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许格巧的头像

许格巧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26
分享

李明老师

值此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写写初中时候的授课老师,往事仿佛就在眼前,感谢所有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教我知识,教我做人做事……

李明老师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很想当老师,担心普通话考不到证,当我在省城上学时同班同学都听不懂我的“枞阳话”。

想当老师的梦想,源于初中时代,其实刚上初中时候成绩并不好,一提考试头都大。

在我记忆里最深刻的,还是初中数学老师,也是班主任,李明老师。

提起他教学方式,感觉就历历在目,印象尤其深刻,自从爱听李老师的数学课,我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那年没有课外辅导班。

后来,我由一名差生迈进班级前几名行列,到初三下学期,数学120分的卷几乎都能得到110分以上。

进步这么大,得益于李明老师,李老师是从初二接我们班,开始教我们数学,那时候每个班都学生多,一间教室里挤着六、七十个学生,你想啊这么多半大小子,要不严厉管着,保不准就有哪个捣蛋鬼捅出个事来。

刚开始喜欢上的是几何,特别喜欢听李老师上几何课,看老师用木制大三角尺在黑板上画图形、画辅助线,或者拿圆规画圆形或弧线,越看越喜欢,从怎么画辅助线的小窍门开始摸透了,不多说,几何这门功课越学越好。

从喜欢几何画图、作辅助线、解题,特别是辅助线,只要找准了它,几何题目就迎刃而解,因此很快就迷上了几何学科,兴趣所在,学习成绩自是直线上升。

那时候英语、语文、数学都学的不好,英语单词、语文的文言文课文,也都背不会记不住。函数一窍不通,看见函数题,就像见到天书一般,满脑子浆糊。

幸好有李老师,是他让我终于有机会将数学这个拦路虎搬开了。

李老师讲课跟以前的数学老师都不一样,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最喜欢用粉笔在黑板上点个没完,在每题运算重要环节,强调二、三遍,嘴里在说,手上的粉笔在计算式处不停地点点点,可以说,要不是点在相同的位置,按点数计,估计半黑板都是粉笔白点。

也许是强化,要牢记,也许是潜意识,或者下意识动作。也正因为如此,听课就自然理解成重点,记下来,记在课堂笔记本上,脑海里也记上了。

李明老师上课还有个最大的特点,也是我最喜欢的,李老师课堂四十五分钟,可不是从头讲到尾讲四十五分钟。

也有个说法叫“填鸭式”、“满堂灌”,从上课铃响整整讲到下课,甚至还“拖堂”,下课铃响半天才匆匆结束。一节课听下来,头都听晕了,大脑跟不上,上班后看电视上专家介绍,中小学学生一般注意力集中没那么长的时间,能专注听课听个半小时就不错了。像现在开会,都是台上大讲,台下小讲,台下窃窃私语,甚至打瞌睡、玩手机,前几年电视里会场上都出现过这些镜头。注意力容易分散、开小差那也是自然的。

不过,在李明老师的课堂,基本上没有同学开小差。李老师一节课讲的很短呢,也从不拖堂,从不会四十五分钟照本宣科。

李老师是怎么给我们上课的呢?至今记忆犹新。

上课铃响,李老师首先在黑板上写十题,这十题是跟上节课或前一章节内容相关,有填空题,有计算题,但是李老师只要求在小纸条上写答案,每节课前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小纸条,从每组第一排依次向后传发,同学们在各自小纸条写上名字、题号、答案,李老师规定答题时间十分钟,同学们做好后就一一送到讲台上,十分钟时间到,李老师立即宣布交卷,做不完也交。

随后,李老师将上节课小纸条考满分同学名单念一下,若没有满分的,就念前几名的名单,口头表扬一下。

然后,李老师开始对黑板上试题,从第一题讲解,每讲完一题问一声:“可都懂了?”

遇上重难点,李老师就讲慢一点,大部分同学反映都不懂的题目就再讲解一遍。十题讲解完才开始上新课程内容,讲课时边讲边板书,李老师写粉笔字力道有点大,经常粉笔都写断了,断头粉笔在黑板下沿左一划右一划,接着继续板书。李老师写黑板粉笔字时候是很认真的,一笔一划字体清晰,没有行书草书,我们抄写课堂笔记不费力,如果板书内容写多了,需要擦除掉部分板书的时候,李老师总还会朝教室扫视一圈,然后走到黑板边,用右手在黑板上左右来回使劲擦着,老师擦黑板之前的扫视,于我的猜测,肯定是查看可还有哪位同学课堂笔记还没记下来就被他擦掉了。(注:断头粉笔直接板书会出现笔迹不规则,粗细不一,空心字等,导致看不清板书。)

李老师讲课时,语调还轻重有别,要点、重点一听便知。每每还能听到熟悉的一句话:“今天就讲到这里,下面就做作业。”

天啦!你知道吗?他上课不是整堂课唠唠叨叨地讲,留时间给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这可都是真的!

那时候就晓得傻傻地喜欢听李老师的课,现在想来,还是李老师课堂设计的太好了,也正是这种安排的!是不是特别科学合理?不仅仅是我,我想他的学生都会喜欢听他的课。在李老师教学之下,我的数学兴趣越来越高,酷爱数学,中考要不是粗心丢了一分,那年我的中考数学成绩都得“120”的满分呢!

在初二下学期过半,每次课前十题答错率越来越低,成绩一点点在提高。回过头来,再看老师当年的教学方式,每堂课讲的时间不长,紧抓要点,学生注意力集中,爱听课,再留时间边温习边做作业,这不就是当堂消化吗?如此学习效率不正是事半功倍。

随着数学学好了,物理、化学也同时在进步着。常言道“数理化是一家。”理科学起来还真就是这么回事,一好都好起来。数学提高了也带动其他功课学习动力。还有,得到老师的表扬多,学习劲头足,成绩提升快,走上良性循环的快车道,初三下学期基本上在班上排上名次了,最终,顺利考上初中中专。

饭票

有天午饭时候,大家正在吃饭,方翔同字例外,单单就他把头扒在桌上就跟睡午觉似的。李明老师跟往常一样到教室查看,一眼看见他,于是喊他到教室外的走廊上,询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方翔说,他上周带二十斤家里的米送到食堂称,学校食堂的张梅会计查看大米,后称重,递给他二十斤饭票。星期一上学时候,带了三斤的饭票放在口袋里,上午课间时候,发现口袋饭票不见了。

当李老师得知方翔不小心将饭票丢失了,从口袋拿出饭票,递给他,“赶紧去打饭,迟了食堂也没有饭了。”

那些年的中学条件简陋,学生也有远有近,少数路近的回家吃中饭,大部分在学校吃中饭,有的是每天早上上学时候带中午吃的饭菜,有的午饭前送到食堂热一下,有的直接凑合吃,还有的交米换饭票。或者直接在食堂买饭票,然后在学校食堂打饭菜,这里面就包含一部分住宿的学生,偏远的地方学生就住宿,星期一早上到学校,星期五下午放学回家,星期一带来的蔬菜、荤菜,一般吃不了几天,而带一瓶自家腌制菜吃的天数就长些,再辅以食堂打菜,住宿学生不是太多。

前二年一次同学聚会时,方翔站起来,看着李明老师,说道:“感谢老师当年的栽培,感谢当年的饭票,敬老师一杯……”

恭恭敬敬地喝了一杯。

《少年文艺》

有次我从同学那儿借来一本《少年文艺》,故事内容看得津津有味,以至于李明老师在课堂上授课时,脑子里还是人物情节,着急着故事的发展,从起立上课就一直纠结其中,这节课讲什么,一点也没听,最后还是偷偷地在课桌下翻看,接着先前故事内容,一行一行向后看,胸口抵着书,向桌子里面推,一页看完书就全部推进桌面下方,双手翻页后,再抽出来,胸口再一点一点往里推,随情节发展,沉迷书中忘了一切。

“许格巧,这个得数是多少?”

“许格巧。”后来,听同学说的,老师都喊了我两遍,我还没答。

当时,同桌使劲踢了我一脚。

“干嘛?”我便用腿撞他的腿,看他一眼。

“许格巧。”耳边响起老师的声音。

我赶紧站起来。

“这个得数是多少?”

我看向黑板,看着黑板上的数学题,脑袋“嗡”的就大了,茫茫然呆看了会,低下头,低声道:“不晓得。”

“下课到我办公室!”

弯着腰,趁老师不注意,将藏在桌下手里紧攥着的《少年文艺》插在裤腰里。

下课铃响。

“下课!”

“起立,老师再见。”班长话音未落。

就听见李老师声音响起来,“许格巧,跟我来。”

连《少年文艺》还来不及藏,就苟着背,低着头,跟着老师后面走。那时候,学校课桌很简单,一张桌面四条腿,桌腿之间安装着木条,没有抽屉。学生用编织袋或绳索,在横木条上简单绕一下,摆放书包,有的就直接在课桌两头挂书包。

老师刚一进房间,还没坐下,就直接走到我身边,一手掀开我上衣,扎在裤腰带里的《少年文艺》一下子就暴露在外。

“上课还有心思看课外书!”李老师气得手抖了一下,随后说:“回教室去吧!”

也不记得后来怎么跟借书的同学交待,至今,《少年文艺》还没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