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军
我的故乡湖南蓝山,大美景观数不胜数。印象深刻的记忆中,就有遍布各村的三眼井。
蓝山地理位置极为优越,东靠临武紧挨宜章五岭之骑田岭,南邻广东和江华的五岭之萌渚岭,西接安葬中华祖先舜帝陵墓、道教圣地之九嶷山,北连五岳之南岳衡山,典型的红土地丘陵地貌。森林植被茂盛,地下水资源极其丰富,村民打井打到两米上下就可以喷涌出泉水,然后在泉水的位置上由小到大,用石板砌成上井、中井和下井。
三眼井既有观赏性,更有实用性。三眼井排列的位置也很讲究,砌井时先要罗盘算卦测风水。走马冲爷爷村里的三眼井是南北朝向,上井朝南,下井朝北,据说是东面朝阳被山挡住,上井要背靠南面的山岭才能积蓄阳气。江溪洞外婆村里的三眼井和厚冲姨父村里的三眼井是北南朝向,上井朝北,下井朝南,北面背靠石头山,坐北朝南,南面有条小河,风水周正。上清涵大姑村里的三眼井和桐木岭小姑村里的三眼井则坐东朝西,东面山岗,西面良田,风水兴旺。各村的地理地貌不同,井口的朝向就各有不同。
三眼井的井池规模是由村民的数量决定的,走马冲爷爷村里的村民最少,三眼井的规模最小;江溪洞外婆村里的村民多,三眼井规模就大;厚冲姨父村里的村民最多,三眼井规模最大。
上井在泉水的正中位置,井口最小,是供村民们喝水做饭用的。上井的泉水流到略大一些的中井,中井是供村民们洗米洗菜用的。村民们从山野田间劳作回来,把田里和菜地里摘回来的食物在中井里利利索索清洗干净,然后担回家做成美食。中井的泉水流到最宽的下井,下井是用来洗涤身上的泥污和衣裤被褥床单用的。
三眼井除了供用吃喝洗涤外,也成了村里人日常的 “新闻广播中心”,也叫“闲话中心”。大家嬉笑喧闹,聊着谁家摊上什么大事了,谁家儿子有出息了,谁家闺女相对象了,在三眼井旁听信立马就知道详情。对村民来说,一日不来三眼井,生活便少了乐趣。想必这就是乡村文化吧。
小时候我大多是暑假期间回蓝山,正值盛夏酷暑时节,我常常趁家人不备悄悄溜到三眼井边。中午的三眼井旁基本上没有人,我先在上井里捧几口井水喝下去,然后在中井里洗个黄瓜美美地啃着,再到下井里把汗淋淋的背心汗衫使劲地搓洗,洗完后再跳到下井里痛痛快快地洗个井水澡。
虽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家家户户都装了自来水,三眼井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但还是有不少村民,喜欢在休闲的时间里相约到三眼井边洗涮叙话,继续延续着三眼井的“乡村文化”。或许,是大家不愿意割舍对三眼井曾经喧闹的那份眷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