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军
记忆中最早看过的两部电影,是1967年在711矿露天放映的《平原游击队》和《小兵张嘎》,电影里松井指挥着鬼子进村时的刺激乐曲,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嘎子冒死火烧鬼子炮楼的壮举,让我喜欢上了他,可惜都只看了一遍就被禁演了,那年我才三岁。
那个年代看露天电影是百姓生活里最重要的事,文革前五年百姓们有个口头禅,叫“中国新闻简报,越南飞机大炮,朝鲜哭哭笑笑,阿尔巴尼亚莫名其妙。”老百姓抱怨中国电影太少,除了《新闻简报》外,就只有《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三战电影,和抗美援朝的电影《铁道卫士》、《奇袭》、《战友》、《英雄儿女》和《打击侵略者》了。
看露天电影是一种享受,头顶着美丽的繁星,分享着银幕上的故事。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觉悟普遍很高,真实地体现在观看露天电影时,人们对毛主席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对人民军队的信任上。只要播出《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字幕时,娃娃们会鼓掌喝彩,大家从小就热爱人民军队,打仗的电影百看不厌,哪怕是中国高炮部队击落一架又一架美国B52轰炸机的抗美援越纪录片。电影《南征北战》里,阻击阵地的解放军官兵弹尽粮绝,起身准备与敌人拼刺刀了,背后响起了“滴滴答滴滴答滴滴滴滴!……”的冲锋号时,观众都会为解放军增援部队及时赶到而鼓掌,大家相信,人民解放军必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电影《地雷战》里,鬼子偷袭赵家庄抓走了一批老人小孩,民兵队长赵虎正迷茫时,电影里响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进行曲,雷连长带领八路军迈着整齐的步伐走来了,这时,观众们由衷地爆发出雷鸣般掌声,八路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是特地赶来解救老百姓的。
随父母迁到719矿后,新拍的电影也多了起来。1971年夏末,我们家刚搬到古亭家属区,父母亲就带着我去古亭大队看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看完电影后,七岁的我跟父母走散了,我胡乱窜到了桔园大院刘大伯家,善良的刘大伯看见我迷路了,便好心地打着手电筒送我回家,这仅仅是那个年代学雷锋的一个小小案例。
719矿最早的电影放映员是退伍兵钟宏禄,不久刘国富也调到工会当放映员,他们都是优秀党员。古亭家属区放映新电影《渡江侦察记》,附近的社员们听到消息来了不少,露天球场以及坡地上挤满了人。电影放到一半时,天空突然一声炸雷,把放映机旁的一个小孩吓得翻倒在地,压断了放映机电线,全场一片漆黑,不少观众被雷雨吓跑了。但是多数观众还是舍不得新电影,要求接上电源,冒雨也要看完新电影。那晚两名放映员都忘了带配电工具,刘国富一咬牙,让钟宏禄举着伞,自己边触电边扭线,再触电再扭线,边电边扭了十几下,冒着危险把电线接好了,两名放映员尽了共产党员的职责把电影放完,满足了观众的要求。
毛泽东时代的露天电影,是中国老百姓的福利,为国民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引导着我们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看过电影《闪闪的红星》,我学会了劈柴;看过电影《红雨》,我主动承担了家里的重活;看完电影《创业》,我理解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还有“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大庆精神;看过电影《难忘的战斗》和上海知青扎根北大荒边疆的电影《征途》,我立志中学毕业后报名参军扎根边疆报效祖国;看完了电影《英雄儿女》,王成那句“向我开炮!”的豪情,激发着我为中华民族勇于献出生命的雄心壮志!
1977年改在电影院买票看电影后,露天电影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已经四十年了,如今发小和同学们聊起当年观看露天电影那美妙的氛围和乐趣时,依旧无法忘怀,回味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