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雪宇的头像

雪宇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5/30
分享

鞠一捧清泉入口,携一路书香醉心

再读《课堂大问题》,反复咀嚼开首的那句“课堂是一张琴,那么教师就是那唯一的弹奏者”,如鞠一捧清泉入口,甘冽润泽;节节细读,从课堂教什么,到课堂教学怎么教,再到课堂教学谁做主……,一路书香为读而醉,满腔顿悟为教而痴。

琴声响起,让课堂宛如一首曲,或优雅悦耳,或铿锵激昂。

1

“当今的课堂,存在诸多问题”或“开放过度”,或“评价滥用失真”,或“合作流于形式”或“照本宣科”……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导致课堂低效的关键所在,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呢?那就是“必须让课堂教学回归原点”。

什么才叫“课堂教学回归原点”?其真谛便是“一切从学生出发”。学无常规,教无定法,我们必须明白,任何时候,我们的教,都是为了学生的学,那么只要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不同的课型,不同的知识,唯有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全方位的去把握教材,研究学生,应学生而动,应问题而变,方能让课堂焕发生机,充满情趣。

2

课堂教什么,是课堂的主旋律。课本是依据,但“用教材教,绝不是教教材”,应“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那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充分研究教材,唯有吃透教材,方能灵活运用教材。

这就像读一本书,我一向不喜欢读书就去背书的,我喜欢读书,但是我很少去背书,特别是一些专著理论,我喜欢反复的读,细细的嚼,直到将书中的一些观念理论吃透,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我的感念中,好多专家的东西虽好却未必实用,因为情境不同,使用也便不同,实效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教学也一样,那么多好的模式,我们可以学习,但却不能去照搬或者固定,即便是固定了一种模式,也应该是弹性的,有活力的。

目前我校,正从事有效课堂课题的研讨。个人认为,我们的课题研讨,最初的时候就应从如何处理教材入手。一本教材,从头研讨,变换顺序,整理语言,删枝去叶,不断“磨”练,以求最好。作为课题实施者从最初就走进课堂,与参研者一同研讨,一起走完一本教材,如此积累,自会厚积薄发,有效的课堂自会在千百次的“磨课”中成型,让我们的课堂如一首曲,婉转激昂,充满灵性。

3

常读一些文人文章,说什么爱书成痴,学古人读书之前必焚香沐浴,总觉这实在矫揉!总以为读书就读罢,不拘地点,不拘时间,不拘方式,客厅也好,卧室也罢;站着好、蹲着也可;早晨读好晚上看也不错,只要愿意。《课堂大问题》一书便被我放于沙发一侧,爱读的时候随手翻阅,甚至入厕的时候,捎着也是常事。读它,一节一节,像鞠一漩清泉入口,只为让心,清了明澈。

正如读书一样,课堂教学,别太注重表面形式。怎样去教,在于学生,从学生出发,别让“探究”泛滥,别让“掌声”泛滥,别让课堂炖成一锅烂粥,糊了学生心窍。

唯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让课堂趋于简约,趋于明了,以有效为目的,教师应像研讨教材一样的研究每一个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策划创设出服务于学科知识,服务于教学的有效情境。

这就需要教师用心的去学习,去像牛一样的一遍又一遍的反刍自己的课堂环节,去打磨,去调整,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也适合学生的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契合点,从而形成自己的课堂演奏风格。

4

在反复阅读《课堂大问题》数遍之后,从最初的欣喜到现在的越来越平淡,我知道,我已经读“够”了。

是的,够了,放下书,我似乎什么也没有学到,因为我依然背不下书里的名家名言,但我又感觉领悟了很多,因为通过阅读,我知道了我的课堂里还存在的问题,而这就足够了。

是的,够了,因为我已经读到了忘却,读到了融化,我知道这也是一种读书的境界。

因为一路书香,浸润久了,总会让自身融入其中心醉而不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