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和生的头像

徐和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1/12
分享

香满回乡路

中元时节,我和妻子带着孩子从上饶市区回横峰乡下看望父母。进入青板境内,只见公路两旁绿树成荫,山花灿漫,凉风习习,渠水潺潺,连空气中都透着绿的味道,水的清甜。对于久居市区的人来说,饱受夏季炎热的烧烤,如今忽地进入清凉无比的乡间田野,仿佛进入了大自然的空调房,自然是凉爽的无比陶醉,尽情呼吸着清凉的空气,心情也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尤其是沿路两旁的竹篱笆,编排整齐,一路蜿蜒而去。篱笆里面的格桑花开了,橘红色的花朵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艳、分外美丽。柏油马路干净而平坦,让我想起了许多欧洲的乡间公路,路边美丽的景色曾经让国人艳羡不已。而如今,我们回家的路,居然也是如此美不胜收,美的如此动人心魄,让人魂牵梦萦。

晚上跟父母团聚一起,晚饭后陪他们坐在阳台上品茶赏月,缅怀逝去的先祖。随后,父亲拿出二胡,拉了几支曲子,曲调低沉哀婉,如泣如诉。父母原来跟我们一起住在县城,前几年我们搬到市区后,父母觉得离家太远不方便,执意要回乡下老家。于是我和妻子商量,将乡下老宅拆了,盖了这栋小别墅。一来父母可以在乡下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二来节假之日,我们也可以带着孩子到乡下来走走,亲近大自然,让孩子们感受农村生活的乐趣,体会农业劳动的艰辛,懂得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和感恩。

第二天,我们一家人又驱车前往五里外的杨家村看向日葵。杨家村四面环山,山上森林茂盛,翠竹绿海翻涛;溪水从山间奔流而下,绕村而流,汩汩有声。村口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刻着“杨家村”三个红色大字。马路两旁地里,连片的种着向日葵,此时已花开。朵朵花盘,像张张笑脸,灿烂而欢快,仿佛在欢迎我们一家人的到来。

向日葵又叫向阳花,在我的脑海里,向日葵都是朝着太阳开花的。而今日看到的这些花,却都不是向阳开,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我们沿路步行,在花丛中拍下无数美好的瞬间。走到一个叫鱼头上的小村子时,看到一栋瓦房前坐着两位老人。因为平时教育孩子见到老人要礼貌的打招呼。此刻见了,自然更要以身作则。虽是路过,也要微笑问好。两位老人也很友善,忙热情招呼我们进屋里坐,要我们喝了茶再走。我们岂敢打扰老人家的清静?说要看花去了,两位老人明显一脸的失望。我见了不忍心离去,知道老人的心意,平时儿孙不在身边,此刻见我一家人其乐融融,自然勾起了他们对亲情的渴望。我们进得屋去,围坐在一张八仙桌前。老人利索地端来热水瓶,拿出茶叶,为我们沏上。我端着瓷碗,轻呷一口。咦,怎么是甜的?茶水不仅很香,而且还很甜。老人见我面露疑色,哈哈大笑起来,告诉我这茶是他们本地的特色茶,是红茶的一种,叫甜茶。用屋后的山泉水泡,更是香甜可口,好喝又解渴。从小耳闻杨家大山里有甜茶,却从未尝过,今日有幸品茗,齿口留香,果然味道极好。此乃今日赏花的另一大收获也。

言谈中,得知老爷爷今年已是百岁,老奶奶也已九十有二了。看他们那么利索的手脚,健康的气色,怎敢相信他们已是如此高寿?老人说他还能上山砍柴,下地种菜,而且村里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还很多,平时都下地干活,真是一个长寿之村呀!怪不得有很多在城里呆腻了的人想着法子要回乡下居住养生。

喝过茶后,拜谢两位老人出来。此时已是临近中午,太阳毒辣。我们沿着路边树荫往回走,走进杨家村时,依然是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虽说是百十户人家的村子,却因青壮年皆外出经商务工,孩子因暑假也去了父母所在的城市,只留下老人们守家看屋,因此整个村子显得过于宁静了些。但村里美丽的景色让不少路人停车留影,流连忘返。尤其是那向日葵花田,更是吸引了众多女孩子特意从县城开车来赏花拍照,也算是给村子增添了不一样的景致和热闹。

路边这些美丽的景观都是政府为当地村子量身打造的,可见地方官员为农村的发展费了不少心思。不得不说,这些年轻的乡村干部,有思想、有个性、有懂经济的头脑,也敢做敢为。但农村的空心化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涌向了城市,因为他们需要创业的机会,需要挖掘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因此农村的发展就遇到了很大的瓶颈。但我们也要看到另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需要政府引导到农村来,那就是把城里的退休老人和成功人士引导到农村来居家养生。就像鱼头上那些长寿老人,他们之所以高寿健康,跟农村的生活环境、空气质量是有很大关系的。现在城市人满为患,那么就把城市留给年轻人,让那些已经积累了一定财富的成功人士、离退休老人迎回到原籍地,置办产业,安家养老。不要让一纸户口挡住他们回家的路,让他们找不到归属感。这些人的资金和人脉,是建设美丽乡村不可或缺的力量,我们不应该将他们挡在门外。

回城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花香不时从车窗外飘进来,氤氲着我的思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