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雪雁鸣的头像

雪雁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21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育秧记

三月的田野是丰腴得流油的,阳春三月是属于农人农事的,我忘不了那色彩缤纷的三月的花,忘记不了温柔和顺的三月的风,忘不了三月的农人勤劳忙碌的身影。

“青蛙叫咚咚,桐子开花浸谷种”,谷雨前后,农事渐渐地向农人走来,祖祖辈辈离不开泥土,子子孙孙依靠田地养活,农人对土地的情结从来就没有脱节过,一直在肥沃的土地上生生息息。这个季节,农人便开始忙碌着整理秧田,这是田野的春光曲,是一年之中最初的盛典,这是农人的大动作,是粮食丰收的序言,是农人赤脚走向田野的仪式,是热爱农事的朴素情怀。万丈高楼平地起,金黄稻谷先育秧。育秧的首要程序是先整理好秧田,这是一道细细的作业,先是蓄水浸田,把田泡得酥酥的、软软的,这是方便于犁田,犁好之后,过一段时间再来耙田,再把秧田打扮好。秧田一般是门口田,也就是在村庄之间或附近的田,选择离家较近的田以便管理。农人整理秧田,是细心的技术活,先把水田耙平,再整理出秧箱来,这个“箱”字,也可作“厢”字,在这里可作名词,也可作量词,在一块田里,整理出一块一块的秧箱来,秧箱呈条块状,长度就随着一丘田的大小,宽度一米二三不等,箱与箱之间留有水沟,四十厘米的样子,便于蓄水和流水,也便于农人在田间来回走动操作。秧箱整理好后,便把水放干晒几天,等谷籽落泥,也就是撒谷籽育秧。

我忘记不了我的家乡——峁屏湾,忘不了那个育秧、扯秧和插秧的情景,那是我儿时观看的大戏,是最美的民间文艺,是不可磨灭的山村画卷!

峁屏湾的农人在整理秧箱的同时,就在家里浸谷籽了,家里有几亩田,就选多少斤谷籽,一般是栽一亩田的秧,要两斤谷籽育秧苗,农家一般有五亩田,就要选十斤谷籽,有的家里浸谷籽的技术不怎么好,就请技术好的农人帮他浸谷籽或和他合伙浸谷籽。先是选好饱满的谷籽,用那种漏水的也就是透气的蛇皮袋包装好,古代没有蛇皮袋怎么办呢?就用帆布纱布包着。放在水沟或木桶里浸个一天一夜,再提起来倒进箩筐,用稻草盖好,如果天气晴暖,箩筐可放在屋角里,如果天气寒冷,那就要把箩筐放在火炉边,农村几乎都是用柴火做饭,家家都有火炉。为什么要放在火炉边呢,这叫催生,谷籽被水浸湿后,如果两天之内还没发芽,时间长了的话,谷籽就会坏掉或受一定的影响,所以就要放在温度比较高的火炉边。两天之后,谷籽发芽了,农人就要把谷籽撒在秧田了,也就是谷籽落泥,“谷籽落泥”、“秧在水田”,这两句俗语,是比喻时间的重要性,这个时候是不能耽搁时间的,谷籽长出芽,就要抓住时间赶快撒谷籽,否则谷芽就坏了。

在秧田撒谷籽,也是个细心的活,不是所有的农人都会做这个农活,就像整理秧田一样,也不是所有的农人都熟悉,如果不会,那是要请人做的。撒谷籽之前要把田里的水放干,撒谷籽的过程也是要精打细算,谷籽落在泥上,不能稀不能密,不能多不能少,要恰到好处,如果稀了,长出来的秧苗就太大根,发育过旺;如果太密了,长出来的秧苗就太细根。经验丰富的农人把谷籽撒完了,秧箱也刚好洒满,不厚不薄,不密不稀,看起来很均匀,也很漂亮。这个程序,宁可还剩下谷籽,也不能还剩下秧田没撒上。谷籽撒好后,再用高粱秆或芒花杆做成的扫把从头至尾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拍打一片,这个动作有利于谷籽更好地嵌在泥里站稳脚跟。

谷籽落泥了,农人的心轻松了许多,会舒畅地舒下一口气,这是因为完成了一件大事,这可是稻谷丰收的起点啊!农人一年到头,稻谷是主粮,如果是因人的原因没丰收,他们是很痛心也很惭愧的。如果是年程不好,忠厚诚实的农人也不会怨天尤人,有的人就骂天,就会有人说他,天是不能骂的,就是骂人也不能骂天,就算得罪人也不能得罪天,是天给大家饭吃,天不下雨天不出太阳,那就不得了啊,你们一定要敬天啊,年程不好,就是有人得罪了天。在我的老家,农作物是以稻谷为主的,小麦、玉米、红薯、大豆等是辅助粮,也不多产,稻谷是正规军,这些辅助粮是游击队,但游击队也很重要,如果一年稻谷丰收了,那肚子就会吃得饱饱的,不然的话,就要挨饿。如果稻谷没丰收,那杂粮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农人就会想方设法找些杂粮户口,农村虽然非常重视稻谷,但也不忽视那些杂粮。

在秧田里,接下来的工序就是在秧箱上插上篾弓,也叫尼龙弓,就是尼龙布的支架,篾弓是竹块削成的,一米五的样子,两头削尖,插在秧箱两边,一般是两根交叉着插下去,这样便于更好的固定。插好尼龙弓后,就开始盖上尼龙布了,尼龙,也就是塑料布,白色的、浅蓝色的,这种颜色的尼龙布便于采光。尼龙布盖好后,两边用泥浆、尼坨掩盖住。百户左右的秧田基本都是门口田,盖上了尼龙布的秧田,像一条条白色的长龙,真是一道美丽的田园风光。特别是在那生产队的年月,秧田更是多了几倍,因那时的稻田没有空闲的,都会种上稻谷,门口田育秧苗不够用,就把村庄的后背垄的水田也整理成秧田,在山上朝村庄俯瞰,村前村后都是白色的长龙把村庄环绕,显现出一派农事的生机。

谷籽落泥几天之后,白天就打开尼龙布,让太阳晒,有助于发苗,到了中午,就要朝秧田放水,水不能太多,刚刚淹住秧箱为好,如不放进一层水,中午的太阳太大了,谷籽就要晒坏的,如果水淹得太深,那谷籽不透气,就要浸死。如果是雨天,是不能打开尼龙布的,否则,秧箱就会淋坏。下雨时,有的农人忘记了盖尼龙布,或是不在家,秧箱就会被打得七零八落、凹凹槽槽。不过,这种情况是很少的,很多时候,都是邻居或其他人帮着盖好尼龙布。到了傍晚,尼龙布就要盖上保暖,山村的夜晚,气温比较低,如不盖上尼龙布,秧苗就有冻坏的可能。到了秧苗长到三寸长的时候,就要撒上少量的石灰粉,这是为了防止病虫害,石灰粉不能撒太多了,否则,嫩苗就会被辣死。秧田的工序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完成了,农人就重重的松了一口气,他们没有多大的向往,他们心头的希望就是粮食丰收,每个季节的庄稼都能按时完成稼穑,他们只盼风调雨顺,没有天灾,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农人常说,粮食是天给的,天不给粮,人要饿慌,天给粮吃,人就安康。但农人也说,天给天时,地给地利,人不勤劳,也是枉然。勤劳,是农人一生的资本,是活在世上的精神,是田野上的一道光亮,是粮食丰收的保证。

秧苗长啊长啊,它们慢慢地变绿了,慢慢扬起小辫子了,慢慢进入管理期了。农人每天的功夫工夫,就是扛着锄头到秧田去看看,看田里的水漏了没有,或是水是否多了。如是晴天,就要把田塍的出水口堵住蓄水,我老家叫出水口叫做田缺;如是雨天,就要把出水口挖开,以便放水。这段时间,农人就是晚上做梦也在想着秧田,这可是丰收的旗舰田啊。秧田两面是村庄,四面都是大山,山里的天气有时说变就变,白天明明是太阳高挂,晚上明明是明月当空,可到了半夜,雷声发作了,大雨下来了,农人的心就提到嗓子来了,就赶紧起床,拿起锄头跑到秧田,把田缺挖开,绝不能让水淹了秧田。农人何等辛苦,培育秧苗,就像培育婴儿,来不得半点疏忽,来不得半点粗心大意,不然的话,就会前功尽弃,那将是农人最深的痛。

秧苗渐渐变成深绿色了,渐渐长高了,农人开始给秧苗追肥,陆续挑着粪桶走向秧田,轻轻地、细心地朝秧苗泼些粪水,对,只能泼粪水,不能泼大粪,那样会把还没成熟的秧苗打坏的,也不能泼尿,因为尿液酸性高,会把秧苗辣坏的。农人用手轻轻地拨弄着秧苗,就像拨弄小孩的头发,见秧苗长势好,就露出了甜美的笑容:我家的秧苗真是争气啊,长得这么好,秧苗啊,你再乖一点,好好的长啊,我一家大小都全靠你啦!

一个月过去了,秧苗已经成熟了,长成了大姑娘,该出嫁的姑娘。秧苗在秧田里,要呆一个月的时间,至少也得二十五天,这是跟天气有关系的,如果天气晴暖,就长得快。反之,则长得慢些。

到了扯秧的日子了,农人还没吃早饭,就挑着柴夹、运兜、或是箩筐走向秧田,农人大清早起来出去干农活,一般是不吃早饭的,等做了两个钟头后再回家吃早饭。峁屏湾的门口田都是冷浸田,田里的水都是山泉水,刚下田的那刻,泥水冰冷刺骨,有的冷得直打哆嗦,过了一会儿就适应了。农人一般没有穿着靴子下田的习惯,就是那种长筒靴,都是打赤脚下田的。开始扯秧的这天,是一个神圣的日子,峁屏叫“开秧门”,农人非常重视这一天,那是要有仪式感的,是热闹非凡的,是要有民间文艺的方式来表达的。每个湾子里都有几个会打鼓唱山歌的老人,峁屏湾的老人一个叫得阮贤伟,一个叫得阮名信,都是打鼓唱山歌的老手,经验丰富,嗓子动听,为人和善。扯秧的这一天,老人穿着灰色长衫,脖子挎着用红布缠着的秧鼓,站在田塍或秧田旁的月台之上,边敲秧鼓边高声唱着。

打鼓的老人唱道:今天是个好时辰呀!

扯秧的农人接着唱:呀嚯嘿呀。今天是个好时辰呀!

老人唱道:男女老少开秧门哪。

扯秧人接着唱:呀嚯嘿呀,男女老少开秧门哪。

老人领唱:感谢天神助农人呀!

接唱:呀嚯嘿呀,感谢天神助农人哪!

领唱:五谷丰登好收成呀!

接唱:呀嚯嘿呀,五谷丰登好收成呀!

鼓声、唱声和附和声音在村庄回响,惹得村庄的狗狂吠起来,过了一阵子,狗知道了是怎么回事,记起了往年也有这个场合,或是适应了这个场景,狂吠声就渐渐减弱了,只有些零细的狗吠了。扯秧的热闹是除了过年、正月半也就是元宵节之后的续集,老人们跑着孩子在石板砌起的月台上看,学生上完早自习后回家都到这里看热闹,有些来走亲戚的人看到这个场景,也是赞叹不绝地说着,峁屏人真快活啊,连扯秧都这么热闹。有人接话了,是啊,现在农村政策这么好,不快活的话,劲往哪里撒嘞!

扯秧也是有技术的,每次不能扯多也不能扯少了,扯多了就扯不起来,扯少了就容易扯断。只见农人右手伸出,手掌朝外,抓住一把秧轻轻地随势地扯着,扯来放到左手拿着,扯了两三把后,就双手拿着秧的中间拍打水面,这个动作叫洗秧,就是把秧苗的泥巴洗掉,显露出白黄色的秧根来,动作是由浅入深,由快到慢,再由深到浅,由慢到快。洗秧时那“啪啪啪”的声音与唱山歌的节拍同拍,每当扯秧人接唱时,整个门口垄秧田的“啪啪啪”声响个不停。洗好一把秧后,就在背上扯一根已撕成一根一根的箨,或是稻草,或是粽叶,这是用来扎秧苗的,下田之前就用长毛巾或绳索把箨系在背上,一把秧扯好洗好后,就抽一根扎好丢在旁边。扯秧时,是男男女女混杂在一起的,并不是男人们在一起,女人们在一起,这就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最初版本。在扯秧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小插曲,湾里有一个大嫂的妹妹本是来她家玩的,见人们在秧田里扯秧蛮有乐趣,也下田来扯秧,有个调皮的后生哥见这妹妹长得蛮好看,就几脚跑过来挤到她身边来扯秧,在洗秧时,就故意的用力洗,重重的拍打水面,把个泥水溅到那姑娘的身上,姑娘当然知道他是故意的,就也重重的洗秧,“啪啪”地响着,来个回礼,泥水溅湿了后生哥的衣服,脸上也沾了不少泥水。后生哥说:你溅我做什么类啦?只能我溅你的啦?那姑娘说:这就巧了,做什么类只能溅我嘞?后生哥说:哪个叫你长得这样好看啦?那姑娘说:我长得好看关你什么事啦?后生哥说:我就是眼浅(羡慕)你啦,喜欢你啦!姑娘说:你这个老虎嚼咯,说话不正经,看我么形收拾你。说着就用力洗秧,朝着后生哥不断地击打水面,溅得后生哥满身是泥水,把后生哥吓得跑开了。大家都笑个不停,都说还是这姑娘厉害,后生哥冇得卵用。后生哥说,我是好男不跟女斗。那姑娘说,我就是要与你斗。说着,在田里抓一把泥巴朝后生哥扔去,没想到打个正着,满脸是泥巴,又是惹得大家一阵大笑。

那在田塍上打鼓领唱的老人见此情景,也兴奋起来,鼓声打得更响更急了,歌词现编现唱:

老人唱道:姑娘长得水灵灵呀。

大家齐唱起来:呀嚯嘿呀,姑娘长得水灵灵呀。

老人唱道:扯起秧来手不停呀。

大家唱道:呀嚯嘿呀,扯起秧来手不停呀。

老人唱道:后生哥也是真大胆呀。

大家唱道:呀嚯嘿呀,后生哥也是真大胆呀。

老人唱道:心里想着美娇娥呀。

大家唱道:呀嚯嘿呀,心里想着美娇娥呀。

老人唱道:最好接回去做老婆呀。

大家唱道:呀嚯嘿呀,最好接回去做老婆呀。

大家在秧田越扯越有劲,越唱越有味,那姑娘与后生哥互相对骂着,当然是善意地骂,是带着笑声的骂,但这骂声被潮水般的歌声湮没了,好一个热闹的劳动场景,好一场山村田园的盛会。

就是经过这一唱,后来经过媒人的撮合,这姑娘真的做了那后生哥的老婆了,一家过得很和睦,小媳妇孝敬公婆,公婆也疼爱小媳妇,后生哥也十分勤劳,干起农活来有使不完的劲。不觉三年多过去了,这对恩爱夫妻生了两个孩子了,都在健康的成长着,现在还准备着生第三胎呢。

又是一个繁忙的日子,又是一个美好的周六,而农人是没有双休的,农人习惯了背驮日月,风里来雨里去,他们一辈子的亲近泥土,他们与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年年耕种,舍不得丢掉一寸土地,都想方设法地在上面种出粮食,栽出花果。就在人们边扯秧边说说笑笑的时候,不觉在村口慢慢开进来十几辆小车,一直开到田边。人们好生奇怪,原来这是在县城工作的二十几个本乡人,几十年来,他们陆续地在村庄走出,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的已经退休了,有的还在岗位上。人们纷纷向他们打招呼,他们也在热情地回应着,一老叔笑着对他们说,你们今天怎么约得这么齐啊,是不是回来看热闹啊,你们还会扯秧吗?还会栽田不?怕是忘到天边去了吧!回话的也是一位老叔,他说,我就是把大家约回来帮着扯秧栽田的,哪能忘得了呢,老哥你们最受累,现在我几位退休了,好想回家种田呢,粮食生产是天大的事啊!知道这几天要栽田了,我就把这些年轻人带回来,让他们体验一下做农的滋味,多多了解现在的农村生活,为乡村振兴做一点事,尽一份力。

说着,回来的本乡人挽起裤子,陆续下到田里帮着扯秧,乡邻之间说说笑笑,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田里的秧扯得差不多了,只留几个人继续扯秧,更多的人用箩筐、用运兜、簸箕、用篾篓、用篾夹、用提篮装满了秧,兴高采烈地走向等待插秧的水田,走向希望的田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