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许军展的头像

许军展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01
分享

雨中芭蕉

窗前翠影湿芭蕉,雨潇潇。小满过后,一日热过一日,天气晴了一些时日,忽而又雨,雨天时,园子里人少,最适合去听蕉声。

夏多梅雨,轻轻洒落,绵绵不绝。此刻,我静坐于古猗园的花窗前,目光所及,是一片翠绿的芭蕉叶。它们在雨中摇曳,似舞者翩翩起舞,又似诗人低吟浅唱。

芭蕉,这南国的绿衣仙子,在雨中更显婀娜多姿。雨滴轻轻敲打在其叶面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好似天籁之音,又似大自然的乐章。那翠绿的叶片,在雨水的滋润下,愈发显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拙政园里有“听雨轩”,主要种的就是芭蕉。文徵明《拙政园诗三十一首》中记载了造园之初,园内“芭蕉槛”的景色:“新蕉十尺墙,得雨净如沐。不嫌粉堵高,雅称朱栏曲。”若是正好碰到了少人的雨天,站在窗前,就进入了雨打芭蕉的声色里。恍然间,自己也好像成为了一株芭蕉,酣畅饮雨,不知今夕何夕。

雨中的芭蕉,犹如一位婉约的女子,静静地承受着风雨的侵袭。她们不抱怨,不退缩,只是默默地挺立着,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的坚韧和毅力,却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雨,依旧在下。芭蕉叶上的雨滴渐渐汇成一道道细流,顺着叶片滑落,汇入大地的怀抱。这一幕,让我想起了那句古诗:“雨打芭蕉声声碎,点滴霖霪。”是啊,这雨中的芭蕉,不正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幅美丽的画卷吗?

与今人有所区别,古人认为听芭蕉最好的时候,其实是夜里。“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看不到芭蕉的时候,听觉反而能获得最清晰的分辨率。芭蕉与夜雨的结合,常幻化为古时诗人笔下各种难言的愁绪:相思,离愁,寂寥……不过,它更适合表达小愁,而承担不起大悲大恸。

清代的蒋坦,与妻子秋芙居于西湖畔。秋芙在家中窗下种了芭蕉,叶大成荫。某夜,蒋坦在床上辗转难眠,听着窗外雨打芭蕉的滴沥碎响,更难平静,不禁对芭蕉生出些恼意。于是,第二天提笔在芭蕉叶上发了两句牢骚:“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又一日,只见芭蕉叶上又续了两句诗:“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是秋芙对丈夫的回应,有善意的嘲笑,也有诙谐的劝解。

蕉雨中,也不只有怨愁。借着风清气爽,临窗读书,对蕉独坐,渐渐抛却人间烦扰,只闻芭蕉雨声,自是一番清新闲适的意境。芭蕉和雨,像随风飘扬的绿帐,摇曳在闲与愁的暧昧边界,给隐隐约约的心绪,留着充足的延展余地。给愁苦以外、闲情之余,都平添了一份诗意。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老家的小院里便有几株芭蕉。那时,我总是喜欢在它的树荫下嬉戏,听那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为我奏响的乐章。那时的我,还不懂得欣赏芭蕉的美,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清凉与宁静。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渐渐长大,离开了那个充满童年回忆的小院。然而,每当我回到故乡,那株芭蕉依旧静静地守候在那里,仿佛在等待我的归来。它的叶片已经变得更加宽大,更加翠绿,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坚守。

“关心多少事,一一付芭蕉”,芭蕉是担当得起这样的托付的。窗外的雨声时密时疏,时急时缓,不管怎么变化,芭蕉一直都在。它能细腻,也能阔达,像一位话不多的老友,陪你度过起伏的生活。

除了雨,芭蕉之韵,更在于其声。微风拂过,叶片相摩,发出沙沙之声,如细雨洒落,又如清泉流淌。静夜之时,独坐芭蕉之下,听其细语,仿佛能窥见天地之秘,领悟生命之真谛。芭蕉之声,乃是自然之乐章,让人沉醉其中,忘却尘世之纷扰。

园林之中,芭蕉与其他花木相映成趣,形成动与静、刚与柔的对照,共同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春日里,桃花盛开,与芭蕉之绿相映生辉;夏日里,荷花亭亭玉立,与芭蕉之韵相得益彰;秋日里,菊花金黄璀璨,与芭蕉之静谧形成鲜明对比;冬日里,虽无繁花似锦,但芭蕉之坚韧与傲骨,更显得其不凡之姿。

清人张潮《幽梦影》有云:“蕉与竹令人韵。”李渔《闲情偶寄》说:“蕉能使人免于俗,与竹同功。”《红楼梦》里,贾宝玉的怡红院就是这样的造景: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芭蕉数株,一边是西府海棠。山石、芭蕉跟海棠的色彩、质地、姿态发生着关系,甚至可以创造出情节:“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这背后是有宝玉的趣味在的。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叶叶芭蕉,都通着人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