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人
《乡村手艺人》之十九
我曾经想过,中国应该设立一个节日——媒人节。
媒人是一个口语化的叫法,也就是一种民间的叫法,也叫媒婆,书面语的叫法是月老、红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古代的男女结合的重要过程,或是唯一的过程,从而说明古代的男婚女嫁,当事人反而做不了主,看见人权是怎样的被蹂躏了。在乡村,普遍就叫“做媒的”,鄂南一带的乡村的“的”,叫“咯”:做媒咯、打石咯(石匠)、打铁咯(铁匠)、唱猴戏咯。其实,媒人不是匠人,没师可拜,无徒可带,也无艺可传,但很受人尊敬,不像戏曲里的媒婆,充当了一个丑角。那些子女多的家庭,是想与媒人搞好关系的,想为儿子娶个好媳妇,想为女儿找个好人家。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直至古代,在中国广大农村领域中,人们缔结婚姻的重要桥梁是媒人,男女的爱情婚姻凝结在一起,是媒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或者说,很多婚姻中的男女从互不认识,到结婚生子,得力于媒人的牵线搭桥。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讲究的是明媒正娶,结婚不经过媒人,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就是不合礼数,就要遭人非议,就被认为轻浮,甚至是不算数。文学作品中的那种因某些因缘而私自结缘甚至私奔的男女,在当时看来,在儒家传统看来,是野婚,都是大逆不道的。那些故事,只是被戏文传唱着,看着很是感动和佩服,但落到自家的身上,那也是不允许的。不说远了,就说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农村,男女婚姻自己也是做不了主的,特别是女的,哪还有自由恋爱的说法?那时修桥修水库的事多,男女之间有什么异常行为,或是男女两人私自走在一起,或是开了一个玩笑,那都是作为奇闻的,不比现在,随时随地都可以谈恋爱。在我的家乡一带,同姓也不能结婚,如有同姓结婚,那就成了爆炸性新闻,会流传方圆百十里。那时男女相识的机会很少,婚姻的组合全靠媒人。媒人在中国就是一个得力的桥梁,这方面一些戏曲中有充分的表现,即媒婆的角色。而戏曲中的媒人都是媒婆,没有男性做媒的。媒婆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谋取利益,得到某方面的好处,不仅是为了做媒,在一些戏曲中,媒婆成了一个小丑类的角色,一个滑稽的角色,一个取笑的对象,当然是个喜剧人物。戏曲中的媒人,到男女双方家里去,尽是说对方的好,基本不按实际情况说事,当然,这看是什么人家,也就是说,媒人也是看人打卦的,甚至有些媒人做了一些缺德的事,民间传说的故事“走马观花”就是个例子,男的叫桂良,女的叫叶青。贵良是个瘸子,叶青有点裂鼻。媒人想撮合这门婚事,但怕他们对对方印象不好,难以结合在一起,于是就出了一个歪主意,到男方家里去,叫桂良骑着马去相亲,又到女方家里去说,叫叶青拿着一束花掩着鼻子。相亲之日,双方都很满意,一门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这明显有欺骗的成分,为后来的不顺埋下了伏笔,后来当然是知道了对方的缺陷,闹起了矛盾,经过众人做工作,说人只要心地好,不要过多的在乎身体的缺陷,有的还说些俏皮话,说什么夫妻晚上一起睡觉,灯吹熄后味道都是一样的,反正都看不到对方长个什么样子。也有说直话的,既然双方都有生理缺陷,就要互相体谅和帮助,互相尊重和体贴。无论是正说反说,都在理中,双方也就互相原谅了,也就和顺地活了一辈子,儿女双全,家道顺序。
还有个媒婆的行为,那就有坏的成分,她到某户人家去给一女子说媒,她在上堂屋对女子的母亲说,那男的家庭比较富裕,人也老实,可惜瞎了一只眼睛。女子的母亲说,唉,你也知道我女儿是半个哑巴,说话口齿不清,条件也差,我也不能挑三拣四了,那我就同意了吧。到了下堂屋,媒婆又说了一句:那男子瞎了一只眼的啊。女子的母亲说,我知道了,那也是个可怜的人啊,我女儿会对他好的。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下来。女子的母亲做梦没想到的是,原来这个女婿两只眼睛都瞎了的。她就责怪媒婆,而这媒婆还振振有词:我说了他是个盲人啊。女子的母亲说,你说他只瞎了一只眼啊。媒婆说,我在你家上堂屋说他瞎了一只眼,在下堂屋说他瞎了一只眼,这不就是瞎了两只吗?女子的母亲气愤不过,但也无可奈何,那个时候,悔婚是件不道德的事情,这位母亲也就只好认命了,无奈女儿知道后,悲愤交加,坚决不从,就一索悬梁了。
这是故事中的媒婆。故事中的媒婆是有偏向的,如果男方家里条件好,而男子本身的条件不行,或是相貌不行,或是德性不行,但媒婆想获得利益,也会找个美貌的女子说媒,把男方大吹一番。如果男方人才很好,品性也好,但家庭条件差,媒婆是不会给他说合一个既美貌又贤德条件好的女子的。其实媒婆也挺势利的。
我见到的媒人、媒婆,比戏文中的好多了,我从小就对他们印象很好,她们一生是为了做好事,从不计较报酬,也不计较得失,是个吃得亏的人,做媒还没成功,就连主人多请她吃一餐饭都不肯。媒做成功了,那个欢喜劲不晓得几足;有的没有做成功,她就感到很难过很不好意思,见到主人的面就说:真是对不住啊,你那么讲礼,在你家吃得那么好,白白吃了你几餐饭,真是吃了冤枉啊!主人就说,说这话啊,你那么好心,为我跑了不少路,你心子到了,办不成也是天意,是婚姻没动啊,是缘分没到啊,以后还是要你操心啊!媒人说,我一定会跑路的,你的儿媳妇包在我的身上。
虽说媒人大都是女子,但也有男子的。我的家乡有一个很出名的媒人就是个男的。他从二十多岁开始做媒,一直做到九十多岁,做了六十多年媒人,在方圆三十里地做成了两千多对夫妻,可是,他自己却打了一辈子光棍,真是可歌可叹,个中原因没人说得清楚,有的说他是做媒做好事太痴心了,没时间打理自己的事,有的说他是个孤老命,注定是要打一辈子光棍,有的说是他看到了太多的悲欢离合,觉得自己难以承受婚姻家庭之重。而我听到的是,他自己也讨过三个女人,偏偏一个也没有成功,于是,他就死心了,再不想讨老婆了,发誓要当一辈子月老,做好一辈子媒人,为男女婚姻牵线搭桥,帮许许多多的家庭生起烟火,绝不让一个家庭妻离子散,每当知道有的夫妻发生了矛盾,他就是再忙也要上门调解,总是训斥男方的不是,有时候拿着棍子打男的,女子就急忙上前夺下棍子,他的行为感动了女方,挽救了家庭。有的家庭遇到了困难,他就无偿地把自己做媒得到的一些报酬拿去资助他们,根据风俗,做媒做成功了,男女双方就都要“谢媒”,那个年月,也没有太多的报酬,也就两三元、三五元的报酬,而大部分是给媒人几尺布、两只鸡、几斤肉,或是糯米、鸡蛋等。他到老了走不动了,主人家就用竹轿子抬着他到女方家里去做媒,有的人家感到很感动,就答应了亲事。后来病倒在床上,他就在家里做起媒来,坐在家里怎么做媒呢?有办法的,因为他的名声大,大家都信任他,男女双方的大人就带自己的儿女到他家里来相亲,大部分成功了。他有几个日记本,记满了做媒的流水账,姓名、地址、时间、结婚年月、生了几个小孩,后来生了几个孙子,都记得很清楚。不得已离婚了的,也都记载着。有的家庭,妻子去世了,他就帮着男的续弦;有的家庭,丈夫去世了,他就帮女子再嫁,或是让男方上门。不管用哪种方式再立家庭,他都强调,双方一定要善待孩子,孝敬公婆。
某年,我把这个媒人的故事讲给省城的一位记者听,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说一定要我带他们去采访。我叹息说,唉,可惜他已经去世好几年了,记者扼腕长叹:你怎么不早跟我说啊?
这位媒人活到九十六岁去世,因为没有儿女,由他几位子侄负责安葬,名义上是几位子侄出钱安葬,实际上接的礼金远远多于安葬的费用。登山(出殡)那天,现场人山人海,哭声震天,前来村庄吊丧的人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几乎都是被他牵线搭桥成家的人。
媒人行成人之美,是君子所为,在山村,男媒人的确不多,做一辈子的媒人而自己却孑然一身的是稀罕之事。有一个媒人很机智,一媒人给一对驼背男女做媒时,安排双方见面,让男的在房屋旁边的田里扯秧,让女的洗水缸,这个动作都得弓着腰,让这个表面现象瞒着对方,男的见女的这么贤惠,女的见男的这么勤劳,就同意这门亲事。迎娶之日,新郎新娘一见面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可到了新婚之夜,因为是这样的身体,上床成婚很不方便,跃跃欲试多次,都没成功,烦躁之际,二人都说气话,说不成婚算了,各睡各的,这下新郎着急得哭了起来。新郎的父母知道后就去找媒人,媒人听后,又气又好笑,就说了一句:这对孩子真不懂事,为这事还闹了起来,太不像话了,这简直是横搞。媒人说的横搞,就是瞎搞、胡搞、瞎折腾的意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没想到新郎的父母听后,就赶快回家,听儿子还在唉声叹气,貌似一副干着急的样子,就对着窗户喊:我说你们这一对新郎新娘啊,真是——“横搞”。新郎新娘听后,一下子都醒悟过来了,就按照这个办法实施,完成了人间极乐,在以后的岁月里,生下一群儿女。
媒人有时是吃力不讨好的,有时还要挨骂。有些挨骂是无理的,如农村重男轻女,如经媒人说来的媳妇,接连生了几个女儿而没生下儿子,媳妇的公公或婆婆就要骂媒人,说媒人没有眼子水,也就是没有眼光,给他家讲来了一个不生崽的媳妇。有的媳妇没有生育子女,那媒人挨骂的成分就更大,说什么媒人给他家讲来了一个光吃饭不下蛋的母鸡。媒人委屈,媳妇更是委屈啊。媒人委屈:这怎么能责怪我啊,我还不唯愿你家人丁兴旺吗?媳妇委屈,这我怎么能定制啊,也不能怪我一人啊。有的胆大泼辣的媳妇就说:你怎么怪我一人,你怎么就不怪你儿子啊?这事是我一个人能做得成的事啊?你儿子就没责任啊?你怎么就不怪你儿子没播好玉米种啊?但作为农村老一辈的人来说,媳妇没生出儿子,就是媳妇没用,从来不怪儿子的,这或许是偏见,或许是不懂得这方面的知识。
纯粹的媒人时代已经远去了,按传统的说法,他们是做好事的人。按现在的话来说,他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时代毕竟是不同了,也毕竟是进步了,现在这方面的情况不同了,婚嫁哪还要媒人啊,一次偶遇如一起吃饭、一次聚会就搭上了,男子轻而易举就成为“新郎”了,女子一不小心就成为“新娘”了。或者说,现在的男婚女嫁是不是太不严肃了,太不慎重了,太不庄严了,传统的婚嫁,那是非常讲究仪式感的,那是要在新婚之夜才正式把自己交给对方的。现在没那么回事了,几乎全是提前支取,甚至是透支。
现在的婚嫁,媒人是一种形式的存在了,作为媒人一词,已经是一种概念化了。虽说有的男女谈朋友是媒人介绍而成的,但更多的是男女双方事情定好后,一方或双方都请个媒人,佐证一下自己的婚姻。虽说这个媒人只是个摆饰,但男女双方也会“谢媒”,也就是说给媒人送礼品表示感谢,也有一部分讲义讲感情的,一直把媒人当着亲戚行走。
当今的婚嫁,媒人不是重要的角色了,已经没有“地上无媒不成婚”的说法了,但媒人这个词汇会一直存在下去,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是大地人伦的桥梁,怀念加感恩,传承加过往,都忘不了那道遥远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