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雪雁鸣的头像

雪雁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31
分享

一山行尽一山颓

(《知世录》壹柒叁 )

我是不是可以说,在通山范围内,我是个爬山次数爬得最多,范围最广的人?我所说的这个爬山,不是晨练或晚饭后去爬山、散散步的那种,而是户外登山运动,非常艰苦劳累。我所说的爬山,不是那种自驾游,也不是到了哪座山就到此一游, 拍拍照,赏赏花,摘摘野果的那种,而是从一座山的这头沿着山脊走到那头,或是这次从这座山的南边的中间沿着绝壁攀登到山顶沿着山脊走到这座山的东边的尽头,或是下次从这座山的北面的中间沿着陡坡攀爬到山顶沿着山脊走到这座山的西边的尽头,或是再次从这座山的东边走到西边,由于时间不够,一天走不完,只好在山脊的中途搭帐篷露营,当然不是我一人,有数位或十几位喜欢爬山的驴友。驴友这个称呼很有意思,古代的人是骑驴旅游看风景的,或是把驴作为交通工具的,为什么不骑马呢?因为马的价格比驴贵,再是马走路很快,不像驴走起路来慢悠悠的,这正适合沿途看风景。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就出现了“驴友”这个词语,驴友一词源自网络,是“旅游”的“旅”演化而来,泛指爱好旅游,经常一起结伴出游的人。通山户外驴友的形成将近十年,每到双休和其他国假,我们就组织一次户外爬山,很多时候是在通山版图之内,也有一些时间比较充裕、经济比较宽裕的驴友出外旅游当“驴友”的。驴友的主要装备是双肩包,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背包客”,分重装和轻装,重装主要是要背帐篷、睡袋、炊具等,因为某段行程一天走不完,就需要安营扎寨,第二天继续进行,总结一句驴友就是穿越、野营、徒步、骑行的户外爱好者。

我和驴友们经过多年的一起户外,结下了深厚而朴素的感情,我们在一起都划得来、谈得来,大家都是热爱通山山水的人,观赏风景、拍摄风景,就着风景留念、用手机软件和小本子记录或是小纸片记录沿途的风景风情风物,荒山、野村、涧河、小溪等,一天的行程尽在心中。我说我是通山户外爬山次数最多,范围最广的人,是因为每次组织户外活动我是组织者之一,几乎没有缺席,身边的一些驴友由于诸多原因难以每次都出行。户外爬山,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每次巴不得周末早早到来,就和驴友们出行了,晴天、雨天、雪天,都是少不了的,春天赏花、夏天溯溪、秋天观秋景、冬天赏冰雪,那种滋味,是很快乐的。我和驴友们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风景,看到几乎是原始地带的风景。因为太高、太远、太偏僻,常人也就难以看到。因为这些人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兴趣三是没有体力,所以难以看到一些绝美的风景。

通山,统统是山,有2847个地名,308座山,5条大河聚集很多小河小溪奔向富水湖。幕阜山脉的最高峰九宫山老鸦尖就在通山县,海拔1657米,在这座山中,目前有5个国家级的名称,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4A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李自成墓、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名山有九宫山、老鸦尖、大幕山、大城山、太阳山、太平山、白岩山、张剑山、虎旗岩、烽火尖、鸡口山、蒲篮尖、白马山、乌岩、白羊山、长林山、四面山、白沙尖、将军尖、三界尖、黄金尖、北山、八仙埫等,最高的是老鸦尖1657米,千米以上的山31座,500米以上的山134座。

这么多的山,这么高的山,这么好的山,应该是通山的一笔大财富,应该座座绿色宫殿,在旅游大发展的今天,这些绿水青山真是宝中之宝,按现在的说法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呢?这样好的风水宝地,在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冲突中,许多都失去了,随着开发进程的蚕食,一些美丽的资源渐渐地失去了。从20世纪80年代的开矿、炸山取石、乱砍滥伐,到近十多年来的引进风电、光伏、兴建庄园,房地产开发,又失去很多的山水资源,九宫山风电在当时的利益驱使下和大势宣扬下,形成了一个产业,但这个产业是在大肆破坏环境之中树立起来的,也就是说,是通过破坏环境的代价换来的,九宫山的风机才16个,山体和植被的破坏程度还远远不及大幕山。特别是大幕山,大幕山是森林公园,春赏花,有大片大片的杜鹃观赏园和樱花观赏基地;夏避暑,海拔千余米,古树林立,山上还有慈湖,风光宜人;秋赏红叶,有大片的枫树、梧桐树、木梓树;冬看冰雪,雾凇、冰雪持续大半个冬天。然而,为了利益的驱使,在这里建起了风电,不是九宫山十几个,而是59个,20多公里的山脊,是一条美丽的樱花走廊,由于风车的到来,这条吸引千万驴友的山脊推平了,这条吸引千万游客的樱花走廊消失殆尽。风车立起之后,许多风景消失了,曾有外地的几个旅游团队和几支户外队伍来到大幕山来看樱花走廊,走20公里山脊,结果是面目全非,不是原来多次来看的样子,他们是乘兴而来,但落得败兴而归。

再就是,大幕山那么茂密的野生林,大到直径50厘米,高三、五丈余,又了为了引进经济林,而把大片的野生林砍尽,栽上经济林,说什么那些野生林没有经济价值。天哪,怎能这么说话,那些野生林,要经过百十年的成长才有了这么好的植被,为了“经济价值”而被砍光,这是多么不值。是一时的经济价值好,还是环境价值好?一大片野生林内,电锯轰鸣,我问正在砍伐的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说,因为有经济林的项目,如果不及时争取来,时间一过,项目就没有了。哦,原来如此。为了得到某些项目,不知做出了多少荒唐的事来。我问伐木工,把这些野生林锯掉,难道不可惜吗?他们说是太可惜了,有的树要一两百年才成长成这个这么大,但他们只是打工而已,每天300元工钱。

太阳山、白沙尖是通山与江西武宁、修水的界山,他们也在边界建起了风电,整个山脊23公里本是杜鹃和樱花的风景地带,现在都安插上了风电。又有人对“通山的最后一块净土——三界”虎视眈眈,又想到这里建风电,又想到这里搞旅游开发。开发这次词语,看起来多带劲多光辉多么正能量,而一旦开发起来,就是对山水带来了祸害。“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这句话,完全是愚弄老百姓的弥天大谎。“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了什么?“在保护中开发”,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实惠?

那些人表面上是支援通山,实际上祸害通山,再加上那些“通奸”(从汉奸演变而来)的摇头摆尾,通力合作,风电就这样树起来了。这些“通奸”与那些打着环保发电、支援项目建设的旗号,破坏通山山水,一面说是环保发电,一面破坏环境,这样的人,简直是个“四不像”。核电搞不成了,就来搞风电,就来搞光伏,非要把通山搞烂才舒服了。无数铁板把整座山覆盖了,把大片水面覆盖了,那大片大片的山为什么不植树?那大片大片的水又怎能盖住?

通山这些名气较大的大山,我都一一走过,且不止一次走过,可以说,有的山一年四季,我都走了十几次了,两十多年来,我的登山鞋不知走破了多少双了,我的登山服不止挂破了多少件,不知摔了多少跤,不知流了少汗水,因为要背摄影器材,我的行囊比一般的驴友要重,为了减轻重量,我不敢带户外的炊具,只带两个馒头充饥,而舍不得少带一个镜头,好在有驴友帮助我,有时我也能吃上热饭热菜,这一点,我由衷地感谢驴友们。我为什么走得这么殷勤,是因为风景太迷人了,我要把这些大山的风景拍摄下来,撰写出来,让世界更加了解通山的山山水水,让游客更加热爱通山的迷人风光。

我就这么一年四季地走,我就这么不辞劳苦地爬,爬了这山爬那山,最长的一天要爬30多公里,拍下了无数风光和一些人文资料。我痛心的是,我是所到之处,有不少地方的树林砍了许多,公路边到处是堆放的树,我想,树木的生长速度是永远赶不上砍伐的速度的,正因如此,就有许多山变成了秃山,加上一些火灾,就更加惨不忍睹了。在山下向上看,还不怎么见得是那么荒凉,而上山顶朝下看,就看到了许多大的伤疤,许多地方挖烂了,烧光了,砍尽了。还有的是,许多地方是大片大片茅荻林、茅草坡,不见一根树影,偏远的地方还不说,有的很近的地方,地势平缓、交通便利的地方也很少看到片成片的树林,许多地方都是荒草坡,很少看到“植树造林”运动造起来的林,不知每年的植树造林造到哪里去了。难道真是民谣所说的“年年栽树年年荒,年年栽树老地方”吗?还有的是,去年看到的一片树林,今年去看时,看到的是一片烧得焦头烂额的树林。

从通山到江西西海去,到了江西的边界,通山这边明显没有江西那边的山郁郁葱葱,没有一块伤疤,我估计许多人都有相同的感受。在一盘鳅林场的山顶看江西的山峰也是茂密的森林。从白沙尖看修水方向的群山,真是绿色苍龙。从洪港到三源温泉去,中间有江西的地盘,偏偏这里的地盘植被丰茂。从杨芳八仙埫看崇阳的山包,到处是翠绿的植被。一座红岩山,通山这边要么是不毛之地,要么是茅草坡,要么是被砍倒的树林,而山那边是阳新王英的地盘,看见的是一片青山。那些霸山占水的行为,难道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吗?

是不是来了一届就必须要搞开发呢,是不是只有开发才是政绩呢,每个地方的地盘就是这么大,是不是有一天地盘都开发完了,再来一届就没地方开发了就没政绩了呢,为什么总是以开发论政绩呢,为什么不以保护山水保护水土保护环境保护植被为政绩呢?

我所走过的山峰,由于人为破坏得厉害,昔日的风景已经消失了,我几乎消减了往日的激情,觉得没有行走的必要了,我的内心不得不发出嗟叹:真是——一山行尽一山颓!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