能让一个人的眼睛更加明亮。涉世越是深厚,所遭受的苦就会越多。面对痛苦,有的人只会蹲在墙根下哭泣,或是一蹶不振,或是思想的夜幕没有一片星空。有的人化苦为甘,化悲为乐,他把苦当着一道桥梁,尽管桥梁之下洪水滔滔,但他必须从桥梁而过,走过来是一道天堑,回头望是一道经历。

几乎没有人选择苦,谁会选择苦呢?选择苦的人,只有苦行僧。苦行僧之列的僧人,本来有个安定的生活,有衣有食,可以避免日晒雨淋,他的苦,是他主观的选择,这是印度僧人的一种修练方式,常常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故意选择断食断水,忍受酷热严寒,长途跋涉等,目的是为了锻炼意志和忍耐力。红尘生活中人也有人选择当一个苦行僧,有的人安居乐业,衣食不愁,可他选择了远离温暖的家庭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这一是为了贡献自己的青春,二是为了增加一段参悟人生的过程,把自己交给苦难,让自己的身体经受烈日的火烤、严寒的冰镇。一些高智慧的资本家为什么把自己的子女放到最艰苦的岗位去?就是为了让他们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说烂了的诗句,再说一万年都不嫌多,只是,道理人人都懂,愿意吃苦、故意吃苦的人是少之又少。中国的文人和知识分子是古今有别的,在古代,那些教育家把前人流传下来的警示名言是说了又说,不懂就多说,不听就劝说,现在呢?不懂也不愿多说,不听,也就懒得说。总结起来就是:一些人对于传授、点化之类的事,他不是不说,而是在对方听不懂或不愿听时就不想说了。这是听者的悲哀,也是说者的悲哀。听者,不愿听到一些苦的故事,他只想快乐的;说者,就是说得太多,但感受不到有成就感,觉得徒劳无益,觉得受众面很窄,也就不想说了。其实他知道,没有人喜欢听到揪心的故事,也没有人愿意听那些颠而不破的真理。

活着的快乐,就是因为到处有路,地理上的路,千条百条,纵横交错。历史上的路,犹如明灯,照耀尘寰。心理上的路,指引人生,明了是福。眼睛看世界,受心理操纵,受经验指引,把一切的事情看透,只要点亮了心灯,世界一切都是明亮的。

幸福是一块点心,口感很强,回味颇多,但沉淀得很少。

痛苦是一种机会,不断促使一个人的蜕变和成长。

幸福的城墙必定加固,努力抵挡风雨的侵袭。

痛苦的城墙是钢铁铸成,风雨到来,仍是固若金汤。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